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学时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症科:
溺水、安眠镇静剂过量、酒精中毒、
三、 分类
1. 根据血气改变 :
PaCO2 I型
N (低氧血症型)
PaO2 ↓
2.↑根(据高外碳I呼酸I 血吸症型不型同)环节:通气障↓碍型
3换. 气根障据碍发型病部位:中枢性 4性. 根据病程: 急性
外周 慢性
第二节 原因和发病机制
肺泡扩张 动力系统
O2 → 气管、支气管↓
限制性通气不足的病因
呼吸中枢: 脑外伤、“中风”、中枢镇静剂、酒精 神经: 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灰质炎 呼吸肌: 疲劳、萎缩、无力 胸廓: 多发性肋骨骨折、严重畸形 胸膜腔:胸膜纤维化、胸腔积液、胸腔积气 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
合成↓: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消耗↑: 肺气肿过度通气 稀释性: 肺水肿
泊肃叶定律:
层流:
R
8L r4
湍流:
R
8L r5
中央性气道阻塞 :气管分叉以上的气道阻塞
气 道
胸外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
塞 外周性气道阻塞:内径<2mm的小支气管
小气道阻塞→ 呼气性呼吸困难
不同部位气道阻塞所致呼气与吸气时气道阻力的变化
胸外阻塞
胸内阻塞
吸气性呼吸困难
分子量
弥散速度D
弥散系数
f
分压差ΔP
面积A 温度T 膜厚度d
分压差 溶解度
CO2 6 O2 60
0.592(24) 0.0244(1)
分子量 弥散系数
44 1.2 (20)
32 1.0
(1)
弥散速度 (2) (1)
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or lung Surfactant): 维持肺泡表面张力于正常水平的物质
产肺生泡于I:I型上皮细胞 二棕性榈质酰:磷脂酰胆碱 降低作表用面:张力,削弱肺泡的回缩力, 增加肺顺应性,防止肺泡的塌陷。
病理情况下合:成减少,分解增多,含量减少
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Laplace 定律:一个液膜组成的球,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导致静息状态下动脉氧分压(PaO2)
低于8 kPa (60 mmHg), 或伴有动脉CO2分压(PaCO2)
高于6.6 kPa(50mmHg), 并引起一系列机能障碍、代谢紊乱的病理过 程。
呼吸衰竭的分型
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 PaO2 —常因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多种疾病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内科: 尘肺、
COPD、支气管哮喘持续发作、
胸膜纤维化
重症肺结核(慢纤空)、
外科: 发症)
气胸、 肺癌、肺大部切除 (并
儿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产科:
羊水栓塞
传染科:
SARS
耳鼻喉科: 异物误吸
麻醉科: 麻醉意外






FEV1.0 /FVC


残气量 ↓ ↑
二、弥散障碍 (diffusion 1. i概mp念airment)
由肺泡膜面积减少 或 肺泡膜异常增厚 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气体分压·溶解度·肺泡 弥散速度∝ ————————————————-
弥散膜厚度
2、病因
面积↓:肺实变(大叶性肺炎、ARDS、肺水肿) 肺不张(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
I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性呼衰 PaO2 ,PaCO2 —常因通气功能障碍
呼衰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
值。
指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之比
反映外呼吸效率Pa。O2 RFI= FiO2
RFI正常值为500左右; 如果RFI≤300,则可诊断为呼衰。
其内压与半径成反比,与表面张力成正 比。
P 2T r
保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2. 阻塞性通气不足 (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1) 概念: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的通气 障碍
(2) 病因:呼吸道肿瘤、异物、声带水肿、 COPD等。
气道阻力增加是关键。
层流与湍流的气道阻力
(1)病因:支气管哮喘、COPD、肺气肿、 肺水肿、肺纤维化等
(2)程度: 功能分流占肺血流量30%~50%
(二)通气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Ⅱ 型呼衰: PaO2<60 mmHg;
PaCO2>50 mmHg。
肺泡通气不足,肺泡气不能及时更新 由于代偿作用,呼吸肌做功明显增强,耗氧增 多,CO2生成增多
(三)限制性与阻塞性通气障碍
肺容量改变比较
限制性 通气障碍
阻塞性 通气障碍
肺总容量 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 (TLC) (FVC) (FEV1.0)
呼吸中枢 ↓
神经 ↓
呼吸肌
↓ 胸廓
↓ 胸膜腔
障碍
限制性通气
肺肺换通肺O2气气↓泡肺泡膜通阻气塞血性流弥通比散气例障障失碍碍
肺泡调 毛细血管
解剖分一)、类型与原因 1. 限制性通气不足 (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1). 概念:主动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 (2). 病因:病因很多,多个环节均可发生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
衡量外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的最终指标:血气分压
血气分压:kPa (mmHg)
V
O2
13.3(100)
CO2 5.32(40)
A 5.32(40) 6.18(46)
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是呼吸功能 活动各环节正常与否的总结果,是气体交换完善 与否的直接表现。呼吸衰竭的定义则以动脉血氧 分压的量值为定义。
正常肺脏 :VA/Q平均值 = 0.8,但: 肺上部: V少,Q更少, VA/Q >
0.8(1.8~3.0) 死腔通气 ,占潮气量
30% 肺下部: V多,Q更多, VA/Q <
0.8(0.6~0.8)
(一)类型
1.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V↓, Q N, VA/Q ↓
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 又称:静脉血掺杂(venous admixture)
征、气胸) 肺叶切除
厚度↑:肺水肿、ARDS、肺纤维化、肺泡毛细血 管
扩张 弥散时间↓:体力负荷增加(劳动、运动)
3、血气变化
为什么在弥散障碍时发生Ⅰ型呼衰?
1. 呼吸代偿性增强 2. 解离曲线的差异 3. 弥散速度的差异
A B
D ΔP T A S d MW
弥散常数 f 溶解度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