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北缘早白垩世的底侵作用:来自麻粒岩包体的证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板块北缘早白垩世的底侵作用:来自麻粒岩包体的证据贺元凯;吴泰然;荆旭;罗红玲;赵磊
【期刊名称】《岩石学报》
【年(卷),期】2009(025)005
【摘要】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处华北板块北缘中段,近年来在该区的早白垩世碱性玄武岩中发现了下地壳麻粒岩包体.本文研究的麻粒岩包体多数为中酸性的苏长麻粒岩,只有个别属于基性的二辉麻粒岩.麻粒岩包体的主量元素特征为SiO2含量在49.9%到69.24%之间,MgO含量在0.92%~3.56%之间,Mg#为43.0~
62.9,Al2O3在13.91%~22.79%之间;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REE在
33.76×10-6~184.13×10-6之间),分配模式也不尽相同,反映这些包体来自于不同源区或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但总体特征是LREE相对HREE富集,大多数样品的Eu呈现明显的正异常;由于包体的来源不同或经历了不同的演化阶段,它们的微量元素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本区研究的麻粒岩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北地台的麻粒岩包体和麻粒岩地体都有很大的不同,反映了地壳组成横向上的不均一性.计算得出二辉麻粒岩的平衡温压条件分别为940~947℃和1.2±0.1GPa;苏长麻粒岩的平衡温度范围为927~715℃.通过对麻粒岩包体的岩相学、平衡温压条件估算、锆石形态特征分析和锆石的LA-ICP-MS年代学研究,得到本区早白垩世时的下地壳组成和之前的演化过程:本区下地壳在约40km深处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主要由苏长麻粒岩组成,厚度至少为9km,下部可能由二辉麻粒岩组成;下地壳上部的苏长麻粒岩是晚太古代(2509±35Ma)的岩浆岩经历了早白垩世(约122Ma)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和部分熔融形成的.推测本区岩石圈减薄事件的起始时间为122Ma.
【总页数】15页(P1201-1215)
【作者】贺元凯;吴泰然;荆旭;罗红玲;赵磊
【作者单位】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3
【相关文献】
1.华北北缘早中生代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记录:来自辽西晚中生代安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 [J], 邵济安;张宏福;柳小明;李之彤
2.拉萨地块北缘早白垩世晚期地壳生长:来自改则亚多~106Ma侵入岩的证据 [J], 董瀚;王强;苟国宁;齐玥;段凯;张志平;吴勇;焦世文;郝露露;陈福坤
3.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地壳响应:来自大老包花岗岩的年代学和热模拟证据 [J], 程黎鹿;曾铃;张帆;刘明;罗照华
4.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来自矿物巨晶和岩石包体的证据 [J], 杜杨松;秦新龙;李铉具
5.高黎贡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与怒江洋俯冲:来自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证据 [J], 戚学祥;沈辉;任玉峰;韦诚;蔡志慧;张超;吉风宝;梁凤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