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始祖杨辂世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始祖杨辂世系
2013-01-31 12:43:50| 分类:杨氏家谱|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江西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的杨氏忠节先贤祠庐陵杨姓始祖杨公讳辂者,字殷驾,号朴斋,唐末时人也。

原贯陕西华阴县,咸通年间进士及第。

历官虞部侍郎、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等职。

时值杨行密(唐末江淮地区割据势力首领)作乱,为避战乱,辂公及家人沿赣江辗转来到吉州杨家庄(今吉水县黄桥镇云庄村)。

因爱庐陵(吉安旧称)山水之美,遂与诸子居家庐陵,并在此开基立业,是为庐陵杨氏始祖。

后因裔孙支派繁衍,江西、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省的多数杨氏均尊杨辂为始祖,故有“江南杨氏始祖”之誊。

杨奉—杨敷—|—杨纂—杨品—杨国—杨袭—杨隆—杨结—|—杨珍—杨真—杨懿—————|
|—杨众|—杨继—杨晖—|—杨祐—杨胤|
|—杨恩—杨钧|
|———————————————————————————————————————|
|—杨播—杨侃—|—杨师仲
| |—杨纯陁
|
|—杨椿—|—杨昱—杨孝邕
| |—杨思善—杨敬通—杨居同—杨复圭
|
|—杨颖—杨叔良
|
|—杨顺—|—杨辩 |—杨令本—详见:《唐朝宰相杨国忠及贵妃杨玉环世系》
| |—杨仲宣—杨玄就 |—杨仁方
| |—杨仲景—杨琛—杨汪—|—杨政本
| |—杨测
| |—杨稚卿
|
|—杨津—|—杨遁
| |—杨逸—杨泰—|—杨熙之
| | |—杨睿秀
| | |—杨睿景
| | |—杨睿和
| | |—杨睿弼
| |—杨暐|—杨睿邕|—杨冠时
| |—杨谧|—杨林—杨桢—杨献—杨和
| |—杨愔|—杨寂|—杨亮
| |—杨岐—杨行表—|—杨敏—|—杨润—|—杨回—|—杨勉—杨垂
|—杨阿难| |—杨灵
|—杨舒| |—杨昱—杨归厚—杨辂—|
|—杨炜—杨元让| |
|—杨侃—|—杨缜|
|—杨纮|
|—杨绘|
|—杨绾—杨弘微| |——————————————————————————————————————| |—杨锐—杨弘嗣—|—杨延安—|—杨时清—|—杨允济—杨承
| | |—杨时澄|—杨允素(江西泰和杨氏始祖)
| | |—杨时江|—杨允接—|—杨钦—杨和贞(迁居湖北)
| | |—杨允齐|—杨铎
| | |—杨克俭|—杨镇
| |—杨延规—|—杨克用—杨允湜—杨居易|—杨桤
| | |—杨恒—杨安平—|—杨邦义—|
| |—杨克弼—|—杨允泽|—杨同—|—杨彝道—杨孺文|
| | |—杨允淮| |—杨尧道—| |
| | | | |————| |
| | |—杨允丕—杨南美—|—杨求|—杨思文—杨鼎|
| | |—杨允亨—杨中谨——|—杨沈—杨思立(居永丰)|
| | |—杨兴(字子清)|
| |—杨克宽—|—杨允哲 |—杨惟圣—杨约|
| | |—杨允协 |—杨惟贤—|—杨永麒|
| | |—杨允升 |—杨永麟 |
| |—杨克类—杨允中—杨宣富|
|—杨铤—杨弘彻—|—杨延宗—杨克广—|—杨允绪—杨堪(详见:《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世系》) | |—杨锋| |—杨咸|—杨允式 |—杨植|
|—杨钊| |—杨瑛|—杨允遇|—杨朴|—杨师旦—| |
|—杨耸|—杨延邦—| |—杨华|—杨布—|—杨极|—杨师尹| |
| (广东梅州杨氏始祖) |—杨达|—杨卿|—杨祁|—杨本|—杨杞—|—杨季高| | |—杨职 |—杨戬—|—杨言 | | | |
|—杨聪 |—杨暹|—杨伦—|—杨郊—|—杨存—|—杨王休| |
|—杨栋|—杨靖|—杨寓|—杨王庭| |
|—杨梁|—杨瓒———| |—杨王烈—| | |
| |—杨王猷| | | |————————————————————| |—杨王训| | |
| |————————————————————————————————————| | |
|
| |———————————————————————————————————————| |
| | | |———————————————————————————————————————| | | | |—杨振文—杨璿
| | | |—杨郁文—|—杨炎正
| | | | |—杨潜—杨耀
| | | |—杨昭文—杨裾—杨恭父
| | | |—杨蔚文—|—杨松 |—杨伯恭
| | | |—杨梦信|—杨鹏—|—杨仲恭
| | | |—杨森—杨弥高—|—杨季 |—杨旦开—|—杨昌敬—|—杨启后—|
| | |—杨于潜—杨幼兴—杨夔叔(裔孙居江西永丰)|—杨昌信 |—杨启昆|
| |—杨振祖—杨谟—杨彝—杨叔宪 |
| |————————————————————————————————————|
| |—杨明德—|—杨永湘—|—杨正林—|—杨传科—杨朝贵—|—杨国见(陈氏,生五子)
| |—杨明辉 | |—杨正洪|—杨传贵|—杨国梁(朱氏,生一子)
| |—杨明春| |—杨正春|—杨传兴|—杨国清(黄氏,生三子)
| | |—杨正明|—杨传富|—杨国文(立氏,马氏)
| |—杨永泽—杨正道(王氏,生五子) |—杨国武(王氏,生二子)
| |—杨国元(王氏,生二子)
|—杨曰明—杨文益—|—杨庭相—杨仲一—|
|—杨庭枋—杨仲二 |
|——————————————————|
|—杨正春—|—杨元龙|—杨凤美
|—杨元虎|—杨德尊|—杨文棍—|—杨凤礼—杨炳坤—|—杨茂龙
|—杨元彪—|—杨德胜—|—杨文焯|—杨凤则|—杨茂林—|
|—杨凤仪| |————————————————————————————————————|
|—杨运刚—杨恒升—|——杨新杰——|—杨永胜(生一女,海英;二子,清德、清侠)|—杨桂妹(女)|—杨永强(生二女,蓉、芬;一子,宇卓)
|—杨水姣(女)|—杨永贤(生二子,欢、涛)
|—杨永能(生二子,鹏、岂)
杨珍:杨震9世裔孙,父杨结。

在魏太祖(拓跋挂,公元386-404)时任上谷(河北怀来县东南)太守,系四知堂“上谷房”始祖。

生子,真。

杨真:又作贞、仲真,珍子。

历任河内(今河南武阶)、清河(今河南清河)、天水(今甘肃通渭县)三郡太守。

生子,兹。

杨兹:又作懿,真子。

北魏延兴末年(475),为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郡太守。

好学有智,为官清正廉明,有四世太尉家风,当时人多敬服。

因任期之内政绩卓著,州民无不称颂。

后升任选曹给事中、安南将军、洛州刺史等职。

任内病逝,卒赠弘农简公。

生八子:播、椿、颖、顺、津、炜、阿难、舒。

杨播:公元452—513年。

字元休,改字延庆,兹长子。

以才学历任羽林中郎、给事中、北部尚书事、员外散骑常侍、龙骏将军、征虏将军等职。

生一子,侃。

杨椿:公元454—513年。

字仲考,改字延寿,兹次子。

性情宽谨仁爱、尤工词赋一,拆讼公正,颇负时命。

与兄播俱侍内宫,深得孝文帝嘉赏。

曾任安远将军、豫州(今河南汝南县)刺史、梁州(今陕西汉中)刺史、定州(今河北定县)刺史、雍州(今陕西长安)刺史等。

生二子,昱、思善。

杨颖:公元463—511年。

字惠哲,兹三子。

弘农华阴渔乡习仙里人。

资性超凡脱俗,情高古列,才调秀逸。

历官大司农巫、平北府录事参军、征本州治中从事史,迁别驾。

英年早逝,卒于洛阳依仁里宅第,迁葬华阴。

生一子,叔良。

杨顺:公元466-531年。

字延和,兹四子。

历任员外散骑常侍、镇远将军、辅国将军、骁骑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冀州刺史、三门县伯等职。

出仕初,举家迁居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永乐独头,是为“杨氏河中房”。

因兄杨椿、侄杨昱在朝内与尔朱氏有隙,被诬谋逆,举族被戮,唯幼子稚卿幸存。

族人均卒葬华阴五方杨氏先茔。

“河中房杨氏”是由“弘农杨氏”之“上谷房”分支。

生五子,辨、仲宣、仲景、测、稚卿。

——详见:《唐朝宰相杨国忠及贵妃杨玉环世系》
杨津:公元468-531年。

字罗汉,又字延祚,兹五子。

端庄严谨、器度不俗。

历官侍御中散,岐州、华州、定州刺史,中军大都督,拜司空。

任内均有政声。

为尔朱天光所害,卒赠大将军、都督、雍州刺史、华州刺史等,归葬华阴五方杨氏先茔。

生六子:遁、逸、暐、谧、愔、岐。

杨阿难:兹七子。

资性冲亮,能机早成,景智凝远,名实夙知。

十三岁时夭折,魏孝文帝追赠中散大夫。

永平4年(511)迁葬于陕西华阴潼乡。

杨炜:字延季,兹八子。

性敏雅淳厚,历官北魏散骑侍郎、直阁将军、武卫将军、正武将军、通散骑常侍、安南将军等。

武泰元年(528)丧生于“河阴之难”。

卒赠卫将军、仪同三司、使持节都督雍州诸军事、雍州刺史等。

太昌元年(532)迁葬华阱五方杨氏先茔。

杨歧:津六子。

官后魏吕州(今山西霍县)刺史。

后举家迁居原武(今河南原阳)。

其后裔便以“原武房”称。

生一子,行表。

杨愔:字遵彥,津五子。

北齐尚书令、开府王。

杨暐:字延孝,津六子。

后魏安南将军。

杨行表:歧子。

长安尉。

生二子,敏、寂(字玄之,陕西主簿)。

杨敏:行表次子。

生四子:冠时(侍御史)、林、亮(邓州刺史)、润。

杨林:字再思,敏次子。

虽为唐三朝重臣,然武则天称帝,刑戮之祸,不意而至。

为保
全身家性命,唯善权变而多智谋,奸巧邪媚,巴结奉迎。

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肃政、御史中丞、升任鸾台侍郎、同凤鸾莺台平章事、御史大夫、封郡县侯。

唯君命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招文武百官鄙夷。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复国号为唐。

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兼中书令,转侍中,并以官封郑国公。

唐景龙3年(709),迁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

其年卒于位,赠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曰恭。

生一子,祯(司勋员外郎)。

杨润:字温玉,敏四子。

唐武则天时任户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封湖城公。

生二子,侃、回。

杨侃:润长子。

唐开元年间醴泉令、白水令。

生四子,绾、缜、綋、绘。

杨绾:字公权,侃长子。

少聪慧敏捷,胆识过人,及长,好学不倦,潜研经史,九流七略,无不披览。

尤工于文辞,且文思清丽,书写精美。

然其性情沉静寡欲,祟尚玄理,淡泊如水。

举进士第后,调补太子正字。

天宝13年(754)以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拔取头筹,被超授右拾遗。

天宝末年(755),安禄山攻破潼关,直逼京师,玄宗逃亡蜀中,唐肃宗于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即位。

时朝廷思贤若渴,绾冒险赴灵武,被拜起居舍人、知制诰,掌管朝中记事及为皇帝起草各种诏书、浩文。

历官司勋员外郎、迁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后为唐代宗(李豫)宰相。

为政清廉公正,任人唯贤。

卒册授为司徒。

生子,弘微(监察御史)。

杨回:润次子。

官遂宁(今四川遂宁)太守,生三子:勉、灵(遂州刺史)、昱。

杨昱:回三子。

官偃师丞,生子,归厚。

杨归厚:昱子。

官右拾遗。

生子,辂。

1世,杨辂:字殷驾,号朴斋,归厚子。

仕吴杨及南唐为虞部侍郎,后任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因家庐陵(今江西吉安)吉水六十二都。

是为庐陵杨氏始祖。

卒于庐陵县衙内,葬江西吉水县黄桥镇杨家庄村东北3公里处鹧鸪山内的金钗形地。

后裔于明嘉靖辛卯年(1531)建祠于庐陵城南。

配郑、郭、郭氏,生九子,锐、铤、锋、钊、耸、职、聪、栋、梁。

江西吉水县黄桥镇鹧鸪山杨辂墓
2世,杨锐:字云峦,自号“山庄居士”,辂长子。

承父业,留居杨家庄(今江西吉水县黄桥镇云庄村),以教为生,隐居不仕。

配刘氏,生一子,宏嗣。

2世,杨铤:字云嶙,辂次子。

官海昏(今江西永修县)县令。

为择新居,与父及众兄弟一道乘马来到距杨家庄3公里处的南溪畔,马陷于淤泥之中,进退两难。

但见此地前有朝元岭,后有后龙山,中有南溪水,眼前是七八口池塘,择此而居,乃名为湴塘(今吉水县黄桥镇)。

生一子,宏彻。

2世,杨锋:字云岩,辂三子。

迁居江西瑞金,永丰。

2世,杨钊:字云嵋,辂四子。

迁居广东惠阳县。

配周氏,生一子。

2世,杨耸:公元881—963年。

字云岫,辂五子。

进士及第,官至都御史,朝议大夫,潮阳(今广东潮安县)太守。

由都御史转任潮阳刺史后,宦暇之日,览山水之胜,筑室于梅州水南里,因家焉,是为梅州杨姓始祖。

至今传言:“未有梅州,先有杨姓。

”卒于潮阳任所,柩归故居,路经福建汀州武平南岩,是晚歇宿于此。

翌日起运,但见群蚁衔泥掩埋,天作之合,子孙族戚咸曰:“此系牛眠吉穴。

”即竖碑安葬其间,后迁葬于广东梅县百子岗。

因是子孙造屋庐墓而居,后散居梅州、宁化、将乐、连城等县。

老成特达,均已出仕,仅遗老母幼子在家,内顾乏人。

配欧阳氏(敕封积知夫人),生三子:思孝、思恭、思聪。

其后裔遍布华南、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各地。

详情请点击:《广东梅州始祖杨耸世系》
2世,杨职:字云拔,辂六子。

迁居江西赣州安远、大浦。

配林氏,生三子。

2世,杨聪:字云宽,辂七子。

迁居广东潮州、海阳。

配叶氏,生一子,远通。

2世,杨栋:字云伯,辂八子。

迁居广东澄海、铙平。

配郑氏。

2世,杨梁:字云定,辂九子。

迁居广东平远。

配张氏,生五子。

3世,杨宏嗣:锐子。

卒葬西洞旷家塘。

生二子,延安、延规。

4世,杨延安:宏嗣长子。

徙居上径(杨家庄之西)。

生三子:时清、时澄、时江。

5世,杨时清:延安长子。

生四子,允济、允素、允接(迁居湖南醴陵)、允齐。

6世,杨允济:时清长子。

系“湖北竟陵诒环堂杨氏”始祖杨文清之九世祖。

生一子,承。

详情请点击:《湖北竟陵诒环堂始祖杨文清世系》。

6世,杨允素:名绘,字富,行十二郎,时清次子。

随父客居洪州(今江西南昌)新建县云龙乡铁树观,宋高宗时为岳州府(今湖北孝感市)守备、少师兵部兼华盖殿大学士。

后归居吉水上径。

后从吉水上径迁居江西泰和(又名西昌)东门外清溪,是为泰和杨氏始祖。

卒葬泰和县四十六都许石人庵前金盆形。

配蒋氏,生三子,真一郎、真二郎、八宣教(又名铨)。

详情请点击:《泰和始祖杨允素世系》
21世,杨士奇:公元1365-1444年。

名寓,一作遇,以字行,号东里,允素第15世孙。

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生,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

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贫甚。

力学,授徒自给。

仕至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历五朝,内阁首辅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

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

“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卒赠太师,谥文贞,葬于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卒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三月甲子。

其在疾时,自作墓志铭《东里老人自志》。

配严氏,名琇,生于明洪武戊午(公元1378年),卒于洪熙改元(公元1425年)三月十三日。

继郭氏。

生四子,稷、种(早卒)、道、秫。

详情请点击:《大明宰相杨士奇世系》
4世,杨延规:宏嗣次子。

生五子,克俭、克用、克弼、克宽、克类。

5世,杨克用:延规次子。

三举不第,卒葬江西吉安市吉州区曲濑乡杨家坊村大桥头松树下。

生二子,第、湜。

5世,杨克弼:延规三子。

赠大理评事。

生四子,允泽、允淮、允丕、允享。

5世,杨克宽:延规四子。

生三子,允哲、允协、允升。

6世,杨允丕:克弼三子。

进士及第,宋真宗大中祥符8年(1015)擢甲科,历官屯田员外郎、康州知州、秘书丞、太常博士等职。

处事严谨,擅长文章,宋真宗称赞道:“杨丕之严谨,肖定基之政事,彭齐之文章,可为‘江西三瑞’”。

卒葬本都上柘塘王四位路下,坐北向南。

生一子,南美。

6世,杨允享:克弼四子。

迁居湖南醴陵。

生一子,中谨。

杨中谨配曾氏,生有四子,后裔多迁居江西永丰,湖南邵阳、安化、新化,四川安岳等地。

详情请点击:《湖南邵阳始祖杨惟圣世系》
7世,杨南美:允丕子。

生三子,恒、同、求。

8世,杨恒:南美长子。

宋神宗元丰2年(1079)进士。

生一子,安平。

8世,杨同:南美次子。

宋神宗元丰5年(1082)进士。

8世,杨求:南美三子。

元祐6年(1091)进士。

9世,杨安平:恒子。

进士出身。

生二子,邦义、杞。

10世,杨邦义:公元1085—1129年,字希稷,安平长子。

北宋政和5年(1115)进士及第,历任骛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溧阳县知县,建康府通判等职。

南宋建炎3年(1129)抗金被俘,誓死不降,血书“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后殉节而死。

舍生取义,被誉为抗金名臣,“庐陵四忠”之一,谧号“忠襄”。

配曾氏,生四子,振文、郁江、昭文、蔚文、月卿(早夭)。

10世,杨杞:安平次子。

进士出生,官居贵池县令。

兄卒后抚养诸侄,时人誉为:“兄忠于君,弟忠于兄”。

11世,杨振文:邦义长子。

曾任朝请郎,后徙居南京为父守墓。

生一子,璿。

11世,杨郁江:邦义次子。

官江西安抚,后徙居浙江。

生二子,炎正、潜。

11世,杨昭文:邦义三子。

曾任武昌(今湖北武汉)县令,留居吉水县杨家庄。

生一子,裾。

11世,杨蔚文:邦义四子。

官醴陵(今湖南醴陵市)丞。

生三子,松、梦信、森。

12世,杨森:字介伸,蔚文子。

官柳州佥判。

生子,弥高。

13世,杨弥高:为泥田周氏婿,因家泥田。

生二子,鹏、季。

14世,杨鹏:弥高长子。

生三子,伯恭、仲恭、旦开。

15世,杨旦开:鹏三子。

归居故居。

生二子,昌敬、昌信(徙湖南汉寿县水牛坡)。

16世,杨昌敬:旦开长子。

配徐氏(1345-1429年),生二子,启后、启昆。

17世,杨启后:字以隆,号茂松,昌敬长子。

生于明洪武16年(1383)六月十三亥时,卒于明成化元年(1464)四月初四酉时。

迁龙邑花园(今湖南汉寿县)。

配刘氏(1387-1466年),生三子,明德、明辉、明春。

3世,杨宏彻:祖父辂,父挺。

居湴塘(今江西吉水县黄桥镇)。

卒葬东冈山后洛水圹,其后裔有迁居江西瑞昌市武姣乡。

生二子,延宗、延邦。

4世,杨延宗:宏彻长子。

生三子,四十一郎(迁居湖南长沙)、四十二郎(迁居湖南萍乡)、克广。

延宗三子杨克广第6世孙杨万里是南宋大诗人。

详情请点击:《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世系》杨克广第9世孙杨万真于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由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洴塘徙湖南宁乡五都桃仁塘白石,因家焉。

详情请点击:《湖南宁乡白石始祖世系》
4世,杨延邦:宏彻次子。

生七子,咸、瑛(迁居湖南衡阳)、赞、暹(迁居四川)、靖(迁居湖南湘阴)、戬。

5世,杨瓒:又名节赞,延邦三子。

配闻氏,生一子,曰明。

杨氏源流
商音弘农杨氏,系出姬姓。

周宣王子尚父,封于杨,晋灭之。

晋武公子伯侨,食采于羊舌,后为羊舌氏。

至叔向(羊舌肸)更封于杨,子孙为杨氏。

战国有杨朱;汉有杨熹,封赤泉侯,孙杨敞为丞相。

后裔杨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为三公,隋文帝杨坚之远祖也。

又有扬氏,从手不从木。

周有扬侯,失国后为扬氏。

汉有扬雄,是也。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

得姓始祖为杨伯侨。

周朝初年,周武王(姬发)去世,年幼的成王(姬诵)继位。

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故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

以唐为氏,又为唐叔虞。

叔虞长子燮父
后为周朝晋国侯。

又传十代,至晋武公(姬称),武公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国名,在今山西洪洞县范村东),称杨侯。

其子孙以国为姓,故后世尊伯侨为杨氏之授姓始祖(详情请点击:《杨氏远祖世系-杨伯侨》)。

沧海桑田,生息繁衍。

起源于山西境内的杨氏,终为强晋所灭,幸存者被迫向西播迁。

首先迁入冯翊(今陕西大荔),后又有迁至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

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后裔迁江汉(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又向东南迁至江西。

与此同时,又有分支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

秦汉之际,已有杨氏迁居四川;有尚书仆射杨璇者,迁居浙江会稽。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氏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氏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氏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

此时,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氏姓杨。

弘农“关西孔子”杨震第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

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地区杨氏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氏亦有少量迁入朝鲜半岛者。

宋时,有金刀老令公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移居贵州播州(今遵义)。

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氏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

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起点,杨氏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移民港、澳、台及海外。

比如香港八闽杨氏;迁居而成为台湾杨氏望族的有:台南佳里、台北半线、台中沙鹿、高雄旗山等杨氏。

海外迁居地遍及全球,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

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

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

近代以后,又有杨氏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

明朝初期的“江西填湖广”和清朝中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政策,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更大规模的移民浪潮。

这一时期,使得居于东南一带的不少杨氏又逐步向西迁移。

如今,杨氏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

杨氏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

杨氏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天水(在甘肃通渭西北)、河内(治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河东(治今山西夏县北)。

天下杨氏,多出弘农。

辉煌显赫千余年,竞相贵显各争先。

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至隋朝杨氏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北宋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南宋大诗人
杨万里、理学家杨时,元有兵部尚书杨世雄、诗人杨载宁,明代更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清末的杨秀清、杨露禅,近现代的杨虎城、杨尚昆、杨振宁、杨绛、杨利伟、杨幂等等。

杨氏名人可谓浩如烟海,人才辈出,风光自然不言而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