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提优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提优卷(含答案)
一、填空。

1.比53千克多31千克的是( )千克。

23米比( )少5
1米。

2.学校里有一块4平方米的花圃,其中2
3
平方米用来种月季,3
5平方米用来种芍药,其余的铺草坪,种月季和芍药一共( )平方米,草坪有( )平方米。

3.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4.在( )里填上“>”“<”或“=”。

21-85( )94 1-152( )1-74 4
1
-85( )2153+
5.一袋面粉重2千克,如果用去了这袋面粉的3
2,还剩这袋面粉的( );如果用去了3
2千克,还剩( )千克。

6.
20
16
的分数单位是( ),至少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就变成一个最简分数。

7.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后是2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后是4
1,这个分数是( )。

二、判断。

1.3
4113
4737
4347
37
43
4
=+=⎪⎭

⎝⎛++=++ ( )
2.一本书300页,王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3,再看4
1就看完了。

( )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7
1,第二次又用去剩下的2
1,还剩全长的7
3。

(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 ) 5.5千克棉花的81比1千克铁的8
5轻。

( ) 三、选择。

1.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相减的原因是( )。

A .分数大小不同 B .分数单位不同 C .分子不同 D .分数单位的个数不同
2.如果a=3b (a 、b 是非0的自然数),那么a
b
11-的差的分数单位是( )。

A .a
1
B .b
1 C .
ab
1
D .无法确定 3.张明和李巧华同时从自己家出发相向而行,张明走了全程的7
4,李巧华走了全程的9
5
,( )更接近中点。

A .张明
B .李巧华
C .一样
D .无法确定
4.⎪⎭
⎫ ⎝⎛++=++959
4329
53
29
4这里运用了( )。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D .以上都不是 5.下面四个分数中,( )最接近1。

A .4
5 B .
20192018 C .20182017 D .4
3
6.一杯红酒,妈妈先喝了4
1
杯,用雪碧加满,又喝了2
1杯,用雪碧加满,最后全部喝光。

妈妈喝的红酒和雪碧相比,( )多。

A .红酒
B .雪碧
C .一样
D .无法比较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28
5 203-2013 1090 71-6134-4 7678 95-1 5131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92319532 1033
165 8343-2161
151165154 81-83-107 12143125-++⎪⎭⎫ ⎝⎛+-⎪⎭⎫ ⎝⎛-+++++
3.解方程。

8
3
61- 4154 3271=
=-=+x x x 五、先找规律,再计算。

1.计算并找规律。

()() 31-21= ()() 41-31= ()()
51-41= 2.不通分,直接运用上面的规律计算。

30
1
-201-121-61-21 20112161++ 六、解决问题。

1.欣欣服装厂生产服装,上半年完成计划的8
5,下半年完成计划的11
6。

全年超额完成了计划的几分之几?
2.甲、乙两个施工队合修一条长
1211千米的公路,甲队已经修了这条路的3
1
,乙队已经修了这条路的4
1。

这条路还剩几分之几没修?
3.为响应学校“做一个环保小公民”的倡议,五(1)班回收了
4
13
千克的废纸,五(2)班回收了3
8
千克的废纸,五(3)班回收的废纸比五(1)、五(2)两个班的总和少2
5千克。

五(3)班回收了多少千克废纸?
4.一个快递站今天要送出500个快递,上午送出了全部的5
2,下午送出一部分后,还剩下全部的10
1
没有送。

下午送出全部快递的几分之几?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4
1
分米和8
3分米。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分米?
6.小蕊和妈妈骑车去距家9千米远的公园,她们先用20分钟骑了全程的4
1
,中途买了一瓶水后,又用半小时骑了3千米。

她们一共骑行了多少小时?还要骑全程的几分之几就可到达公园?
第五单元测试(提优卷)
一、1.
1514 1017米 2.619 6
5
3. 6 3 4.< > < 5.313
4
6.
201 7.8
3 二、1.× 2.√ 3.√ 4.√ 5.× 三、1.B2.A3.B4.C5.B6.A 四、1.8
52 2
1 10
9 42
1 3
8 2 9
4 15
8 2.3
11 5
1 8
1 2 5
1 4
5 (过程略) 3.2111=
x 2011=x 24
13
=x 五、1.201 121 61 2.61
103 (过程略)
六、1.88
15
1-11685=+
答:全年超额完成了计划的
88
15。

2.12541-31-1=答:这条路还剩12
5
没修。

3.
12
41
25-38413=+(千克) 答:五(3)班回收了12
41
千克废纸。

4. 1-2
152-101= 答:下午送出全部快递的2
1。

5.8
74
18
34
1=++(分米) 838341++=1(分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8
7分米,也可能是1分米。

6.20分=31(时) 6
53121=+(时) 3÷9=3
1 1-1254
1-31=
答:她们一共骑行了6
5小时,还要骑全程的
12
5
就可到达公园。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车到山前没有路
①“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

然而,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却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草率用兵,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

归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

也就是说,他为洗雪国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

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

试想,如果勾践
不接受前车之鉴,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

③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⑤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诸葛孔明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不是仓促迎敌,而是寻找战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

周密的计划,精心的准备,取得胜利是意料之中的。

⑥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⑦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______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______的准备。

⑧因为,很多时候,车到山前是没有路的。

⑨世事如烟,谁能保证出发后能及时看清前面的高山?人生如棋,即使你是勇往直前的骏马,也可能会马失前蹄,有去无回。

⑩有人说,路能否走通,有时候靠的是机遇。

但是,机遇从来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

⑪好比汽车拉力赛,如果过于自信,对自己的车不检修,不加油,那么开不到山前,在半路上就可能抛锚了。

⑫好比去登山,如果你不先练好双脚,不强化体质,再加上没有物质上的充分准备,那你就只有望山兴叹了。

⑬故,远行必备良驹,过河定问轻舟。

欲攀登险峰先看看体魄,要穿越沙漠先估计好要面对的风险。

⑭千万不要把希望都放在“山前”,因为你不是愚公;千万不要盲目地自信,因为你的前面常常有翻不过去的大山。

⑮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⑯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的钥匙。

(选自《思维与智慧》)
(1)在本文中,作者批驳了什么观点?表达了什么观点?
(2)第②~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仿照第⑦段的划线部分,在第⑦段的两处空白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短语。

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________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________的准备。

(4)说说第⑥段和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5)“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没有路”仅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列举出一个具体事例来加以阐释。

(不能列举文中的事例)
【答案】(1)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的证明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抵御浪涛;漂泊四海
(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我认为车到山前没有路。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党都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才会取得了这两次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第一段用一句格言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然后主要有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对这一论点进行了论述。

最后两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筛选。

细读第一段可知,本段用一句格言引出了中心论点。

作者认为车到山必有路的观点是错误的。

应该是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细读第二段到第五段可知,这四段文字举了吴越争霸,汉高祖和诸葛亮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具体有力的证明了第一段中的“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的观点,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内容的能力。

因为是船,所以会航行四海,所以要做好抵御风浪的准备。

因为是水手,要出海航行,所以要做好漂泊四海的准备。

据此分析可作答。

(4)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

作答时,需根据语段所处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

细读第六段和第十段的内容,然后联系全文内容可知,这两段文字的前半部分都紧承上文,后半部分都引起了下文,所以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作答本题时,同意哪一种观点均可,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事例恰当,表述合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论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筛选概括。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

结合语段分析论证方法,作用一般是中心论点或段落中心句。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要注意句式,注意修辞,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4)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5)本题考查个性表达的能力。

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即可。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

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

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

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

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
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

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

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

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

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

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文章有删改)
(1)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论述了________观点。

(2)简要分析下面划线短语的作用。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

(3)下面材料用作本文的论据,是否恰当?说说理由。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对这种艰苦生活毫不介意,发奋苦读,最终成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4)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寒门贵子”的理解。

【答案】(1)举例;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2)“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非是编造出来的,这样更具有说服力,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与严谨性。

(3)恰当,因为范仲淹出身贫寒,生活艰苦,是一个“寒门弟子”,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可见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与本文作者的观点相符。

(4)“寒门贵子”指的是出生贫寒,经受过某种挫折,但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加社会的强大支持,最终取得成功,创造出辉煌人生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段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文章第③段主要举了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成功的例子,真实有力地论证了“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这一观点。

(2)本题考查议论文中词语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意,再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其所体现出的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句中划线的词“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表示后一句内容的来源是有
据可寻的,是通过科学研究而来,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体现了议论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3)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与分析。

论据是否符合本文的内容,关键要看论据的内容是否能为论证论点服务。

从所给的材料来看,“范仲淹两分丧父,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可见这是一个“寒门弟子”的故事,“发奋苦读,最终成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表现了寒门弟子通过努力是可以成为“贵子”的,与本文的论点相符。

(4)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旨。

结合本文阐述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来看,“寒门贵子”意思就是出生贫寒,或是某一方面受挫的青少年,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加上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最终取得成功,创造出辉煌人生。

故答案为:(1)举例;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2)“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非是编造出来的,这样更具有说服力,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与严谨性。

(3)恰当,因为范仲淹出身贫寒,生活艰苦,是一个“寒门弟子”,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可见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与本文作者的观点相符。

(4)“寒门贵子”指的是出生贫寒,经受过某种挫折,但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加社会的强大支持,最终取得成功,创造出辉煌人生的人。

【点评】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如对比论证有突出论点的作用,比喻论证是为了通俗形象地论证论点的。

这是老师们必讲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礼物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

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

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

“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

”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

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

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

”约翰点头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

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

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
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

”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

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

”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

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C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作者:[美]杰瑞·沃曼)(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________这样的东西。

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________的故事。

(2)第①段交代了________。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a)________,(b)________。

(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①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________,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________。

②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________。

(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的一件棉衣和送的一枝玫瑰;约翰(珍妮)一家与卖菜老人之间相互关爱
(2)自然环境和约翰一家的生活状况;点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渲染文章气氛;为下文写约翰一家对老人的关爱作铺垫
(3)C;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以“骄艳的玫瑰”喻指人物内心那种纯真的爱心,既给人以美感,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4)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会买菜感到茫然;老人意外地收到礼物而惊喜,能为别人送礼物而高兴;老人觉得自己向一位女士送玫瑰表示爱心而很不好意思
(5)略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2)阅读所示文段,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内容。

要叙事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可从渲染环境、衬托、铺垫下文、暗示情节等方面来理解,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3)理解句子表述的含义,分析ABC三处的语境。

此句意义含蓄深刻,有赞美人物精神品质,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所以作为文章的结尾放在C处合适。

(4)联系有关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结合人物的行为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针对问题一一作解答。

(5)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付出爱心”的现实意义即可。

故答案为:(1)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的一件棉衣和送的一枝玫瑰约翰(珍妮)一家与卖菜老人之间相互关爱
(2)自然环境和约翰一家的生活状况点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渲染文章气氛为下文写约翰一家对老人的关爱作铺垫
(3)C;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以“骄艳的玫瑰”喻指人物内心那种纯真的爱心,既给人以美感,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4)①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会买菜感到茫然老人意外地收到礼物而惊喜,能为别人送礼物而高兴
②老人觉得自己向一位女士送玫瑰表示爱心而很不好意思
(5)略
【点评】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

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

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匆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登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

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

他怕人多: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

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

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我爸,他,他怎么了?”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

”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美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

”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讪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母亲也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走到爸的身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

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

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