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裹苗寨光阴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裹苗寨光阴慢
作者:***
来源:《乡村地理》2021年第04期
在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的莽莽大山深处,有一个极具特色的苗族古村落。

山里的石头把整个寨子裹得严严實实,寨子以石为基,依山而建,这里就是人称“石板斜坡上的苗寨”——滚水村。

滚水村位于黄平县东南方向,距县城43公里。

寨中有左右两条贯穿上下的石阶路,每逢下雨天,雨水从上往下随着石板路在寨子中遍地滚水,因而得名“滚水村”,也叫“石板上的滚水村”。

穿行寨中,犹如迈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眼前的路是石板铺就的,房屋是石板镶嵌的,牛栏、猪圈、围墙甚至卫生间也都是石板堆砌的。

石头建筑巧妙地与曲折的小巷连成一体,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

向当地人打听才得知这里的村民们至今还用当地石料打制石条、石板、石片、石柱,随山就势,垒砌出石头房屋、石头院墙、石头道路,建法巧夺天工,与山水树木巧妙融合。

寨子的中心道很长,由寨子从上而下一直延伸到寨脚,都是人工凿出的石级,大约有1.5米到2米宽。

仅此一条路的级数就达400多级,如果加上其他几条辅道至少也有1500级左右。

随着中心道路往下走,有一堵五米多高、四十多米长的石块垒砌而成的石墙。

当地村民杨通庆介绍,“据上一辈的老人说,围墙是四川过来的地主修建的,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当时修建围墙主要是为了防范土匪和强盗”。

滚水村的石头总会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加上建筑的变化无穷,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审美格调,或直或曲,或斜或歪,给人一种阳刚、优美、壮丽、清雅的原生态感受。

滚水有三百多户人家,这里也同其他地方的苗寨一样,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

每逢节日,村民们都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当地村民杨应才告诉我,滚水村最有意思的是“打石节”。

“节日是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时间长达十四天之久,地点在滚水村与里长村的一条沟溪之间。

届时,东面的几个村和西面的几个村各为一边进行,隔溪为界,用田里的泥巴作为对抗的武器,分别向对方抛掷,以击中对方为乐”。

这种习俗已有几百年之久,举办活动时,现场人山人海,活动开始的前几天是小孩之间进行,最后几天大人也参战。

村口有一口山泉井,就似一个安然淡定的老人,默默见证着寨子的百年沧桑历史,也目睹了寨子几百年的变化和发展。

井里的水是滚水苗寨人的饮用水,哺育着整个村寨。

“我们滚水村这一口井,是四五百年以前就有了的,它是从青石板下面冒出的一股水井,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定居”,杨应才跟我说道。

顺山就势、高低错落的石头房子,石板铺就的小路依旧四通八达,蜿蜒起伏、幽静雅谧、扑朔迷离,整个村子充满着神秘感,而居住在这种石板之上的民族同样具有这一属性。

滚水石板寨是苗族民俗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和积淀,是苗族群众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有着永久的魅力,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继续创造着“石板斜坡上的苗寨”奇迹。

(责任编辑/杨倩)
村寨信息:
区位: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滚水村
交通:银百高速—江都高速—余安高速—黄平北站—谷陇镇—滚水村乡村特色:石板建筑、苗族风情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