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核心素养教案2(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让我们了解到了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和如何围绕特征展开说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精读研析
1.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第5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苏州园林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2)第5自然段的哪些语句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如“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第5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栽种的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举例子——以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栽种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打比方——把枯藤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枝着眼于画意。
摹状貌:描華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生动、具体地说明了园林的景观。
2.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第6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苏州园林是怎样做到近景远景层次丰富的?
明确:利用花墙、廊子或者镜子来增加园林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3)应该怎样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这句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
(4)第6自然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苏州园林层次丰富的特点?
明确:
举例子——用装一面大镜子的例子,更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园林的层次感。
3.默读第7—9自然段,用一句话慨括各段的内容。
明确:第7自然段:苏州园林角落的构图美。
第8自然段: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美。
第9自然段:苏州园林建筑的色彩美。
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将文章的整体纲领和分述内容联系起来。
三、探究分析
1.大家回忆一下所分析的各段落内容,第3—6自然段和
第7—9自然段的说明有何异同?
明确:
相同点——都是围绕“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特征展开说明。
不同点——第3—6自然段的说明更详细,说明的内容更重要。
第7—9自然段比较简略,说明的内容较次要。
2.第3—9自然段与第1、2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前两段为下文列出总纲,下文各段内容则与其相呼应。
3.本文和我们介绍自己教室时使用的顺序是否一样?是什么顺序呢?
明确:不一样,我们介绍教室时使用的是空间顺序,而本文没有采用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逻辑顺序。
4.这篇文章为什么要采用逻辑顺序来展开说明?全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和
顺序展开说明的?
明确: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
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进行说明。
这样看来,全文是按照“整体——局部——细部”的结构,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方式,理清说明的脉络。
5.本文的语言准确、严密,除了我们刚刚分析过的“标本”、
“图案画”与“美术画”、“技术”与“艺术”,还有什么语言值得我们欣赏?请找出来和大家分享,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预设1:苏州园林据说
..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预设2:务必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
..使游览者无论
美的图画。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是设计者坚定的追求。
预设3:总之,一切
..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
..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旨在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预设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
....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不排除有不对称的房子。
预设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
..安排桥梁。
“往往”表示大部分,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预设6: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是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表示可能有个别是用彩绘的。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准确用词的好处。
四、总结归纳
通过本文我们知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是每一处细节都注意“图画美”。
作者反复用图画作比,以及运用多种其他说明方法,按照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写,就是要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的特征。
这再次提醒我们,阅读说明文,一定要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红楼梦》第十七回,注意其描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
2.以“我的家”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抓住主要特征,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条理地围绕中心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园林建筑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同时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尤其是要训练学生注意说明文的条理性。
板书设计
19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