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备栏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通过阅读教材,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
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 世界的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预习交流:
二、互动突破: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问题:原子是可分的,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 阅读课本,交流下列问题:
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____________ 的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若把原子核看成是一个小球,则小球的半径约为 m ,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 般大小。
原子核
虽小,
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
(二)百年来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 1子都
234顺序
1
2
3
电子
复备栏
1.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虽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3.构成物质微粒的尺度从大到小的大致顺序为:大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四、当堂训练:
1.在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_______ 首先发现了电子,_______ 建立了原子的核
式结构模型。
2.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 的构成的, 位于原
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带正电荷, 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
小微粒构成的。
3.科学家在探
索原子内部结构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 )
A .电子
B .质子
C .中子
D .夸克 4.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5.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
A .10-5
~10-9
m B .10-10
m C .10-12
~10-14
m D .10-15
m 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 .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C .原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
D .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
7.在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对粒子进行研究过程中,目前最有力的武器是( ) A .高倍率的电子显微镜 B .各种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
C .聚光效果好的大型望远镜
D .各种类型的电子扫描仪 五、课后作业: (一)第一节课后巩固:
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 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图1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图_______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2.如图2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 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 和
_______组成。
3.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
子核可以放出
质子和中子,这一发现说明( ) A .分子是可分的 B .原子是可分的
C .原子核是可分的
D .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确信,原子是可分的
B .分子是由原子和电子组成
C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D .通常情况下,原子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数是不相等 5.1919年,卢瑟福用 粒子从氮原子中打出了( )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夸克 6.下列各种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
B .质子和中子仍然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原子的内部世界
C .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 .原子核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的质量 7.下列粒子中,比质子更小的粒子是( )
A .中子
B .原子
C .分子
D .电子 8.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是( )
图1
图2
复备栏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分子 9.在下列微观粒子中不带电荷的是(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10.月球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其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和2个质
子,
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
B .2
C .3
D .5 1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内绕原子核旋转的是( )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夸克 12.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 DNA 、原子、质子
B. DNA 、质子、原子
C. 质子、原子、DNA
D. 质子、DNA 、原子 13.如图甲所示是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 .建立模型的过程 B .得出结论的过程
C .提出问题的过程
D .验证证据的过程 14.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子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 .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15.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绕核运动,如图所示是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中信息
可知
( )
A .质子、电子所带的电荷不等
B .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与质子数相等
C .中性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D .所有原子都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组成 16. 试谈谈你对原子核的认识(写出两点即可)
(1) ;(2) 。
(二)第二节课前预习:
阅读《宇宙探秘》,思考下列问题:
(1)人们早在 时代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
古代人利用 观察星空,绘制星图,命名了许多星
座,并赋予了美好的想象。
(2)古代人认为地球和天空是怎样的?
(3)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 ”,他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16世纪初期,波
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 ”,他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
(4)科学家借助 (如 ),对天体、天体系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使人们对宇宙
有了更深的认识。
(5)银河系是一条横亘天际的 ,它是由 和 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其
直径大约有 光年。
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恒星中的一颗。
(6)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 的天体结构系统。
(7)光年是 单位,人们将 称1光年(l.y .)。
(8)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 。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