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例
六合高级中学王鲲
一、背景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
教材主要介绍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
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适当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再从中找出规律,进而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
二、主题:本案例旨在反映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恰当引导,使其从地理现象中找出规律,并进行推广。
三、教学过程简述:
引入课程:向学生展示景观图片“内蒙古草原”、“撒哈拉沙漠”“热带雨林”
师:地理环境是由那些地理要素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刚才看到的几幅图是否具有整体性
生: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的。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几幅图中的环境都具备了整体性。
师:这三幅图片风光迥异,自然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同时又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反思:此部分内容既起到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同时又可以引出新内容,并且是学生将地理环境的两个特点整体性与差异性联系在一起。
但此段内容不宜耗时太多,否则影响新知识
教授。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师:地理环境中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规模有大有小。
全球性的分异如:温度带的分异和海陆的分异。
而本节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尺度要小得多。
那么陆地上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填图
师: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不一样,纬度位置不同则热量条件
不同,而海陆位置则影响了水分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气候下,
又形成了一定的植被与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与土壤共同组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
状分布的地带即自然带。
反思:此处主要是解释自然带的形成,内容较为抽象,这是后继内容的基础,因此在讲
解时尽量将问题细化,方便学生理解。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师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生觉得此图中自然带的分布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师引导:全球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师生互动:请在图中找出20°E经线,说出20°E经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的名称。
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
林带、苔原带
师:我国的东部呢?
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生:都是在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的。
师总结:这种规律叫做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画出示意图
师:该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主要以热量为基础
师:在什么地方最典型?
生: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师生互动:在图中找出40°N纬线,并说出40°N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名称。
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师:这些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在东西方向上更替,南北方向上延伸的。
由沿海向内陆,自然带为森林、草原、荒漠
师总结:这种规律叫做有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画出示意图
师:该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师:在什么地方最典型?
生:中纬度地区
3、山地的垂直分异
师生互动:读书中的图5.11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自然带有何变化规律?
生:有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产生着更替
师: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类似于前面所讲的那种分异规律?
生:这种变化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水热状况都在变化,其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师:假如两座山均高5000米,一座位于赤道,另一座位于极地,哪座山自然带多?
生:位于赤道的多
师:假如两座山均位于赤道,一座高5000米,另一座高1000米,哪座山自然带多?
生:5000米的山自然带多
师:因此,山越高、纬度越低、这种规律越明显
归纳规律:
反思:此段内容为本节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找出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然后从自然带入手,找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典型地区。
因此,在本段教学中,让学生选取的自然带必须是能非常明显的反映出规律的。
四、反思与分析
本节课是一个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案例,其主导思想是教师通过将各种问题细化、分解为学生所能轻易找出答案的小问题,使学生能一步步地紧跟教师的思维,最终自行找出规律进而理解规律并加以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了深刻理解,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