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检修的基层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车辆检修的基层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5-26T03:46:10.25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7期作者:陈名华[导读] 为了实现市政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出行环境,当前的城市管理已经开始融入各类现代系统,并结合了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自动转化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使地铁车辆检修的基层技术能够进一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作用也愈加明显,为了让其更好的为人们出行提供服务,必须重视地铁车辆检修,其不仅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应用效果,且可以避免各类安全风险问题的出现。

基于此本文对地铁车辆检修的基层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铁车辆;检修;基层技术;质量管理
前言:
为了实现市政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出行环境,当前的城市管理已经开始融入各类现代系统,并结合了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自动转化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使地铁车辆检修的基层技术能够进一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下面本文以地铁车辆检修的基层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为基础,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此满足轨道交通的建设需求。

一、地铁车辆的几种检修模式(一)定期维修
定期维修工作是以大规模维修、架修为基础,以车辆设备的使用周期、检修时间成本和运行能力等因素为固定周期,并且采取固定时间频率的整修工作,目的是保证地铁车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维护车辆运输安全。

以广州地区地铁车辆检修规划为例,修程分为四日检、系统修、架修、大修,运营周期分别为4天、每月、5年、10年,运行公里分别为[0.1-1]/万km、[10,15]/万km、[60,80]/万km、[120,160]/万km,停修周期分别为2/d、16/d、24/d以及72/d,科学规划检修频率、检修级别等事项,以此提高了地铁的运行质量[1]。

(二)不定期维修
不定期维修不具有固定周期,因此可以将不定期维修称之为故障排查或不定期检查工作,该类检修工作无定期,不以日/周/月/半年/一年为单位,只会以检修周期记录为主,各类检查形式均有可能出现在不定期维修中。

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地铁车辆潜在安全因素存在概率,需要针对未表现出故障问题的区域,科学地开展故障排除工作,从而为地铁温度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三)临时维修
临时维修基本出现在地铁出现了细微问题的时候,检测后进行临时维修,其主要是以地铁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具有多种形式,是保护地铁能够继续稳定运行的关键维修方法。

在临时维修中以车辆部分部件为维修主体,基本会进行针对性检查,在此基础上对突发性故障问题采取处理,此类处理可能是在场内、地铁站内、室内等地,针对设备性能缺陷问题,给予了改善性检修方案,是地铁检修的常用手段之一。

(四)智能检修
针对地铁车辆运行状态,使用智能检测技术开展离线/在线等检测工作,可对车辆设备存在故障、无法运行的状态下进行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严格遵循检修章程,有序开展检修工作,以此解决设备故障问题。

智能检修可以从根源上处理故障威胁,形成预防类检修工作程序,以此降低车辆故障发生概率,减少车辆发生惯性故障问题,增强预防检修工作计划效果。

对其开展性能分析工作,与此同时,加强故障检修效果[2]。

二、地铁车辆检修的基层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一)基层技术质量管理不过关
地铁车辆在实际开展检修工作时,因人员结构限制,无法提升车辆多种维修程序的协调性,且由于基层技术人员其它工作较多,导致技术工作的深度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当前基层工作精力和重心分配不当,在技术人员现场管理过程中无法完成时段与场地的划分,且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检修技术通知制定和管理处于低势,检修作业无法准确进行记录,出现了管理问题。

(二)检修人员专业素质与配置问题
检修工作虽然属于通用维修程序,但技术含量较高,如人员不具备能力,将无法完成相关工作。

当前我国的网络技术正不断发展,为检修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但应用新型技术需要高科技人才,不仅需要懂理论,且需要懂应用,而大量的基层校招新人涌入不断地稀释着检修技能水平,导致各类基层人员调动频繁,技能操作人员日趋紧张,技能人员的培养速度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同时当前存在老员工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总体技术水平正持续下降。

(三)计量器具管理不合理
班组计量工器是检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缺少设备支持则无法顺利完成全部检修。

但当前计量器具管理不善,部分计量工器具因长时间使用,标签模糊不清或者缺损,且操作不正确影响计量精度甚至造成工器具损坏,出现了班组间相互借用登记混乱导致管理失控。

同时部分人员在计量工器具后未能妥善保管,造成误用影响作业有效性,且计量工器具使用不规范,已过检定有效期未及时送检,新旧混杂、领用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检修质量[3]。

(四)物料的备件管理与技术标准问题
当前物料的备件管理与技术标准,成为了影响地铁车辆检修的主要问题,虽然每条线路都设置了物资总库,但物料配件的管理不当,如未能结合实际在物资库中填充配件,使得大量资金积压配件确无法使用,且物资库中的部分配件已不符合当前地铁要求仍未更换,经常出现日常检修无可换配件的问题。

同时当前车辆设计主要以个性化需求为主,不同线路的车辆均未统型设计新线规划,大部分配件不可互换,庞大的车辆配件无法满足所有地铁的需求,检修工作无法深化。

三、地铁车辆检修的基层技术质量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物料的技术标准和备件管理
针对备件管理问题建议充分考虑车辆大部件的统型,减少各线路大部件的储存积压,从而提高车辆检修工作和资源利用的均衡水平,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调配,降低物资采购周期。

在优化计量工器具配置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计量相关规定,按规定完成送检工作及日常的巡查等,超过检定有效期的计量器具均不得使用,新旧、好坏等做好标识,领用做到谁领谁还谁防护。

(二)加强检修人员的培训与建设工作
技术质量管理按系统分管,踏实本分地做专做精分管系统,若要做到工作的完整交接,深入现场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需要加强检修人员的培训与建设工作,切实管好分管系统,以理论学习为基础,重视检修技术通知的现场验证和管理沟通,避免标准错误或混乱造成的质量隐患。

技术人员须加强对检修技术文件执行情况的跟进和监督,将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对技术维护工作加以重视,通过培训熟知检修技术通知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校招人员对地铁检修实践的应用性[4]。

(三)提升基础技术质量管理
细化完善检修技术标准,扎实做好现场检修作业指导书的验证,引用的单项工艺文件时须识别清楚单项工艺文件的有效性,不同修程作业指导书中同个检修项目的技术参数,明确引用文件名称及编号。

按要求及时完成检修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会签,落实“记名修”和“三检制”,设计编制时应与检修作业指导书内的检修项目,保证在基础技术管理中无错项、无漏项,有助于专业技术人员跟踪、分析。

同时需要由作业人员本人填写数据、签字并记录故障处理情况,关键部件的测量数据记录尽可能量化,检修记录应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具有完整的可追溯性,做到逐项落实“记名修”和“三检制”。

结束语:
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检修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强化,通过现代化手段完善检修制度,使各技术应用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

地铁车辆检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克能.地铁车辆段柱式检查坑短柱优化及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8,44(9):67-68.
[2]伍川辉,卿云,吴琛,等.地铁车辆接触网硬点在线检测系统设计[J].中国测试,2020,46(1):77-82.
[3]阳东,张立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电路控制与检查系统技术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4):54-55.
[4]郑辉.装配式综合管廊在地铁车辆基地中的发展及应用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4):165-169.
作者简介:陈名华(1993.8-),男,汉族,广东汕头,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机车车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