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xx中学xx语文组盛家xx
教材分析:
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

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感受诗歌语言之美
2.寻找诗中的意象,感受形象之美
3.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情感主旨。

教学重难点:
如何表现“川江号子”,寻找意象,准确把握其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诵读法、问题探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川江号子”音歌舞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
(多媒体展示)
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就像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在川江边,就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他们“脚蹬石头,手爬沙滩,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

拉急流,走遍了悬崖陡坎”,以信念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蔡其矫先生的这首《川江号子》,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

(板书课题)
二、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图片,介绍川江及川江号子。

1.(显示xx图片)xx:
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

重庆市和四川东部都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2.(显示纤夫劳作图片)xx号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

(众人划桨、齐搬重物……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调动作、振奋精神、缓解疲劳而唱的歌。

)
三、初读感知,感受朗诵(语言)之美
1.诗歌是一门朗诵的艺术,朗诵是诗歌的第二生命,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看看哪些字音和字词意义把握不准,一会儿我们共同交流。

(展示:
诗歌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义)
2.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提问,xx交流)
3.字音、词义解决了,我想请一名同学师范朗读,其他同学做好点评的准备,可以从读音、节奏、感情把握等方面来考虑。

(一位同学读全诗,其他学生评价)
4.老师做点评并示范朗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四、再读诗歌,感受形象之美
1.诗歌是形象的语言,一首好的诗歌总能带给你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仿佛是看到了一幅优美壮丽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描述你脑海中所浮现的是一幅怎样对待画面?
参考句式:
我看到了一幅的画面
(多媒体展示提示:
请找出具体的诗句、意象景象分析概括,注意:
画面背景、景物意象、人物活动)
2.请同学们以前后桌为单位分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呈现答案
预设:
悬崖峭壁之下,电闪雷鸣之时,湍急的江水打着旋涡,飞箭般的船上,船夫正奋力划动船桨,时不时发出一声呼号,一声长啸,一阵吆喝,声音响彻天地,回荡在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之中……
3.在这幅画面中最感人最震撼人心的是什么?
(悲歌的回声,一阵吆喝,一声长啸,)川江号子声
问题探讨: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xx号子”的?
1.诗人一开篇,是先诉诸于听觉还是视觉?
参考
答案:
听觉,首先听到的是“碎裂人心”的呼号,这种声音还有:
悲歌的回声,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2、这样撼人魂魄的号子声来自哪里?又去往哪里?
参考
答案:
来自“万丈断崖下”,(“断崖”→高、险。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飞箭般”→速度快、江水湍急、冒着生命危险。

)交代了号子的“源地”。

接下来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

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3.在描写号子声中,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句,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将号子
与生命xx起来。

4.通过诗人从听觉角度对川江号子声音的描写,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
答案:
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等这些听觉意象让人感受到凄婉悲凉的川江号子在峡谷中回荡,汇合着江中的流水声悠扬流畅、逼人泪下。

号子声,碎裂人
心,是一曲悲歌,唱出了船工的辛酸和苦难。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号子声法昂扬和奋进,这号子声是征服的宣言,是充满斗志的呐喊,悲壮而激烈,足以给人心灵的震撼!
5.通过听觉角度之外,接下来诗人有没有从其他角度去表现“川江号子”呢?
参考
答案:
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

(板书:
视觉意象)
6.看的了船夫的什么情形和特征?分析船夫的形象
“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和“千年的血泪”
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坚毅,超越困难的意志;看到了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生命中所承受的苦难。

(显示图片)船夫形象:
有伟岸的体魄,不屈不挠、勇于和大自然搏斗的悲壮的奋斗者形象。

纤带勒紧他们古铜色的胸膛,汗水从他们的面颊上流淌下去。

他们高亢的号子声和咆哮的江水声在两岸逶迤的石壁中回荡,发出震撼人心的共鸣。

他们以信念、勇气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他们以生命创造出人类与江河斗争的最强音。

7.诗人如何评价他们?(用原文回答)
明确:
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xx
8.这英雄是指横槊赋诗的曹操,是一声怒吼喝退三军的张飞,是唱空城计的孔明之类的英雄吗?这些英雄具有怎样的特点?以诗为据,说明理由。

学生:
不是,是平民英雄。

他们是坚毅的,不怕困难。

教师:
这英雄应该是最平常的,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体现了顽强的生命意志的人民。

xx是诗人对xx舟子的定性与xx。

其实,这样的英雄是人生中的大多数,普通得难以被认识,平凡得容易被忽视。

小结形象之美:
号子和船夫
号子是船夫凄苦命运的呐喊,是船夫悲剧平凡人生的张扬,是船夫顽强生命意识的呈现。

船夫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悲剧英雄,是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是千百年来不断奋斗抗争、生生不息但又一生愁苦悲惨的普通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号子声,碎裂人心,是一曲悲歌,更是生命的浪潮,是征服的宣言,是充满斗志的呐喊,悲壮而激烈,足以给人心灵的震撼!
川江舟子(船工),忍受着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承受这生命的苦难,但眼中充满着一种坚毅,展现出一种战胜困难,超越苦难的生命意志!是平凡的英雄!号子就是他们的生命之歌!
一组听觉意象展示了川江号子碎裂人心的悲壮,形成撼人魂魄的让人心灵逼仄的气势。

另一组视觉意象则以集团形式推出了一组让人惊心动魄的画面,使人叹息、叹服。

诗人着眼于内心的感受,抓住两类意象(视觉意象、听觉意象),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去表现号子,使号子声与船夫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五、悟读诗歌,体悟情感之真
问题探讨:
结合诗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寻找诗中关键字词和语句,品味挖掘诗歌的情感主旨?知人论世,深化情感: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

就在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时,蔡其矫却于长江汉水,写下了这首《川江号子》,我们听到的是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

在那个颠三倒四的时代氛围里,他因为这首诗(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而招致了劈头盖脸的批判,那些批判者为了达到表面的和谐,不惜牺牲真实和自己的良知,说他破坏了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安定团结,却不追问他那样的不和谐音是否来自真正的社会现实。

蔡其矫冒着被判定为“右派”分子和撤销职务的危险创作了这首诗,遵循的是真实和心灵的律令,而不是宣传政治。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艺术原则和审美选择,其中又饱含着多么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关键句子:1.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明确:
诗中所提到的鸟,沥血歌唱,让人想到杜鹃,满怀赤诚,啼血歌唱,在啼血歌唱中书写生命的意志。

这让我们想到舟子,想到诗人,他们不也在生活的艰难中啼血歌唱吗?
多少年来,一泻千里夹带泥沙的川江不知吞没了多少船只;吞噬了多少船工;吞下了多少纤夫号子手。

但是,苦难的生活铸造了纤夫号子手的坚强性格。

他们在奔腾不息的川江上,在万夫莫开的激流险滩上,敞开嗓门、高昂豪迈的唱起号子,把一只只木船送到水势平缓的地方,向江河显示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也应该有这样坚强不屈的精神。

这两句诗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高歌的渴望的袒露。

2.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明确:
这呼声是川江舟子的呼声,写出了船工心底的声音,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声音。

这呼声更是民众的声音,这声音中有生存的艰难,有面对艰难的顽强意志。

这是没有经过任何粉饰的、真实可贵的声音。

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呼号,千百年来,也没有人来倾听。

当时的时代激进浮夸,事物的本来面目被掩盖了;当时的诗坛上歌舞升平,满是赞歌,这种生活的真实也被掩饰了。

人民的呼声,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为地隔绝在视线之外。

这是历史,同时也是现实。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现实世
界不正呈现了一种被xx了的悲壮吗?
情感主旨小结:
千年一xx,一xx放歌。

诗人借川江号子,于深切的关怀与同情之中热情讴歌和赞美了在命运的航道里奋勇前进的川江舟子(船夫),普通而具有顽强生命意志的劳动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和人生深沉的思索,节奏铿锵,情绪激昂,慷慨中不失凝重,悲壮之中尽显生命的顽强与倔强。

六、课堂结语:
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同学们,人生是艰难的,在艰难中别忘了为自己喊起生命的号子,愿诗中“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能成为你们的人生格言!(课堂在同学们的朗读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今年5月21日下午,我参加本校校本研修项目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反思,深感这节课有些优点,但不足之处亦颇为明显。

这节课我本着“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通过“初读感知朗诵——再读感受形象——悟读体悟情感”这三个关键环节,层层深入,意在让学生由浅入深感受诗歌的语言(朗诵)之美,形象之美,情感之真,贯彻“诵读教学”“鉴赏教学”“情感教学”等诗歌教学理念,其中“诵读教学”贯穿始终。

xx先生说过:
“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加强诵读是语文教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更是诗歌教学的灵魂。

因此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就注重了诵读这一方法的运用。

从一开始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初步把握诗歌情感。

在通过学生范读、点评,老师示范朗读,全班齐读,到后面通过分析文本,鉴赏过程中和总结后的朗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另外,本节课还强调了对诗歌鉴赏的方法总结,重点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重点鉴赏诗歌语言内容、形象和情感)。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开展“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当然,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对教学节奏的调控不到位,致使课堂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有些关键环节没有充分展开。

其次,在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评点还存在着不够灵活,不够精准,不够具体详细的问题。

再者,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有些地方分析得还不是很明晰,学生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

还有,受
到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教室预设的地方比较多,而“生成”的有价值的地方显得太少,这就使课堂少了许多思想碰撞的火花,缺乏许多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老师永远在前进的路上,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