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伊春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9题;共60分)
1. (2分) (2018高一下·梅河口开学考) 2006 年冥王星被科学家从原“九大行星”中除名,降级为矮行星。

2015 年 7 月 14 日,经过近 10 年的飞行,“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抵达冥王星附近。

完成下面小题。

(1)冥王星降级的原因是()
A . 质量不足,呈非圆球形
B . 质量足够,但距离太阳较远
C . 质量不足,无法清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D . 质量不足,无法沿固定轨道绕太阳运行
(2)“新视野”号探测器无法像人造地球卫星那样使用太阳能帆板供电,因为距太阳过远导致()
A . 太阳风易干扰太阳帆板
B . 太阳辐射易受行星遮挡
C . 单位面积太阳辐射减少
D . 太阳辐射难以传输到达
2. (4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读下图“某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 . 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 .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D . 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下列哪些信息最重要()
① 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 M星球上是否有液态水
③ 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 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 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④⑤
3. (4分)轨道倾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它行星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如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1)
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的是()
A . 水星
B . 土星
C . 天王星
D . 海王星
(2)
根据曲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
A . 共面性,同向性
B . 近圆性,共面性
C . 同向性,近圆性
D . 共面性,近圆性
(3)
结合曲线a、b可以推断,地球具有的特征是()
A . 普通性
B . 特殊性
C . 周期性
D . 生命性
4. (2分) (2013高一上·金华月考)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
A . 吸收作用
B . 反射作用
C . 散射作用
D . 折射作用
5. (4分) (2019高一上·金华期末) 2018年8月12日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被称为“触摸太阳的勇士”。

读2018年11月8日帕克在穿越太阳日冕层时拍摄的照片。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日冕层的是()
A . 黑子
B . 日珥
C . 太阳风
D . 耀斑
(2)帕克太阳探测器在飞掠太阳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几周后才开始将数据传回地球。

帕克受到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 高温改变飞行速度
B . 极光影响飞行方向
C . 地球磁场遭受扰动
D . 卫星通讯受到干扰
6. (6分) (2019高一上·大港期中) 地球上的极光是太阳风被磁场捕获,轰击大气层,使大气电离产生的发光现象。

金星是我们观测到的除日、月之外的最亮天体,金星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浓密,导致只有少量的太阳辐射能到达金星地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黑子、耀斑、太阳风分别发生在太阳()
A .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 .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C .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 .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金星上没有极光现象,其最合理的解释是()
A . 距太阳远
B . 质量小
C . 太阳风无法到达
D . 没有磁场
(3)关于金星亮度大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自身能够发光
B . 大气反射作用强
C . 大气逆辐射强
D . 地面反射作用强
7. (6分) (2017高一上·大庆期中)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 . ④和③向下通过②时,④波速突然下降,③消失
C . ④和③在向下通过①时,波速均明显减小
D . ①②界面上下的物质均为固态,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①是哪两个圈层的分界面()
A . 地壳和地幔
B . 岩石圈和地壳
C . 地幔和地核
D . 地核和地壳
8. (2分)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 . 软流层
B . 下地幔
C . 图中D层
D . 图中G层
9. (2分) (2017高二上·沭阳月考)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右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0. (2分) (2013高一上·椒江月考) 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水分
B . 气候
C . 地形
D . 土壤
11. (2分) (2017高一上·西湖月考) 在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中,恐龙绝迹于()
A . 太古代末期
B . 元古代末期
C . 古生代末期
D . 中生代末期
12. (2分) (2018高一下·江门月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 . 物质循环关系
B . 能量流动关系
C . 生态金字塔关系
D . 食物链关系
13. (2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期末) 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的钙、磷、钾等养分元素最初来源于()
A . 成土母质
B . 地形
C . 生物
D . 气候
14.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2018年7月,专家在一块號珀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0.99亿年,生活在森林环境的爬行动物——缅甸晓蛇。

下图为琥珀及缅甸晓蛇骨路复原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缅甸晓蛇繁盛于()
A . 新生代
B . 中生代
C . 古生代
D . 元古代
(2)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
A . 海生藻类
B . 孢子植物
C . 裸子植物
D . 被子植物
15. (2分) (2015高一上·德州期中) 读图,完成下题.
如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 a和b
B . b和c
C . c和d
D . b和d
(2)
形成图中a图所示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 流水溶蚀
B . 流水侵蚀
C . 风力堆积
D . 流水堆积
16. (4分)克拉玛依的魔鬼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景观,而今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工业重镇,克拉玛依是新疆最大的外来移民城市,城市化水平超过乌鲁木齐。

下图为我国新疆北部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与①、②两地降水量差异无明显相关性的是()
A . 地形
B . 湖泊
C . 盛行风
D . 距海远近
(2)
图示城市分布区的地貌类型成因是()
A . 流水侵蚀
B . 流水堆积
C . 风力侵蚀
D . 冰川堆积
(3)
克拉玛依城市化水平高于乌鲁木齐,主要是克拉玛依()
①为工业城市,第二产业比重更大
②规模大,等级高,服务范围广
③农业生产条件差,从事农业人口少
④城市起步早,第三产业发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7. (4分) (2018高一下·台州开学考) 影响全球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因素是()
A . 大气环流
B . 太阳辐射
C . 下垫面
D . 人类活动
18. (4分) (2017高二上·嘉兴月考)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

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夜晚M地的风向为()
A . 东南风
B . 东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2)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A . 人类活动差异
B . 降水差异
C .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 . 高低差异
19. (4分) (2016高一上·徐州期中)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中,能正确表示1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2)
受季风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1月份,徐州盛行偏南风
B . 冬季,徐州温和干燥
C . 7月份,徐州盛行偏北风
D . 夏季,徐州高温多雨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9分)
20. (4分) (2017高二下·宁阳期中) 读图“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地,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

(2)从地形上看C是________,D是________,D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填字母),与华山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 (填字母)。

(4)若该地区发现有丰富地下水,则在________(填字母)处能开采出;若有一工程隧道经过此地,应选址________(填字母)处。

21.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

材料二该地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

(1)
描述材料二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
结合材料一,从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图中②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9题;共60分)
1-1、
1-2、
2-1、
2-2、
3-1、
3-2、
3-3、
4-1、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16-3、
17-1、
18-1、
18-2、
19-1、
19-2、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9分)
20-1、20-2、20-3、20-4、21-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