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5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5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书。

B.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答案】 D
【解析】【分析】D“传记”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
【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根据下列四句话的内容进行推断,它们依次对应的作品是()。

①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细的收拾他。

②所谓的画家却大多数是些骗子狂徒,只会向附庸风雅的愚人榨取钱财而已。

③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④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A. 《朝花夕拾》《儒林外史》《傅雷家书》《骆驼祥子》
B. 《骆驼祥子》《傅雷家书》《儒林外史》《朝花夕拾》
C. 《傅雷家书》《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儒林外史》
D. 《骆驼祥子》《傅雷家书》《朝花夕拾》《儒林外史》
【答案】 B
【解析】【分析】①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原文第15章:同虎妞在一起他所感受到的主要不是幸福。

新婚的晚上,他的惶惑而又疑惧的直觉是这样的:“他不敢正眼看她。

她也是既旧又新的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是姑娘,也是娘们;象女的,又象男的;象人,又象什么凶恶的走兽!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细的收拾他。

谁都能收拾他,这个走兽特别特别的厉害,要一刻不离的守着他,向他瞪眼,向他发笑,而且能紧紧的抱住他,把他所有的力量吸尽。

他没法逃脱。


②傅雷对画商画贩以及钻到钱眼里的画家非常轻视,耻与为伍。

他在1961年给傅聪夫妇的信中说:“所谓的现代画家大多数是些骗子狂徒,只会向附庸风雅的愚人榨取钱财而已。

”(《傅雷家书》第209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2版)后来他对儿子也一再劝告,不要成为经纪人的摇钱树,那些人只是要利用艺术家的走红多赚几文钱,根本不考虑什么真正的艺术。

③《儒林外史.第五回》:“临死前的严监生”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④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根据题干提供的句子内容,揣摩出自的名著,选出合适的选项。

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
宋江看罢来书,心中大怒,扯书骂道:“杀我兄长,焉肯干休!只待洗荡村坊,是我本愿。

”下书人俯伏在地,凛颤不已。

虽用慌忙劝道:“兄长差矣!我等相争,皆为气耳。

既是曾家差人下书讲和,岂为一时之忿,以失大义。

”随即便写回书,取银十两赏了来使。

回还本寨,将书呈上。

曾长官与史文恭拆开看时,上面写道:“梁山泊主将宋江手书回复曾头市主曾弄帐前:国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

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

奈缘尔将行一时之恶,惹数载之冤。

若要讲和,便须发
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

忠诚既笃,礼数休轻。

如或更变,别有定夺。

草草具陈,情照不宣。

”曾长官与史文恭看了,俱各惊扰。

【乙】
宋江道:“不才浅见,未知合众位心意否?”吴用道:“愿闻其略。

”宋江道:“明日并不用一骑马军,众头领都是步战。

孙吴兵法却利于山林沮泽。

却将步军下山,分作十队诱敌,但见军马冲掩将来,都望芦苇荆棘林中乱走。

却先把钩镰枪军士埋伏在彼,每十个会使钩镰枪的,间着十个挠钩手,但见马到,一搅钩翻,便把挠钩搭将入去捉了。

平川窄路也如此埋伏。

此法如何?”吴学究道:“正如此藏兵捉将。

”……只听里面忽哨响处,钩镰枪一齐举手,先钩倒两边马脚,中间的甲马便自咆哮起来。

那挠钩手军士一齐搭住,芦苇中只顾缚人。

呼延灼见中了钩镰枪计,便勒马回南边去赶韩滔。

背后风火炮当头打将下来。

这边那边,漫山遍野,都是步军追赶着。

韩滔、呼延灼部领的连环甲马,乱滚滚都颠入荒草芦苇之中,尽被捉了。

(1)两段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甲】文中画线句“杀吾兄长”指的是什么事?【乙】文中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分别体现了宋江怎样的特点?
【答案】(1)水浒传;施耐庵
(2)【甲】晁盖被暗箭所伤中毒而死。

【乙】侧面烘托,突出宋江军事谋略。

(3)【甲】重情重义;【乙】机智有谋略,有军事指挥才能。

【解析】【分析】(1)由文段的人物宋江可知出自名著《水浒传》,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甲】文段,书接上文攻打曾头市一事,在宋公明夜打曾头市之前,晁盖已经去过一次了,不过半路遭到了埋伏,脸颊中了药箭,毒发身亡。

【乙】文段,宋江大破连环马:朝廷派名将之后双鞭呼延灼攻打梁山,呼延灼出动奇兵连环马打败宋江。

宋江得知金枪手徐宁的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派时迁偷走徐宁的宝甲,将徐宁骗上梁山。

在徐宁的训练下,梁山好汉操练钩镰枪,大破连环马,呼延灼单骑逃走。

侧面烘托宋江军事谋略。

(3)【甲】晁盖亡故,宋江要为晁盖报仇,显得他的重情重义。

【乙】通过宋江的语言描写,他依旧沉着冷静,集众人之智慧,精心策划,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故答案为:⑴水浒传;施耐庵
⑵【甲】晁盖被暗箭所伤中毒而死。

【乙】侧面烘托,突出宋江军事谋略。

⑶【甲】重情重义;【乙】机智有谋略,有军事指挥才能。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句子的注意分析。

注意通读句子所在语段,明确句意。

【乙】文中的画线句主要明确侧面烘托对突出表现人物个性索契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通读两文,抓住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和人物的描写,领会人物个性。

5.亲爱的同学,你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________
C:________ 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4)读书现状调查表
【答案】(1)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4)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

作答要围绕“主题”拟写。

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2)拟写活动形式,要围绕活动主题“走进小说天地”仿照示例的格式来写。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3)解答本题要仿照示例的格式来写。

首先要从给出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且了解的人物,然后写出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再写从读书中得到的感悟。

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4)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结论可多个,概括内容要全面。

故答案为:⑴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⑵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⑶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⑷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点评】(1)宣传标语要注意:1.深刻理解宣传对象。

2.选择恰当角度。

3.善用形容比喻。

4.立意构思巧妙。

5.措词压韵或精炼。

(2)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句子仿写要注意根据例句的特点,使所造句符合以下要求: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3)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4)首先读懂图表反映的内容,能够整合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然后理清表达思路,条理清晰的把图表内容反映出来。

6.瓜果飘香,菊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金秋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__
活动方式:________
(3)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

(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孔子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安徒生高尔基
人物:________
介绍:________
【答案】(1)示例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示例二: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2)阅读名著,陶冶情操;①请作家到班上举办专题讲座;②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③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

(3)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解析】【分析】本题为综合性学习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的能力。

首先明确标语的特点。

标语要求简洁、醒目、有号召力。

其次,要明白活动的主题,围绕主题拟写标语。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书香满校园”,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写出简洁、醒目的标语即可。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设计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

解答前要明白本题是围绕“书香满校园”设的,所以设计活动也要围绕“书香”“读书”这一主题。

有关读书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堂实践设计,如举办读书会、设计手抄报等。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题干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位名人进行介绍,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介绍即可,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这一要求。

故答案为:(1)示例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示例二: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2)阅读名著,陶冶情操;①请作家到班上举办专题讲座;②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③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

(3)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点评】一般来说一个主题设计方案中包含这样几个基本要素:即活动主题(主题名称、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活动适用对象、活动设计与指导者、活动准备、活动时长、活动实施过程、活动实施建议、活动评价建议等。

7.古诗词默写填空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2)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3)千嶂里,________。

(4)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斜晖脉脉水悠悠。

________。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述自己在刘备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

【答案】(1)赢得生前身后名
(2)只恐双溪舴艋舟
(3)长烟落日孤城闭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肠断白苹洲
(6)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赢,舴艋。

故答案为:(1)赢得生前身后名(2)只恐双溪舴艋舟(3)长烟落日孤城闭(4)会挽雕弓如满月(5)肠断白苹洲(6)奉命于危难之间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

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8.(2017·广州)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 风住尘香花已尽,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日晚倦梳头。

B.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生。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E. 何处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F.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 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 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⑥ 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寺词名句。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

李商隐在《无题》中,用青鸟传情表达对爱人的牵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①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在《秋词》中,用鹤儿冲天展现对生活的乐观: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D
(2)在乎山水之间也
;故园东望路漫漫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波撼岳阳城
;无丝竹之乱耳
;过尽千帆皆不是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分析】(1)A.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屠泪先流。

C.“生”应改为“升”;E.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拍?“夜”与“处”位置错误;F.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后面为“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2)(3)古诗文默写,注意书写正确,不要有错别字。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9.你校正在开展“读书与做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一首与“读书”有关的古诗,并说说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此次活动拟写结束语。

(3)5月4日下午3点在学校阶梯教室将举行一次读书比赛,要求全校师生准时参加,请你写以校团委名义写一则通知。

【答案】(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启示:我们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创明天辉煌。

(3)通知
5月4日下午3点学校阶梯教室将举行一场读书比赛,望全校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准时参加。

校团委
×年×月×日【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平时即可写一首与“读书”有关的古诗,然后再根据古诗内容和主旨谈获得的启示。

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启示:我们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2)本题要求拟写结束语,拟写的时候注意内容紧扣本次活动主题,要出希望,语言要简洁、连贯,最好能引用一两句名人名言。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创明天辉煌。

(3)本题要求写一则通知,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通知的格式写作。

第一步标题(第一行正中间):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通知”两个字。

第二步写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内容、活动时间和地点。

第三步落款(分两行写在右下面):落款注明发
通知的单位,并盖章,写明发通知的时间。


通知
5月4日下午3点学校阶梯教室将举行一场读书比赛,望全校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准时参加。

校团委
×年×月×日【点评】(1)本题考查知识积累与语言运用能力。

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每首诗的作者、题目、内容熟练记忆,考试时就能顺利的答题。

答题时还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而谈从诗词中获得的启示,则需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来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本题考查写通知的能力。

通知这类的应用文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因此必须掌握这类应用文的写作格式。

10.填空。

(1)《我看》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________、翻译家。

(2)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________!/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________。

【答案】(1)穆旦;查良铮;诗人
(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解析】【分析】⑴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外国作家要注意国别。

⑵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枉然、谐奏”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穆旦;查良铮;诗人
⑵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并正确书写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作品、成就、作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⑵本题考查一般型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句默写填空,背诵熟练准确,默写必须按照课本原句,不能写错别字,漏字。

11.中国国学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先民智慧的结晶。

作为华夏子孙,你知道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________。

(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写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________。

(3)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女子十五岁被称为“________”。

(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历史故事________。

(5)“沉鱼落雁”这一成语中“沉鱼”是指西施,“落雁”是指四大美女中的________。

【答案】(1)妻子生了男孩
(2)酒窝
(3)及笄
(4)苏武牧羊
(5)王昭君
【解析】【分析】(1)弄璋,汉族民间对生男的古称.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中的“靥”即酒窝儿。

(3)女子十五岁被称为:及笄
(4)“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典故
(5)此题考察了对四大美女常识的识记.此题答案为:王昭君
故答案为:(1)妻子生了男孩
(2)酒窝
(3)及笄
(4)苏武牧羊
(5)王昭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答此题学生要注意平时的识记积累。

例如: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

“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历史的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她,,。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一场名为“大唐风华”的博物展,参观者(甲)(络绎不绝连绵不断)。

此次展览的展品既有镂刻精巧的法门寺地宫珍宝,也有展现唐代风俗的壁上丹青,还有呈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每一件展品无不(乙)(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回望大唐,我们发现,那里不仅有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社稷的壮怀激烈,从业不倦dài的踏实勤勉;也有长安集市多喧xiāo的市井画面,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汇集四方奇风异俗的博大胸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

大唐风华不仅在过去对民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镂刻lòu 衣冠guān
B. 镂刻lòu 衣冠guà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