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34:网络时代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解析34:网络时代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挑战
遇见觅游遇见幸运
考点解析栏目:
专业思维养成记,一天习得一小点,日后就是大专题,相信积累和坚持的力量
本文系觅游新传专业读书会每晚讨论整理
思考:网络时代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挑战
“议程设置”理论是大众传播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假设。
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民意季刊上发表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证实了此前科恩等人提出的“议程设置”猜想的成立。
它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这一理论注重考察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在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后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在传统媒介中,舆论导向的形成要经过媒体记者、责任编辑、总编的层层把关,才能最后确定一个时期的主题。
主题一经确定,便决定了舆论的大方向。
受众接触媒体时,接受的都是已经设置好的议程信息。
而在网络媒体中,少了这样层层把关和送审等复杂程序。
无数的网络,无数的传播者,看似出现了无数的“议程设置”。
但同时,有诸多因素限制着媒介对公众或舆论发生作用,如公众与传媒的接触频率,公众对传媒的需要程度,不同的公众兴趣,媒介本身的覆盖面等等。
网络媒体在这些方面却有其致命伤。
1、就从受众构成而言,网络媒体的受众范围并不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宽广。
有关网络的统计数字表明,年轻人是当年网民中的中坚力量,此外大部分是一些知识水准高、关心政治程度高以及从事较高社会职业的人。
而传媒的“议程设置”正是对后者的影响较小,同时,网络难以影响到老人和更为年轻的孩子。
2、就传播范围而言,虽然网络已经非常普及,但其覆盖面还远远不能与传统媒体相比。
一般而言,传媒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与其可影响公众的力量成正比。
尽管已有例子表明网络可以成功设置一个“议题”,但其也往往伴随着传统媒体的推波助澜,单单依靠网络媒体发起的议题影响并不会太大。
3、从信息的可信度而言,由于网络中信息量太多,甚至泛滥,虚假新闻铺天盖地,让人们感到茫然又无可奈何,极大地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可信度,也直接影响着网络对公众的影响能力。
同样,网络中存不存在“议程设置”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地给予定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
1、大部分新闻网站都存在着自己的议程设置。
尽管网络新闻数量庞大,但几乎每个网站都会以“今日热点”,“重要新闻”等形式将某些内容推荐给受众,这就是议程设置。
网站的编辑们也会在某段时间将某些新闻置于重要位置予以强调。
2、网络有突破传统媒介而独立设置议程的能力,例如孙志刚事件,“非典”危机,“宝马撞人案”等。
一些事件往往首先在网络中
披露出来,再伴以传统媒介的配合,成为举国关注的重大新闻。
3、网络中存在无形的议程设置。
网络中的自由也是相对的,政府部门会通过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以强大在网络中的声音,将自己的意志、价值观渗透进去,以此影响网络的议程设置。
觅游寄语
因为觅游的每个学长学姐都曾是考研人,所以我们更清楚你的无助和你的需要。
也许你看到讨论总结会有感于自己的浅薄,也许你会惊喜的在里面发现你的文字,这些都没关系,以后的日子,我们还会陪你继续走下去。
慢慢地,改变就会一点点地在你身上发生。
不要急,慢慢来才会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