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种技术哲学传统的分歧和出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两种技术哲学传统的分歧和出路的探讨
[摘要]技术哲学的两种传统由来已久,工程学的哲学偏向于对技术的辩护,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偏向于对技术的批判。

两者都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给技术哲学的研究造成很大的困扰。

工程哲学吸收了两种传统的优点,主张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进行融合,能够有效推动技术哲学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主义人文主义工程哲学融合
由于反思的主体和方向不同,技术哲学从一开始就出现两种理论的较量。

正如米切姆所言:“技术哲学是像一对孪生子那样孕育的,甚至在子宫中就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兄弟竞争。

”米切姆认为,技术哲学可以被理解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一种是工程学的技术哲学,研究主体是工程师或者技术工作者,力图对技术进行解释和辩护;另一种则是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研究主体变为了人文学家尤其是哲学家,力图对技术进行批判。

这是当前技术哲学的两大传统。

两者之间的对立由来已久,对技术哲学的研究造成很大困扰。

工程哲学作为两者融合的产物,很好地解决了两者的不足。

一、工程学的技术哲学
工程学的技术哲学反思的主体往往是工程师或者是技术专家,比如尤尔、卡普、恩戈梅尔、席梅尔、德韶尔等。

由于其身份特征,使得他们普遍对技术采取“亲近”的态度。

他们以技术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技术本身的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对技术细节的研究
和探讨,把握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技术术语对世界进行解释和改造。

在他们看来,整个世界就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体系,技术是机器,自然是机器,甚至人本身也是机器。

工程技术哲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力地支撑了世界是一家庞大的机器体系这一观点。

二、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
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的主体一般都是人文科学家,尤其是哲学家。

比如卢梭、海德格尔、埃吕尔、芒福德等。

他们并不注重技术本身的内在性质和规律,而是更多从非技术的角度来分析技术,总体上对技术持一种“批判”态度。

现在普遍认为卢梭是技术批判的先驱,他认为技术和工业在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使人类产生了腐化和堕落。

他提出了“技术理想化”,认为技术缺乏灵感而过多充斥着理性,希望技术更多地具有生活、情感因素。

埃吕尔着重批判了技术的自主性。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已经取代资本成为主导因素,由于现代技术具有普遍论和自律的特点,脱离人的控制,控制人类和社会,剥夺了人类的自由。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的本质就是展示,这种展现导致真实的自然和生活被遮蔽,导致自然和人的异化。

芒福德主要根据科技水平,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前科技时代”,即水和木头的综合体;“旧科技时代”,即煤和铁的综合体;“新科技时代”,即电和合金的综合体。

芒福德对技术的批判从简单的器具对人类的影响,而聚焦于技术对人类生活上的影响。

三、两种传统存在的矛盾和日益尖锐的对立
工程学的技术哲学总体上对技术持一种辩护的态度,将技术看成解释和改造世界的惟一方式,这是建立在“科学理论是真并且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理论上的。

他们对技术坚信不疑,认为人作为主体,雄踞于所有客体之上,技术正是人类驾驭自然物质,摆脱自然束缚的利器。

甚至如德韶尔所言:“人类创造技术,但技术的力量很像一道山脉,一条河流,一次冰期或一个行星的力量,不应该把现代技术简单地想象为人生解放,相反它是人类在世界上的最伟大的经验。

”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宗教信仰。

工程主义的哲学家认为,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的思想过于狭隘,几乎都是在用非技术或超技术的手段来解释技术,忽略技术本质,轻视技术实践,他们并不了解技术,甚至很多人对技术一窍不通。

所以,他们坚信:鉴于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人文主义学者完全没有资格对其进行批判。

诚然,工程主义哲学家凭借着对技术的深入了解,被打上了“专业”的烙印,但是他们是否就没有问题了?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工程主义哲学家过于纠缠技术的细节和内部过程,他们把技术作为解释世界的惟一手段,完全不考虑其余非技术因素。

虽然从时间上看,工程主义的传统先于人文主义诞生,但是从建立的那刻起就包含着人文主义的传统。

因为对技术的思考正是从人文学科中孕育的。

其次,忽视技术实践所带来的负面效果,阿诺德盖伦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石磨出的最粗糙的棱角,也同样体现了今天的原子能所赋有
的那种双重性:它既是一种所有的工具,同时又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武器。

改造原来在自然界中所发现的事物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和人类对自己的同胞的斗争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随着技术活动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类的主动自主性变得越来越少,技术主导了整个社会,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技术不光没有带来自由,反而扼杀了人类的自由。

埃吕尔说过,“技术社会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真正合乎人性的社会,因为它把物质事物而不是把人放在首位。


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则对技术持批判态度,更多的是从外部角度对技术进行分析,这为人们克服技术崇拜、理解技术本质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文主义往往拒绝深入了解技术细节,甚至有意思回避技术细节和技术语言,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过于狭隘,并且缺乏技术实践。

具体地说,首先,在研究的主体上,人文主义哲学家过多地注重技术影响问题而忽视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使得他们被工程主义者贴上了“思辨”的标签。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人文主义哲学家更多采用规范性的研究方法忽视差异性,并且更多从外部考察技术。

也就是说,他们将技术理解成一个没有差异的整体,而这与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矛盾的。

最后,由于人文主义的学者过多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很多工程主义学者甚至极端地认为他们讨论的根本不是技术。

虽然工程学的技术哲学和人文主义学者都是从整体上对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讨论,但是两者
的种种差异造成了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长期分裂,造成了技术哲学研究陷入困境。

四、工程哲学的诞生
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长期分裂给技术哲学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双方都坚持各自的观点,并且对对方提出批评。

实际上,工程传统不能离开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也不能离开工程传统,两者缺一不可。

拒绝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只能是前现代的技术哲学,无法顺应时代的要求;而拒斥工程主义的技术哲学只能是“坐而忘道”,成为远离“常青生活”的“灰色理论”。

上面我们分别分析了两者的缺点,但是我们必须从两者对立的内在原因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找到一条融合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以米切姆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积极呼吁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联手,寻求二者的对话和和解。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一方面把技术和社会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将技术哲学从纯粹的思辨中解脱出来,变成连接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桥梁。

米切姆指出:“在工程技术哲学表面强大的背后,技术哲学已经展现了一种历史的苍白无力,工程技术哲学的强大,只是在现代技术工程的边缘领域中表现出来。

”这里的边缘领域可以理解为技术与人文形成统一的领域。

虽然米切姆本人对“现代工程技术的批判持一种怀疑态度。

”工程哲学作为新一代技术哲学家构建的核心话语应运而生,工程哲学既体现了工程主义传统,又体现着人文主义传统,是两种
传统的集合点。

【参考文献】
[1]卡尔米切姆(著),曹南燕(译).技术哲学概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
[2]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2.
[3]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2,3-4.
[4]陈晓利.论技术哲学中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裂与融合[j].学术交流,200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