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版高考生物高分计划一轮课件: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16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一 萨顿假说的判断 1.(2018·陕西丹凤中学月考)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 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技法提升
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区别
项目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
在提出问题、作出 将未知的和已知的
假设的基础上演绎 做比较,根据惊人的 原理
推理并设计实验得 一致性推理并得到
出结论
结论
项目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
具有逻辑必然性,是科 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仅
结论
学结论,一定正确
是假说,不一定正确
孟德尔发现两大定律; 萨顿假说:根据基因和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考纲明细] 伴性遗传(Ⅱ)
考点
考点 1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
1.萨顿的假说 (1)研究方法: 类比推理 。 (2)内容:基因是由 染色体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
代的,即基因就在 染色体 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平行 关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解析 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和摩尔 根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运用的都是假说—演绎 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的是类比推理。
(6)研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 。 (7)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 多个 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
[思维诊断] 1.深挖教材 是不是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提示 不是,细胞核中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细胞质 基因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 DNA 上。
2.判断正误 (1) 萨 顿 利 用 假 说 — 演 绎 法 , 推 测 基 因 位 于 染 色 体 上 (× ) (2)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3)在形成配子时,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都发生自由组 合( √ ) (4)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 (5)白眼残翅雌果蝇(bbXrXr)能形成 bbXrXr 类型的次级 卵母细胞( √ )
解析 白眼突变体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F1 全部表 现野生型果蝇,且雌雄比例为 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 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故 A 错误;F1 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 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 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故 B 正确;F1 雌性 果蝇与白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果蝇,且雌雄比例 1∶1,这属于测交类型,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C.基因不仅仅在细胞核中,也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 等细胞器中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解析 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 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A 正 确;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 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 的一条,B 正确;叶绿体、线粒体中含有基因,但不含有染 色体,C 错误;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 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D 正确。
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 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 全部表现为野生 型,雌、雄比例为 1∶1
B.F1 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 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 比例均为 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 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解析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中,控制红眼和白眼 的一对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实验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都有基因的分离过程,A 错 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成对存在, 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不成对存在,B 正确;两个实验中所 涉及的相对性状差异均很明显,且两者都使用了假说—演绎 法,C、D 错误。
系,如下表所示: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 (1)果蝇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①杂交实验
②结果分析
(2)假设解释——提出假说 ①假设: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 体上, 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如图)
(3)对假说的验证——演绎推理 测交验证:亲本中的白眼雄蝇和 F1 中的红眼雌蝇交配 →子代中雌性红眼∶雌性白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 1∶1∶1∶1 。 (4)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演绎推理结果一致,假说正确。 (5)结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 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 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 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 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 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
②1903 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 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 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 实例
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 的平行关系推出基因
上”
在染色体上
题组二 摩尔根相关实验拓展分析 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 F2 结果有差异,原因是( ) A.前者有基因分离过程,后者没有 B.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 C.前者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后者不明显 D.前者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