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做题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 二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省份 年份
诗题
作者
体裁
广东 07 08
山东 07
《溪 亭》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出关》
林景熙
吕本中 (宋) 范成大 (宋)
徐兰[清]
五律 七绝
七绝
08
《画堂春》 秦观(宋) 词
江苏 07 《鹧鸪天·送人》 辛弃(宋) 词 08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唐) 七律
类型分析法。近年来高考试题多取材 于抒情诗。从内容的角度可将抒情诗 分为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 诗、边塞诗或思乡诗、闺怨诗等。不 同类型的诗常常会表现不同的风格, 如山水诗,清新优美;田园诗,恬淡 宁谧;咏史诗,雄浑壮阔;边塞诗,
第二部分 古 代诗文阅读 ·第 二章
诗句分析法。陶渊明《归园田居》 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意境。意念是诗人心中的念头、志向、情感、情调等,意象是诗人表 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意境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境是客观的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根据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思路,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结 论。 (1)写了什么: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
看作者:(1)由作者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2)看作者的创作风格,一是主体风格,如“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豪放派”、“婉约派” 等,二是个体风格,如屈原的雄浑悲壮、曹操的豪 放磅礴、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昌龄的雄壮豪迈、 王维的恬淡优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 挫、白居易的平易浅近、李贺的雄浑奇特、王安石 的雄健高峻、苏轼的高旷雄健、辛弃疾的豪迈奔放、 柳永的婉约缠绵、李清照的委婉清新、李煜及刘禹 锡的隽永深沉等等;(3)走近作者,了解其生平遭
情景关系分析法。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思”和 “情”)和客观事物(“境”和“景”)的融合,即思想 感情和生活的图景的巧妙融合。首先应把握诗歌所叙的事、 所写的景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形成那种景、事所展示的 画面,再看这画面有什么特点,是“热”还是“冷”,即 是高亢明快、清新亮丽的还是阴暗低沉、凄清悲凉的;再 看这些景与情有什么关系,如“哀景衬悲情、哀景衬喜情; 乐景衬悲情、乐景衬喜情”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2)怎样写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绘形绘声绘色、化静为动,起承
(3)为何写: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 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 露……的心迹,造就……
渊”,描写的是受束缚的“鸟”、 “鱼”希望回到过去那优美的自 然世界。鉴赏时可以根据这一句 的意思去理解作者抒发的对宁静 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村生活的喜
爱之情。
字词分析法。理解关键 词,首先要抓“诗眼”、 “词眼”,抓“炼字”, 以便把握诗歌的语言特
意象分析法。 “赏析形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 读 ·第二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 二 部 分 古 代 诗 文 阅 读 ·第 二 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 二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考试说明》对该考点的能力要求是:①鉴赏诗歌的形象,②鉴赏诗歌的语言,③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④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 包括诗歌的各种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所承载的作者 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品味其优美、生动、传神、精炼的语 言特点和独特的语言风格。鉴赏表达技巧就是判断和分析评价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 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表现作品的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产生了何种效果。评价文学作 品的思想内容,要求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并能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中肯的评价。
(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处境的无限凄凉,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
(2 (3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4 解答这类题一定要研读题干,审清题意,找准切入点和答案要点,
暮春归故山草堂
问: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幽竹”什么样的形象?请谈
【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 高尚品质。在“鸟稀”“花尽”的暮春,窗前荫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 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我的归来。诗人主要运用对比 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贵品质的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 读 ·第二章
祝
您
金榜题名
整体阅读鉴赏法。高考试题常常是在一首或二首诗里综合 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尽管设置的考点不同,角度 也不一,但无论是对字词、语句的理解,对意象、意境的 分析,还是对情感的整体把握,思路基本一致,即写了什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三.
1.
一是明确题干要求。要审清题意,审准角度。 二是明确答题要求。解答主观题,要注意“三意”——意念、意象、
【解题指津形象,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依次回答。在一首 诗里,运用的手法多种多样,可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入手去考虑古诗 鉴赏题中常用的一些手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从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语言(风格、词句含义、炼 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思想内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上林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 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情感、主题、表现手法、效
【参考答案】①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 其处境的无限凄凉。②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 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③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 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宁夏、 07 海南
08
《小斋即事》
刘一止 (宋)
《题李世南画扇》 菜肇(宋)
五律 七绝
08 《日暮依杖水边》 王寂(金) 七律
题材
即景抒情 咏物
考点
题量 分值
2
8
鉴赏形象
2
7
②鉴赏修辞
边塞诗 赏析诗句、表 2
8
现手法
即景抒情 鉴赏形象、
2
8
表现手法,
概括内容
送别
鉴赏表现手法 2
8
咏史
概括内容,
2
8
鉴赏修辞手法
审清题目明示比较的角度,扣住诗歌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如题目没有设定范围,只是要求“比较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
5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 【参考答案】(1)朱诗表达了应试者在考前所特有的不安和 期待的心情。张诗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
这首词运用了映衬对比的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 【解题指津】本题为主旨和表达技巧鉴赏题,首先要确定主旨和表现手 法的名称,即“抒发了什么情感,用了什么手法”的问题,然后即可围绕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首先,要明确这类题目常常要求写1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表达方式、组 织结构、语言特色方面应该尽可能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其次,要选好鉴赏的角度和内容,尤其 是在题干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更要找好美点切入;再次,应该掌握鉴赏形象、语言、技巧,评 价思想内容的基本表述格式。一般常用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答题前首先 应该考虑采用什么方式,然后再直接简洁地回答出题干的问题。如问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那么,答案的第一句就应该概括出本诗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这句话就是答案的中 心句,即小论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如果让你自选角度,你也 应该有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见解或看法,然后再作适当分析,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即可。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 读 ·第二章
看注释或小序: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 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 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 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 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 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 不能忽视。如果有注释,一定要牢牢抓住, 因为它不仅能帮助你理解诗歌,有时还能
咏怀 题赠 咏怀
赏析名句,概 2
11
括内容
鉴赏形象,
2
8
概括内容
概括内容,
2
6
鉴赏表现手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 二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 读 ·第二章
看题目:题目常常是切入点,它往往能提示诗 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归”字,不仅 交代了事件(辞官归田),而且揭示了主旨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又如王勃的 《送元二使安西》,孟浩然的《洛中访袁拾遗 不遇》,诗题就交代了地点、人物及事件, 2003年北京卷《江楼旧感》则触景生情,表达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解题指津】首先要明白诗歌的“赋、比、兴”三种传统表现手法的特征,然后要明
【参考答案】“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 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 作品等。
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 【注】“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 明的《桃花源记》
【参考答案】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它以物况人, “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