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的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板的优化设计
何培森
【摘要】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业都非常重视PCB板的设计,提高PCB板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优化设计.本文根据企业设计PCB板时采用的新工艺与新技术,对PCB板元器件布局的优化、敷铜线布线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期刊名称】《电子世界》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3页(P119-121)
【关键词】PCB板;设计;布局;布线;优化
【作者】何培森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技师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从事PCB板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在进行PCB板设计时,有时会感到很困惑,无法设计出实用性强、高质量的PCB板,无法满足企业的设计要求。

根据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在进行PCB板设计时,影响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设计人员没有注意把握好“元器件布局的优化、敷铜线布线的优化”这两个关键问题。

设计PCB板时,应根据电路的特点与设计要求,精心的对元器件的布局进行优化、对敷铜线的布线进行优化,这是PCB板设计的精髓。

PCB板的优化设计,包括PCB板元器件布局的优化、敷铜线布线的优化。

2.1 PCB板元器件布局的优化
PCB板元器件的布局,就是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图,选择一定尺寸的PCB板,按照电气规范,在PCB板上确定好各个元器件的位置。

元器件的布局是PCB板设计工作重要的一环,PCB板上的元器件只有合理布局,并认真优化,PCB板才会有优良的电气性能。

2.1.1 PCB板尺寸的优化
根据元器件的结构图,确定出PCB板的大小,并按工艺规范的要求标注出PCB板的尺寸。

PCB板尺寸选用过大,既浪费材料,也不利于缩小电路板的体积;PCB 板尺寸选用过小,会出现不利生产、电气性能不稳定等的情况。

2.1.2 元器件布局区域的优化
根据生产加工时夹持PCB板的要求,以及电路板安装的要求,确定PCB板上元器件布局的区域和不能布局元器件的区域,在不能进行布局的区域内不能进行元器件的布局。

2.1.3 元器件布局位置的优化
元器件位置的布局,即是把每个元器件摆布的位置确定下来。

元器件布局时,要先从整体上确定各单元电路的位置,后确定各单元电路里每个元器件的具体位置。

1)确定各个单元电路的位置。

电路原理图中有多个单元电路时,要认真综合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摆布问题。

优化布局的重点是,根据电路组成主信号流程,布局各单元电路;结构相同的电路,尽可能采用“对称式”结构进行布局;各单元电路之间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也要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低电压、小电流信号要完全分开布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要分开布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也要分开布局。

2)确定各个单元电路元器件的位置。

对每个单元电路的元器件进行布局时,要重点从如下几方面对各个元器件进行优化布局。

每个单元电路里的元器件,应按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来进行布局,重要的核心元器件优先布局;同类型的元器件,在X
或Y方向上色环或极性应朝一个方向布局,便于生产和质量检验;元器件采用波
峰焊接生产工艺时,阻、容元器件轴向要与波峰焊传送方向垂直进行布局;阻排及SOP封装元器件轴向,要与波峰焊传送方向平行进行布局;发热元件应均匀布局,以利于整机的散热;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元器件(温度检测元件除外);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采用BGA封装形式的元器件与相邻元件之间的距离要大于5毫米;各集成电路的去耦电容要尽量靠近其电源引脚,并使之
与电源、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

另外,安装孔、接插件等元器件要均匀分布,使之重心平衡、版面美观。

2.2 PCB板敷铜线布线的优化
PCB板元器件的布局情况确定之后,就应在PCB板上进行布线。

PCB板的布线,就是在PCB板上用敷铜箔作为导线,把元器件的引脚按照要求连接起来,使电路
通电后能正常工作。

PCB板布线的优化,也是PCB板设计工作重要的一环。

2.2.1 布线层数的优化
PCB板上的元器件数量不相同时,元器件总的引脚数是不相同的,也就是单位面
积上引脚的密度是不相同的。

为此可利用PCB板设计软件的统计功能,求出PCB 板上平均管脚密度参数,以便确定所需要的信号布线层数,也即确定PCB板的层数。

信号层数的确定,可参考表1经验数据。

其中,引脚密度系数按“板面积(平方英寸)÷(板上管脚总数×14)”方法进行计算。

PCB板布线时,电源、摸拟小信号、高频信号、时钟信号、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
的元器件优先布线;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等敏感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证其最小的回路面积;电源元件产生的干扰较大,布线时应避免靠近对干扰敏感的元器件。

2.2.2 线宽的优化
线宽即敷铜箔印制导线的宽度,线宽的优化要考虑板上元器件的密度与信号的电流强度这两个因素。

PCB板元器件的密度较高时,线宽可窄一些;当信号的平均电
流较大时,铜箔的厚度与线宽都要加大。

PCB板敷铜箔的厚度、走线宽度与流过
的电流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敷铜箔的载流量见表2。

实际使用时,为确保安全,敷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按表中的值50%进行选择。

2.2.3 导线间距的优化
导线间距是PCB板上相邻印制导线(敷铜线)之间的距离,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
由爬电距离来决定。

为了减少印制导线之间的串扰,应计算出相邻印制导线之间的工作电压差,由工作电压差再确定出爬电距离,不同工作电压下的爬电距离见表3。

相邻印制导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爬电距离。

计算相邻导线的电压差较困难,实际应用时,可采用“3W规则”确定导线距离,当相邻两导线中心间距大于3倍导线宽时,基本可满足抗干扰的要求。

如要达到
优良的抗干扰性能,则可使相邻印制导线间大于10W的间距,如图1(a)所示。

2.2.4 线孔的优化
PCB板上的线孔主要是指元器件引脚的过线孔,有焊接孔、盲孔、埋孔之分。


接孔一般设置在双面板的焊盘上,元器件引脚穿过孔后再进行焊接,如图1(b)
所示。

PCB板焊接孔的孔径取决于板厚度、焊盘直径的大小,板厚度与孔径之比,应小于 5~8。

焊盘孔径大小、焊盘直径大小、PCB板的厚度数值的对应关系见表4。

设计线孔时应根据板的厚度优化选取线孔的直径。

在多层板中,盲孔是连接在PCB板最表面层和内层之间,但又不贯通整板的导通孔;埋孔则是连接在PCB板内、层与层之间,但在PCB板最表面层不可见的导通孔。

这两类过孔的作用是,把PCB板各层之间的元器件进行连通,这两类孔的尺
寸选取方法与焊线孔相同。

2.3 地线回路的优化
地线回路优化的方法是,信号线所构成的环路面积要尽可能小,地线的面积要足够大。

环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

在双层PCB板设计中,应为电源地留下足够的空间,且要增加一些必要的过孔,将双面电源地有效连接起来。

另外,对一些关键信号,信号线之间尽量采用地线进行隔离,以减少信号之间的窜扰。

2.4 窜扰控制的优化
窜扰是指PCB板上不同网络(单元电路)之间,因较长的、相邻的敷铜线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引起的相互干扰。

克服窜扰进行优化的方法是,加大相邻敷铜线的间距,或在相邻敷铜线之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都可有效解决问题。

2.5 屏蔽保护的优化
对一些特别重要,频率特别高的信号,进行优化设计时,应该采用铜轴电缆屏蔽结构,即将所布的敷铜线的上下、左右,用地线与周围元器件进行隔离,达到屏蔽干扰的作用,如图2(a)所示。

2.6 走线方向的优化
在多层PCB板中,相邻层敷铜线的走线方向,在空间应成正交结构,不可成平行结构,以减少不必要的层间窜扰,如图2(b)所示。

2.7 走线开环的优化
在设计PCB板时,不允许出现一端浮空、类似天线结构的敷铜线,以减少电路不必要的辐射和接受外来的干扰信号,如图3(a)所示。

2.8 走线谐振的优化
设计高频电路的PCB板时,还应注意敷铜线的长短问题,敷铜线的布线长度不得与高频信号的波长成整数倍关系,以免产生谐振现象而引发干扰,如图3(b)所示。

2.9 倒角的优化
在PCB板的设计中,经常会碰到敷铜线需要转弯的情况,敷铜线转弯时,应避免设计成锐角和直角,应优化成圆弧角,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干扰,并提高电路的工艺性能。

2.10 重叠电源与地线层的优化
对多层结构的PCB板,当不同层的电路的供电电压不相同时,相邻层之间的电源在空间上要避免重叠,特别是一些电压相差很大的电源之间,电源平面的重叠问题一定要设法避免,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同电源之间的干扰,如图4所示。

何培森,现供职于广东省惠州市技师学院。

教研成果:从事职业教育工作29年,是人社部教材办全国通用教材编委。

编写出版过《电视机原理分析》、《液晶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能训练》、《SMT贴片技术》等多门全国通用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