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干涉主义”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危害_形势与政策_[共4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与政策
162“这一波席卷中东北非的动荡,其目的就是要让美国以北约的名义对世界最大的产油区全面实行军事化”。

总之,由于以上多种原因,使2010年12月在突尼斯南部城市出现的因抗议执法人员粗暴对待而出现的青年自焚事件,演变为西亚北非的大动荡。

目前,阿拉伯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产生,阿拉伯世界正在全面动荡,命运多舛的中东雪上加霜。

局势的发展何去何从,还待关注。

(五)大国博弈没有停歇
2012年世界和地区大国在中东的表现比在2011年谨慎得多。

其中,美国的谨慎,是一个风向标。

2011年海湾阿拉伯国家和北约发动利比亚战争时,美国就退居二线,任由法国和卡塔尔打头阵。

2012年叙利亚内乱,美国更是道义主张加情报支持,始终按兵不动,欧洲国家也效仿美国,动嘴不动手。

相比之下,沙特和卡塔尔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倒显得很积极。

究其缘由,叙利亚问题远比利比亚问题复杂,各国动口不动手,主要是担心深陷泥潭,引发地区大乱。

俄罗斯和中国在2012年的中东博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俄中在安理会接连两次否决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决议草案,阿盟和北约才未能复制外部力量直接武力干涉的利比亚模式,不仅给政治解决留下必要的空间,客观上也阻止了北约和阿盟仓促陷入泥潭。

叙利亚局势走向同伊朗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伊朗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表现与众不同:一方面向叙政府提供武器补给,另一方面在德黑兰主持了反对派和政府之间的和平谈判。

与此相反,卡塔尔等海合会国家不仅坚决要求巴沙尔总统下台,还向反对派提供资金和武器。

土耳其在乱局初期表现较为积极,但随着难民流入增多,开始担心引火烧身,临近年底转为寻求北约保护。

在反对派阵营,杂乱无章的状况有所改善,境外极端武装的趁火打劫受到指责,11月8日成立的反对派全国联盟,是海合会、北约和土耳其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2年11月14日爆发的加沙冲突,同样是地区大国博弈的产物。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一直在诱使哈马斯转变投靠伊朗的立场。

在10月23日卡塔尔埃米尔访问加沙并带去4亿美元援助之后,杰哈德、人阵和萨拉菲圣战组织等更接近伊朗立场的极端武装加紧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火箭,终于导致以色列的大规模报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