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必背重点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
留美的幼童揭開“斷發易服”的序幕。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倡中山裝,受
到新派人士的歡迎;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主張“斷發易服”“廢止纏足”,改革傳
統的婚姻制度。

民國建立後,頒佈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

在大城市裏,新一代知識份子,宣導婚姻自由。

婚喪儀式也由鋪張繁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

輪船:鴉片戰爭後,輪船開始進入中國,但又被列強壟斷。

洋務派創辦的輪船招商局成立後,打破了這一壟斷局面。

鐵路:19世紀80年代初,清政府修建從唐山到胥各莊的鐵路(唐胥鐵路),標誌著中國鐵路的誕生。

汽車:20世紀初,汽車開始出現在上海。

飛機:1909年,旅美華僑馮如製成中國的第一架飛機,標誌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1920年,中國的首條航線北京——天津航線開通,拉開了中國民航業的序幕。

電訊:福建巡撫在臺灣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

到甲午戰爭前夕,已形成四通八達的電訊網路;20世紀初,上海崇明開設無線電報局;20世紀初,清政府在南
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

大眾傳媒的變遷:
報刊: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最早在國內
創辦的報刊。

此後,戊戌變法時期的《時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新青年》等,發揮了重大的啟蒙作用。

報刊的誕生,是人類由資訊封閉時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的標誌。

電影:1905年,國人自己攝製的《定軍山》首映成功,標誌著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1931年,8
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了中國無聲電影時代;《漁光曲》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出自電影《風雲兒女》。

電視:1958年,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開始試驗播出,標誌著中國電視
事業的誕生。

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越來越密切,社會化程度大大加強。

【篇二】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①自然經濟的解體;②外商企業的刺激;③洋務運動的誘導。

自然經濟的解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
資金和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分佈:東南沿海地區;代表:
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設的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在天津經營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短暫春天:民國初期,辛亥革命*清朝帝制,建立中
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夾縫中的民族工商業,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

其中,以紡織業和麵粉業的發展最快,的實業家有張謇、周學熙和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一戰結束後,歐洲列強捲土重來,整個中國民族工業迅速蕭條。

曲折發展:從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戰爆發前的十年),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抗日戰爭爆發後,淪陷區的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併;國統區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

造成官僚資本的膨脹,民族資本的萎縮。

民族工業的萎縮:蔣介石為了取得美國的援助發動內戰,1946年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此後,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官僚資本還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此外,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民
族工業陷入絕境。

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作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抱著實業救國的信念,奮力拼搏,但歷史證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實業救國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