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对人体益处和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杆菌对⼈体益处和危害
⼤肠杆菌对⼈体益处和危害
⼤肠杆菌是⼈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的⼀种细菌,主要寄⽣于⼤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
是⼀种两端钝圆、能运动、⽆芽孢的⾰兰⽒阴性短杆菌。
⼤肠杆菌能合成维⽣素B和K,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在⽔和⾷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肠菌群数常作为饮⽔、⾷物或药物的卫⽣学标准
1 常见种类
⼤肠杆菌⼤肠杆菌O157:H7⾎清型属肠出⾎性⼤肠杆菌,⾃1982年在美国⾸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见增加。
⽇本近年来因⾷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暴发,格外引⼈注⽬。
在美国和加拿⼤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前它已排在第⼆或第三位。
⼤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性腹泻,约2%~7%的病⼈会发展成溶⾎性尿毒综合征,⼉童与⽼⼈最容易出现后⼀种情况。
致病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品、娱乐⽔体引起疾病暴发流⾏,病情严重者,可危及⽣命。
⼤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兰⽒阴性短杆菌,⼤⼩0.5×1~3微⽶。
周⾝鞭⽑,能运动,⽆芽孢。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是⼈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出⽣后即随哺乳进⼊肠道,与⼈终⾝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质的微⽣物⽣长,减少蛋⽩质分解产物对⼈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的⼤肠杆菌素。
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
但若进⼊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在肠道中⼤量繁殖,⼏占粪便⼲重的1/3。
兼性厌氧菌。
在环境卫⽣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
若在⽔和⾷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
因此,⼤肠菌群数(或⼤肠菌值)常作为饮⽔和⾷物(或药物)的卫⽣学标准。
(国家规定,每升饮⽤⽔中⼤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抗原(H)和表⾯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
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清型为致病性⼤肠杆菌,常引起流⾏性婴⼉腹泄和成⼈肋膜炎。
⼤肠杆菌是研究微⽣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
莱德伯格(Lederberg)采⽤两株⼤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程的研究。
⼤肠杆菌是⼈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种细菌,主要寄⽣在⼤肠内。
它侵⼊⼈体⼀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
⼈在感染⼤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
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及⽼⼈。
⼤肠杆菌(E. coli)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
⼀般多不致病,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某些⾎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肠杆菌。
该菌对热的抵抗⼒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
在⾃然界的⽔中可存活数周⾄数⽉,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
胆盐、煌绿等对⼤肠杆菌有抑制作⽤。
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的质粒转移⽽获得的。
2 主要特点
⼤肠杆菌是⼈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种细菌,周⾝鞭⽑,能运动,⽆芽孢。
主要⽣活在⼤肠内。
⼤肠杆菌1、⼤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作基因⼯程中的运载体。
2.⼤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3.⼈体与⼤肠杆菌的关系:在不致病的情况下(正常状况下),可认为是互利共⽣(⼀般⾼中阶段认为是这种关系);在致病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寄⽣。
4.培养基中加⼊伊红美蓝遇⼤肠杆菌,菌落呈深紫⾊,并有⾦属光泽,可鉴别⼤肠杆菌是否存在。
5.⼤肠杆菌在⽣物技术中的应⽤:⼤肠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规模发酵经济,倍受遗传⼯程专家的重视。
⽬前⼤肠杆菌是应⽤最⼴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做⾼效表达的⾸选体系。
6.⼤肠杆菌在⽣态系统中的地位,假如它⽣活在⼤肠内,属于消费者,假如⽣活在体外则属于分解者。
7.它的基因组DNA为拟核中的⼀个环状分⼦。
同时可以有多个环状质粒DNA。
8.⼤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长度约为4 700 000个碱基对,在DNA分⼦上分布着⼤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个碱基对。
9、⼤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3 ⼤肠杆菌
⼤肠杆菌是与我们⽇常⽣活关系⾮常密切的⼀类细菌,学名称作“⼤肠埃希菌”,属于肠道杆菌⼤类中的⼀种。
它是寄⽣在⼈体⼤肠⾥对⼈体⽆害的⼀种单细胞⽣物,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培养容易,它是⽣物学上重要的实验材料。
在婴⼉刚出⽣的⼏⼩时内,⼤肠杆菌就经过吞咽在肠道内定居了。
正常情况下,⼤多数⼤肠杆菌是⾮常安分守⼰的,他们不但不会给我们的⾝体健康带来任何危害,反⽽还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同时还能帮助合成维⽣素K2,与⼈体是互利共⽣的关系。
只有在机体免疫⼒降低、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况下,这些平⽇⾥的良民才会兴风作浪,移居到肠道以外的地⽅,例如胆囊、尿道、膀胱、阑尾等地,造成相应部位的感染或全⾝播散性感染。
因此,⼤部分⼤肠杆菌通常被看作机会致病菌。
4 致病性质
4.1 致病物质
、定居因⼦(Colonizationfactor,CF):也称粘附素(Adhesin),即⼤肠杆菌的菌⽑。
致病 1、定居因⼦
⼤肠杆菌须先粘附于宿主肠壁,以免被肠蠕动和肠分泌液清除。
使⼈类致泻的定居因⼦为CFAⅠ、CTAⅡ(ColonizationfactorantigenⅠ、Ⅱ),定居因⼦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特异性抗体。
⼤肠杆菌具有很多毒⼒因⼦,包括内毒素,荚膜,〣型分泌系统,黏附素和外毒素等。
(〣型分泌系统是指能向真核靶细胞内输送毒性基因产物的细菌效应系统。
约由20余种蛋⽩质组成。
)
2、黏附素能使细菌紧密黏着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避免因排尿时尿液的冲刷和肠道的蠕动作⽤⽽被排除。
⼤肠杆菌黏附素的特点是具有⾼特异性。
包括:定植因⼦抗原〡,
⼤肠杆菌〢,〣;集聚黏附菌⽑〡和〣;束形成菌⽑;紧密黏附素;P 菌⽑;侵袭质粒抗原蛋⽩和Dr菌⽑等。
、外毒素⼤肠杆菌能产多种的外毒素,包括:志贺毒素〡和〢;耐热肠毒素〡和〢;不耐 3、外
热肠毒素〡和〢。
此外,溶⾎素A在尿路致病性⼤肠杆菌所致疾病中有重要作⽤。
4、肠毒素
、肠毒素:是肠产毒性⼤肠杆菌在⽣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对热
种。
不耐热肠毒素
不稳定,65℃经30分钟即失活。
为蛋⽩质,分⼦量⼤,有免疫原性。
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分成A1和A2,其中A1是毒素的活性部分。
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细胞膜表⾯的
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后,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与腺苷酸环化酶作⽤,使胞内ATP转化cAMP。
当cAMP增加后,导致⼩肠液体过度分泌,超过肠道的吸收能⼒⽽出现腹泻。
LT的免疫原性与霍乱弧菌肠毒素相似,两者的抗⾎清交叉中和作⽤。
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enterotoxin,ST):对热稳定,100℃经20分钟仍不被破坏,分⼦ 耐热肠毒素
量⼩,免疫原性弱。
ST可激活⼩肠上⽪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GMP增加,在空肠部分改变液体的运转,使肠腔积液⽽引起腹泻。
ST与霍乱毒素⽆共同的抗原关系。
肠产毒性⼤肠杆菌的有些菌株只产⽣⼀种肠毒素,即LT或ST;有些则两种均可可产⽣。
有些致病⼤肠杆菌还可产⽣vero毒素。
、其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
⼤肠杆 5、其他
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
病原体
病原体
⼤肠杆菌O157:H7是⼤肠杆菌的其中⼀个类型,该种病菌常见于⽜只等温⾎动物的肠内。
这⼀型的⼤肠杆菌会释放⼀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如带⾎腹泻。
⼤肠杆菌⾎清学分型基础(即其抗原)⼤肠埃希菌主要有三种抗原:O抗原,为细胞壁脂多糖最外层的特异性多糖,由重复的多糖单位所组成。
该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
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为多糖,与细菌的侵袭⼒有关。
K抗原分为
A,B,L三型。
H抗原,位于鞭⽑上,加热和⽤酒精处理,可使H抗原变性或丧失。
H抗原主要刺激机体产⽣IgG类抗体,与其他肠道菌基本⽆交叉反应。
表⽰⼤肠杆菌⾎清型的⽅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
5 危害程度
认知:
认知:
⼤肠杆菌是原核⽣物,构造相对简单,遗传背景清晰,培养操作容易,因此也常常被作为基因⼯程的对象加以利⽤:研究者常常将外源基因导⼊质粒,将质粒整合⼊⼤肠杆菌基因,这样,⼤肠杆菌就能够表达基因重组后的蛋⽩(例如胰岛素,某些疫苗等)了。
此外,⼤肠杆菌还常常作为模型⽣物参与细胞学实验。
虽然绝⼤多数⼤肠杆菌与⼈类有着良好合作,但是仍有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肠杆菌具有相当强的毒⼒,⼀旦感染,将造成严重疫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代号为O157:H7的⼤肠杆菌,它是EHEC(肠出⾎性⼤肠杆菌)家族中的⼀员。
提起O157:H7,可谓劣迹斑斑:美国在1982、1984、1993年曾三次发⽣O157:H7的爆发性流⾏;⽇本曾在1996年爆发过⼀次波及9000多⼈的⼤流⾏。
O157:H7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正是出⾎性腹泻,严重者可伴发溶⾎尿毒综合征(HUS),危及⽣命。
由于O157:H7危害较⼤,且可经⾷物和饮⽤⽔在⼈群中⼴泛传播,因此⾷品卫⽣主管部门已将O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
此次在德国肆虐的O104也是⼀种EHEC,感染症状类似O157:H7,且毒⼒更为猛烈。
症状:
症状:
⼈体感染EHEC后,会发⽣严重的痉挛性腹痛和反复发作的出⾎性腹泻,同时伴有发热、呕吐等表现,多为EHEC产⽣的毒素所致。
某些严重感染者毒素随⾎⾏播散造成溶⾎性贫⾎,红细胞、⾎⼩板减少;肾脏受到波及时还会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甚⾄死亡。
通常情况下⼤肠杆菌对多种抗⽣素敏感,但耐药的菌株也不少见。
此次爆发于德国的O104由于可产⽣分解抗⽣素的酶,故治疗更为棘⼿——⼀旦采取抗⽣素治疗,反倒会引起细菌产⽣更多的志贺样毒素(SLT),加重病情。
因此对于我们普通⼈⽽⾔,对付此类病菌感染的最佳⼿段还是预防:不吃不熟的⾁类⾷品如⽣鱼,⽣⽜⾁(O157因对⽜低毒⽽很容易被⽜携带,因此⾷⽤未熟的⽜⾁易导致O157感染)等,⾷⽤⽣鲜⽠果前要彻底清洗,遇有腹泻尽早上医院。
5.1 潜伏期
通常为3⾄4⽇,但亦会长达9⽇。
5.2 导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
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也
⼤肠杆菌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
婴⼉、年⽼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积烧伤患者,⼤肠杆菌可侵⼊⾎流,引起败⾎症。
早产⼉,尤其是⽣后30天内的新⽣⼉,易患⼤肠杆菌性脑膜炎。
2、急性腹泻
某些⾎清型⼤肠杆菌能引起⼈类腹泻。
其中肠产毒性⼤肠杆菌会引起婴幼⼉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
腹泻常为⾃限性,⼀般2~3天即愈,营养不
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
肠致病性⼤肠杆菌是婴⼉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
细菌侵⼊肠道后,主要在⼗⼆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量繁殖。
此外,肠出⾎性⼤肠杆菌会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性结肠炎,可产⽣志贺⽒毒素样细胞毒素。
根据其致病机理不同,分为以下⼏种类型。
肠产毒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引起婴幼⼉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 肠产毒性⼤肠杆菌
度⽔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
腹泻常为⾃限性,⼀般2~3天即愈。
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
致病因素是LT或ST,或两者同时致病。
有些菌株具有定居因⼦,常见者为O6:K15:H16、O25:K7:H42。
鉴定ETEC主要测定⼤肠杆菌肠毒素,⾎清型有⼀定参考意义。
肠致病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是婴⼉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 肠致病性⼤肠杆菌
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少见。
细菌侵⼊肠道后,主要在⼗⼆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量繁殖。
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附于绒⽑,导致刷状缘破坏、绒⽑萎缩、上⽪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
EPEC不产⽣LT或ST。
有⼈报道,EPEC可产⽣⼀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素。
VT毒素的结构、作⽤与志贺⽒毒素相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清型。
⼤肠杆菌
EIEC的多数菌株⽆动⼒,⽣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意。
EIEC可引起豚⿏⾓结合膜炎,临床上可藉此协助鉴定EIEC。
举例
举例
病原体:⼤肠杆菌O157 : H7是⼤肠杆菌的其中⼀个类型,该种病菌常见于⽜只等温⾎动物的肠内。
这⼀型的⼤肠杆菌会释放⼀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如带⾎腹泻。
病征:患者可能出现各种症状,包括严重的⽔泻、带⾎腹泻、发烧、腹绞痛及呕吐。
情况严重时,更可能并发急性肾病。
5岁以下的⼉童出现该等并发症的风险较⾼。
若治疗不当,可能会致命。
5.3 传播途径
肠出⾎性⼤肠杆菌感染是⼀种⼈畜共患病。
凡是体内有肠出⾎性⼤肠杆菌感染的病⼈、带菌者和家畜、家禽等都可传播本病。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作⽤尤其重要,较常见的可传播本病的动物有⽜、鸡、⽺、狗、猪等,也有从鹅、马、⿅、⽩鸽的粪便中分离出O157H7⼤肠杆菌的报道。
其中以⽜的带菌率最⾼,可达16%,⽽且⽜⼀旦感染这种细菌,排菌时间⾄少为⼀年。
可通过饮⽤受污染的⽔或进⾷未熟透的⾷物(特别是免治⽜⾁、汉堡扒及烤⽜⾁)⽽感染。
饮⽤或进⾷未经消毒的奶类、芝⼠、蔬菜、果汁及乳酪⽽染病的个案亦有发现。
此外,若个⼈卫⽣⽋佳,亦可能会通过⼈传⼈的途径,或经进⾷受粪便污染的⾷物⽽感染该种病菌。
患病或带菌动物往往是动物来源⾷品污染的根源。
如⽜⾁、奶制品的污染⼤多来⾃带菌⽜。
带菌鸡所产的鸡蛋、鸡⾁制品也可造成传播。
带菌动物在其活动范围内也可通过排泄的粪便污染当地的⾷物、草场、⽔源或其他⽔体及场所,造成交叉污染和感染,危害极⼤。
1.通过⾷物传播
O157H7⼤肠杆菌主要是通过污染⾷物⽽引起⼈的感染,O157H7⼤肠杆菌的致病能⼒和对胃酸的抵抗⼒均较强,对细胞的破坏性⼤。
因此很多国家将O157H7⼤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归为⾷源性疾病。
在世界各地报告的爆发中,约有70%以上与进⾷可疑⾷物有关。
动物来源的⾷物,如⽜⾁、鸡⾁、⽜奶、奶制品等是O157H7⼤肠杆菌经⾷物传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动物屠宰过程中这些⾷物更易受到寄⽣在动物肠道中的细菌污染。
另外蔬菜、⽔果等被O157H7⼤肠杆菌污染也可造成⼤肠杆菌感染爆发。
1982年和1993年在美国发⽣的O157H7⼤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的爆发,就是由于⾷⽤了某快餐连锁店的汉堡包引起的。
研究证明,汉堡包的⽜⾁馅被O157H7⼤肠杆菌污染。
据专家估计100个菌就可使⼈发病,⽽1个汉堡包的⽜⾁馅⾥可含有1000个细菌,⾜以使⼈得病。
英国曾发⽣⼀起与⾷⽤蔬菜有关的O157H7感染爆发。
1996年5-8⽉份在⽇本发⽣的世界上最⼤的⼀起由O157H7⼤肠杆菌引起的爆发流⾏,可疑⾷物是⽜⾁和⼯业化⽣产的蔬菜。
1991、1993、1996年在美国发⽣的O157H7感染爆发被证明了⾷⽤被污染的苹果汁和苹果酒。
1998年,中国⿊龙江省卫⽣防疫站⾸次从市售的熟猪头⾁中分离出EHEC,表明中国也存在由该菌引起⾷物中毒的危险。
2.通过⽔传播
1989年,在美国密苏⾥州发⽣的⼀起O157H7⼤肠杆菌感染爆发,共发病240多⼈。
调查表明,该起爆发可能为⽔源性,是由于饮⽤⽔被污染所致。
加强饮⽤⽔源的消毒管理后,疫情得到了控制。
1989年12⽉-1990年1⽉在加拿⼤某镇也发⽣了⼀起O157H7⼤肠杆菌感染爆发。
在2000多名居民中,发病243⼈,发病率11.6%。
经证实也为⽔源性爆发。
原因为天⽓寒冷,供⽔管道堵塞,导致市政供⽔系统受污染。
除了饮⽤⽔受到污染可造成感染外,其他被污染的⽔体如游泳池、湖⽔及其他地表⽔等都可造成传播。
这也进⼀步说明了O157H7在外环境中的⽣存能⼒较强,引起⼈类感染可能并不需要在外环境中进⾏增菌。
1991年在美国的俄勒冈州发⽣的⼀起O157H7⼤肠杆菌感染爆发,怀疑是湖⽔被粪便污染,感染者在湖⽔⾥游泳时不慎喝了湖⽔⽽被感染。
对1992年在苏格兰发⽣的⼀起O157H7⼤肠杆菌感染的调查发现,⼀个患病⼉童在⼀个家庭⽤的⼤⽔盆⾥玩耍,污染了盆⾥的⽔,结果⽤过同⼀盆⽔的⼉童都先后发病。
1996年在⽇本⼤阪发⽣O157H7⼤肠杆菌感染爆发后,鉴于O157H7⼤肠杆菌可经⽔传播,有关当局关闭了⼤阪市的23个公共游泳池和515所学校的游泳池。
3.密切接触传播
⼈与⼈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O157H7⼤肠杆菌的传播。
⼀个⼈感染了O157H7⼤肠杆菌后,常通过密切接触的⽅式把细菌传染给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与之密切接触的⼈如⽼师、朋友、亲戚等。
在医院⾥,也发⽣了多起由于护⼠照料病⼈⽽感染了O157H7⼤肠杆菌的报告,并且得到了病原学上的⽀持。
值得指出的是:在⼈与⼈之间的传播过程中,⼆代病⼈症状往往较轻,很少出现出⾎性肠炎。
可能是由于接触传播时感染剂量⼩或经⼈传代后细菌毒⼒减弱。
在上述三条传播途径中,以⾷物传播为主。
有⼈对美国⾃1982年起发⽣的100多起
O157H7爆发流⾏的感染途径进⾏统计,发现⾷源性的占71%(52%为⽜⾁制品,⼤部分与快餐店中的汉堡包有关;14%为⽔果、蔬菜;5%来源于未知⾷品)、16%为⼈与⼈接触感染、12%为⽔源性感染。
6 检测⽅法
6.1 增菌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
以⽆菌操作称取检样25 g,加在225 mL营养⾁汤中,以均质器打碎1 min或⽤乳钵加灭菌砂磨碎。
取出适量,接种乳糖胆盐培养基,以测定⼤肠菌群MPN,其余的移⼊500 mL⼴⼝瓶内,于36⼟1 ℃培养6 h。
挑取1环,接种于1管30 mL肠道菌增菌⾁场内,于42 ℃培养18 h。
6.2 分离
将乳糖发酵阳性的乳糖胆盐发酵管和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麦康凯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污染严重的检样,可将检样匀液直接划线接种麦康凯或伊红美蓝平板,于36⼟1 ℃培养18 h⼀24 h,观察菌落。
不但要注意乳糖发酵的菌落,同时也要注意乳糖不发酵和迟缓发酵的菌落。
6.3 ⽣化试验
1.⾃鉴别平板上直接挑取数个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TSl)或克⽒双糖铁琼脂(KI)培养基。
同时将这些培养物分别接种蛋⽩胨⽔、半固体、pH 7.2尿素、琼脂、KCN⾁汤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以上培养物均在36 ℃培养过夜。
2.TSI斜⾯产酸或不产酸,底层产酸,H2S阴性,KCN阴性和尿素阴性的培养物为⼤肠艾希⽒菌。
TSI底层不产酸,或H2S、KCN、尿素有任⼀项为阳性的培养物,均⾮⼤肠艾希⽒菌。
必要时做氧化酶试验或⾰兰⽒染⾊镜检。
[1]
7 防治⽅法
7.1 预防⽅法
1.保持地⽅及厨房器⽫清洁,并把垃圾妥为弃置。
2.保持双⼿清洁,经常修剪指甲。
⼤肠杆菌 3、进⾷或处理⾷物前,应⽤肥皂及清⽔洗净双⼿,如厕或更换尿⽚后亦应洗⼿。
4.⾷⽔应采⽤⾃来⽔,并最好煮沸后才饮⽤。
5.应从可靠的地⽅购买新鲜⾷物,不要光顾⽆牌⼩贩。
6.避免进⾷⾼危⾷物,例如未经低温消毒法处理的⽜奶,以及未熟透的汉堡扒、碎⽜⾁和其它⾁类⾷品。
7.烹调⾷物时,应穿清洁、可洗涤的围裙,并戴上帽⼦。
8.⾷物应彻底清洗。
9.易腐坏⾷物应⽤盖盖好,存放于雪柜中。
10.⽣的⾷物及熟⾷,尤其是⽜⾁及⽜的内脏,应分开处理和存放(雪柜上层存放熟⾷,下层存放⽣的⾷物),避免交叉污染。
11.雪柜应定期清洁和融雪,温度应保持于摄⽒4度或以下。
12.若⾷物的所有部分均加热⾄摄⽒75度,便可消灭⼤肠杆菌O157 : H7;因此,碎⽜⾁及汉堡扒应彻底煮⾄摄⽒75度达2⾄3分钟,直⾄煮熟的⾁完全转为褐⾊,⽽⾁汁亦变得清澈。
13.不要徒⼿处理熟⾷;如有需要,应戴上⼿套。
14.⾷物煮熟后应尽快⾷⽤。
15.如有需要保留吃剩的熟⾷,应该加以冷藏,并尽快⾷⽤。
⾷⽤前应彻底翻热。
变质的⾷物应该弃掉。
7.2 治疗⽅法
感染⼤肠杆菌O157 :H7的临床治理⽅法主要属⽀持性治疗。
若患者出现腹泻,补充失去的⽔份及电解质⼗分重要。
约50%有肾并发症的患者在出现急性症状时需要特别治疗或输⾎。
可使⽤抗⾰兰⽒阴性菌细菌药物,但部分药物⽆效。
8 应⽤影响
8.1 在⽣物技术中的应⽤
⼤肠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规模发酵经济,倍受遗传⼯程专家的重视。
⽬前⼤肠杆菌是应⽤最⼴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做⾼效表达的⾸选体系
在这⾥必须指出的是,处于⽣物安全考虑,⽣物⼯程⽤的菌株是在不断筛选后被挑选出的菌株。
这些菌株由于失去的细胞壁的重要组分,所以在⾃然条件下已⽆法⽣长。
甚⾄普通的清洁剂都可以轻易地杀灭这类菌株。
这样,即便由于操作不慎导致活菌从实验室流出,也不易导致⽣化危机。
此外,⽣物⼯程⽤的菌株基因组都被优化过,使之带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于分⼦克隆实验
真核基因在⼤肠杆菌中表达,必须有合适的表达载体(Vector),常⽤载体:pBV220,pET系统 ⽬的基因在⼤肠杆菌中表达的情况:
⼤肠杆菌更适合原核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量与单位体积产量是正相相关的,⽽单位体积产量与细胞浓度和每个细胞平均表达产量呈正相相关.细胞浓度与⽣长
⼤肠杆菌速率,外源基因拷贝数和表达产物产量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单个细胞的产量⼜与外源基因拷贝数,基因表达效率,表达产物的稳定性和细胞代谢负荷等因素有关。
例如,科学家们把⼈的胰岛素基因送到⼤肠杆菌的细胞⾥,让胰岛素基因和⼤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相结合。
⼈的胰岛素基因在⼤肠杆菌的细胞⾥指挥着⼤肠杆菌⽣产出了⼈的胰岛素。
并随着它的繁殖,胰岛素基因也⼀代代的传了下去,后代的⼤肠杆菌也能⽣产胰岛素了。
这种带上了⼈⼯给予的新的遗传性状的细菌,被称为基因⼯程菌。
8.2 对养殖业的影响
当前⼤肠杆菌病给养禽业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其难于治愈、死亡率⾼、极易复发等临床特点,正困扰着基层⼴⼤养殖户和兽医⼯作者。
那么⼤肠杆菌病为何如此难于根治呢?通常多考虑的是抗菌素耐药、继发或并发感染、药物靶部位等因素,其实还忽视了⼀个引起包⼼包肝、⽓囊炎、败⾎症、肠炎及发热等常见临床病症的另⼀个重要元凶——⼤肠杆菌死亡溶解释放的内毒素。
内毒素是由⾰兰⽒阴性菌(⼤肠杆菌、沙门⽒菌、鸭疫⾥默⽒杆菌等)细胞壁的成份,是⼀种脂多糖。
内毒素对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宿主发热、毒⾎症、败⾎症、⼼包炎、肝周炎、⽓囊炎、输卵管炎、肾炎,甚⾄休克死亡。
由于内毒素只有菌体死亡溶解后才能被释放,因此在治疗⾰兰⽒阴性菌感染的疾病时,如果单纯⼤量应⽤抗菌素,会使细菌死亡并释放更多的内毒素,使上述症状得不到缓解,甚⾄出现内毒素性休克,⽽使死亡增加。
因此当前控制细菌病尤其是⼤肠杆菌病,不但要抑杀细菌,更要清除内毒素。
“治炎素”的抗菌机制正与⼤肠杆菌的上述致病机理相吻合。
9 近期疫情
9.1 疫情暴发
⼈体在⾷⽤这种毒黄⽠后,很容易因感染⽽出现腹部绞痛和腹泻等症状。
同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危及⽣命的溶⾎性尿毒综合征,其临床表现是急性肾衰竭、溶⾎性贫⾎和⾎⼩板减少。
[2],截⽌到2011年06⽉03⽇肠出⾎性⼤肠杆菌(EHEC)已造成。
患者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其中汉堡和⽯荷州最为严重,共出现400多例确诊或疑似病例。
德国负责流⾏病预防研究的权威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2011年5⽉26⽇上午报告说,德国肠出⾎性⼤肠杆菌病例从未如此集中暴发,德国⼀周来出现的病例相当于过去⼀年的总和,患者中三分之⼆是⼥性。
⽬前,除德国之外,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类似病例。
德国汉堡卫⽣研究所26⽇宣布在产⾃西班⽛的黄⽠上检测出了EHEC病菌,⽬前专家还⽆法排除其他⾷品携带这种病菌的可能性。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已于25⽇建议德国消费者谨慎⽣⾷西红柿、黄⽠和蔬菜⾊拉,尤其是源⾃德国北部的上述⾷品。
[3]德国农业部门2011年6⽉5⽇表⽰,该国⾃产的“⾖芽”可能是造成22⼈死亡,2200⼈住院治疗的⼤肠杆菌疫情爆发罪魁。
据悉,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农业部确定,该州农场⽣产的⾖芽引发了本次疫情,并要求⼈们停⽌⾷⽤带有⽣⾖芽的沙拉凉菜。
9.2 揭开原因
柏林2011年6⽉10⽇电(记者刘向)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10⽇在柏林表⽰,他们已确认⾖芽等芽苗菜是造成此次肠出⾎性⼤肠杆菌(EHEC)疫情的源头。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