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1):11-13.
[5] 哈斯木江热合曼.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病
人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VEGF、MAP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6):2062-2065.[6] 冉东秀,庞朝.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及对TXB-2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2):195-197.
[7] 冯艳红,张曦丹.益气清脑方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
能和血流变的影响及作用[J].河北医药,2017,39(1):
43-46.
[8] 肖玉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4):18-19.[9] 张娟,周玉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B-七叶皂甙钠治
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108-109.
[10] 王清芳,冯玉凤.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
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08-110.
编辑:王冰
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周晓楠
(海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摘要】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选取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值、肺功能、外周血血糖等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 Fi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PaO2、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频率(RR)、呼气高峰流量(PE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VC、PE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与对照组(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纠正肺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 乌司他丁;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19. 06. 015
中图分类号: R56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9)06-0035-03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hronic obstructive emphysema,COE)主要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展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病理改变,其病理特征体现在细支气管远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加而出现持久性扩张,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肺泡间隔破坏,引起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
呼吸衰竭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相对常见,这是由于此疾病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患者日常无法完成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的缺氧性生理功能、代谢紊乱综合征。
二者常常合并出现,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与复杂 性[1]。
乌司他丁是用于急性循环衰竭的抢救辅助药物[2]。
本文选取70例CO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肺功能、血液、血气、X线等检查,符合临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对本次研究中使用药物过敏者;③存在严重精神类疾病者。
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0~55岁,平均(36.13±1.2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1例。
研究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0~57岁,平均(37.22±1.3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研究】
3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予以原发病的对症治疗,纠正机体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期间加强补液,随后使用由美国伟康BiPAP型无创正压通气机,先给予患者6 h面罩高流量吸氧,呼吸机参数调整为潮气量 8 mL/kg,频率调整为12~24次/min,浓度为0.35~0.68,机器平台压力调整为30 cmH2O (1 mmH2O=0.098 kPa);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250134)治疗,即给予乌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开展3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1)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 d外周动脉血液,予以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检测;(2)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查仪检测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频率(RR)、呼气高峰流量(PEFP)各参数指标水平;(3)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接受各项检查,结合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疗效。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超过90%以上,发绀基本消失,呼吸通畅,动脉血氧分压指数>60 mmHg(1 mmHg=0.133 Kpa);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60~90%,发绀得到缓解,动脉血氧分压指数>60 mmHg;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研究组(n=35)20(57.14)12(34.29)3(8.57)32(91.43)对照组(n=35)11(31.43)14(40.00)10(28.57)25(71.43)χ2值11.937
P值0.031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PaO2、PaCO2、PaO2/Fi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比较(mmHg,x—±s)组别时间PaO2PaCO2PaO2/FiO2
研究组(35)
治疗前81.79±8.2039.15±4.43208.87±21.62
治疗后97.03±9.2131.45±3.79283.25±27.97
对照组(35)
治疗前82.03±8.1039.05±4.08213.36±20.89
治疗后89.77±8.5835.93±4.10235.54±22.39 t
研究组组内
值7.3117.81412.447 P
研究组组内
值0.0310.025 0.026 t
对照组组组内
值 3.881 3.191 4.285 P
对照组组组内
值0.0420.015 0.002 t
组间治疗前
值0.1230.098 0.884 P
组间治疗前
值0.5120.617 0.716 t
组间治疗后
值 3.412 4.747 7.878 P
组间治疗后
值0.0010.025 0.014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FEV1、FVC、RR、PE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VC、PE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8.57%),其中腹胀气1例,口咽部干燥1例,恶心1例;对照组发生2例(5.71%),其中腹胀气1例,口咽部干燥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差异(x—±s)
组别时间FEV1(L)FVC(L)RR(次/min)PEFP(L/s)
研究组(n=35)治疗前0.81±0.07 1.60±0.3134.62±3.50 2.29±0.56治疗后 1.45±0.18 2.25±0.4518.65±1.52 3.25±0.61
对照组(n=35)治疗前0.82±0.08 1.63±0.3334.59±3.19 2.31±0.55治疗后 1.13±0.13 1.98±0.2524.74±2.53 2.74±0.54
t
研究组组内
值19.6057.03724.760 6.859 P
研究组组内
值 0.0470.014 0.0170.037 t
对照组组组内
值12.015 5.00114.313 3.300 P
对照组组组内
值 0.0310.035 0.0410.035 t
组间治疗前
值 0.5570.392 0.0370.151 P
组间治疗前
值 0.5120.678 0.6130.578 t
组间治疗后
值 8.526 3.10312.207 3.704 P
组间治疗后
值 0.0370.022 0.0010.047
36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与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类型,本病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包括吸烟、大气污染、感染、人体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失调等。
患者病理变化主要以呼吸困难为主,其中轻度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而随着肺气肿程度的加重,呼吸困难症状愈发突出,甚至在休息期间亦可出现。
呼吸衰竭则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进展期间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肺部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导致患者以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为主要表现。
关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临床强调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配合解除支气管痉挛与祛痰药物,纠正低氧血症、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补液等治疗[4]。
乌司他丁属于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等丝氨酸蛋白酶、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巯基酶、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具有抑制作用[5],乌司他丁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中具有稳定溶酶体膜,并抑制其释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产生,清除机体氧自由基,从而抑制炎症释放的作用。
无创正压通气疗效突出,仅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以此达到辅助通气的作用[6]。
但众所周知,仅靠呼吸机辅助技术无法从其根本上减少患者呼吸功能损害,因此强调药物的联合治疗。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且研究组血气指标水平、肺功能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疗效确切;此外两组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纠正肺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高莹,马壮,朱天怡,等.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
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6):612-615.
[2] 黎伟强.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7,30(2):325-327.
[3] 徐陶,胡丽蓉,甘辞海. 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31(13):2196-2198.
[4] 李哲勇.氨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
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 (30):144-145.
[5] 龙晓莉.乌司他丁联合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
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
[6] 王锋,李林,刘璐,等.乌司他丁联合BIPAP呼吸机对慢性
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1):50-53.
编辑:王冰
终末期肾病继发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
相关性肾癌1例及文献复习
杨海龙,杨敬元,肖 宇,颜居正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临床少见的一种肾癌亚型,多发于青少年。
终末期肾病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与免疫功能障基础上癌基因激活和DNA修复能力下降均有一定关系。
TFE3免疫组化阳性是诊断此类肾癌的关键依据。
腹腔镜下根治性患肾切除术是终末期肾病相关性肾癌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围术期可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化血透。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19. 06. 016
中图分类号: R692.5;R73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9)06-0037-03
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从血液透析治疗中获益,但Butler AM等[1]的研究表明,ESRD患者行血透治疗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易位性肾癌)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肾脏恶性肿瘤,WHO肾脏肿瘤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肾癌亚型。
Xp11.2易位性肾癌的发病率低,易被误诊,其治疗方法尚未形成指南性
【临床研究】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