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8九下·滨城开学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贮藏(zhù)骊歌(lí)扑朔迷离(shuò)循规蹈矩(jù)
B . 栖息(qī)狩猎(shǒu)气冲斗牛(dǒu)合辙押韵(zhé)
C . 执拗(niù)譬喻(pì)即物起兴(xīng)越俎代庖(páo)
D . 挑衅(xìn)怅然(chàng)伛偻提携(yǔ)骇人听闻(hài)
2. (2分)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 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 . 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 . 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3.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 . 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
B .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
C . 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武则天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D .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4. (2分) (2019八上·南宁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是国家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
B .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 通过阅读名著,使我的语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D . 能否培育文明家风,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增强中国人骨气。
5. (2分) (2019七上·西城期中) 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 《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
B . 《金色花》——泰戈尔——俄国
C .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D . 《<论语>十二章》——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春秋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6. (15分)(2017·北京模拟) 现代文阅读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挤车可见风格。
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
也似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
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
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
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入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
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
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
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
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
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
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
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涌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
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
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物件,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
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
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
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坚忍着。
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
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
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
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入旁人鼻孔。
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
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
众人分散在几站才下了车,拢在一起。
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
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
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
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
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
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
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
且如是者三。
我说,上吧。
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
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着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
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
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
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
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
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
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
我们没有职业推手,是不幸也是幸事。
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会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道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
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
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
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
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
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
在城里呆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
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
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
”中等的也许说:“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
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
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
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分别概括东京地铁客和芝加哥地铁客的风格。
(2)作者列举了北京地铁客被踩脚后的三种反应,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从语言表达及化解矛盾效果的角度进行评析。
(3)作者推崇的“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实质?你赞赏这种精神实质吗?请简述理由。
7.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点一横长
明凤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
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
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
”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
”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赢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
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当当作响。
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
”大家咧嘴嘻嘻笑起来。
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年到台湾。
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
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
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
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
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
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当心摔跤哦。
”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
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
做小学生,
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
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
长大了,做有用的人,为国家社会做事。
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
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达老师教我们成语。
从“一”开始。
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事,处处都是险滩。
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
⑧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
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30块钱寄给外婆。
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
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
我妈说不上了。
”达老师只说:“上课去。
”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
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
事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
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⑨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
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
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
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
⑩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
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
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⑪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
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⑫一点,一横长。
一撇无垠,到天涯。
(有删改)
(1)本文主要通过四个场景回忆了我与达时雨老师相处的日子,请依次概括前三个场景。
(每处概括不超过10个字)
场景一:场景二:
场景三:场景四:免除我的辅导费
(2)文章⑩-⑫段语言饱含感情,请以相关内容为例简要分析。
(3)阅读文章②-⑧段,简要分析达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不超过150字)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8. (19分) (2017七上·源城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黑体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2020·襄州模拟)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试作赏析。
五、默写 (共1题;共9分)
10. (9分) (2017七下·江都期中) 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默写。
①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________。
②________ ,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③曲径通幽处,________。
④________ ,乾坤日夜浮。
⑤戎马关山北,________。
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________ , ________ ,紫红的桑椹。
⑦两小儿笑曰:________。
⑧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________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六、书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12·曲靖) 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请将下列句子用楷书写出来。
做人第一是诚信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12. (9分) (2017九上·宜城期中)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学校积极开展“深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标语拟定】学校征集读书标语,要求根据以下内容将标语补充完整。
读电子书适合“浅阅读”,虽比较方便,但弊端很明显,最大问题是使思考容易碎片化、简单化。
读纸质书适合“深阅读”,它更有利于使人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也能使人的思想更深刻,精神世界更自由。
标语:读电子书“浅阅读”思考易简单,________。
(2)【活动设计】目前,习惯于用手机的“低头族”正日益壮大,对此,学校拟进社区开展系列活动,提醒大家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请依照以下活动形式,再设计一种。
活动一: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活动二:举办经典诵读晚会
活动三:________
(3)【青春献礼】学校开展“深阅读——向青春献礼”专题活动,请大家推荐一种阅读方法,并作简要介绍。
方法:________
简介:________
(4)【材料探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经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的提法更是升级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李克强总理说过“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
材料二:2016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襄阳全民阅读。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晚间新闻》分别报道了我市“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光明网、凤凰网、荆楚网等网络媒体也给予了广泛报道。
一年后,襄阳的阅读氛围如何?记者在襄城闲叙咖啡厅看到,这里摆放了很多图书,书香浓厚,顾客们或闲聊或阅读。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9七下·宁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
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字数在600字以上;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6-1、
6-2、
6-3、
7-1、
7-2、
7-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8-1、
8-2、
8-3、
8-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1、
9-2、
五、默写 (共1题;共9分)
10-1、
六、书写 (共1题;共5分)
11-1、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9分)
12-1、
12-2、
12-3、
12-4、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