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4.1 自然灾害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八自然灾害的成因
(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震中位于图中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d处称为( )
A.震源
B.震中
C.震级
D.烈度
【解析】1选C,2选A。
图中c是震中,d是震源。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解析】3选B,4选C。
第3题,该地滑坡频率与月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夏季为滑坡多发季节。
第4题,水库蓄水后,库区内河水流速减小,对山坡的侵蚀作用减弱;蓄水后滑坡多发主要是因为坡脚与水库交界处长期遭受水的侵蚀,对山坡的支撑作用减弱;水位涨落会加剧这种作用。
5.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一般
( )
①河网密布②植被稀少
③山体较陡④降水集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
降水集中且山体较陡,使水流流速过快,加上植被稀少,没有阻挡作用,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强,冲刷泥土,引发泥石流灾害。
所以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降水集中、山体较陡、植被稀少地区。
6.下图为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统计,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
A.洪涝
B.滑坡
C.地震
D.冻害
【解析】选A。
图中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季风区,该灾害频发区主要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的地区,故该自然灾害是洪涝。
7.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选A。
云贵高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崎岖,多地震,地质不稳定,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以低温冷害、冰雪灾害为主;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较多,没有云贵高
原频繁;内蒙古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势平坦,以干旱、风沙、盐渍化为主。
读图,回答8、9题。
8.洪涝灾害的成因是( )
A.降水偏多
B.降水偏少
C.植被多
D.排水畅通
9.不是洪涝危害的是( )
A.淹没房屋
B.造成人员伤亡
C.导致地震
D.农业减产
【解析】8选A,9选C。
第8题,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多,易产生洪涝灾害;降水少,地表径流少,不易产生洪涝灾害;植被多,涵养水源能力强,可以调节径流,削减洪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排水畅通,地表径流汇集少,不易产生洪涝灾害。
第9题,洪涝会淹没房屋和农田,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地震多为构造地震,洪涝并不能导致地震。
10.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解析】选C。
地震和暴雨没有直接关系,故①是地震;暴雨、崩塌和滑坡都会造成泥石流的发生,故④是泥石流。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山清水秀的陕南地区是生物资源的富裕地,也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
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20分)
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解析】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夏秋季节,可以从地形、气候(降水、集水、排水)几方面因素分析。
据图可知,汉江支流众多,从气候来说,汉水位于秦岭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尤其多暴雨,从地形来说,汉江上游河流落差大,河流汇水速度快,而下游地区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短时间强降雨容易造成内涝。
答案:陕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汉江支流众多,且发源于南北侧山地,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汇流速度快;汉江谷地地势平缓,泥沙淤积,排水不畅,易造成洪水泛滥,所以该地区洪涝灾害频发。
(答对3点即可)
(2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A.汉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
2.该河段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围湖造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选C,2选C。
第1题,读图可知,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第2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调洪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多发。
(2020·南平高一检测)2018年11月21日,中国台湾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大鹏湾海岸出现异象,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持续时间长达3分钟以上。
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
据此完成3、4题。
3.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是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
B.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
C.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
D.小鱼逃离被污染的海水
4.地震发生时,位于台湾海峡轮船上的李明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若是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不可能有这么多鱼;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导致鱼群慌乱;进入冬
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但不可能跃上码头;海水被污染不会是突发性的。
第4题,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
轮船在水上,而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故地震发生时轮船上的李明只会受到纵波影响感到上下颠簸。
5.2019年8月10日凌晨,“利奇马”以超强台风姿态登陆浙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成为当年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
“利奇马”过境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风灾、沙尘暴
B.地震、火山爆发
C.海啸、洪灾
D.滑坡、泥石流
【解析】选D。
“利奇马”过境会带来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作用强,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泥石流。
沙尘暴不是下雨天带来的,且是气象灾害;地震、火山爆发不是台风带来的;洪灾不是地质灾害。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6.(2019·北京高考)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解析】地震的原因可以根据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地壳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地震对当地的危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