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新组合农香优雅占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2期
摘要阐述了杂交中籼新组合农香优雅占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区域试验结果及生产试验示范结果,对其品质、抗性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稻;农香优雅占;选育经过;栽培技术;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2-0032-03
杂交中籼新组合农香优雅占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
熊书敏1袁飞龙1郝迁平1袁九香2刘田田1周金花1熊军1张华凤1王永钢1余雅晴1
袁婷1方圣1陈燕3
(1江西省永修县农业局,江西永修330304;2南昌市经济作物管理站;3武宁县农业局)
2007年冬(海南)湛恢15×华占
↓
2008年夏(萍乡)F 1(去伪混收)↓
2008年冬(海南)F 2(种植单本800株群体)↓
2009年夏(萍乡)F 3(种植群体95株行,每个株行种植20株)↓
2009年冬(海南)
F 4-F 5(每季在中选的优行中选4个单株供至2010年(萍乡)↓下季种植,2010年夏,每份种子分1/2
在井冈山抗性鉴定)
2010年冬(海南)F 6(种植25个抗稻瘟病的株行,每个株行↓种植50株,田间考察父本与杂交种,当选2722中的4个株行)
2011年夏(萍乡)
TR22(该父本简写TR22,与其配制的组合↓进入品比试验)
2012—2015年(江西)
雅占(大量配组、参试,2015年4月品种审定时,该父本命名为雅占)
图1雅占(TR22)的选育过程
农香优雅占是永修县农业局熊书敏等12人利用湖南穗香大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系不育系农香A 与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恢复系TR22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
该组合具有分蘖能力强、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强、米质较好、产量高等特点。
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稻20170010。
1亲本来源及组合选育过程
母本:农香A ,系湖南稻香大地科技开发公司选育。
其保持系通过金23B/湘香ⅡB///V20B//美洲稻/香5B 的后代经系统选育F6代得到的44B (保持系),再以野败细胞质的新香A 为母本连续回交得到的44A 不育系。
2009年通过湖南品种审定,定名为农香A 。
父本:雅占,原名TR22,是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2007
年冬于海南陵水以引进的三系恢复系湛恢15为母本,与引
进的三系恢复系华占进行杂交。
2008年夏在江西萍乡种植F 1代,2008年冬在海南陵水种植F 2代800株。
2009年夏在江西萍乡种植成株行,每年在江西与海南基地种植2代。
2009年冬在海南陵水种植52个株行(F 4);2010年夏,将上代所选的38个单株种子每个分成2份,一份安排在江西井冈山病圃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择性的与不育系测交并进行米质的初步鉴定;另一份在江西萍乡种植成株行。
2010年冬在海南三亚将上代抗稻瘟病的优行中选取的25个单株扩大种植,发现4个株行表现特别优秀,主要表现配合力强、米质优、熟期劲足、高抗稻瘟病、株叶型好、群体整齐(F 6代)、生长量大。
当季配组。
2011年夏在萍乡部分组合进行品比试验,在参加试验时将父本简写为TR22(图1)。
2015年4月,江西省品审委在审定TR22系列组合时,已将该父本命名为“雅占”,如吉丰A/TR22、天丰A/TR22的组合名称为吉优雅占、天优雅占。
组合选育:2011年夏,选用农香A 等三系不育系与TR22配组,2012年农香A/TR22参加中稻品比试验,2013年在江西省内进行一季稻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综合性状均表现突出。
2014—2016年完成江西省一季稻区域试验后报审。
2区域试验结果2.1产量表现
2014年,农香A/TR22参加江西省一季稻Ⅰ预试,平均
产量9916.5kg/hm 2
,较对照Y 两优1号增产14.92%,居小组第1位;2015年,参加江西省一季稻C 组初试,平均产量
9557.55kg/hm 2,较对照Y 两优1号增产7.23%,居小组第1位,增产极显著;2016年,参加江西省一季稻A 组续试,平
均产量9616.5kg/hm 2,较对照Y 两优1号增产7.90%,居小组第2位,增产极显著。
2015—2016年参加江西省一季稻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9587.03kg/hm 2,较对照Y 两优1号增产7.57%,2年平均日产量74.38kg/hm 2,2年增产均极显著(表1)。
一般大田产量9750kg/hm 2左右,高产栽培可超10500kg/hm 2。
2.2生育期
全生育期2年平均128.9d ,较对照Y 两优1号短0.8d 。
2.3农艺性状
2015—2016年农香A/TR22参加江西省区试结果:株高
112.9cm ,分蘖率491.5%,成穗率64.1%,穗长23.5cm ,有效
穗数297万穗/hm 2,穗总粒数176.0粒,穗实粒数144.3粒,结实率77.9%~86.4%,千粒重23.7~23.9g 。
长粒形,谷壳薄,籽粒饱满,浅黄色,叶鞘、稃尖紫红色,稃尖无芒。
3生产试验示范结果3.1选育单位开展的生产试验
2016年,该组合在萍乡麻山基地大区生产试验。
面积
1233.33m 2,于5月18日播种,8月11日始穗,9月20日
收稿日期2017-03-28
年份产量kg ·hm -2较对照±%全生育期
d 较对照±
d 日产量kg ·hm -220159557.557.23129.7-0.973.6920169616.507.90128.0-1.775.13平均
9587.03
7.57
128.9
-0.8
74.38
表12015—2016年农香A/TR22参加江西省一季稻
区试产量
32
. All Rights Reserved.
定2年平均结果,农香A/TR22稻瘟病发病率23.7%,损失率6.6%,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2.7。
其抗性为中抗水平,而对照Y 两优1号接近高感(表3)。
6栽培技术
6.1播种
在江西省作一季稻栽培,5月上中旬播种。
秧田播种量
180kg/hm 2,大田用种量15.0kg/hm 2。
采取药剂浸种,洗净后催芽播种,稀播匀播[1]。
6.2移栽
叶龄5叶、秧龄25d 左右时开始移栽,株行距为20.0cm×
26.7cm ,插植18.0万~19.5万蔸/hm 2,每蔸插2粒谷秧苗,插植基本苗75万~90万株/hm 2。
6.3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
中期晒田、控肥。
后期根据田间长势,看苗补施磷、钾肥[2]。
中等肥力土壤未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75~450kg/hm 2作底肥,栽后5~7d 再追施尿素112.5~150.0kg/hm 2,幼穗分化初期施氯化钾225kg/hm 2,后
期看苗补肥。
浅水移栽,深水返青,分蘖期干湿相间,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以湿润为主,后期干干湿湿,收割前7d 断水[3]。
6.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蓟马、螟虫等,及时施药防治。
坚持药剂浸种,预防种传病害发生。
7制种技术7.1准确安排播差期
内地夏制,母本先播种,4月中旬播母本,待母本播种
28d 左右、叶差达4.5~5.0叶时播父本;要求父母本7月中
旬始穗。
提倡海南(琼南)冬季制种,12月下旬播种,母本先播种5~7d ,叶差1.1~1.5叶,以叶差为准,要求父母本4月初始穗。
7.2培育多蘖壮秧
秧田施45%复混肥600kg/hm 2、尿素112.5kg/hm 2作底
肥。
大田用种量父本7.5kg/hm 2、母本22.5kg/hm 2,秧田播种
量187.5kg/hm 2;父母本2叶1心时施尿素37.5kg/hm 2作断奶肥,移栽前5d 施尿素37.5kg/hm 2作送嫁肥。
秧田从2叶1心至拔秧前药剂防治病虫害2~3次。
7.3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内地夏制,一般母本先移栽7~10d ,移栽时叶龄5.5~
6.0叶;海南冬季制种,父、母本同期栽插。
父本插大双行,父、母本行比2∶14,父本与母本行距27cm 。
母本株行距16.7cm×20.0cm ,每蔸插1~2粒谷苗;父本插植密度为20cm×30cm ,每蔸插5~6苗。
7.4科学管理水肥
一般施45%复合肥675kg/hm 2作基肥,母本插后7d 施尿素112.5kg/hm 2和钾肥150kg/hm 2作追肥,父本偏施追肥1次。
前期浅水灌溉,薄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4]。
扬花期保持
较深水层,孕穗期防止缺水,后期以干干湿湿为主。
7.5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在母本少量开花时起至父母本抽穗扬花结束,每天授粉3~4次,每隔25~30min 授粉1次[5]。
7.6巧施九二○
九二○总用量为270g/hm 2,其中,父母本同时喷施225g/hm 2,父本单独喷施45g/hm 2。
待母本始穗达10%时喷施第1次,连续3d 喷完。
7.7除杂保纯
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应根据农香A 的株叶形、粒形及时除去杂株。
喷施九二○前后,每天上午母本开花前除杂1次。
收割前、割掉父本后,再清除1~2次[6]。
7.8加强病虫害防治
杂交中籼新组合农香优雅占大田病虫害主要有谷粒黑粉病、稻瘟病、纹枯病、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要根据病虫预测预报,结合田间实地调查,选择适当的时期进行药剂防治[7]。
年份品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粒长mm 垩白粒率
%垩白度%碱消值级胶稠度mm 直链淀粉
%2015农香A/TR2281.373.567.2 6.720 6.5 3.07813.4Y 两优1号(CK )81.071.468.2 6.815 4.1 6.07513.92016
农香A/TR2279.371.061.3 6.65314.4 4.06713.1Y 两优1号(CK )
82.3
71.0
68.5
6.7
21
3.7
6.7
70
13.3
表22015—2016江西省一季稻区试米质分析结果
年份组合发病率/%损失率/%综合指数2015
农香A/TR2235.510.6 3.5Y 两优1号(CK )81.0
44.1 6.42016农香A/TR2211.8
2.6 1.9Y 两优1号(CK )91.6
51.47.2平均农香A/TR2223.7
6.6 2.7Y 两优1号(CK )86.3
47.8
6.8
表32015—2016年省区试稻瘟病多点鉴定结果
注:表中数据均为4点平均值。
收割。
全生育期125d 。
经收割验产,农香A/TR22产干谷12289.5kg/hm 2。
全田群体生长整齐,株叶形态好,结实率达83.5%,生长后期黄丝亮秆。
3.2江西省一季稻生产试验
2016年9月,农香A/TR22以全票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生产试验的现场考察评议。
4品质分析结果
2015—2016年,江西省区试统一送样至农业部食品质
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进行品质分析,农香A/TR22综合2年测试的结果:出糙率80.3%,精米率72.3%,整精米率64.3%,粒长6.7mm ,垩白粒率36.5%,垩白度10.5%,碱消值3.5级,胶稠度73mm ,直链淀粉13.3%。
综合上述指标分析,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项稍有超标,其余项达1~3级优质稻
米标准(表2)。
5抗性鉴定结果
稻瘟病抗性:2015—2016年,江西省区试稻瘟病抗性鉴
熊书敏等:杂交中籼新组合农香优雅占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
33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2期
(上接第27页)
用肥量,之后先将肥料充分溶解,否则易堵塞,也影响施肥效果。
再将其倒入首部的施肥罐中。
若肥液不能一次全部注入施肥罐,可反复加入到肥液用完为止。
五是在待施肥小区正常滴水时间30min后开始施肥。
在本轮灌小区滴水结束前1h关闭施肥罐球阀,施肥结束,并打开排水球阀,至罐内剩余水小于罐容量的1/3后,开始添加下一轮灌小区肥料。
六是每次滴灌施肥施药后,要把施肥罐清洗干净,以防止残留的化肥、农药腐蚀过滤器、阀等零件设备。
7适期收获与滴灌设备回收
膜下滴灌栽培收获时期为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形成黑色层、含水量降到25%以下时,即可收获。
收割后,要及时拆卸滴灌设备和输水管,首部应放完罐内水,清洗滤网,回收保管好辅管和毛管,并揭除地膜,带出田外。
然后进行秋整地,并进行秸秆还田,还田量为11.25t/hm2。
8参考文献
[1]贾信德,谢延彬,陈志国.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总结[J].农民致富之友, 2013(20):56-57.
[2]牟力.辽宁省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农业科
技与装备,2015(3):5-6.
[3]王波,纪晓丽.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J].吉林蔬菜,2014(8): 18-19.
[4]欧阳芳.北票市玉米膜下节水滴灌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13(10):44-45.
[5]郭金胜.玉米节水滴灌集成综合高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
(6):71-72.
[6]王霞.玉米膜下节水滴灌技术[J].现代农业,2014(11):44-45.
[7]李妍.浅论辽北旱作区玉米滴灌节水主要配套技术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4(14):108.
(上接第26页)
表色泽较深、皮层粗厚、薯外皮易脱开时收获为佳。
1.11种茎贮藏
木薯在栽培上主要以茎杆作为种子繁殖,贮藏好种茎即为翌年种植木薯保存好种子,在热带贮藏过程中不考虑种茎冻害,在龙山县贮藏方法应注重防冻、保湿、透气,其方法是在木薯种植地块选择地势偏高的地段挖1道深沟,沟深60~70cm,沟宽1.4m,沟内不能有水,沟边采用竹筒放通气孔,沟长视种茎数量而定,种茎放入沟内后盖上稻草或茅草等保温物,再用一层泥土将稻草压实保温保湿,确保木薯茎杆不冻害不干枯,新鲜有乳汁,翌年春季取出作种用。
2示范成效
2.1示范概况
示范地选择在苗儿滩镇苗新村、星火村、红光村,境内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年平均降水量1423mm,海拔252m,年平均气温16.4℃,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成土母质为石灰岩或黄棕壤土发育。
示范面积67.43hm2,前作空闲。
选用我国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高产优质品种华南205,其主要特点是株高适中(株高2.8~3.0m)密节,较抗倒伏,结薯集中,氢氰酸含量7~9mg/100g,鲜薯淀粉含量28%~30%,块根干物质含量35%~40%,中熟品种种植后8个月可收获。
10月15日由县农业局、县统计局和科技局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对该镇推广的67.43hm2木薯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
在目测的基础上,分高、中、低产的田块,各取3个样点进行实产验收,每丘抽挖150m2木薯过称,经田间测产和实产验收。
2.2示范结果
示范片加权平均产量为37.7t/hm2。
其中,一类面积为21.04hm2,占总面积的31.2%,平均产量41.33t/hm2;二类面积34.32hm2,占总面积的50.9%;平均产量38.15t/hm2;三类面积12.07hm2,占总面积的17.9%,平均产量30.26t/hm2。
3参考文献
[1]陈培党,庞善祺.木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55.
[2]罗振敏,吴页宝,胡平华,等.木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9 (10):45-46.
[3]刘翠娟,黄莉.合浦县木薯高产栽培综合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 (8):150-151.
[4]黄学华.良种木薯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9(2):79-80.
[5]杨双权,刘中邦,刘春才,等.木薯高产实用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
技,2004(6):24-25.
[6]谢向誉,陆柳英,曾文丹,等.食用木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
热带农业,2016(3):71-72.
[7]揭锦隆.木薯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10):8-9.
(上接第28页)
后茬作物有影响[8]。
5参考文献
[1]范昭能,曾荣耀,杨航,等.“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
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12):24-29.
[2]张英秋,徐茂财.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8): 164-166.
[3]郭立君,曾贤杰,叶桃林,等.浅谈湖南省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6(1):18-20.[4]王海洋,王为,陈建平,等.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高产栽培技
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3):33-34.
[5]陆慧玲.高寒地区矮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 49.
[6]杜江洪,张立媛,王显瑞,等.赤峰地区旱地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模
式[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02.
[7]徐晓艺,姜立东,高杰,等.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
(8):137-138.
[8]管延安,张华文,杨延兵,等.能源甜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山东
农业科学,2008(7):107-108.
7.9及时收获
当种子成熟达到85%左右时,抢晴好天气及时收割完毕。
农香优雅占一般制种产量在2100kg/h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3000kg/hm2。
8参考文献
[1]陈晓波,饶鸣钿.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
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3):453-456.
[2]陈亦跃,王新桂,易祖凡,等.攸县双季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效益
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9(12):35-36.[3]刘颖珊,李杏,张振平,等.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表现及主要栽培技
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6):18-19.
[4]姜兆全,顾春荣,李东,等.江苏里下河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技术
集成[J].江苏农业科学,2014(10):59-61.
[5]魏文辉,蔡为铭.烟后杂交稻不割叶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12(10):12-14.
[6]彭华碧.三系杂交稻制种优质高产技术总结[J].杂交水稻,2004(4): 17-19.
[7]丁超尘,孙宗法,陈多璞,等.改进籼型杂交稻制种技术试验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1(2):100-103.
3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