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氧化铁还原反应_实验的改进_王宝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王祖浩, 王磊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上 册)[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2] 李颖等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改进及对产物的探究 [ J]. 化学教育, 2010, (6) : 70~71. [3] 姚立新 . 化学实验大全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347, 348. [4] 刘怀乐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证探索与教学思考 [ J]. 化学 教学, 2007, (11) : 13~15. [5] 李然家 . 晶格氧用于甲烷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氧化铁的氧 化还原性能 [ J]. 分子催化, 2001, (3).
实验园地
·创新·
“氧化铁还原反应”实验的改进
王宝权 1,2
(1.苏州大学材化部, 江苏苏州 215006;2.吴江市同里中学,江苏吴江 215217) 摘要: 对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实验进行了改进与探讨, 用甲烷代替一氧化碳做还原剂, 使用酒精喷灯加热, 改变实验步骤, 使实验更安全、 环保、 科学、 节能。 关键词: 甲烷与氧化铁反应; 化学实验改进; 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1)08–0048–02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5 实验的优点 (1) 甲烷的爆炸极限为 5 %~15 %, 相对一氧化碳 的要小的多, 安全性好。 (2)制取甲烷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 是初中学生 熟悉的制气方式且无危险药品。 而一氧化碳通常是用 浓硫酸和甲酸以适当比例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备的, 学 生会感到陌生且浓硫酸有强腐蚀性。 (3) 改进后使用无毒的甲烷气体更环保。 (4)在直玻璃管两端的橡皮管上各加一 个止水 夹, 当观察到红棕色的粉末变成黑色后, 可及时夹紧止 水夹, 隔绝空气, 无需一直通气到直玻璃管冷却, 因此 既节能又省时。 (5) 所用仪器及药品均为中学实验室所常见的, 有利于普遍的推广 。 6 实验注意事项及说明 (1)制取甲烷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制取甲烷时先从试管底部加热, 然后慢慢向 前移动, 反应后加热的温度要低, 不宜加热过猛或时间 过长 (可以适当把酒精灯移开一会) , 否则, 会发生副反 应产生丙酮、 乙烷、 不饱和烃以及二氧化碳等, 且实验 中试管易破裂。 (4) 甲烷的验纯一般是听不到声音的, 验纯时需 注意观察小试管口有无火焰, 当石灰水中有均匀连续 的气泡即可。 参考文献:
滴管 稀硫酸 氧化铜 镁条 弹簧夹
5 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 如图 5 所示, 这是一个微型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 用橡皮管把 T 形管、 胶头滴管和约 20 cm 的玻璃管按 图示连接起来, 夹紧弹簧夹, 在玻璃管一端蘸水, 挤压 胶头滴管, 如果玻璃管中水柱明显移动, 说明装置不漏 气。 然后在 T 形管中装入 3 cm 长的一段镁条, 胶头滴 管吸满稀硫酸, 玻璃管中装入薄薄的一层氧化铜粉末, 宜少不宜多。 连接好装置, 先挤压胶头滴管滴入稀硫酸, 因为稀硫酸和镁条反应速度非常快, 管中空气会被迅 速排走, 只要等 2~3 秒钟, 就可以在玻璃管右侧套上瘪 的小气球, 此气球的作用是既可以隔绝空气, 又可以收 集氢气, 使整个装置相对封闭, 氧化铜和后来生成的铜 一直处在氢气的氛围之中。 此实验只需极少的氢气即可 完成。 因为玻璃管管径小, 加热时升温快, 片刻就可以 见到亮红色出现。
如蜡烛燃烧生成水的一般验证方法是, 在火焰上 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片刻之后, 会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出现。 可是, 如果时间稍长, 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会使烧 杯壁发烫, 水雾很快就消失了 , 能给学生观察的时间不 足。 如果把一根较粗的玻璃管和普通漏斗通过橡皮管 连接起来, 如图 4 所示, 罩在火焰上方。 一段时间后, 可 以在玻璃管中看到明显的水珠, 比原来的水雾现象明 显, 保留时间也长。
1 改进背景 2010 年 12 月 16 日, 我参加了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 组织的以 “有效教学” 为主题的 “同题异构课” 活动, 并在盛泽一中开设了一节 “铁的冶炼” 的教学展示课。 其中, 实验改进成为该节课的原创亮点之一, 评课的专 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 5 章第 2 节 “铁的冶炼 合金” 中,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的演示实验, 教 材是这样设计的: 在如图 1 所示的硬质粗玻璃管中, 放 入少量氧化铁粉末, 先通入一氧化碳, 排出装置内的空 气后, 加热氧化铁, 当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时停止加热。 试管内物质冷却后, 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观察石灰水有 什么变化。 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 试验它 能不能被磁铁吸起, 判断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 对 该实验的演示情况, 我发现平时上课按教材的设计进
化学教学
[4]
2011 年 第 8 期
·49·
[1]
行演示的教师较少, 甚至有的教师从教多年, 从未做过 该实验, 一直是 “说” 该实验。 即使有的老师为了开课, 硬着头皮做了该实验, 也还是心惊胆颤。 尽管经过 “煎 熬” 得到了具有磁性的黑色粉末, 往往还会受到评课教 师的质疑: 你得到的果真是铁粉吗? 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也是具有磁性的! 为何教师对该实验如此 “恐惧” ? 我 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且 有剧毒的气体, 若实验中有漏气或尾气处理不当, 必然 会污染大气, 甚至危及师生健康。 (2)一氧化碳有可燃 性, 在空气中其浓度达到 12.5 %~74 % 时, 有爆炸的危 险。 (3)该实验所得黑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 但加入盐 酸或硫酸铜溶液却无明显现象, 说明得到的并非铁粉。 针对问题 (3) , 已有老师做了改进, 比如 “只要控制好 加热时间和通一氧化碳时间这 2 个条件, 用酒精灯加 热就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铁 [2]” , 但实验所用器材大多是
改进说明: (1) 用甲烷取代一氧化碳作还原剂; (2) 加热氧化铁的仪器由酒精灯改为酒精喷灯; (3) 直硬质粗玻璃管两端的橡皮管上各增加一个 止水夹 (图中未画出) 。 3 实验步骤及现象 3.1 原料准备 把无水醋酸钠放在蒸发皿里加热融化, 除去水分; 给碱石灰加强热, 冷却后分别研细密封保存备用 [3]。 3.2 实验操作及现象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硬质试管里依次加入 3 g 无水醋酸钠、 2g 碱石灰, 不必混合; 在硬质粗直玻璃管中加入 0.5 g 氧 化铁粉末并平铺开。 (3)按图 2 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 (4)加热试管制取甲烷 , 石灰水中可见均匀连续 的气泡, 在尾气处验纯后点燃气体, 可见蓝色的火焰。 (5) 用酒精喷灯加热氧化铁, 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 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成黑色。 (6)停止加热硬质粗直玻璃管, 并迅速夹紧直玻 璃管两端的止水夹, 同时断开进气管, 停止加热制取甲 烷。 (7)硬质粗直玻璃管冷却后, 用磁铁吸引, 并把所 得黑色粉末分成 2 份, 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 发现有 许多小气泡冒出, 向另一份加入硫酸铜溶液, 发现黑色 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固体。 4 实验条件分析 文献资料显示: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 当温度 高于 300 ℃, Fe2O3 容易被还原成 Fe3O4; 当温度高于 600 ℃, Fe3O4 才容易被还原成 FeO; 只有当温度高于 700 ℃, FeO 才可以大量还原成单质 Fe。 在实验室用酒 精灯加热 (400 ℃ ~500 ℃ ) 的实验条件下 , 还原产物的 主要成分是有强磁性的黑色的 Fe3O4, 另含少量 FeO 和 极少量的单质 Fe 。 用甲烷还原氧化铁时, 只有当温度 达到 770 ℃以上时, 氧化铁中的晶格氧才近耗尽 [5], 出
现金属铁。 因此, 无论是用一氧化碳还是用甲烷作还原 剂, 改用酒精喷灯加热氧化铁是很有必要的, 既可缩短 反应的时间, 又能得到可以被磁铁吸引且与稀盐酸反应 能产生大量小气泡的黑色粉末, 从而得出有单质铁生 成的科学结论, 就可避免把四氧化三铁当成铁的错误 结论了 。
石灰水 石灰水 图1 改进前的实验装置 图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化学教学
气球
图 4 燃烧生成水的验证 图 5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
·创新·
实验园地
自制的, 并且对操作要求极高, 不便于推广 。 本文设计了 一套能避免以上缺陷的实验改进装置。 2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Fe2 O3 CO 尾气处理 甲烷 氧化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