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词鸟鸣涧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古诗词鸟鸣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笔下春天夜晚山谷的幽静之美。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领悟诗歌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鸟鸣声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提问:听到这些鸟鸣声,你能想到什么样的场景?
2、引出课题《鸟鸣涧》,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重点指导“涧”“闲”“惊”等字的读音。
4、全班齐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句“人闲桂花落”
提问:“人闲”是什么意思?(人们很悠闲)
引导学生想象: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人们都很悠闲,此时桂花悄然飘落,会是怎样的情景?
总结: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悠闲的氛围。
2、学习第二句“夜静春山空”
理解“春山空”:春天的山谷显得空荡荡的。
提问:为什么夜晚的春山会显得空荡荡的?(因为夜深了,山中没有了人的活动,显得格外安静)
感受宁静的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安静的春山之中。
3、学习第三句“月出惊山鸟”
理解“惊”:惊动。
思考:月亮出来为什么会惊动山鸟?(因为夜晚非常安静,月亮突然出现的光芒打破了宁静)
想象画面:描绘月亮出来惊动山鸟的情景。
4、学习第四句“时鸣春涧中”
提问:“时鸣”是什么意思?(不时地鸣叫)
引导学生体会:山鸟不时地在春涧中鸣叫,更衬托出了山谷的幽静。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3、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
到了怎样的氛围?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五)拓展延伸
1、介绍诗人王维及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让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王维的其他诗歌,如《山居秋暝》《鹿柴》等,比较它们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意境方面的异同。
(六)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古诗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意境。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古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鸟鸣涧》。
2、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了古
诗的意思,体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在描绘画面时不够生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