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优选酒炙丹参炮制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交试验优选酒炙丹参炮制工艺
张颖;周宙;刘宏;姚有道;赵宝林
【摘要】目的以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讨酒制安徽丹参的炮制工艺。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筛选炮制工艺。

结果对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条件即10%的黄酒,加10%的酒量,在150℃炒炙6min。

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药效成分提取率高。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000)015
【总页数】2页(P95-95,98)
【关键词】丹参;酒制;正交试验;丹酚酸B;高效液相色谱法
【作者】张颖;周宙;刘宏;姚有道;赵宝林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2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丹参饮片炮制规格有生丹参片和酒丹参,丹参的炮制工
艺具体参数没有明确的描述,故而炮制时操作者仍凭工作经验或习惯来指导炮制工作,造成各地炮制品质量有一定差异,对于丹参炮制品的质量控制造成困难,本试验对各种因素加以控制研究,优选出酒制丹参的炮制工艺,并对其炮制方法和含量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为酒制丹参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1.1 仪器和材料
美国waters E60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489 UV/Visble Detector;浙江大
学N2000色谱工作站。

上海上平仪器公司分析天平。

甲醇、冰乙酸为色谱纯,南京化学试剂厂生产,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对照品丹酚酸B (111562—200807)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供含量测定用。

辅料黄酒(酒精度分别≥5%、≥10%、产地浙江绍兴黄酒集团)、白酒(酒精度
>46%、产地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品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采自安徽全椒县,经过笔者鉴定。

1.2 方法
1.2.1 HPLC色谱条件waters symmetry C185μm 4.6×150mm。

检测波长为
281nm,柱温25℃,流速0.8mL/min。

流动相为甲醇和5%冰乙酸水溶液混合梯度洗脱,梯度洗脱条件如表1所示。

1.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配制成丹酚酸B溶液97μg/mL待用。

1.2.3 样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干燥样品0.5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甲醇,精密称取质量后于沸水浴上加热回流1h,冷却放至室温,补足所失甲醇,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1.2.4 单因素试验考察
对丹参饮片进行加酒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单因素的影响程度考察,通过测量其中丹酚酸B成分含量变化的情况表明,闷润时间对其含量影响不大,
而加酒量、炒制温度和时间,都是影响丹酚酸B成分含量重要因素,应该作为正
交试验设计的考察因素。

1.2.5 酒制丹参饮片的制备
取丹参药材饮片9份,每份30g,按L9(34)正交表安排的9种工艺,加入辅料,拌匀后闷润2h,用相应温度炒至规定的时间,晾干,置干燥容器内备用。

称取酒制丹参饮片10g,置于具塞三角烧瓶中,加水20mL闷润15min,加热并
保持沸腾10min,过滤;滤渣加水20mL,加热并保持沸腾10min,过滤;合并
两次滤液,定容至50mL,摇匀,得酒制丹参饮片溶液待用。

1.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丹参药材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重复进样6次,RSD=1.7%。

结果表明仪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1.2.7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丹参药材供试品溶液1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每隔20min进样
一次,连续进样5次,RSD=1.4%。

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良好。

2.1 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1.2.4中所得结论,选取酒种类、加酒量、炒制温度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优选。

分别设3个水平,不考虑
交互作用,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

2.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正交试验测定数据和统计结果见表3。

分析可知,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B>D>C
>A,即酒的用量(%)>炒炙时间(min)>炒炙温度>酒种类,最佳的工艺条
件定为A2B1C3D2,即10%的黄酒,加10%的酒量,在150℃炒炙6min。

2.3 验证试验
为保证结果真实可信,按上述工艺再进行2次试验,验证结果分别为16.91、
17.23mg/g,丹酚酸B成分含量较高且稳定,说明所选工艺条件最佳A2B1C3D2是最佳工艺。

3.1 指标的选择与最佳工艺
我们采用的提取方法为传统用药方法即饮片水煎煮,脂溶性成分在水当中的煎出率非常低,不可能是用药时起作用的主要成分,且对其含量测量也造成困难,实际意义不大,丹酚酸B是丹参水溶性成分的代表成分,故选择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指标。

水溶性成分提取最佳工艺,即10%的黄酒,加10%的酒量,在150℃炒炙
6min。

3.2 影响因素探讨
方差分析表明,酒的用量影响最显著,10%的黄酒确实增加了有效成分的溶解,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类似;其次是炒炙时间,而炒炙温度、酒种类影响较小,闷润时间在前期的选择试验中即表现出对有效成分的溶出不具有重要意义,通常闷润时间只要能保证将药材全部闷透即可,综合文献,一般
2h以上的闷润即可保证,特别要强调的是,室内温度对于闷润时间有一定影响,
当气温较高时,酒精挥发较快,闷润时间要适当加长,以保证闷透药材的需要。

本研究采用80、110、150℃进行炒炙,最佳工艺的炒炙温度为150℃,与文献报道文火的温度掌握在120~130℃略高,并且150℃酒炙品焦斑明显,甚至呈焦褐色,成品外观较差。

3.3 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丹酚酸B的结构不稳定,光照及温度对其都会影响其结构稳定性,暴晒、加热可
使丹酚酸B部分损失,含量降低。

丹参酒炙品水煎出物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非常低,在此不作特别分析,但其中的丹酚酸B的含量明显高于生品(11.76mg/g),可能是因为酒炙过程改变了药材细胞物理性状,浸透了细胞壁,使有效成分易于从植物中溶出,提高了其溶出率。

此外,含有酒精的介质对成分的溶解以及传运都较
有效,有利于丹酚酸B的浸润、溶解、扩散等,提高溶出含量。

【相关文献】
[1] 王芳.祛疣酊渗滤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 17(5):51-53.
[2] 李娜.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0(22): 221-222.
[3] 许冬瑾,杨克义.清炒关黄柏炮制工艺的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5):28-30.
[4] 李焕平.正交试验优选酒炙广地龙炮制工艺[J].中国临床研究, 2011,9(3):99-101.
[5] 程立方,崔秀君.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丹参炮制工艺[J].中国现代中药,2009,10(11):4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