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安徽省高三物理一轮恒定电流第三讲PPT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60
℃
+
10 44.7-41.4
×(44.7
-
43.5)
℃=
64.0 ℃.
第33页/共37页
答案: (1)连线如图所示
第34页/共37页
(2)RL-t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3)115 mA 5.00 V 43.5 Ω 64.0 ℃(62~66 ℃)
第35页/共37页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第36页/共37页
第10页/共37页
1.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 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 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 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 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第11页/共37页
1.测量误差: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长度以及电流、电压时出现读数误 差.
第16页/共37页
第17页/共37页
(4)据 R=ρSl ,l=0.800 cm=8×10-3 m 直径 d=0.194 cm=1.94×10-3 m 则 S=π4d2 代入 ρ=π4dL2R得 ρ=8.46×10-2 Ω·m.
第18页/共37页
答案: (1)电路图见解析图 (2)①作 U-I 直线,舍去左起第 2 点,其余 5 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② 求该直线斜率 k,则 R=k. 229 Ω(221~237 Ω 均为正确) (3)0.800 cm 0.194 cm (4)8.46×10-2 Ω·m
第9页/共37页
二、整理器材、数据处理 5.拆除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6.在求 R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 Rx=U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 U-I 图线的斜率求出. 7.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 Rx、l、d 的值 代入电阻率计算式 ρ=RxSl =π4dl2IU.
第13页/共37页
(1)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
(2)如右图所示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 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值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求出的电阻值R= 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 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甲、 乙图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____,直径 为____________.
阻用电流表内 阻用电流表外
接法测量,测 接法测量,测
量值偏大)
量值偏小)
第4页/共37页
(2)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选择 ①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 表、电流表的内阻进行比较,若 Rx 较小,宜 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 Rx 较大,宜采用电流 表内接法. ②临界值计算法: Rx< RVRA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Rx> RVRA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 的直径,示数如右图所示.金属丝 的直径是________. 上图乙中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 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 理量是__________.其数值和单位 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第23页/共37页
解析: 求斜率用两点法,即在图线上取两个点求 解.设外电路电阻箱和电流表的总电阻为 R,由闭 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R+EρSl ,变形得到:1I=RE+EρS L,由此可知图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 表了金属丝电阻为零时的全电路(即电阻箱和电流 表)电阻之和,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 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是电阻率,代入数据计 算即可.
第19页/共37页
完善实验步骤及实物连 线
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 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所用的 器材包括:输出为3 V的直流稳压 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 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 开关和导线等. (1)他们截取了第一20页段/共37金页 属丝,拉直 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
2.由于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压 表的分流,造成电阻测量值偏小 (若误用内接法,则电流表分压影 响更大).
3.通电电流太大,或时间太长, 致使电阻丝发第热12页./共37电页 阻率随之变 化.
问题
实验原理及电路选择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并求 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 kΩ)、电 流表(内阻约为40 Ω)、滑动变阻 器、电源、开关、待测电阻(约为 250 Ω)及导线若干.
第24页/共37页
答案: (1)如图 (2)改变金属丝上金属夹的位 置 (3)10.5~10.6 金属丝接入长 度为零时全电路(或电阻箱和 电流表) (4)0.198~0.202 mm 金属丝 的电阻率 9.69×10-7~1.02×10-6 Ω·m
第25页/共37页
拓展创新实验
(2010·新课标全国卷)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 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 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T 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 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L的阻值 随R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 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 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L的阻值,测量电 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L的 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第2页/共37页
误差 原因
电阻 测量 值
电流表分压 U 测=Ux+UA
R 测=UI测测 =Rx+RA>Rx 测量值大于真 实值
电压表分流 I 测=Ix+IV
R 测=UI测测 =Rx+RVRVRx<Rx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第3页/共37页
适用条件 口诀
RA≪Rx
RV≫Rx
大内偏大(大电 小外偏小(小电
第26页/共37页
图1
第27页/共37页
表1
温度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RL阻值 (Ω)
54.3 51.5 48.3 44.7 41.4 37.9 34.7
问题: (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 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第28页/共37页
图2
第14页/共37页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________.(保留三位有 效数字)
第15页/共37页
解析: (1)RV≈50 kΩ,RA≈40 Ω,待测电阻 R≈250 Ω,满足RRV≫RRA,即可忽略电压表的分 流影响,将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因滑动变阻器 规格未知,在满足实验条件前提下,可采用限 流或分压式接法.测量 R 的电路图如下图甲、 乙所示.
金版新学案安徽省高三物理一轮恒定电 流第三讲
1.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用毫米刻度尺测一 段金属丝的长度 l,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 径 d,用伏安法测导线的电阻 R,由 R=ρSl , 所以金属丝的电阻率 ρ=π4dl2R.
第1页/共37页
2.伏安法测电阻 (1)电流表、电压表的应用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图
第29页/共37页
(2)为了检验R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 上作RL-t关系图线.
第30页/共37页
(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 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4所示.电流表 的读数为_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 ________.此时等效电阻RL的阻值为 __________;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 度约为________.
第5页/共37页
③实验试探法:按右图所示接好 电路,让电压表接线柱P先后与a、 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 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 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 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 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 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第6页/共37页
被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 尺、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开 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第31页/共37页
第32页/共37页
解析: (3)读出电压 U=5.00 V,I=115 mA.RL
=UI =43.5 Ω,再由 RL-t 关系曲线找出 RL=
43.5 Ω 对应的温度 t=64.0 ℃左右,也可由表 1
中数据来求出,具体方法是:由图象我们可以
看出 RL 随温度均匀变化,当 RL=43.5 Ω 时温度
第21页/共37页
(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 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
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 的位置;
③断开开关,________合上开关, 重复②的操作.
(3)该小组测得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 度关系的数据,并据此绘出了图乙 的关系图线,其第22斜页/共率37页为________A -1·m-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 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
第7页/共37页
一、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三 个不同的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 平均值d. 2.按右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 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第8页/共37页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 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 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 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 内.断开开关S.
感谢您的观看!
第37பைடு நூலகம்/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