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革命到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说明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土地革命到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说明了什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了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1930年底到193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下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后来又粉碎了第四次围剿。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同年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
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政治成熟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党经受了两次严峻考验:一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斗争中,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实现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转变,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向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