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情景应对案例--班级里的小打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里的小打手
(一)案例呈现
张智豪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平时总喜欢动手摸摸同学的衣服,用手拍拍别人的后背,用笔尖戳戳前桌的后背,稍有语言和行为上的反击就会和同学大打出手,小则把别人打得鼻青脸肿,大则打得头破血流,而他自己则若无其事一般,扬长而去。
这不,刚吃完午饭,一个女同学又慌慌张张跑进了我的办公室:“老师,张智豪用手臂箍着董茂钦的颈子,董茂钦满脸通红,把刚才吃的饭都吐出来了。
”
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会怎么做呢?
(二)智慧锦囊:
设身处地想一想,你会选用下面哪位或哪些老师的做法?
1.我会立刻把他叫到办公室,先让他站着静一静,不理睬他,然后在和他交流,让他自己说出实情的经过,在说的同时让他自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2.把他叫到办公室,明确指出他的错误行为,并严肃批评,然后对孩子多些关注,给他一个合适的职位,让他转换角色,为同学们服务,赢得同学的尊重,体会与人和睦相处的快感。
3.表明我想理解他、帮助他的态度,然后明确指出打人错在哪里及危害,然后让他在以后要自觉管住自己的手,同
时发动班级同学的力量,发现有动手迹象及时提醒他。
4.我会对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与孩子家长进行交流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5.我会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和蔼可亲的和他谈心,首先肯定他的优点,拉近和他的距离,让他有愿望对我敞开心扉,了解他爱动手打人的原因,然后再告诉他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三)老师的方法
我是这样做的——
我同他奶奶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要求他们不要太过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有错时,应“郑重”指出,而不是含含糊糊、随便应付过去。
另外,我还要求禁止孩子看暴力影视片,或者帮他分析,提高他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他学习、模仿片中的积极行为,批评攻击行为。
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告诉他,他的行为影响了全班的荣誉,也让他明白,要不打骂,与同学团结友好的相处,同时我也让全班同学都关心他,安排最好的学生与他同坐,一有进步就表扬,使他对自己有自信心,使他在大家的善意帮助下,在众多的榜样示范下,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
中国也
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
”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人,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我的思考——
面对这样的孩子,你能一味地批评他吗?长时间的批评,很容易养成孩子的听觉疲劳,认为骂一下也无所谓,那就更加麻烦了。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常常有比较顽固的缺点,可能每个人都有,远比孩子的缺点严重,而且往往一辈子都改不掉,我们不也自我感觉良好吗?为什么我们对自己如此宽容,而对如此“弱小”的孩子这么苛刻。
教师对学生的爱,确实应有严格要求的一面,但不只这一面,还要有大度的一面。
大度不是迁就,严格不是苛刻,大度和严格都应合乎人情,合乎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大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师德,其重要性不低于“爱生”。
(四)专家点评: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有喜好打人的坏习惯,只要他有空,他就会找任何理由,甚至没有任何理由,随时随地打人,他或许有一点攻击性的行为。
所谓攻击行为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
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
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
爱惹事,自控力差。
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行为。
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
这类孩子往往在家中娇生惯养,家长拿他没办法,稍有不顺,便耍性子,自我中心意识强,容不得别人的批评。
由此,方法1、2、3、5都各有针对性,但是要想真正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就得方法采用3、4、5,首先让孩子亲近老师,让他愿意接受你的教育,然后发挥学生的作用,与他有好相处,并善意提醒,最后和家长的教育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长期对孩子进行关心关注,适时进行表扬,才能到强化好的行为而弱化他打架好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