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中国地理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中国地理总论
【知识网络】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简称、行政中心,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和增长特征,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计划生育的成就;
中国地形、地势的总体特征;中国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与成因,及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流域、外流区、内流区、水系、分水岭等概念;
我国外、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的淡水湖泊和咸水湖泊;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合理利用,水能资源的开发;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开发和保护;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比较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主要的支流、注入的海洋、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主要的水利枢纽,理解“黄金水道”及“地上河”的含义;
中国主要的农作物的分布和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商品性生产基地;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的特点;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变化。

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和线路;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主要的商业中心及其分布;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掌握我国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中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我国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考点透视】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

南北跨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约62度。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领土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0N多);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0N 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0E多);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上(730E附近)。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大陆海岸线长18000Km,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等5000多个岛屿。

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中国地形、天气和气候
1.地势和地形的概况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大于4000m,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m~2000m,与第三阶梯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多冰川、多湖泊。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地形坦荡。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地面崎岖不平。

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地面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特点:塔里木盆地是我面积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内部沙漠广布。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准噶尔盆地是我最北的大盆地,内部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为成都平原。

三大平原的特点: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m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多沼泽。

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在50m以下,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狭长,沿长江呈串珠状分布;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2.中国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

3.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
我国降水的地区(空间)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三、长江和黄河
长江源自唐古拉山的主峰,干流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最终注入东海,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流域所在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沿途接纳的主要支流和水系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洞庭湖水系、汉江、鄱阳湖水系等。

以宜昌、湖口为界将长江分为上、
长江主要的危害是洪水对中下游平原的危害。

主要的成因在自然方面:长江洪水来源有南岸支流、北岸支流和干流本身,当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出现特大洪水。

人为方面:一是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近年来,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洪涝灾害不断加剧;二是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的调蓄能力减弱。

长江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

工程措施,对“九曲回肠”的荆江段裁弯取直,在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首选目标就是防洪。

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疏浚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扩大沿江地区的对外开放。

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干流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流域所在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沿途接纳的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汾河、渭河等。

以河口、旧孟津为界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

黄河的主要危害是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

主要成因是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但相对集中,每遇大雨和暴雨,泥沙和雨水一起冲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在下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淤高,形成“地上河”。

黄河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每年较高纬度的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叫凌汛。

有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减少,造成黄河下游多次断流,1997年黄河下游断流多达12次,共226天,断流里程长达622km,大河断流,世界罕见。

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主要的措施有: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达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工程措施是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以减少泥沙入河。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黄河调水调沙试验,这是几代治黄人探寻自主调控黄河泥沙的一次伟大试验,目的在于通过调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冲刷下游河床,以寻找黄河下游不再淤积的临界流量和临界时间,从而解决这条世界闻名的“悬河”的泥沙淤积问题。

四、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区内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为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的工业部门是钢铁、煤炭、机械和化工;主要的工业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本溪等。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内丰富的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便利的交通,紧靠能源基地的优越区位,为轻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化工、机械、纺织、食品、采煤、冶金等,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等。

沪宁杭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本区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技术力量强,水陆空交通便利。

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化工、纺织、机械、新型材料、汽车、计算机、微电子等。

主要的工业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镇江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本区靠近香港、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广州、深圳、珠海等。

【典例精析】
例1:(06全国卷二.9—1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1一3
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位置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
解析:第1小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说明该地区
受地形影响,分析可知甲乙两地与周边地区比较,几乎在同一纬度,不可能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解答第2小题要掌握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与海岸线平行这一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受海陆位置影响。

判断影响等温线的因素方法:等温线的走向如受纬度影响,大体与纬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受地形影响,同纬度陆地等温线向高纬或低纬凸出或等温线闭合;受洋流影响,海洋等温线向高纬或低纬凸出。

第3小题要注意读图分析,提取信息,甲乙两地都是山区。

而山区年较差小于平原地区,所以甲乙两地相差应最小,排除A、C、D三个答案。

或者读图根据数值计算。

答案:1.B2.B 3.B
例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
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A处地形区名称是
__________,它在自然地理
上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__
_________(答三项即可)。

(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
其成因是__________ ___;
这里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__________,这里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是秦岭和黄土高原的南部地区,根据等高线分析,A
流域界线
水利枢纽



旧 旧孟津 兰 为山地,B 为小平原,C 为破碎的高原。

答案:(1)秦岭 ①1月0℃等温线 ②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林分界线 ⑥河流结冰期分界线等(答对三项即可)
(2)渭河平原 位于断层一侧,岩块下沉,河流冲积而成。

地势较为低平,暖温带,夏季气温较高有河流经过,灌溉便利 (3)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例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
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_______ 。

古诗问:“百川归 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
环角度解释,通过________
环流实现水气输送,形成水的 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______
的特点;秋未和春初在___________河段易形成凌汛。

(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甚,这是
因为上游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_________形成
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____________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__________资源,
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________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解析:本图为黄河流域图,首先分析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特点,接着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和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状况。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 季风(2)暴涨 上游河套和下游山东境内 (3)流量大;水利枢纽多,起调节作用;人口少,工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少
(4)引黄灌溉 下游 中游水土保持, 发挥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下游加固大堤 (5)水能 煤炭
例4: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区域海陆轮廓及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海域盐度最低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图中e 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不是因为该地( ) A .处于寒暧流交汇处 B .有海底上升流 C .处于大陆架浅海 D .入海河流带入营养盐类
解析:C 处为长江口,有长江淡水的汇入盐度在各点中最低;e 处没有河流的流入,所
以“入海河流带入营养盐类”不是该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C (2) D
例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淮海平原与长江中下平原大致以 为界;图示甲范围是我国重要的商
品性农作物 的生产基地。

(2)乙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是 ;
该河4、5、6月份径流量最
小的原因是 。

(3)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类型对 该地优势经济作物的有利影
响是 ;不利影
响是 。

(4)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分布广泛,其形成主要与该地区 的气候特点有关;
此外,农业生产中的 也能引起土壤盐碱化。

解析:图示地区为黄淮海平原。

由于华北地区降水80%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夏季流量
大,春季由于太阳高度的增大,降水稀少,所以河流水量较小;温带季风气候比较适宜棉花的生长和收获,所以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但黄淮海平原易产生盐碱化、风沙和春旱。

答案:(1)淮河 棉花 (2)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 给东部地区带来降水的锋面雨带尚未到此,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 (3)温带季风气候 该地的优势经济作物是棉花,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春季降水少,不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4)频繁的旱涝变化 不合理的灌溉
例6: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右图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该地形区的名称是 。

(2)指出导致左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太行山脉
北京
乙 河
淮 天津

流量m 3
/t
(月)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解析:根据城市气候资料图可看出,最低月气温在0度以下,最高气温在25度以上,可知
该城市位于温带地区,年降水总量较少,但夏季降水较多,7月份降水达150mm以上,并且山麓地带海拔在1000m左右,且为落叶阔叶林,由此可推断该地形区是黄土高原。

答案:(1)黄土高原(2)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3)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冬、春、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

(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春旱。

低温时间长,不利于作物生长。

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业)。

防霜冻(5)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常见误区】
海陆位置对我国的影响: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雨量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地处板块构造的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

纬度位置对我国的影响: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分析外流的水文特征要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考虑。

其中水位、流量、有无结冰期由气候特点决定,含沙量大小则与植被状况、地形、地质特点有关。

开发水利方面,长江在干支流上已建和正在修建多座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如葛洲坝、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大规模开发长江航线,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黄河已建成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基本建成,正在发挥作用。

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我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我们不仅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更应该珍惜它们,保护它们,使它们持续发挥出良好的效用,造福于我们自己,也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第四和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市人口数量的在全国的位次变化表。

回答1—2 题
Q
P 面积占:57%
人口占:6% 面积占:43% 人口占:94%
1.四川省两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位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大量人口外出经商和务工
B .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
C .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率下降
D .人口老龄化,死亡率上升 2.关于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市人口数量位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 .安徽省位次变化主要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人口的迁出
B .河南省位次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
C .山东省位次变化主要是出生率的变化
D .广东省位次变化主要是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回答3—4题
3.图中序号①—④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主要省区简称对应的是 ( ) A .新川新青 B .新川藏青 C .甘川藏青 D .新川青藏 4.关于四大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 .盆地①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C .①③都位于暖温带
D .盆地②位于季风区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A 、B 、C 三地,根
据图示信息,回答5—6题。

5.学生们发现A 城与B 城主要的工 业部门不同,A 、B 两城的主要工 业部门分别是( )
A .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 .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 .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6.他们到达C 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
明显不同,造成C 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 .热量 B .降水 C .地方性风 D .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PQ 线的位置为 , 它反映 。

(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是 。

(3)图中数据表明东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
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 A .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 .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 C .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D .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 8.读“南疆铁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ºN
(1)南疆铁路东起________市,西至丝绸之路重镇________,全长1446.37千米。

地,按照工业区位指向,国家在
________建成了新疆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3)南疆地区地表景观主要表现是___ ____,这里
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________严重,其自然因素
是缺少。

(4)南疆的农业是很有特色的“________农业”。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生产和生活情况。

回答1—3题。

1.下列少数民族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是()A.哈萨克族B.鄂伦春族C.蒙古族D.朝鲜族
2.与该少数民族分布接壤的邻国是()A.俄罗斯B.朝鲜C.哈萨克斯坦D.蒙古
3.下列有关我国民族说法正确的是()A.除汉族外,其他的每个民族人口均不足1000万人,统称少数民族
B.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9个
C.少数民族文化区和汉族文化区,分界线十分明显
D.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国的8%,但其聚居地却占全国总面积的90%
4)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江南丘陵
5.两地冬季气温和雨日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A.两地受暖锋影响的时间长短不同
B.甲地受暖锋控制,乙地受冷锋控制
C.甲地受暖气团控制,乙地受锋面和冷气团控制
D.两地分别受来自不同纬度的海洋气团控制
6)A.降水量大B.气温低C.峡谷深D.光照弱
7.表中河流从水量平衡值角度分析,最容易被污染的是()A.珠江B.淮河C.雅鲁藏布江D.黄河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回答8—10题。

8.影响该海域沿海地区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区封闭程度B.蒸发量C.河流径流量的变化D.洋流
9.该海域目前开发的海洋资源主要有()
①石油②海盐③渔业④锰结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该海域污染比较严重,原因可能有()
①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入海河流上水利工程的建设④石油泄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我国2004年夏粮总产量预计增加25亿公斤左右,增长约3%,扭转中国自2000年以来连续多年夏粮减产的局面,据此回答1—2 题。

11.2004年我国夏粮产量大增,主要原因是()
①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②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
③国家粮食政策初见成效④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优势产区,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①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可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②水网稠密,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
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机械化耕作
④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③④
读下面我国某地区东西和南北铁路干线的示
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铁路交通枢纽a是()
A.开封B.商丘
C.徐州D.合肥
14.我国建设图中丙铁路线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北方的煤炭外运
B .沿线地区经济发达、交通落后
C .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D .沿线以平原为主,工程造价低 15.图中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分布有我国重要的工
业地带,位于这个地带上的工业基地是( )
①武汉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②洛阳机械工业基地 ③上海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新疆石油化学工业基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回答
(1)若B 处是太行山,则A 处是__________(地形区),A
处的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 _____,此特征的 形成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此地区主要的能源资源
是____________。

C 处是________(地形区),塑造C 地形区的主力是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_,C 地区属于____________带(温度带),
此地形区的主要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_。

(2)若B 处是安第斯山脉的南段,则C 处是_______平原,此平原的大部分属于_______
(国家),A 处是______________(国家),B 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B 山处在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界地带,地壳十分不稳定。

17.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递变的趋势,可以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具有 的分
布规律。

甲地的年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400mm ,请解释其原因。

(2)关于图中河流在A 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①泥沙含量大 ②水流湍急 ③有结冰期 ④有凌汛现象 ⑤水位季节变化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④⑤
(3)乙地的地形区名称是 ,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4)丙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
产区之一。

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18.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现在海南岛种植反季节瓜菜(冬季瓜菜)近170多万亩,与农民签订保价订单达130多万吨,形成独特的订单农业模式。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