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8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第4期总第52期
doi:10.19369/j. cnki. 2095 — 9737.2019.04.055
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控
王晓坤
(黑龙江省依兰县三道岗镇畜牧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4843)
摘要:猪蓝耳病是由于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而导致一种常见疾病。
猪感染病毒 后,主要是侵入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临床上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嗷增多、食欲减退、精神沉郁、 嗜睡等,且患病母猪妊娘期体温明显升高,妊娘后期容易发生流产、产出木乃伊胎、死胎或者弱 仔等,对母猪与仔猪的健康产生巨大危害。
我国大多数地区都会发生猪蓝耳病,严重影响养猪 业发展。
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关键词:猪;蓝耳病; >虎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 中图分类号:S 858.28
文献标识码:B
1流行病学
1.1易感动物
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发生,其中仔 猪、育成猪、妊娠母猪相对易发,且全年任何季节 都能够发生。
一般来说,育肥猪、母猪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都较高,仔猪发病率能够达到100 Y ,病死 率可超过50%,妊娠母猪患病后的流产率可超过 30Y 。
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动物(如牛、羊、鸡、 鸭、犬、猫等)以及人类发生猪蓝耳病。
1. 2
流行特点
该病往往呈大暴发、大流行的趋势,即急性发 病,大面积传播,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造成严重损 失。
该病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恶劣、没 有严格免疫消毒的中小型养猪场和散养户发生, 而规范化养猪场、严格免疫消毒的大中型猪场基
生。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一般从交通干线蔓延至沿 途乡镇,往往从生猪收售屠宰点,尤其是病死猪收 购、屠宰、运输、加工、销售逐渐扩散至周围乡镇、 村庄。
2
临床症状
2. 1
种公猪
种公猪患病后表现出咳嗽增多,打喷嚏,精神
免疫接种;消毒文章编号:2095 — 9737(2019)04 — 0108 — 02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加快,但症状相对较轻,病程 持续时间短,精液量暂时性减少,精液品质短暂降 低,死精数量增多。
22母猪
初产和经产母猪患病后表现出高热,精神萎 靡,突然停止采食,昏睡,也伴有呼吸道症状,如打 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等。
个别母猪耳朵、乳头、腹 部、外阴、尾部皮肤发绀,其中最常见的是耳尖。
部分母猪还会出现神经麻痹的症状。
2.3育肥猪
育肥猪患病后表现出结膜发炎,双眼肿胀,精 神萎靡,经常昏睡,耳尖发紫,呼吸困难等,体温明 显升高,一般升高至419,采食减少或者完全停 止,大部分全身皮肤发红,呼吸急促,咳嗽增多,少 数还会流出少量黏性鼻液。
2.4仔猪
仔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患病后,病死率非常i M i , 一般在80%以上。
早产仔猪患病后会在出生时或 者几天内就发生死亡。
大部分新生仔猪患病表现 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共 济失调,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嗜睡,打喷嚏。
断奶 仔猪患病后往往会表现出咳嗽增多,呼吸困难,伴 有肺炎,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超过409,部分发生 关节炎,下痢,皮肤存在斑点,生长发育迟缓,后期 皮肤呈青紫色。
收稿日期2019 — 02 — 07
作者简介:王晓坤(1976 —)女,黑龙江依兰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第4期总第52期•109•
3防控措施
3.1疫情处理
发病猪场要立即进行全面消毒,场外、猪舍外 走道等适宜泼洒5%氢氧化钠或者浓度为20%的生石灰进行消毒,舍内适宜使用0.5%过氧乙酸进 行消毒。
病死猪、粪便和污染的垫料等污染物,要 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堆积发酵或者深埋处理。
对 于临床健康猪要紧急免疫接种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并在饲料中加人0.2%的土霉素原粉以及多种 维生素。
3.2对症治疗
病猪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避免死亡,控制疫情 蔓延。
病猪可按体重使用150mg/k g泰妙菌素、400 mg/k g阿莫西林,添加在饲料中混饲,1个疗 程连续使用15天。
并配合每次肌肉注射8〜10mg地塞米松、300 %g维生素B12,每天1次,连 续使用1周。
3.3免疫接种
3.3.1疫苗的选择
要结合当地猪蓝耳病的类型以及易感猪的品 种,选择适宜的疫苗。
但无论选择何种疫苗,都必 须确保其具有农业部批准文号。
目前,通常采用 由省市站统一供应的猪蓝耳病疫苗。
3.3.2 疫苗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猪群免疫前,要确定猪的品种、日龄、健康情 况、免疫史以及发病史,对于患病、痩弱以及临产母猪(产前10"15天)不可接种疫苗,在病猪痊愈、母猪生产后才可按规定进行补免。
猪接种后 要置于安静环境中休息,并确保干净卫生。
对于 新引进的猪,疫苗接种前必须休息一段时间,适宜 控制在24: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突然暴发疫 病,要立即给未感染猪迅速进行免疫。
另外,妊娠 猪免疫时必须保定,且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发 生机械性流产。
3.3.3 疫苗接种
猪采取耳后部肌肉注射疫苗,一般3周龄及以上的仔猪,每头接种2m=并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在首免28天后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
母 猪在配种前每头接种4m=种公猪每半年进行1次接种,每次接种4mL。
3.3.4 注意事项
疫苗使用前必须充分混勻,但禁止用力振摇,避免产生气泡。
已经吸人注射器内的疫苗禁止再 次注回至瓶内,从针筒排气溢出的疫苗要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并放人专用瓶内,使用后的酒精棉球 和碘酊棉也要放在专用瓶内,采取集中处理。
猪 注射部位要先剪去被毛,接种使用&0%"&5%酒精棉或者碘酊棉进行消毒,然后用挤干的酒精棉将消毒部位擦干。
使用疫苗时,要确保低温,并防 止照射日光。
接种疫苗时要求注人肌肉内,禁止 注人皮下或者脂肪层。
疫苗开封后,未用完的剩 余疫苗要用蜡封闭,并保持在2"89条件下,但要 求必须在24h用完,超过则禁止继续使用。
猪群 接种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标明接种猪的品种、性 别、年龄、疫苗批号、接种时间、接种剂量,还要填 写免疫档案、填写强制免疫卡。
注射疫苗时禁止采取“飞针”方法,这样往往会导致注射剂量较少,且无法在准确部位注射,免疫效果较差。
3.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夏季要避免中暑,加强常规预防工作,避免发 生疾病;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要加强防寒保暖,适当通风,避免舍内积聚过多氨气而影响呼吸道。
猪舍保持干燥、通风,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调控 饲养密度适宜,避免发生应激,禁止与其他动物(如鸡、鸭等)混养。
加强消毒,尽量使空置猪群环境中存在较少的病原体,特别是对于蓝耳病来说,采取带猪消毒 非常重要。
这是由于患有蓝耳病的猪会持续向外 排毒、散毒,通过带猪消毒才可减少散毒猪污染健 康猪。
带猪消毒要选择适宜的药物,不仅能够有 效消灭该病病毒,还要确保对猪群无毒且刺激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