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汉语缺少形态,词序特别重要。从文献材 料看,汉语的词序从古到今只有一些小的 改变。 •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 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 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宾语的代词 放在动词之前变为放在动词之后,是最引 人注目的一种变化 。比如: “忌不自信”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语音演变规律的第二个特点:时间性。 • 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 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 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现代宁 波方言的/ki/k‘i/等的音位组合是在腭 化规律起作用的时期以后产生的语音现象 ,所以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
语言学概论-9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古人做诗讲究押韵,我们可以从诗文的用韵 中看到古音的痕迹。例如:崔颖《长干曲》: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侧”“识”押韵,而这两个字在今天的普通 话里,二者不押韵,说明“侧”和“识”的语音 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说明了语音是会发展变 化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另一方面,外语从古汉语借去的词同样也能提供 音变的线索。隋唐时期,汉民族的文化对日、朝、越 等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这些 词语的读音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当时汉语的语音特 点,例如“鸡”、“饥”两字, 日译吴音 日译汉音 朝鲜译音 越南译音 鸡 kai kei kiei ke 饥 ki ki kiki ki 这说明“鸡”“饥”两字在隋唐时韵母不同,不是 同音词,它们的声母是[k],还没有腭化成现在的[t]。 可见语音是不断发展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汉字的意音文字体系以形声字为主,声符代 表音,形符代表义。在造字的时候,同声符的 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很多汉字的声符现在已 经不再代表汉字的实际读音了,例如“通”从 “甬”得声,“移”从“多”得声,它们现在 的读音和声符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按照谐声造字的原则,它们在古代的读音应 该是相同或相近的。但现在不同,这说明了语 音是发展变化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尖音和团音是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 的两个术语。 • 一般说来,舌面前塞擦音(j、q)、擦音(x) 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做团音,例如:京剧里 的“基”念就是团音。 • 舌尖前塞擦音(z、c)、擦音(s)与齐、撮二 呼的组合叫做尖音。例如:京剧里的“祭”念 /tsi/就是尖音。 • 如果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z、c) 、 擦音(s)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j、q) 、擦音(x) ,那就说明尖、团合流,在语言 语言学概论-9 中不分尖、团。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这一演化的规律可表述为: 1.浊擦音和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 2.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在与相应的清音合并 时又依声调的平仄而分为: a. 平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相应的送气清 音合并; b. 仄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相应的不送气 清音合并。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古音还可以从古代的借词去探索。东汉以后, 随着佛教的传入,翻译了大量经文。很多词语都 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这些译名的读法在汉 语里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原文是梵语的拼 音,我们可以从拼写中知道相应汉字的古代读音 。例如佛经中“佛陀”是梵语buddha的译音,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当初翻译的时候,“佛 ”大致念“bud”,“陀”大致念“dha”。把 这些读音和今天的语音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找 到音变的线索。这是古汉语从外语惜入的词所提 供的线索。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小名+ 大名 ”的类型,小名在前,限定后面的大名, 例如“桑树”、“北京市”. • 但是在上古汉语中却有一种与此相反的词 序。 “城颖”(隐公元年)、“城濮”( 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 等地名来看,大概在更早的汉语里表示地 名是以大名在前,小名在后的词序为常。
语言系统的发展
很多方言的尖团河流的情况是不同的。 • 例子 苏州 上海 宁波 基 tI tI tI 祭 tsi ti tI 旗 di di di 齐 zi zi,I di,i 权 dI dy dy 全 zil zl diy, dz(人数少)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苏州、上海、宁波三地的尖、 团分合各不相同:苏州话不论清浊都分尖、团,说明尖、 团没有合流。宁波话不论清浊都不分尖、团,说明尖、团 已经合流,但从一些两读的字(如“全”两读)中可以看 到,某些/ts/组字还可读它本来的舌尖前音,说明它变 成/t/组音,即尖、团合流的时间还不太久远。上海话 的清音不分尖、团,而浊擦音还分尖、团,说明它还没有 语言学概论-9 完成最后的合流过程。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读音 和拼写规则要适应语言的状况。文字具有 保守性,语言起了变化,文字往往还是老 样子,我们正可以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去探 索过去的语言面貌和它的演变线索。这在 一些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中是一种行之有 效的方法。英语 “fight”“light”“height”等字中的“gh-”不发音,根据拼法并参照现代方言的 读音,我们可以知道它过去念[x]。可见, 语音是不断发展的。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我国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就有好多韵书记 录了不同时代的语音面貌。但是,由于古 人缺少有效的标音工具,韵书只能反映音 的类,未能指明每类的音值。通过方言的 比较,我们就能为古代的音类提供拟测的 音值。例如汉语的入声字: 有的方言有[p][t][k]三种,有 的方言只[?]一种,有的方言失去辅音 韵尾。这三种共存的状态可以构成历史演 变的三个阶段:最早是[p][t][k ],它们后来合并成[?],这个[?] 后来又脱落,变成北京话的开音节。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比方说,“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 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 方言中消失了,影响所及,涉及全部浊音 ,书中划方框的音位全部消失。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浊音”这一区别特征的消失使原来的浊音 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清擦音没有送气 与否的区别,浊擦音的来归,不发生送气的问题 ;清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有送气与不送气两种,浊 音来归,从理论上说有:1.全归送气,2.全归 不送气,3.仄声归送气、平声归不送气,4.平 声归送气、仄声归不送气四种可能。汉语北方话 选择的是第四种办法,即把原先浊音中的仄声特 征同不送气特征结合起来,平声特征同送气的特 征结合起来。这样,原来的浊音就发生了如下的 分化: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这些差别向我们提供了吴方言尖、团合流的一 些线索:从地域分布看,从南往北,宁波话先 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完成合流的全 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两套。由此可见, 语音是不断地发展的。 • 这些情况说明,一种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别可 以反映它在时间上的发展序列。如果我们把全 国方言的差别作一个系统的比较,几乎可以整 理出一部活的汉语语音史来。总之,研究方言 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是探索语言发展史的一条重 要的途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 作宾语,应该放在动词之前,这也是先秦时 的正常的词序,例如“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 子罕》)。
“吾谁与归?”“吾谁欺?欺天乎?
”“不吾知”等。现在残存的还如“自信、
自杀、自顾”等。
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代词 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一宾 ”的基本格式取得一致。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这个结论正好和记录中古音系统的韵书的 分类一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汉语在 中古时期存在这三个韵尾,而且还可以说 ,汉语中有一类辅音韵尾经过了从 [p]、 [t]、[k]合并为[?]到最后脱落的发 展过程。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好解释。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印欧语 最早的词序,宾语在动词的前面;关系从句在主词之 前;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 语言大多是:上面的位置颠倒过来。这个变化经历了 漫长的过程,到现在,英语修饰语的位置还处在两可 之间,例如“学生的书”既可以是“the student’s book”,也可以是“the book of the student”。用 “of”表示原来属格所表示的意义,使修饰语后置, 是后起的格式。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小结 • 综上所述,通过对方言或亲属语言、文字 、诗词、借词等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知 道一种语言的语音发展的轮廓和线索。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 语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有共同区别特征的 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辅音音位的聚合一般按 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安排。例如,语言学 家推测汉语在隋唐时代的辅音音位系统大致如 下: 横行的辅音音位发音部位相同,纵行的辅 音音位发音方法相同。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 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 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 征的其他音位。 语言学概论-9
语言学概论9语言系统的发展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方言情况
亲属语言情况 文字 古今诗韵区别 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 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 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 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 规律的对应关系。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例如上海话和北京话的双唇塞音有如下对应: 1.上海话的p相当于北京话的p; 2.上海话的P‘相当于北京话的p‘ ; 3.上海话的b相当于北京话的p或p‘; 条件是:厌声字相当于p, 平声字相当于p‘ 。 凡是上海的浊塞音和浊塞擦音都可以通过 这样的规律去寻找它和北京话的对应关系。掌 握了这种对应关系,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 的时候,可以成批地类推,不必一个一个字地 死记。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语音演变规律的第三个特点是地区性。 • 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浊音清化的 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 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 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语音演变的规律 性及其所具有的特点,为我们研究语音发 展的历史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 b •
(仄)p 步、部、备 (平)p’ 爬、皮
• • d •
(仄)t 杜、道、但 (平)t’ 徒、桃、头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 g • • • dz •
(仄)k 共 柜 (平)k’ 狂 逵 (仄) ts 字 造 赠
(平) ts’ 慈 曹 层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总之,语音的变化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 演变的规律性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 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 比方/ts/k/两组腭化为/t/组的条件就 是在齐、撮二呼的前面。浊音清化的条件 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和边音,更与元音 无关;其中浊塞音和浊塞擦音清化时还按 声调的平仄而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凡 符合条件的一律都变,没有例外。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 言。亲属语言之间也一定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 像法、西、意、葡、罗这些拉丁系语言,英、德 这些日耳曼系语言之间,都分别存在着有规律的 语音对应关系。我们正是根据这种有规律的语音 对应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方言之间或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面的 词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语音对应关系,我们 也就可以推知原始“母语”的许多事实。根据 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 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 法。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推测一群方言或亲 属语言的原始面貌。这种方法使印欧系语言的 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这种方法同样也可 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应用这种方法研 语言学概论-9 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汉语缺少形态,词序特别重要。从文献材 料看,汉语的词序从古到今只有一些小的 改变。 •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 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 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宾语的代词 放在动词之前变为放在动词之后,是最引 人注目的一种变化 。比如: “忌不自信”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语音演变规律的第二个特点:时间性。 • 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 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 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现代宁 波方言的/ki/k‘i/等的音位组合是在腭 化规律起作用的时期以后产生的语音现象 ,所以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
语言学概论-9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古人做诗讲究押韵,我们可以从诗文的用韵 中看到古音的痕迹。例如:崔颖《长干曲》: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侧”“识”押韵,而这两个字在今天的普通 话里,二者不押韵,说明“侧”和“识”的语音 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说明了语音是会发展变 化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另一方面,外语从古汉语借去的词同样也能提供 音变的线索。隋唐时期,汉民族的文化对日、朝、越 等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这些 词语的读音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当时汉语的语音特 点,例如“鸡”、“饥”两字, 日译吴音 日译汉音 朝鲜译音 越南译音 鸡 kai kei kiei ke 饥 ki ki kiki ki 这说明“鸡”“饥”两字在隋唐时韵母不同,不是 同音词,它们的声母是[k],还没有腭化成现在的[t]。 可见语音是不断发展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汉字的意音文字体系以形声字为主,声符代 表音,形符代表义。在造字的时候,同声符的 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很多汉字的声符现在已 经不再代表汉字的实际读音了,例如“通”从 “甬”得声,“移”从“多”得声,它们现在 的读音和声符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按照谐声造字的原则,它们在古代的读音应 该是相同或相近的。但现在不同,这说明了语 音是发展变化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尖音和团音是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 的两个术语。 • 一般说来,舌面前塞擦音(j、q)、擦音(x) 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做团音,例如:京剧里 的“基”念就是团音。 • 舌尖前塞擦音(z、c)、擦音(s)与齐、撮二 呼的组合叫做尖音。例如:京剧里的“祭”念 /tsi/就是尖音。 • 如果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z、c) 、 擦音(s)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j、q) 、擦音(x) ,那就说明尖、团合流,在语言 语言学概论-9 中不分尖、团。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这一演化的规律可表述为: 1.浊擦音和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 2.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在与相应的清音合并 时又依声调的平仄而分为: a. 平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相应的送气清 音合并; b. 仄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相应的不送气 清音合并。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古音还可以从古代的借词去探索。东汉以后, 随着佛教的传入,翻译了大量经文。很多词语都 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这些译名的读法在汉 语里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原文是梵语的拼 音,我们可以从拼写中知道相应汉字的古代读音 。例如佛经中“佛陀”是梵语buddha的译音,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当初翻译的时候,“佛 ”大致念“bud”,“陀”大致念“dha”。把 这些读音和今天的语音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找 到音变的线索。这是古汉语从外语惜入的词所提 供的线索。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小名+ 大名 ”的类型,小名在前,限定后面的大名, 例如“桑树”、“北京市”. • 但是在上古汉语中却有一种与此相反的词 序。 “城颖”(隐公元年)、“城濮”( 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 等地名来看,大概在更早的汉语里表示地 名是以大名在前,小名在后的词序为常。
语言系统的发展
很多方言的尖团河流的情况是不同的。 • 例子 苏州 上海 宁波 基 tI tI tI 祭 tsi ti tI 旗 di di di 齐 zi zi,I di,i 权 dI dy dy 全 zil zl diy, dz(人数少)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苏州、上海、宁波三地的尖、 团分合各不相同:苏州话不论清浊都分尖、团,说明尖、 团没有合流。宁波话不论清浊都不分尖、团,说明尖、团 已经合流,但从一些两读的字(如“全”两读)中可以看 到,某些/ts/组字还可读它本来的舌尖前音,说明它变 成/t/组音,即尖、团合流的时间还不太久远。上海话 的清音不分尖、团,而浊擦音还分尖、团,说明它还没有 语言学概论-9 完成最后的合流过程。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读音 和拼写规则要适应语言的状况。文字具有 保守性,语言起了变化,文字往往还是老 样子,我们正可以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去探 索过去的语言面貌和它的演变线索。这在 一些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中是一种行之有 效的方法。英语 “fight”“light”“height”等字中的“gh-”不发音,根据拼法并参照现代方言的 读音,我们可以知道它过去念[x]。可见, 语音是不断发展的。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我国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就有好多韵书记 录了不同时代的语音面貌。但是,由于古 人缺少有效的标音工具,韵书只能反映音 的类,未能指明每类的音值。通过方言的 比较,我们就能为古代的音类提供拟测的 音值。例如汉语的入声字: 有的方言有[p][t][k]三种,有 的方言只[?]一种,有的方言失去辅音 韵尾。这三种共存的状态可以构成历史演 变的三个阶段:最早是[p][t][k ],它们后来合并成[?],这个[?] 后来又脱落,变成北京话的开音节。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比方说,“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 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 方言中消失了,影响所及,涉及全部浊音 ,书中划方框的音位全部消失。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浊音”这一区别特征的消失使原来的浊音 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清擦音没有送气 与否的区别,浊擦音的来归,不发生送气的问题 ;清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有送气与不送气两种,浊 音来归,从理论上说有:1.全归送气,2.全归 不送气,3.仄声归送气、平声归不送气,4.平 声归送气、仄声归不送气四种可能。汉语北方话 选择的是第四种办法,即把原先浊音中的仄声特 征同不送气特征结合起来,平声特征同送气的特 征结合起来。这样,原来的浊音就发生了如下的 分化: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这些差别向我们提供了吴方言尖、团合流的一 些线索:从地域分布看,从南往北,宁波话先 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完成合流的全 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两套。由此可见, 语音是不断地发展的。 • 这些情况说明,一种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别可 以反映它在时间上的发展序列。如果我们把全 国方言的差别作一个系统的比较,几乎可以整 理出一部活的汉语语音史来。总之,研究方言 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是探索语言发展史的一条重 要的途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 作宾语,应该放在动词之前,这也是先秦时 的正常的词序,例如“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 子罕》)。
“吾谁与归?”“吾谁欺?欺天乎?
”“不吾知”等。现在残存的还如“自信、
自杀、自顾”等。
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代词 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一宾 ”的基本格式取得一致。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这个结论正好和记录中古音系统的韵书的 分类一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汉语在 中古时期存在这三个韵尾,而且还可以说 ,汉语中有一类辅音韵尾经过了从 [p]、 [t]、[k]合并为[?]到最后脱落的发 展过程。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好解释。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印欧语 最早的词序,宾语在动词的前面;关系从句在主词之 前;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 语言大多是:上面的位置颠倒过来。这个变化经历了 漫长的过程,到现在,英语修饰语的位置还处在两可 之间,例如“学生的书”既可以是“the student’s book”,也可以是“the book of the student”。用 “of”表示原来属格所表示的意义,使修饰语后置, 是后起的格式。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小结 • 综上所述,通过对方言或亲属语言、文字 、诗词、借词等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知 道一种语言的语音发展的轮廓和线索。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 语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有共同区别特征的 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辅音音位的聚合一般按 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安排。例如,语言学 家推测汉语在隋唐时代的辅音音位系统大致如 下: 横行的辅音音位发音部位相同,纵行的辅 音音位发音方法相同。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 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 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 征的其他音位。 语言学概论-9
语言学概论9语言系统的发展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方言情况
亲属语言情况 文字 古今诗韵区别 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 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 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 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 规律的对应关系。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例如上海话和北京话的双唇塞音有如下对应: 1.上海话的p相当于北京话的p; 2.上海话的P‘相当于北京话的p‘ ; 3.上海话的b相当于北京话的p或p‘; 条件是:厌声字相当于p, 平声字相当于p‘ 。 凡是上海的浊塞音和浊塞擦音都可以通过 这样的规律去寻找它和北京话的对应关系。掌 握了这种对应关系,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 的时候,可以成批地类推,不必一个一个字地 死记。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语音演变规律的第三个特点是地区性。 • 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浊音清化的 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 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 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语音演变的规律 性及其所具有的特点,为我们研究语音发 展的历史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 b •
(仄)p 步、部、备 (平)p’ 爬、皮
• • d •
(仄)t 杜、道、但 (平)t’ 徒、桃、头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 g • • • dz •
(仄)k 共 柜 (平)k’ 狂 逵 (仄) ts 字 造 赠
(平) ts’ 慈 曹 层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总之,语音的变化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 演变的规律性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 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 比方/ts/k/两组腭化为/t/组的条件就 是在齐、撮二呼的前面。浊音清化的条件 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和边音,更与元音 无关;其中浊塞音和浊塞擦音清化时还按 声调的平仄而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凡 符合条件的一律都变,没有例外。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 言。亲属语言之间也一定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 像法、西、意、葡、罗这些拉丁系语言,英、德 这些日耳曼系语言之间,都分别存在着有规律的 语音对应关系。我们正是根据这种有规律的语音 对应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的。
语言学概论-9
语言系统的发展
• 方言之间或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面的 词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语音对应关系,我们 也就可以推知原始“母语”的许多事实。根据 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 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 法。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推测一群方言或亲 属语言的原始面貌。这种方法使印欧系语言的 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这种方法同样也可 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应用这种方法研 语言学概论-9 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