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山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内容
《火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六年级上册的第10课,它与《地表在变化》、《地震》、《岩石也变化》、《走进矿产》、《人类对地表的影响》共同组成了该册教材的《地表变化的奥妙》单元,《火山》是本单元的第3课。

2、内容简析:
本课设计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模拟火山喷发的活动,关于火山喷发预报以火山喷发利、害的相关知识(以科学在线形式呈现的),还有一个写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动。

学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3、能在科幻小说《地心之旅》的启发下,写一篇关于地球内部情况的科幻小短文。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5、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能大胆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3、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

2、能初步推测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

STSE目标:
1、能够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在火山喷发预报方面的作用。

2、能够知道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
根据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模拟实验,展开探究;展开想象,大胆推测;表达交流,形成结论;科学在线,开阔视野;科幻短文,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教师活动:课堂上教师播放智利柴腾火山喷发视频,引导学生设计、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想象、推测火山成因,相互交流有关火山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课下欣赏科幻书,撰写科幻小短文、绘制科幻绘画。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视频,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确定本节课将研究解决的问题。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小组讨论后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

然后阅读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

与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识。

(重点交流关于火山喷发预报
的知识记录拓展内容)课下撰写科幻小短文、绘制科幻绘画。

设计意图: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内部的情况奠定基础。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

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

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

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

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其从研究火山拓展到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有的学生文字表达水平欠缺,可以用绘画形式表现,无疑是一种补充。

火山教学设计2
一、课前准备:
1、饮料瓶、透明胶布、气球、针,水、红墨水、水槽等每组一套。

2、教师(学生)准备关于火山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二、教与学的目标: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形成的原因;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火山爆发吗?请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信息。

①播放火山爆发时的.视频,认识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提问:看了这些视频资料,你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发言
(从学生的讲述中选取“火山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形成的?”、“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等几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2、分析有关现象,做出假设。

①提问:从这些现象中你对地球内部有哪些认识?(地层的构造)学生讨论。

(地球表层有一层层的岩石,内部温度非常高,呈熔岩状态,压力非常大等。


②提问: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做出假设,并对别人的看法发表意见。

老师按学生的假设整理出几条意见。

(地球内部的熔岩温度非常高,压力非常大,从地表板块裂缝处或薄弱处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


3、设计实验。

各小组自行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并汇报。

4、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方法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学生可能作出的实验:
①先用气球装上水,再用针扎上小孔后的喷水现象模拟火山喷发,
②在饮料瓶一侧扎上一个小孔,用透明胶布粘住,瓶内灌上水,加入红墨水染红,拧紧盖子,用力挤压瓶身,水将透明胶布冲开,形成“火山喷发”。


6、讨论:通过实验,现在你们认为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7、出示地壳变动,火山发生的课件,总结火山的成因。

(三)、科学与生活
8、讨论: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播放视频(影片《烈火熔城》片断。


学生讲述搜集的有关火山带给人们的灾难的资料。

问:火山带给人类哪些益处呢?学生讨论:
(形成地热资源,形成矿产,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等)
(四)拓展活动
9、布置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风景区旅游手抄报。

火山教学设计3
[教学前言]: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火山喷发的一些现象。

(2)了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的两面性。

(2)培养遇事沉着冷静、细心观察,合理应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和合理应变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件;
2、实验器材:水槽、带窄颈的椎形瓶子、勺、漏斗、干苏打、滴管、洗洁精、红醋、小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主发现问题
1.导语:同学们,关于火山的发生,我们祖先很早就注意到了。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三海经》这部着作中就有焰火之山的记载。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火山的喷发,请看录像。

2.播放火山喷发录像。

3关于火山,你感兴趣吗?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

因此,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

二、新授
1.模拟火山喷发
谈话:火山喷发到底是怎么回事?熔化的岩石是怎样从地球的内部来到地球表面的?让我们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吧。

实验器材:
水槽、椎形瓶子、漏斗、干苏打、勺、滴管、洗洁精、红醋、小烧杯。

实验步骤:
1)将瓶子放在水槽中间,瓶口放上漏斗,往瓶中倒入5克干苏打(用勺辅助),取下漏斗,用滴管吸取洗洁精,往瓶里加入2滴洗洁精。

2)将40毫升的红醋慢慢地向瓶中倒入,观察发生的变化。

2.猜想:火山是怎样喷发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如何运动?
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假设就是大胆的判断。

我们知道,无数的发明都是来源于科学家大胆的'假设。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做的实验,说出自己的假设。

3.课件演示,边演示边介绍火山喷发现象。

(岩浆的喷发)
4.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模拟火山喷发课件,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现象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到岩浆在巨大压力下会冲破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5.火山现象的观察推测
①地球构造是怎样的?
②地球内部温度高吗?
③地球深处的物质是怎样的?它为什么会冲出地面?
④将火山喷发的过程描述出来。

6.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内部构造原因,使得地球内部在激烈地运动着,因而会导致火山喷发。

再通过对火山喷发过程的描述,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理解。

7.谈谈自己对火山现象的感受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8.小结
9指导学生了解火山的其它知识。

学生交流:
火山的分类:活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我国有600座火山,大多是死火山)
火山喷发的利弊:利:提供肥料矿物
弊:带来灾难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火山现象的感受,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火山喷发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小结:由于地球内部构造的原因,使得地球内部不得安宁,而是在激烈地运动着,火山喷发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现象。

10扩展知识
三、课外作业:小练笔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研究、学习的范围。

引导其从研究火山的喷发拓展到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地延伸到课外。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四、板书设计:
16.火山的喷发
火山喷发
火山的分类:活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我国有600多座火山,大多是死火山)
火山喷发的利弊
利:提供肥料、矿物、地热
弊:带来灾难
这样设计的板书一目了然,既简明扼要地展现了教学重点,同时给学生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火山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火山》一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内部有什么》一课后,了解地壳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界变化的系列知识之一。

在课本中,教材的思路是: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启发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是怎么回事;再由学生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然后讲解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火山喷发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
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靠设计模拟实验和自己的想象才能更进一步理解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2、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造福人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对人有利也有弊。

2、体会到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帮助自己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

2、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
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
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小玻璃瓶、红墨水、热水、冷水
2、学生阅读材料:关于火山喷发的相关材料
3、教师演示材料:火山喷发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教师活动】
1、谈话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
2、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教学预设】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能会提出,研究火山喷发要先解决解决火山喷发的成因、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利、害等问题。

【设计意图】
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模拟实验,展开探究
【教师活动】
1、谈话: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准备的资料,从而猜想火山的成因
2、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请同学们先讨论实验方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模拟火山,怎样才能看到类似火山喷发的情景。

3、谈话: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4、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5、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资料,把搜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然
后猜测火山的成因。

2、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案。

3、根据实验方案,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记录现象、主动通过画图或者口头汇报的方式交流本组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因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这些做法都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展开想象,大胆推测
【教师活动】
1、谈话: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压力又怎么样?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吧!
2、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

2、交流。

【教学预设】
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火山喷发物温度高、喷出的高度高等)推测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壳由于运动可能会出现裂缝,岩浆可能会从裂缝中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设计意图】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

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

四、表达交流,形成结论
【教师活动】
1、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

【学生活动】
1、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描述火山喷发的成因。

【设计意图】
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五、科学在线,开阔视野
【教师活动】
1、谈话:关于火山喷发谁知道的知识更多呢?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和自己在课下搜集到的相关材料,5分钟后进行交流
2、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3、提问:火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果能够提前预报的话,便可以降低损失。

根据你掌握的.信息,火山喷发有什么前兆吗?
【学生活动】
1、阅读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

2、与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识。

3、重点交流关于火山喷发预报的知识。

【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说出火山的种类、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害处、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各国有哪些知名的火山等等。

【设计意图】
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

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

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
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六、板书设计:
火山
教学评价:
一、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同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工具材料,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火山模拟实验,在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了对火山成因的认识。

学生通过实验,不仅理解了火山的成因,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这种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火山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带给人们好处,也会带给人类造成负面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的利与弊。

教具准备
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三脚架、火柴、石棉网、蒸发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火山喷
发)。

2大自然在赐予我们人类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火山喷发覆盖了城市,夺取了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火山、研究火山。

(师板书课题:火山)
二、提出问题
1带着刚才的观察与思考,你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
生:火山喷发是什么样子的?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火山喷发与我们人类有关系吗?火山喷发可以避免吗?……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个最基本的问题呢?
生:我们首先研究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
师:准备怎样研究?
生;通过查资料;做实验;电脑查询;可以看课本中的实验方法;……
3这些都是我们科学上研究问题的好方法。

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下面同学们交流一下,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4小组讨论交流。

5生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

6火山的.形成,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一下。

材料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三脚架、火柴、石棉网、蒸发皿,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汇报实验方案。

7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方案说出来和大家共享一下?
学生交流。

8大家的设计很好,不过,在实验时该注意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生:注意安全。

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注意团结合作。

开始动手吧!
生汇报。

9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
生:我们在加热土豆泥时,看到番茄酱像岩浆样从土豆泥的中间
跑出来。

生:打开啤酒盖时,会看到有大量的泡沫涌出来。

生:我们把小玻璃瓶倒放入水槽时红墨水自下而上升上去,象岩浆从地壳中自下
而上流出来。

10同学们利用实验的方法已观察到火山喷发的现象。

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火山的形成视频。

)火山喷发对人们又什么影响呢?小组讨论交流。

生回答,
11师小结:火山喷发可在短期内给人类和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它是一种灾难性的自然现象。

然而火山喷发后,它能提供丰富的土地、热能和许多种矿产资源,还能提供旅游资源,火山形成的过程中也容易形成一些矿产资源。

三课下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火山的历程
火山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
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