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竹竿舞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评论文
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竹竿舞的应用
董晓远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凤翔镇中学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与运动形式,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本文对竹竿舞的特点、文化形式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对竹竿舞的了解,认为当前中小学体育开展竹竿舞对传承民族体育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与民族凝聚力有着极大推动作用,对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竹竿舞;中小学体育课堂;应用
竹竿舞又名叫竹杠舞,持竿者分三种姿势,分别为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通过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节奏瞬间,要快速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动作表情要潇洒自然地做优美的姿态.竹竿舞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它是一种艺术活动更是是一种健康活动。
随着当今生活方式、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育课堂也紧随着时代,随着发展不断去创新,去开展新颖而又独特的项目才能让吸引中小学学生积极参与。
而且竹竿舞需要各成员同心协力、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竹竿舞的开展不仅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对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应用以及开
展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 竹竿舞的运动特点
1。
1 健身性和娱乐性。
竹竿舞由踩踏、跳跃、转体等动作组合而成,不仅仅局限于脚下活动,而是一
种全身性活动,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是改善臀部、腿部、
膝、踝关节软弱无力的有效手段,能健身健脑[ 1 ]。
竹竿舞时,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肺活量增大,代谢功能、心肺功能、协调性、灵敏性都得到改善,娱乐
身心。
1。
2 趣味性与易学性。
竹竿舞产生于生产生活,动作相对简单,在锣鼓的伴奏下,糅合美妙的舞蹈,在呐喊声中,忽而双足点,忽而单腿跳跃,忽而侧身,忽而转体,忽而腾越,各种洒脱、健美的姿势,气氛热烈而诙谐,构成了一幅别有情趣的优美民族风情画,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人人都能接受和参与[ 2 ]。
竹竿舞的。
基本姿态: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
人执一对竿;竹竿的握法:一手握一竿。
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跪地击竿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3 ]。
简单易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的特点将其引入中小学体育课中, 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技能,不仅达到了爱学习,也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环境中接受学习,同时达到了的健身锻炼效果.
1。
3 集体性
竹竿舞是一项集体运动,不仅需要团队精神,更需要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出很好的水平,展现出优美的舞蹈;而对于体育课,在人数方面就能体现集体配合,引入竹竿舞进入体育课堂,更加能体现竹竿舞的集体性。
2 竹竿舞的价值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
方式之一。
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
律感.
3 竹竿舞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与意义
3.1 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骨骼正处在生长期,骨密质比较差,心肺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在运动中容易疲劳,且他们爱玩、好奇心比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小学生锻炼标准是“重在参与”,心理和生理不能承受过重的负荷[ 4] 。
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相对小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方面比小学生较强,他们喜欢挑战有一定难度的项目. 在跳竹竿舞中,对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的耐受力较高,承受能力较强,比较敏感,情绪容易受到影响.
3.2学习场地与材料
竹竿舞不受场地限制,所需要器材可以自制,简单可行,一个篮球场,若干竹竿便可以完成;所以竹竿舞可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教学内容的选择
让学生了解竹竿舞的节奏、步伐,竿的打法,尤其是在跑动路线及编排组合,应选择较为简单的节奏和步伐入手,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节奏、步伐和打法。
3.4教学方法和基本的步骤
体育教学中才采用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教学视频、现场观摩等,同时通过结合诱导的方法。
基本步骤:第一,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打竿的方法, 了解打竿的节奏和规律。
第二,通过简单到复杂的易难方式,让学生先学习单腿交换跳竿动作。
教师先进行竹竿舞的完整动作示范,学生通过观察,然后进行原地的模仿练习,学习无竿的动作练习和前进练习,让学生通过不动的竹竿上进行练习和掌握,通过在慢节奏练习和属性竹竿舞。
第三,随着不断地熟悉和掌握节奏,教师可以相应
的配上音乐让学生慢慢地增加难度系数,以激发学生对竹竿舞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性,达到不断自我提高。
3.5 丰富课外活动,推动竹竿舞发展
学校应定期举办一些文娱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开幕式等,在活动中融入竹竿舞的表演,;同时开展类似校园杯竹竿舞比赛,让每个班级都积极参与到竹竿舞的比赛中,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竹竿舞形成一项不可缺少且固定的参与项目,从而促进竹竿舞在中小学学校的发展和传承。
4 发展竹竿舞在中小学的建议
4.1 加强宣传和学校领导重视程度
加大对竹竿舞的宣传,尤其是竹竿舞进课堂宣传工作,推动竹竿舞在中小学的快速发展。
同学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竹竿舞的重视程度,转变思想,积极推动民族体育,重视竹竿舞进入体育课堂的意义.使竹竿舞在中小学形成规模,形成气候。
4。
2 完善体育教师培训制度
加大和完善体育教师培训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既要让体育教师得到培训,又能让体育教师在当地传授竹竿舞教学知识,达到学习与传授的能力。
同学体育教师要自我提高,自主学习等形式,使其充分掌握和熟悉竹竿舞这项运动,
从而很好的开展体育课堂步伐。
4。
3 积极开展校园和班级活动
学校应定期举办一些文娱活动,在活动中融入竹竿舞的表演,;同时开展类似校园杯竹竿舞比赛,让每个班级都积极参与到竹竿舞的比赛中,通过这种形式,使竹竿舞形成一项固定的参与项目,从而促进竹竿舞在中小学学校的发展和传承。
5.结束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代表悠远年代的遗存,是一笔特殊且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而竹竿舞蕴藏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
艺术情感, 具有很高的健身娱乐价值和趣味性,它动作姿态优美、舞动中节奏感强,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接受。
竹竿舞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性,而且还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从个体融入到群体中,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满足了学生之间交流的需要.所以,加大力发展竹竿舞体育运动项目,积极引入竹竿舞进体育课堂,对传承祖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具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龙碧波,张辉辉,林峰,印长富,陈舟。
竹竿舞健身价值
研究[ J ] 。
体育文化导刊, 2009 ,( 3 ): 32-41.
[ 2 ]林明祥 . 黎族竹竿舞引入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
性研究[ J ]。
湖北体育科技, 2008 ,( 27 ): 90。
[ 3 ]肖水平等。
体育指导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176—177
[ 4 ]沈玉霞,袁建伟 . 竹竿舞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启示[ J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 2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