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
B.小郑取下近视取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2.一只小猫正好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A.B.
C.
D.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柱形容器都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5.温州有制作杨梅酒的习俗,如图将杨梅浸泡在盛有白酒的球形容器中,此时球形容器及其内部的白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瓶中的杨梅位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从正面观察瓶中的杨梅,观察到杨梅的像应如下图中的()
A.B.C.D.
6.老师说初一的同学很多都已进入了青春期,男生小明不知道自己是否进入了青春期。
他列出了自己最近的一些身体变化,请问哪一项不能说明他已进入了青春期()
A.长出了腋毛B.出现了首次遗精
C.说话声调变低沉了D.身体有些发胖
7.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3米/秒
B.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牛
C.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6帕
D.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365天
8.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A.B.
C.D.
9.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图中的c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需要提前减速,因为探测器具有惯性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不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10.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唢呐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B.人到青春期会“变声”主要指发声的音调改变
C.在月球上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
D.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响度的大小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11.盲人阅读盲文靠的是()
A.嗅觉B.听觉
C.视觉D.触觉
12.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
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B.青蛙的自然繁殖C.杂交水稻D.试管婴儿
13.小科给菜刀的刀背加了一块如图所示的塑料块,在切硬质食物时不易磨破手。
塑料块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增大刀背与手的受力面积,从而()
A.减小对手的压强B.增大对手的压强C.减小对手的压力D.增大对手的压力
14.用眼不科学,容易造成近视。
如图甲、乙是两眼球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15.青春期是人生的花样年华,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证充足睡眠B.通宵玩游戏
C.参加体育锻炼D.注意个人卫生
16.如图是我们常见的图象,这种图象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下选项与此图不符的是()
A.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B.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C.光在真空中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17.表中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
A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真菌酵母菌蘑菇大肠杆菌
C力压力重力摩擦力
D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试管婴儿
A.A B.B C.C D.D
18.某同学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的四组数据
如下表,其中明显错误的有()
组别甲乙丙丁
物距(cm)10152050
像距(cm)50302010
A.甲、丁B.乙、丙
C.丙、丁D.甲、丙
19.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步行时两脚受到的摩擦力总向后B.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C.人们总是设法减小有害摩擦D.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20.如果你是登上月球的一名宇航员,那么在月球上你能()A.找到一些水潭
B.轻松爬上一块石头
C.点燃篝火
D.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人类生殖过程简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_____。
(2)胚胎发育主要在母体的_____内完成。
22.均匀的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小明沿竖直方向切去1
3
厚度A,如图甲所示,并将其
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如图乙所示。
图甲中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记为F甲、p 甲
,图乙中整体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记为F乙、p乙,则F甲:F乙=_____,p甲:p乙
=_____。
23.起重机吊着4吨的货物,当货物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牛,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牛;当货物匀速上升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___(填“不等于”或“等于”,下同)它的重力;当货物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___它的重力。
24.读昼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丁两地中,正值白天的是_____;丙应该正值_____(填“日落”或“日出”)。
(2)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便产生了_____(填“昼夜交替”或“昼夜”)现象。
(3)此时,北半球为_____季。
(4)据图Ⅱ,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_____(选填“冬至”、“夏至”)的楼影来计算。
25.四季豆又称菜豆,是一种当下人们食用的蔬菜。
请根据下图回答:
(1)可食用部分(甲图)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成熟的种子(乙图)是由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乙图中的4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_;
(4)人们食用的豆油主要来自乙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26.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________,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________。
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国家
________。
A.日本
B.英国
C.巴西
D.美国
27.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发育迅速。
男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是出现________,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分析,下列要求不合理的是________ (单选)。
A.尽量不与异性交往
B.端正坐姿与看书姿态
C.保证全面、丰富的营养
D.按时作息,参加体育活动
28.下图中的玉米种子能长出幼苗但是幼苗相对弱小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受损,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足够的营养。
(阴影部分表示受损伤部分)
29.被细绳栓着的小球在足够大的水平冰面上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为v,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某时刻细绳断了,一段时间后小球出现在P点,速度为v′。
(不计任何阻力)
(1)v′________v(选填>、=或<)
(2)当小球匀速转动时,受到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30.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黎明时分,月亮先后与木星、土星、火星“约会”,上演“三星伴月”的精彩戏码。
(1)这一天晚上能观察到的月相是________(填上弦月或下弦月);
(2)木星、土星、火星属于_______(填字母)。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三、探究题
31.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2030405060
影子长度L/厘米3015107.56
(1)实验中短木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影子长度L________。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
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保持相同的变量有________。
32.小金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1个、蜡烛,光屏、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
(2)如图所示实验中小金将烛焰移至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屏上得到_____实像(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缩小、正立放大)
(3)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此时在凸透镜与蜡烛间安放一块适当的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这个过程模拟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矫正。
33.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
如果1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原因是_____。
(2)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
(4)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34.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应进行调节;(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如图乙和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_____(选填“甲”或“乙”)杯子中盛的是水,理由是_____
3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金把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木块放在海绵上,进行如图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也运用于以下______实验中。
A.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B.用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用乒乓球运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用10粒玉米来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D.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以了解星球的运行规律
(2)对比______两图可得出的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丁两图,海绵凹陷程度相同,小金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小金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_______;
36.2020年2月5日,浙江某救援队用H155直升机将病毒核酸检测仪、检测试剂等紧急
援助物资运往湖北,提升了湖北疑似病例的检测速度。
请回答:
(1)直升机前部设计成流线型,且表面复合材料极其光滑,目的是________;
(2)若直升机在某段航程匀速飞行300千米,用了1.5小时,则这段航程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
(3)H155直升机载着救援物资停在水平跑道时,若总质量为4000千克,直升机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0.4米2。
求直升机对水平跑道的压强。
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A.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光射向水面在水面被反射,进入人眼;
B.近视的成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C.由题意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眼睛向方框远离时,从A点远离到B点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如图:
因此看到外面范围逐渐变小.
2.D
解析:D
【详解】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D 项符合题意、ABC 项不符合题意;
3.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 正确为答案。
B 、真空不能传声,故B 错误。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C 错误。
D 、城市道路的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 错误。
考点:声现象
4.C
解析:C
【分析】
根据图可知两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关系,根据p gh ρ=判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压力相等,根据p gh ρ=可知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F pS =可知两者压力之间的关系。
【详解】
乙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大于甲中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据p gh ρ=可知,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F p S
=可知,柱形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pS ghS gV mg ρρ====
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则F 甲=F 乙。
故选C 。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AC 是倒立放大的像,B 是倒立缩小的像,只有选项D 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6.D
解析:D
【分析】
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详解】
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身高突增,青春期是人长身体最快的时期,骨骼生长完成。
其次是男女性器官的迅速发育,性器官的差异是第一性征,男孩和女孩的睾丸和卵巢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女生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饭量增加,身体有些发胖不能说明他进入青春期。
故D 符合题意。
解析:B
【分析】
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详解】
A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2m/s 左右,故A 不符合实际情况;
B .两个鸡蛋的重量约为100g ,则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310010kg 10N/kg 1N F G mg -===⨯⨯=
故B 符合实际情况;
C .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 ,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5m 2,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
42500N 10Pa 0.05m
F p S =
== 故C 不符合实际情况; D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1天,故D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
8.A
解析:A
【详解】
三角尺有两个直角边,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放上重锤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果重锤线与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故选A 。
9.B
解析:B
【详解】
A .农历二十八,此时的月相是残月,即c 附近;故A 不符合题意;
B .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的存在,故B 符合题意;
C .探测器在飞往月球时,速度较大,所以着落前需要减速,即使发动机停止工作,因为惯性,探测器依然具有较大的速度;故C 不符合题意;
D .探测器是在月球背地面着陆的,背地面不朝向地球,所以无法拍摄地球照片;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0.B
解析:B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真空不能传声。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B.人到青春期会“变声”主要指发声的音调改变,故B正确;
C.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
D.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故D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D
【分析】
盲人不会产生视觉,但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神经冲动传到语言中枢,例如听觉、触觉等。
【详解】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
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
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人的感觉。
12.A
解析:A
【分析】
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
A.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CD.青蛙的自然繁殖、杂交水稻、试管婴儿都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是本题解题关键。
13.A
解析:A
【分析】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据此分析。
【详解】
塑料块不能改变刀背对手的压力大小,但是可以增大刀背与手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手受到的压强,不易磨破手,故选A。
14.D
解析:D
【详解】
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那么图乙是近视眼;为了使光线发散,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必须使用凹透镜矫正,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5.B
解析:B
【分析】
根据青春期应当注意的行为即可。
【详解】
青春期应当保证充足睡眠、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但是通宵玩游戏对学生的身心发育并不好处,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人青春期的发育,比较简单。
16.B
解析:B
【详解】
A.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故A不合题意;
B.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而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公式s=vt可知,当光速一定时,光在真空中传播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C不合题意;
D.根据公式s=v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那么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7.C
解析:C
【分析】
(1)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真菌和细菌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3)力的概念。
(4)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详解】
读图可知,乙、丙、丁属于并列关系,并且都属于甲。
A.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是地月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一层次的天体系统,故太阳系是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宇宙,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和蘑菇属于真菌,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B不符合题意。
C.力包括压力、重力、摩擦力,C符合题意。
D.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做这题要求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并会识图、分析图形,总结其逻辑关系。
18.A
解析:A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
【详解】
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肯定是实像,而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即u>f,故甲肯定是错误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肯定大于10cm,故丁是错误的;那么肯定错误的是甲和丁。
故选A。
19.C
解析:C
【详解】
A.步行时,人的双脚向后用力蹬地,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可知,这时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这就是人能够前进的原因,故A错误;
B.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无关,只与它受到的外力大小有关,故B错误;C.人们总是设法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有益摩擦,故C正确;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0.B
解析:B
【详解】
A.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不能找到一些水潭,故A错误;
B.月球上重力比例系数大约是地球表面上的六分之一,也就是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因此可以轻松爬上一块石头,故B正确;
C.月球上没有空气,燃烧无法进行,故C错误;
D.因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可以借助无线电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21.受精卵子宫
【分析】
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
据此解答。
【详解】
(1)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
解析:受精卵子宫
【分析】
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
据此解答。
【详解】
(1)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
这一过程叫④受精。
(2)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
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
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胚胎发育主要在母体的子宫,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胚胎的发育过程。
22.2:3 1:1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小明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A,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原正方体重力的,即
当将切去的部分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时,整体对地面的压力没有改变,即
解析:2:3 1:1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小明沿竖直方向切去1
3
厚度A,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原正方体
重力的2
3
,即
2
=
3
F G
甲
当将切去的部分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时,整体对地面的压力没有改变,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