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孔明智退司马懿》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明智退司马懿》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文字,感悟孔明计策的奇妙和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分析计策成功施展的原因,理解展示人物之间较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齐读课题。

2、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过渡:孔明摆下空城计(板书: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大军,那孔明到底“智”在何处呢?(板书:智)让我们再次走近课文。

●二、品读课文,正面感悟孔明的“智”
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

随机教学
预设(一)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趁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1、出示句子,你认为孔明的“智”表现在哪里?空城计哪些地方堪称奇绝?
指名说理由
2、孔明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传令的呢?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出示忽然……杀来。


(1)自由读,哪里让你觉得最“险”?圈出词语,好好体会。

(2)学生反馈
十余次飞马,蜂拥而来,尘土冲天——时间紧迫、气势汹汹
(谁来报告一下这个险情?)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大军十五万、只剩二千五百军、别无大将——2数相差悬殊
十五万对二千五,什么概念,相当于六十个人来打一个人啊!
(3)尽皆失色(什么意思?)
十五万敌军气势汹汹地杀来,如果你是二千五百个士兵的其中一个,你会想——
如果你是城中的平民百姓,你会想——
(4)全城百姓命悬一线,如果敌人冲进城来,后果不甚设想。

谁来读读险情?(指名读,读出险)
(5)十万火急,众人惊慌失措,而孔明却能在得到情报后自己登城望之,为自己决策掌握第一手资料,而后果断下令(出示传令内容),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明?
(6)的孔明怎样传令的,请你读一读。

过渡:还从哪儿体会到他的智?
预设(二)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受到孔明的过人之处?
2、朗读。

那就请你读出的孔明。

预设(三)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1、从哪儿体会到孔明的“智”?
2、研读“笑容可掬”
(1)让我们想像当时的景情,孔明一言不发,他把所有想说的话都定格在他的神态中。

这个神态描写寥寥数字,刻画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透过这笑容可掬,司马懿看到了怎么样的诸葛亮?
(2)孔明的“笑容可掬”,除了给司马懿看,还想给谁看?有什么作用?
(3)而此时城下是十五万大军,孔明笑得还那么自然,可见孔明?
(4)朗读。

请你地来来读一读。

小结:正所谓危难之时方显出名相风范,大敌当前,孔明能做到临危不乱,布局周密,不愧为名将啊!
●三、品读课文,侧面感悟孔明的“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