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HD 基础知识(120706)

合集下载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基础知识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基础知识

1.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脊柱有26块椎骨,椎体椎弓围成锥孔,椎弓根上下缘切记围成椎间孔,C1寰椎、C2枢椎、C7隆椎,颈椎棘突最短。

3.1—7肋连于胸骨,称真肋。

8—10肋称假肋,前端借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成肋弓。

11—12肋称为浮肋。

4.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5.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

6.肩关节下臂薄弱,是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

7.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外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内侧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一侧收缩头倾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8.胸大肌起自胸骨、第1—6肋软骨和锁骨的内侧半,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可使臂内收或旋内、前锯肌上部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前.9.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位于腹直肌鞘内,上宽下窄,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若干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未与后层愈着。

10.三角肌起自锁骨的外侧份、肩峰和肩胛冈,止于三角肌粗隆,使关节外展,受腋神经支配。

11.上呼吸道最窄处是声门裂。

12.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前份。

13.喉的支架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14.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直,故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15.肺尖的体表投影相当于第七颈椎棘突的高度。

16.平静呼吸时,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与6、8、10肋相交。

17.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

18.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分。

19.膈神经走形于中纵隔内。

20.咽与食管的分界处平第六颈椎椎体下缘。

21.十二指肠属于上消化道的一部分,在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可分为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横部)、升部;降部的后内侧壁的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胰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处。

22.肝的脏面位于中间部的横沟称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管、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进出的门户。

医学影像设备学复习重点

医学影像设备学复习重点

医学影像设备学A1 复习知识点名词概念1.有效焦点: 指实际焦点在X线投照方向上的投影。

(p18)2.实际焦点: 指靶面瞬间承受高速运动电子束轰击的面积(p18)3.X线曝光: 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靶面, 产生的X线4.三极X线管:在普通X线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加了一个控制栅极, 故又称为栅控X线管(p21)5.点片摄影6.X线管热容量: 曝光时, 阳极靶面将产生大量的热。

单位时间内传导给介质的热量称为散热率。

X线管处于最大冷却率时, 允许承受的最大热量称为热容量。

(p25)7.直流逆变: 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过程称为直流逆变。

通常的方法有桥式逆变、半桥式逆变和单端逆变三种(p79)8.程控X线机: 单片机控制的工频X线机。

(FSK302-1A型500mA X线)(p73)9.蒙片:与普通平片图像完全相同,而密度相反的图像,也即正像,同透视像,通常为不含造影剂的图像。

10.软阅读:在RIS的管理和调配下,图像可直接传送到医生诊断工作站,供医生随时查询、检索、调用、阅读、诊断及书写报告。

通过显示器阅读图像称为软阅读。

(p93)知识要点1.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哪些设备?2.答: X线设备(X线机、X-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SPECT、PET)、CR、DR、DSAX线机分类, 按高压变压器的工作频率分类, 可分哪几种?按主机功率分类, 可分哪几种?答: 高压: 3种、工频X线机、中频··、高频··3.主机:3种、小型X线机(管电流≤100mA, 最高管电压在90~100kV)、中型··(管电流在200~400mA, 最高管电压在100~125kV)、大型··(管电流≥500mA, 最高管电压在125~150kV)4.X线管曝光过程中的三个基本参量分别是什么?5.答: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6.X线机由哪些装置组成?7.答: p478.X线机基本电路由哪些单元电路构成?9.答: 1.电源电路 2.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 3.高压发生电路 4.控制电路p3610.数字X线设备可分为哪几种?11.答: 计算机X线摄影设备CR 数字X线摄影设备DR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 p10012.同单相全波整流X线机相比, 三相全波整流X线机的优点是什么?13.答:输出管电压波形平稳产生的软X线少产生X线效率高, 有利于短时间曝光的动态摄影14.电源电路的作用是什么?15.答: 给机器各部分供电16.旋转阳极X线管的优点是什么?17.答: 瞬时负载功率大、焦点小18.小型X线机常使用的组合机头, 有哪些组成部分?19.答: 1.X线管 2.灯丝变压器 3.高压变压器20.X线管的构造参数有哪些?答: 但凡X线管的结构所决定的非电性的参数或数据都属于构造参数。

影像核医学基础

影像核医学基础

什么是示踪?所谓示踪就是指示行踪。

什么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radionuclide tracing technique)就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tracer),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目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律的技术。

放射性核素失踪技术的原理:同一性: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分子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学分子具有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放射性核素的可探测新: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能进行定量、定位、定性探测,动态观察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量变规律。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特点①灵敏度高:可以测定10-14~10-18g物质;②合符生理条件:不影响生物体原来状态,能反映机体真实的情况;③相对简便、实验误差小:可避免反复分离、纯化造成的损失;④定性、定量与定位研究相结合;缺点或不足:需专用的实验条件及必要的防护设备;标记核素的脱标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显像剂摄取机理。

1.体外示踪结合放射分析。

2.物质代谢与转化的示踪研究3.细胞动力学分析4.活化分析5.物质吸收、分布及排泄的示踪研究 6.放射性核素稀释法7.放射自显影技(autoradiography,ARG)8、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脏器和组织显像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不同的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浓度差,而显像剂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射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γ射线,利用放射性测量仪器(γ相机、SPECT、PET 、SPECT/CT、PET/CT等)可在体外被探测、记录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从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脏器功能变化。

显像类型1.根据影像获取的状态分为:①.静态显像(static imaging):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达到高峰且处于较为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2)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2)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2)
今天致力于为医疗卫生应聘考生提供最重点的考试信息及考试资料,其中医学影像学也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常考内容,今天我们总结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1.T1WI
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2.T2WI
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3.像素
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4.体素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5.数字X线成像
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6. TIPS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

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加氏综合症。

7. 肺野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8.肺门影
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正位胸片上,肺门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 2cm。

9.肺纹理
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10.空气支气管征
又称支气管气象,在X线胸片及CT片上,实变的肺组织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小肺癌中。

放射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核心考点(三)

放射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核心考点(三)

放射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核心考点(三)111、因为诊断X线机是瞬间大负荷,变压器可按计算容量的1/2选定专用变压器容量。

(常考题型)112、X线机的接地:①工作接地,即高压次级中心点接地,这降低了高压部件的绝缘要求;②保护接地:设备不带电的各金属外壳及机柜框架接地。

(常考题型)113、电源电压波动小于10%,接地电阻小于4Ω,接地干线线径不小于16mm²。

(常考题型)114、摄影专用机采用:密封管套,自然散热。

115、含透视功能的机组采用:密封管套,风扇散热。

116、高档DSA机组X线管采用管套内冷水循环散热。

117、CT的X线管一般采用:闭路油循环风冷散热。

118、CR组件主要包括:X线发生单元、X线采集单元、图像读出单元、信息/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工作站)4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119、IP的规格尺寸与常规胶片一致,一般有35×43cm(14×17)、35×35cm (14×14)、25×30cm (10×12)和20×25cm(8×1 0)四种规格。

120、IP可分为标准型(ST)、高分辨型(HR)、减影型及多层体层摄影型。

121、CR激光阅读器使用逐点取读技术。

122、IP板由表面保护层、光激励荧光物质层、基板层和背面保护层组成。

(常考题型)123、IP影像板中,能够产生光激励发光的物质就是光激励发光(PSL)荧光层,其晶体的平均尺寸为4~7μm。

124、IP板空间分辨率:标准型IP板在2.5~3.0LP/mm,高分辨率IP板在4.5~5.0LP/mm。

126、CR影像读取装置中,如果擦除灯发生故障,会出现无法消除IP板上的残留影像信息。

127、光激励荧光体(PSP);光激励发光(PSL);影像阅读装置(image reader,IRD)o128、CR的优势:X线的曝光量降低、IP重复使用、成本低、取消暗室、多种后处理技术、多种后处理功能、更加满足诊断要求、数字化存储、实现数据库管理。

影像增强器的结构及原理PPT学习教案

影像增强器的结构及原理PPT学习教案
第18页/共44页
(2)光电子在阴极电位、聚焦电极电 位及阳极电位共同形成的电子透镜作用下 聚焦、加速、冲击,在输出屏上形成缩小、 倒立并增强了(电子密度增大)的电子影 像。
第19页/共44页
(3)电子像再由输出屏转换成可见光 像。阳极电位越高,光电子的运动速度越 快,撞击输出屏时的动能越大,激发的电 子越多,输出屏亮度越高。
第25页/共44页
(三)变野功能
增加了一对辅助阳极,改 变辅助阳极和聚焦极的电位, 即可改变电子透镜的放大倍率。 提高阳极电位,放大倍率增大, 输入屏上的影像远离中央部分 投射到了输出屏范围以外,从 而使输入屏中心一定范围的影 像成像在输出第26页屏/共44上页 (小视野)。
第27页/共44页
注意:小视野充分利用了 输出屏的分辨力,使用较小视 野时,由于缩小增益减小,要 维持原来的输出亮度,必须适 当增加X线的输出量。
第35页/共44页
第36页/共44页
二、套管
为保证增强管的安全和正 常使用,增强管要由管套封装 并夹持固定在合理位置。管套 分筒部、后端和前端三部分, 其构成和功能如下:
第37页/共44页
1、筒部:筒部由支持重 量和定位的主结构层(金属外 壳)、0.8~1.0mm的铍膜合金 属和1~2mm的铅板层三层组 成。
第13页/共44页
输出屏是平板形,由于光 子路径长度不同,边缘部分不 如中心部分清晰。最新的增强 管其输出屏也是球面形,再用 光纤把球面拉成平面,使边缘 和中心部分具有同样的清晰度。
第14页/共44页
第15页/共44页
4、外壳:用高强度玻璃 制成。除输入面、输出面外全 部涂以石墨遮光,防止光线进 入管内。其作用是把输入屏、 输出屏和管内各电极支持在固 定位置上,并保持管内真空度。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专家讲座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专家讲座
容量→引发心脏大小改变。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
吸气 像
呼气 像 第49页
(四)体 位
平卧时→膈上升→心影横径增大; 立位时→膈下降→心影变窄; 立、卧位心脏面积可相差 25%。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
立位
卧位
第50页
(五)其 它
妊娠、性别、胸腔畸形、肺部疾患等
均能改变心脏形态及大小, 分析时
呈倒三角形 居前
近似长方 形
居后
食道压迹 有三个压迹 无 压 迹
主A全貌 不 清 楚
清楚
照片号码 “ 右 ” “左”(Lef (Right) t)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
第42页
心胸比率测量法:( 测量心脏大小最简便方法 )
( 1919年由Danzer 首创 )
心脏最大横径与胸腔最
o`
大横径之比。
相反搏动点:左心室 段与肺动脉段搏动方 向相反, 二者交点称 相反搏动点。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
第35页
心右缘从上到下为:
升主动脉(儿童 为上腔静脉)、右 心房、心膈角区为 下腔经脉。
心左缘从上到下为:
主动脉弓(结)、 肺动脉段、左心室。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
第36页
(无名动脉扩张)
观察心脏大血管形状、 大小及其与结构关系;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
第6页
2、能够观察心脏、 大血管搏动,填 补平片不足; 3.还便于选择最 适当角度进行特 殊体位摄影。
循环系统专业知识培训讲解
第7页
二、摄 片
惯用位置有: (一)后 前 位 ( 正位 )
(二)右前斜位(第一斜位)(现已少用) (三)左前斜位(第二斜位)(现已少用) (四) 侧 位(左侧位)

重症监护产品知识概要指南

重症监护产品知识概要指南

Guidelines of Critical Care Product KnowledgeRequirementPart 1 Anatomy and Physiology第一部分解剖和生理一.Vascular Anatomy血管解剖Objectives目标1. Describe the purpose of the vascular system描述血管系统的用途2. Identify the main structures of the thoracic cavity识别胸腔的主要结构3. Identify the following arteries and veins in the thoracic cavity:识别在胸腔中的以下动脉和静脉Artery Vein动脉静脉- aortic arch 主动脉弓 - inferior vena cava 上腔静脉- ascending aorta 升主动脉 - superior vena cava 下腔静脉-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降主动脉- brachiocephalic (innominate) 头臂动脉(无名动脉)- left main coronary 左主冠脉- left subclavian 左锁骨下动脉- pulmonary 肺动脉- right coronary 右冠脉- right subclavian 右锁骨下动脉4. Identify the following arteries and veins in the vascular system:识别以下的血管系统的动脉和静脉Artery Vein动脉静脉- brachial 臂动脉 - brachial 臂静脉- femoral 股动脉 - femoral 股静脉- iliac 髂动脉 - iliac 髂静脉- popliteal 腘动脉 - popliteal 腘静脉- renal arteries 肾动脉 - renal veins 肾静脉- abdominal aorta 腹主动脉 - axillary 腋静脉-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降主动脉 - cephalic 头静脉- external carotid 颈外动脉 - external jugular 颈外静脉- internal carotid 颈内动脉 - internal jugular 颈内静脉- left common carotid 左颈总动脉 - saphenous 大隐静脉- radial 桡动脉 - subclavian 锁骨下静脉- posterior tibial 胫后动脉- ulnar artery 尺动脉- vertebral 椎动脉- dorsalis pedis 足背动脉二.Cardiac Anatomy心脏解剖Objectives目标1. Describe the purpose of the heart描述心脏的用途2. Identify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in the thoracic cavity:识别胸腔内的以下结构:- right atrium 右心房 - left atrium 左心房- right ventricle 右心室 - left ventricle 左心室- apex of the heart 心尖 - pericardium 心包3. Identify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on a cross-section of the heart: 识别以下的心脏横截面结构:- right atrium 右心房 - mitral valve 二尖瓣- left atrium 左心房 - tricuspid valve 三尖瓣- right ventricle 右心室 - chordae tendineae 腱索- left ventricle 左心室 - papillary muscles 乳突肌- pulmonary valve 肺动脉瓣 -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室间膈-aortic valve 主动脉瓣4. Identify the anatomical functions of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识别以下结构的解剖功能- right atrium 右心房 - aortic valve 主动脉瓣- left atrium 左心房 - mitral valve 二尖瓣- right ventricle 右心室 - tricuspid valve 三尖瓣- left ventricle 左心室 - chordae tendineae 腱索- pulmonary valve 肺动脉瓣 - papillary muscles 乳突肌三.Cardiac Cycle心动周期Objectives目标1. Explain how the cardiac cycle relates to the ECG and hemodynamic waveform 解释心动周期和心电图以及血流动力学波形是如何相关的2.Identify the phases of the cardiac cycle识别心动周期的各个阶段3. Describe what is happening during each phase of the cardiac cycle描述在每个心动周期阶段中发生什么四.Determinants of Cardiac Output心排量决定因素Objectives:目标1.Define定义- preload 前负荷- afterload 后负荷- contractility 心肌收缩力- cardiac output 心排量- cardiac index 心排指数- stroke volume 每搏量- stroke volume index 每搏指数-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体循环阻力-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肺循环阻力- 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 左心室每搏功指数- 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 右心室每搏指数- myocardial oxygen supply 心肌氧供应-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心肌氧需求2.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affect识别影响以下内容的因素- preload 前负荷- afterload 后负荷- contractility 心肌收缩力- myocardial oxygen supply 心肌氧供应- 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心肌氧需求Part 2 PRESSURE MONITORING第二部分压力监测一.Clinical Fundamentals临床基本知识1. Components of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s压力监测系统的组成▪Electrical System 电子系统▪Plumbing / Fluid System 冲刷/液体系统▪Continuous flush device 连续冲刷装置▪Pressure transducer 压力传感器▪Pressure bag 压力包▪IV solution (with or without heparin) 静脉输注液体(含或不含肝素) 2.Equipment set-up系统设置▪Set pressure scale in monitoring system 在监护系统上设置压力刻度▪Assemble system and flush system with solution 装配系统并用液体冲刷系统▪Set pressure bag to 300mmHg 将压力包加压到300mmHg▪Zeroing and referencing the catheter-tubing-transducer system 调零并定位导管-管路-传感器系统3.Interference within the system系统内部的干扰▪Dynamic response 动力学反应▪Frequency response 固有频率▪Damping 衰减▪Square waveform response 方波测试4.Maintenance of System系统维护▪Issues with frequency of zeroing 调零的频率问题▪Maintain pressure (300mmHg) within pressure bag 维持压力包内的压力(300mmHg)▪Drawing blood samples 抽取血液样品5.Where to take Readings of Pressure Measurements在何处读取压力监测的读数▪Effects of respiration (inhalation / exhalation) 呼吸的影响(吸气/呼气)▪Readings best taken at end-expiration 最好在呼气末期读取读数-Spontaneous Breathing 自发呼吸-Mechanical Ventilation 机械通气6.Probl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 Troubleshooting可能遇到的问题――故障排除▪Damped waveform 衰减波形▪Abnormally low or negative pressures 不正常的低压或者负压▪Inability to wedge 无法契入▪False high pressure readings 错误的高压力读数▪Overwedging of PAW pressure tracing 过度契入的肺动脉契压波形▪Catheter whip 导管漂移▪Inability to flush / draw blood 无法冲刷/抽血7.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ing动脉压力监测▪Purpose 目的▪Sites 位点▪Waveform 波形▪Complications 并发症8.Blood performs 2 main functions while circulating the Body 血液在体内循环时的2个主要功能9.Factors that control blood pressure控制血压的因素▪Increased/decreased heart rate 心率增加/降低▪Heart pumping too much/ too little blood 心脏泵血过多/过少▪Some organs are bypassed, i.e shock or after meals 某些器官分流,比如,休克或者进餐后▪Thickening of arteries 动脉增厚▪Constriction of arteries 动脉收缩10. Typical Pressures and Values典型的压力和数值▪Right Heart Emptying pressure 右心排空压力▪Left Heart Filling Pressure 左心充盈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肺动脉压▪PAOP/PAWP 肺动脉阻断压/契压▪Right Heart Filling Pressure 右心充盈压▪Left Heart Emptying Pressure 左心排空压力▪Central Venous Pressure 中心静脉压▪Arterial Pressure 动脉压11. Why measure pressures?为什么测定压力?12.Which products are traditionally used to access these pressure measurements?在测定上述压力时应用的传统产品是什么?Part 4 Hemodynamic Monitoring第四部分血流动力学监测1.The goal of the hemodynamic monitoring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标2.The purpose of hemodynamic monitoring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Prevention 预防▪Diagnosis 诊断▪Management 管理3.Cardiac Output 心排量▪Definition 定义▪Formula 公式▪Normal Cardiac Output 正常心排量4.Cardiac Index 心排指数▪Definition 定义▪Normal 正常值▪Impact of heart rate 心率的影响➢Bradyarrhythmias➢Tachyarrhythmias▪Stroke Volume 每搏量➢Definition 定义➢Determinants 决定因素◊Preload 前负荷◊Afterload 后负荷◊Contractility 收缩力5.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the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PAC) 围绕肺动脉导管应用的争议▪1996 –the “Connors” study1996年-“Connors”研究▪Practitioner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use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执业医师对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应用的知识▪1996 SCCM PAC Conscensus Meeting1996年重症监护医学会肺动脉导管研讨会▪ Today:现在:➢PACEP肺动脉导管教育项目➢Outcome studies结果研究➢Pursuit of “non-invasive” technology:追击“无创”技术◊Bioimpedence cardiac output measurements 生物阻抗心排量测定◊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ms / probes 经食道超声/探头◊LITCO 锂指示剂稀释法心排量测定◊Pulsion 动脉压力波形和脉搏轮廓分析心排量测定6. The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肺动脉导管▪Catheter Ports 导管端口➢Proximal port 近端端口➢VIP port VIP端口➢Distal port➢Balloon port➢Thermistor➢Side port on Introducer Sheath7. Indications for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onitoring肺动脉压力监测的适应症8. Direct & Derived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Hemodynamic Monitoring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相关的直接和衍生参数▪Direct 直接▪Derived Parameters 衍生参数9. Insertion of PAC肺动脉导管插入▪Insertion sites 插入位点▪Insertion methods 插入方法▪Observe for waveform changes during the insertion在插入过程中观察波形的变化✓Right Atrial Pressure 右心房压力➢Purpose for Use 应用的目的➢Normals 正常值◊Neonate 新生儿◊Child 儿童◊Adult 成人➢RA Waveform 右心房压力波形✓Right Ventricle Pressure 右心室压力➢Purpose for Use 应用的目的➢Normals 正常值◊Neonate 新生儿◊Child 儿童◊Adult 成人➢RV Waveform 右心室波形✓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肺动脉压➢Purpose for Use 应用的目的➢PA systolic pressure 肺动脉收缩压➢PA diastolic pressure 肺动脉舒张压➢PA mean pressure (PAM) 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Pawp/Paop) ➢Assumptions 假设➢Inflation volume 球囊充盈容量➢Normals 正常值◊Neonate 新生儿◊Child 儿童◊Adult 成人➢Waveform 波形▪Catheter Maintenance导管维护▪Problems with PA catheters / lines肺动脉导管/线路使用的问题10.DERIVED PARAMETERS衍生参数▪Mean Arterial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Formula公式➢Normal正常值➢Definition 定义➢Causes of increased MAP 平均动脉压增高的原因➢Causes of decreased MAP 平均动脉压降低的原因▪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平均肺动脉压➢Formula 公式➢Normal 正常值➢Definition 定义➢Causes of increased MPAP 平均肺动脉压增高的原因➢Causes of decreased MPAP 平均肺动脉压降低的原因▪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体循环血管阻力➢Formula公式➢Normal 正常值➢Definition 定义➢Causes of increased SVR 体循环血管阻力增高的原因➢Causes of decreased SVR 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的原因▪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肺循环血管阻力➢Formula公式➢Normal 正常值➢Definition 定义➢Causes of increased PVR 肺循环血管阻力增高的原因➢Causes of decreased PVR 肺循环血管阻力增高的原因11.Limitations of Hemodynamic Monitoring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局限▪LVEDV vs LVED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比较▪PAWP vs LVEDP肺动脉契压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比较➢Conditions in which the PAW is > LVEDP肺动脉契压大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情况➢Conditions in which the PAW is < LVEDP肺动脉契压小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情况▪Conditions in which PAD does not equal PAW 肺动脉舒张压不等于肺动脉契压的情况▪Causes of inaccurate PAWP values肺动脉契压不正确的原因12.Complications of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onitoring 肺动脉压监测的并发症。

射线探伤基础理论知识

射线探伤基础理论知识

2、χγ射线的衰减
⑴衰减因素:①材料:a原子序数b物质密度c穿透物质的厚度 ②射线的能量:与能量成反比。 ⑵衰减的定律: ①单色窄束:单色是指有单一波长组成的射线,或者说由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的辐 射束流。窄束是指不包括散射线成分的射线束。 I=Ioe -μT (T为穿透物质的厚度) 式中μ为线衰减系数,定义为射线通过单位厚度物质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率。 它与射线能量、物质的原子序数及密度有关。 μ大致与物质的密度ρ成正比,与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与射线能量成反比。 半价层:指使入射射线强度减少一半的吸收物质的厚度,用符号Th表示。 Th=0.693/μ 小结:E增大 μ将减小 Th将增大 Z变大 μ将减大 Th将减小 ②宽束 多色:包含有散射线成分的射线称为“宽束”射线,多色指有多种能量光 子组成的射线。 1、散射线和散射比:射线在穿透物质的过程中与物质相互作用,除了直线前进的 透射射线外,还会产生散乱射线、荧光χ射线、光电子、反冲电子、俄歇电子等 向各个方向射出,
二、γ射线机
1、 γ射线源的主要参数(参考第一部分第四节) 2、 γ射线探伤机的特点:⑴探测厚度大,穿透力强 ⑵体积小、重量轻、不用电、不用水,特别适合野外或 者在役检验 ⑶效率高,对环缝和球罐可进行周向曝光和全景曝光。 ⑷设备故障率低,无易损件,价格低。 ⑸可以连续运行,且不受温度、压力、磁场等因素影响。
四、γ射线的产生及特点
1、原子与原子结构:原子由一个原子核和若干个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 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告诉运动。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 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同,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核外电子由内而外分别用K、 L 、M 、N……标识 核外电子个轨道有不同的能量状态,叫做能级,正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在 能量低的轨道上运行(内层电子轨道能量最低), 当从外界吸收一定能量,电子就由低能跳到较高 能级上(由内层向外层跳跃),成为自由电子, 处于一个激发状态,激发态不稳定,自由电子接着 跳回较低能级,并释放出一个光子。 ⑴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⑵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⑶中子数=质量数-中子数=原子量-原子序数Z 2、同位素:⑴定义:质量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互为同为素。 ⑵分类: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其中不稳定的同位素有称作放射性同 位素,能够自发的放出某些射线--αβ或γ射线,而变为另一种元素。 ⑶不稳定的核素会自发蜕变,变成另外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各种射线, 这种现象成为放射性衰变(α衰变、β衰变、γ衰变总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而发生)。

康复相关专业知识重点

康复相关专业知识重点

康复相关专业知识重点第二章相关专业知识考点1 X线基础与诊断X线是高速运行的电子流撞击物质突然受阻时产生的一种电磁波,其成像波长为0.008~0.31nm。

X线成像的特征包括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和生物效应。

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是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溴化银)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与X线量成正比,是放射剂量学和数字化探测器成像的基础,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学的基础,也是X检查时需要注意防护的原因。

考点2 CT基础与诊断CT成像原理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进行扫描,探测器接收通过该层面衰减后的X线,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扫描层面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然后将矩阵内的教值通过数/模转换,在荧光屏上显示出黑白不同的灰度等级,即构成CT图像。

考点3 MRI基础T1加权成像扫描的图像特征为解剖结构清晰,脂肪组织为白色,脑组织为灰白色,空气和脑脊液为黑色。

T2加权成像扫描的图像特征为解剖结构清晰,组织密度分辨率高,脑组织为黑色,皮质骨、流空血管和空气为黑色,脑脊液为白色。

考点4 超声诊断基础超声诊断或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曲线或其他数据,以此进行诊断的方法。

考点5 血液学一般检查血红蛋白(HB)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正常参考区间为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血红蛋白能准确反映贫血,但与红细胞的增减不一定成正比。

红细胞(RBC)计数的正常参考区间为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5)×1012/L,新生儿(6.0~7.0)×XXX受生理变化影响,如新生儿红细胞比成人高,出生2周后下降,男性6~7岁时最低,25~30岁最高值,30岁后下降,女性在儿童期上升,13~15岁达较高值,以后与男性平,体力、运动员、寒冷、高原可增多,妊娠期相对减少,称生理性贫血。

【放射技术】专业知识重点知识学习

【放射技术】专业知识重点知识学习

【放射技术】专业知识重点知识学习既往重点知识:【放射技术】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学习【放射技术】相关专业知识重点知识学习【本期:专业知识】1.显影的作用是形成光密度影像2.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定影后残留在乳剂中的硫代硫酸钠及其络合物3.显影液长时间放置后,显影能力低下的原因是空气氧化,显影液疲劳4.通过对频率响应的调节突出边缘组织轮廓的处理是频率处理5.12位(bit)的成像系统能提供的灰度级数为40966.若某图像中的最高频率成分为15kHz,则采样频率至少应为30kHz7.能改变整幅图像密度的处理参数是GS8.256×256形式表示的是矩阵9.体层摄影叙述是曝光角是连杆摆过的角度;影像被模除的程度与曝光角无关;具有两种以上轨迹的称为多轨迹体层;曝光角越大,照片上清晰影像对应的厚度越小10.应用光或其他能量表现被照体的信息状态,并以光学影像加以记录的技术是摄影11. X线照片影像的要素包括密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12.光学密度,叙述是光学密度是阻光率的对数13.X线穿过人体后,强度分布出现差异,称为X线对比度14.X线对比度叙述是是透过物质后X线强度的差异、符合指数规律、受X 线吸收系数影响、对比剂可改变对比度15.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强度差异,称为X线对比度16.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为光学对比度17.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包括胶片γ值、X线量、被照体因素、 X线管电压18.射线因素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叙述是高千伏时对比度低、增加mAs可改善对比度、照片灰雾可使对比度降低、散射线会降低对比度19.决定照片对比度的最大因素是被照体本身因素20.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是使用方便、刺激性小、理化性能稳定、易于吸收与排泄21.照片密度值为2.0时对应的透光率是1/10022.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23.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物理因素包括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24.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X线25.人体各组织对X线的衰减,由大变小的顺序是骨、肌肉、脂肪、空气26.标称焦点尺寸的表示方法是 1.027.有效焦点大小的叙述是在像面的不同方位上实际焦点的投影;实际焦点在X线管长轴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在X线管靶面下垂直方向上水平投影的大小;有效焦点为一矩形,大小为a×b sinα28.照射野的X线量分布叙述是近阴极端量多、近阳极端量少、沿球管短轴方向对称、关于球管长轴对称29.焦点的极限分辨力叙述是焦点大分辨力低、焦点面上X线量分布为单峰时分辨力高、可用星卡测试、R=1/2d30.焦点的散焦值叙述是描述焦点极限分辨力随负荷条件相对变化的量、管电流大则焦点变大、一般大于等于1、散焦值等于1时焦点成像性能稳定31.几何学模糊,叙述是焦点尺寸越大,影像越模糊、应使被照体靠近胶片、0.2mm是半影模糊阈值、使用小焦点32.放大摄影X线管焦点为0.05,允许的最大放大率为 5倍33.X线中心线以外的线称斜射线34.防止影像变形的措施是被照体靠近胶片、中心线应垂直于胶片、中心线通过被检部位并垂直于胶片、使被照体平行于胶片35.国际放射学界公认的半影模糊阈值是0.2mm36.放大摄影X线管焦点应等于或小于0.337.对IP的使用叙述是IP应装在暗盒内使用、IP潜影消除后可重复使用、IP潜影未消时可重复读取、 IP外观酷似增感屏38.增加窗口滤过板的厚度,对X线质产生的影响是变硬39.体层摄影中"体层面"指的是支点所在平面40.影像变形叙述是可分为放大变形、位置变形和形状变形;远离胶片端放大多;X线中心线方向和角度对变形有较大影响;一般中心线应垂直于胶片41.M=1+b/a叙述正确的是M表示放大率42.已知所允许的放大率为1.2,则焦点为143.放大摄影能将细小结构显示清楚,其原因是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低频信号44.散射线,叙述是随管电压增大而加大、与被照体厚度有关、照射野大,散射线多、主要来源于康普顿效应45.X线束、照射野的叙述是X线球管发射锥形X线束;X线束入射被照体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摄影中的X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X线束中心部分的X线为中心线46.滤线栅叙述是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使摄影条件减小47.滤线栅使用原则中,X线管管电压须超过60kV48.X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康普顿效应49.乳腺X线摄影主要利用X射线的光电吸收50.高千伏摄影的优缺点叙述是可获得低对比层次丰富的照片、可提高照片清晰度、有利于病人防护、延长球管寿命51.焦点方位特性的叙述是近阴极端大52.中心线叙述是中心线是摄影方向的表示53.滤线栅栅比叙述是是栅条高度与栅条间距之比、是滤线栅的几何特性之一、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强、高电压时应用大栅比54.感光效应叙述是与管电流成正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与摄影时间成正比、与滤线栅的曝光倍数成反比55.为防止影像变形,应遵守的原则是使被照体与胶片平行56.散射线的叙述是物体受照面越大,产生散射线越多57.滤线栅的栅比叙述是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58.可用做滤线栅板填充物的物质是铝59.滤线栅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是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栅焦距相等、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的中心、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铅条排列间隙平行、原发X线与滤线栅铅条平行60.滤线栅摄影中照片上密度出现一边高一边低,原因可能是双重偏离61.同一部位,放大摄影条件与常规相比,叙述正确的是需增加曝光量62.能用于感光材料的是AgCl、AgBr、AgI、AgBr+AgI63.扁平颗粒胶片的感光材料为AgBr64.X线胶片卤化银颗粒平均大小为1.71μm65.明胶叙述是明胶是一种吸卤剂、明胶是一种保护性胶体、明胶膨胀后有多孔性、明胶最大缺点是不稳定66.滤线栅摄影中照片影像中心呈现一定密度,两侧无密度,原因可能是滤线栅反置67.保持感光效应不变,摄影距离增加1倍,则管电流量应为原来的4倍68.影响X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包括观片灯亮度、肉眼的MTF、室内照明条件、环境明暗程度69.照片影像仅在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可能性最大的是屏-片接触不良70.防止运动模糊最有效的方法是短时间曝光71.潜影的组成成分是显影中心72.显影容量最大的显影剂是菲尼酮73.照片斑点的说法是斑点多可使影像模糊、卤化银可形成胶片斑点、可有屏结构斑点和量子斑点、X线量子越少,量子斑点越多74.X线摄影中表示X线"质"的是kV75.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包括管电压、管电流、摄影距离、增感屏76.与X线本质不同的是超声波77.连续X线光子能量的叙述是X线是混合能谱、能量决定于电子的能量、能量决定于核电荷数、能量决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78.光电效应的叙述是轨道发生几率大、发生几率与原子序数的四次方成正比、不产生有效的散射、发生几率和X线能量的3次方成反比79.X线性质的叙述是是一种电磁波、肉眼看不见、具有一定波长、通过三棱镜不发生折射80.康普顿效应的叙述是康普顿效应随管电压升高而增加81.曝光时间和光强度乘积相等而所形成的密度不等的现象为互易律失效82.感光效应叙述是感光效应与管电流成正比、感光效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感光应用与摄影时间成正比83.阅读X照片阶段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无关的是观片灯的温度84.高温快显胶片的特点是低银薄层、需加入较多附加剂、175μm厚、聚酯片基85.扁平颗粒胶片叙述是光采集容量提高、可获得最大光吸收、可减少影像模糊、可减少散射光胶片特性曲线叙述是描绘曝光量与密度之间关系86.通过对线对测试卡的摄影,可以测量分辨率87.X线照片模糊的分析是模糊度也称不锐利度、相邻两组织影像密度过渡的幅度、阳极端影像锐利度大于阴极端、模糊随物-片距离的增大而加大88.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是被照体固定、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缩短曝光时间、肢体应靠近胶片89.照片影像仅在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原因可能是屏/片接触不良90.照片斑点说法是增加mAs可减少斑点91.X线摄影中表示X线"量"的是mAs92.管电压叙述是管电压升高,摄影条件宽容度增大93.高千伏摄影的叙述是影像显示层次丰富、形成的对比度较低、康普顿效应为主、骨与肌肉的对比度指数下降94.X线的最短波长取决于千伏95.在X线摄影中,光电效应的负面影响是使病人接受的照射量多96.入射光子能量恰好等于原子轨道的结合能时,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发生突然增大变化97.特征X线的解释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作用的结果;特征X线的波长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决定;靶物质原子序数较高特征X线的能量大;70kVp以下不产生K系特征X线98.康普顿效应的叙述是康普顿效应也称散射效应;物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光电吸收与康普顿吸收各占一定的百分比;与原子序数几乎无关99.高千伏摄影叙述是可获得低对比照片、可延长球管寿命、散射线多、利于病人防护100.体层摄影的说法是人体不动,X线管、胶片反向运动101.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钼102.乳腺摄影技术的叙述是采用低电压摄影、常规摄取轴位及侧斜位、应对乳腺施加压迫、选用高分辨率胶片103.有效焦点大小在摄影时的变化规律为管电流越大焦点越大104.照射野叙述是可用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可增加照片灰雾、照射野应略大于或等于被检部位、照射野边缘应限制在所用胶片大小范围内105.中心线的叙述是表示摄影方向106.临床上常用"X线硬度"表示X线质107.在临床摄影中大体规定胸部的摄影距离为150~200cm108.临床上常用"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代表X线的量109.X线胶片本底灰雾是由乳剂灰雾与片基灰雾组成110.感蓝胶片的敏感光谱的峰值在420nm111.胶片特性曲线的叙述是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特性曲线也称H-D曲线、曲线的横坐标为曝光量,纵坐标为密度112.增感屏结构中,吸收层的作用是提高清晰度113.增感屏的使用注意事项中是不应存放在高温、潮湿及过分干燥的地方、防止水或药液溅污、胶片应随装随用、暗盒要直立放置114.增感屏的结构叙述是包括基层、包括保护层、包括荧光体层、包括反射层或吸收层115.形成潜影的先决条件是晶体位错、晶体点阵缺陷、自发还原、晶体物理结构的不完整性116.X线屏片成像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是X线117.电离室控时自动曝光控制叙述是利用气体的电离效应; X线强度大时,电离电流大;X线强度大时,曝光时间长;电离电流小时,曝光时间长118.数字合成体层叙述是不产生金属伪影119.医用胶片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的倒数为感光度120.照片上各组织间的密度差异称为照片对比度121.将测量的灰度或密度信息转化成离散的整型数字信息的过程称为量化122.将图像上的重要内容突出,将不重要内容抑制改善图像质量的方法是强化处理123.主要改变图像的对比度调节密度的处理方法是灰度处理124.为提高微细强度差异的可察觉性可采用均衡处理125.某成像系统能提供的灰度级数为256,其比特数为 8126.当采样间隔大于采样点大小时的叙述是图像噪声增加;采样点排列不连续;采样间隔小图像的像素多;采样间隔小于采样点时模糊度增加127.物质在射线激发下将吸收的能量以可见光形式释放称为荧光现象128.增感屏叙述是稀土屏的发光效率高于钨酸钙屏129.X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130.属于胶片成像性能的是清晰度、分辨率、颗粒度、调制传递函数131.增感屏的结构是基层、保护层、反射层、吸收层132.增感屏的结构中包括荧光体层、保护层、反射层、基层133.增加显影液的浓度因素不会加大增感屏光扩散134.荧光体的叙述是荧光体分为单纯型和赋活型、赋活型由母体、赋活剂和融剂组成、母体是荧光体具有某种特性的基础、融剂有增加发光效率的作用135.对潜影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被照体的形状136.显影液中促进剂的作用是维持显影液中pH相对稳定137.在化学药品中,NaSO是显影液和定影液的共用药品138.影响胶片水洗速率的是水洗流率、水洗温度、定影液pH、定影液的类型139.决定自动冲洗机显影时间的是传输系统140.与自动冲洗照片干燥不良的原因无直接关系的是水洗温度低于常温141.冲洗技术没有实际效果的管理方法是显影液pH的管理142.显影补充液的组成包括保护剂、促进剂、缓冲剂、坚膜剂143.胶片的分类与结构的叙述是可分为感蓝片和感绿片、感蓝片也叫色盲片、感绿片也叫正色片、CT用胶片均为单面乳剂144.医用感绿X线胶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550nm145.氦氖激光胶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633nm146.感光材料未经曝光,直接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为本底灰雾147.X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为胶片对比度148.照片影像的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的比为反差系数149.荧光体叙述正确的是分为单纯型、赋活型150.胶片的叙述是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高、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高、晶体颗粒小涂层薄清晰度好151.人体对X线的吸收按照骨、肌肉、脂肪、空气的顺序而变小,所以在这些组织之间产生X线对比度。

普放小知识

普放小知识

何谓“色盲片”及“感蓝片”?何谓医用“感绿片”?只对蓝紫色光线敏感的胶片称“色盲片”或“蓝感片”,色盲片仅感受390-500nm光谱范围的光线,而对于黄、绿、红、橙光不敏感,所以暗示操作时所用的安全灯为红色就是利用这个道理。

对绿色光线敏感的X线胶片称“感绿片”,摄影中需要与硫氧化钆、溴氧化镧等稀土增感屏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减少曝光量的作用。

X射线胶片颗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颗粒度:感光胶片经曝光显影加工后形成影像的银颗粒粗细就叫颗粒性,表示颗粒性的量值叫做颗粒度。

医用X光胶片颗粒度的大小不仅与感光乳剂中卤化银晶体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曝光的正确与否、胶片的对比度、X线量子斑点(噪声)、增感屏的质量、冲洗加工过程和冲洗药液的组成等因素有关。

感光度高的胶片颗粒大,而胶片的影像颗粒以细为好。

医用X射线胶片的组成结构X线胶片是最重要的感光胶片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感光胶片。

其构造与普通照相胶卷不完全相同,它是由片基、感光乳剂层、保护膜等几部分组成。

•片基采用0.175㎜厚的涤纶片基作为支持体.;•底层作用是使乳剂层与片基结合得很牢固;•感光乳剂层由感光主体AgX微细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明胶介质中组成, AgX晶体的形状、大小、多少及涂层厚度决定了胶片性能的好坏;•保护层主要作用是保护感光AgX层,同时还有防止静电,防止粘连等作用;常规医用X射线胶片是双面感光乳剂层结构;CT胶片及激光胶片是单面乳剂层单面防光晕层结构。

•防光晕层常为带有特定颜色的明胶涂层, 作用是防止曝光时片基背面的光反射作用, 还有防止卷曲,防止粘连的作用.X线摄影增感屏的原理及结构卤化银胶片对X-线的感光度与可见光相比是很低的,使X-线激发增感屏中的磷光层,使其释放出可见光,再利用这种可见光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这种增感屏所产生的可见光对胶片的感光作用远远大于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一张X线照片上95%以上的影像密度是由于增感屏作用的结果,相当于增感屏大大降低了胶片形成影像所需要的射线剂量,增感屏因此而得其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