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荷塘月色》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荷塘月色
课文练习
基础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幽僻诅咒没精打彩历尽沧桑
B.弥望斑驳专心至志小心翼翼
C.寂莫缥缈蓊蓊郁郁游目骋怀
D.嬉游坐落豁然开朗迥然不同
2.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大致的轮廓)罢了。
B.但杨柳的丰姿(指美好的姿态),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C.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突然看去)像一团烟雾。
D.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了。
3.为下面的句子排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③这些树将一片荷塘
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④树逢里也
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⑤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
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A.⑤③②①④ B. ①④③②⑤ C. ①④②③⑤ D.⑤②③①④
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
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
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
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
世界。
5.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
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
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
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
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
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6.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荷塘月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填入文中较恰当的一项是()
A.泻浮洗笼 B.照飘滤托
C.流升洗笼 D.泻浮浸罩
2.对下列句子或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二)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B.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塘。
C.本段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D.本段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天上到水里
B.从上到下
C.由静到动
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3.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4.作者将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请指出二者的相似点。
5.从全文看,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课荷塘月色
【课文训练】
▶基础练
1.【解析】A项“没精打彩”应为“没精打采”;B项“专心至志”应为“专心致志”;C项“寂莫”应为“寂寞”。
【答案】
D
2.【解析】C项乍看:起初一看。
【答案】
C
3.【答案】
A
4.【解析】A项没有比喻,不是为了描写月夜景色;C项无中生有;D项不是白描、描写月夜景色,是描写“我”的心理。
【答案】
B
5.【答案】 C
6.【答案】 C
▶提升练
(一)
1.【答案】
A
2.【答案】 A
3.【答案】
通感。
由嗅觉向听觉转移,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添了意境的温馨和幽雅;生动写出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特点。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下同)
4.【答案】
指代“不能朗照”,这同作者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吻合。
(二)
1.【答案】 C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相似。
5.【答案】 这段文字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