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冷改造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参加此次施工的15名人员进行抽样调查,以前是否经历过类似施工。
姓名 王名泉 李宝钢 窦胜
是否参加过 类似施工 是


姓名 陈月军 杨清山 张家文
是否参加过 类似施工 否


姓名 傅庆军 张海 刘莉群
是否参加过 类似施工 是


抽查结果显示,60%人 员参加过类似设备施工, 说明大部分人员对设备 比较熟悉。
七、组织实施(三)
要因
NO1:焊接材料烘烤及焊接量大 NO4:台车单台吊装上线
措施
6)钻孔后台车分为三台一组,这三台台车之间的连接板进行烘烤和焊接。 7)把台车单台上线,改为三台一组整体上线。
责任者
郜智慧
参 与 者 窦胜、李凤麒、杨清山
实施时间 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
中冶宝钢技术6)三台一组连接的烘烤及焊接中冶宝钢技术
相关证明材料
采用新工艺后质量完全可以保证
新工艺受到了甲方业主的好评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提前1天完成了施工任务,为甲方节约了巨额的停机
成立时间
公关型
活动次数
---
活动时间
年龄
学历
职务职称
42
本科
队长
43
本科
质量技术部部长
36
本科
技改部部长
35
本科
炼铁队书记
33
本科
副队长
44
中专
生产管理
29
本科
技术员(机械)
29
本科
技术员(电气)
48
大专
作业长
2010年6月
4次
2010年6月~2010年12月
工龄
组内分工
19
总指挥
20
总技术指导
14
环冷机骨架部分
中冶宝钢技术
二、现状调查
传统施工工艺
备件制作及前期准备 60天左右 停机
罩体拆除 2天
台车拆除 3天
固定密封及平轨侧轨拆除 2天
平轨侧轨的安装与调整 5天
75台台车的上线
75台台车的调整与钻孔
4天
6天
制图人:李飞
台车烘烤与焊接 罩体安装、调整 调试及热态运转
投入生产
3天
5天
2天
制图时间:2010年6月10日
优化环冷改造工序 提高施工效率
编制单位:中冶宝钢技术第二检修分公司 发 布 人:李 飞 编制时间:二O一一年一月
中冶宝钢技术
小 组 概 况
小组概况
课题名称 小组名称 课题类型 注册编号
姓名 高首荣 傅庆伟 李凤麒 刘国斌 李飞 郜智慧 巩志超 窦胜 杨清山
优化环冷改造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环冷改造项目QC小组
图。
2)调整好轨道的精度 内外轨道的半径误差不大于±1mm。
内外轨道的轨距误差不大于±1mm。
轨道顶面标高误差不大于±1mm。 制图人:李飞 制图时间:2010年8月15日
中冶宝钢技术
3)台车离线的精度调整
台车整体预组装
预组装的测量调整
预组装的平轨粱、轨道、台车
台车铰链销轴连接
中冶宝钢技术
七、组织实施(二)
制图时间:2010年6月8日
中冶宝钢技术
四、原因分析


人员对设备不熟悉 焊接材料烘烤烘烤及
焊接量大

缺乏此类设备的精

度调整经验

线
设备安装量太大 台车吊装上线时间长 现场工作面
调 整
设备安装精度要求高
单台台车吊装
拥挤
焊 接
钻孔难度大
时 间




制图人:李飞
制图时间:2010年7月2日

中冶宝钢技术
中冶宝钢技术
六、制定对策
序 号
主要原因
1
焊接材料烘烤 及焊接量大
2 钻孔难度大
3
设备精度调整 量大
4
台车单台吊装 上线
对策
目标
措施
75台台车设 备在停机前 整体离线预 组装,并在 线原样恢复。 做到“三同 时”(同班 施工人员、 同样测量工 具、同种测 量方法)
把烘烤和焊接 6)钻孔后台车分为三台一组,这 的时间从3天 三台台车之间的连接板进行烘烤 降低到1天。 和焊接。
经过QC小组的讨论, 认为绝大部分调整作业可 以放到停机前进行。
结论 制图人:巩志超
要因 制图时间:2010年7月18日
中冶宝钢技术
末端因素 确认时间
五、要因确认(五)
台车单台吊装上线 2010年7月19日 确认人
郜智慧
确认方法 精益运营工具:快速换模
标准
能否把此项作业压缩到停机前
75台台车,如果单台上线的化,按照一台车上线约1小时左右,那就需要75 小时。加上台车在轨道上的托拽时间。至少要消耗4天的时间
停机结束
分析:
按照传统工艺至少需要停机32天,无法满足甲方25天的停机 要求。所以必须对某项工序进行压缩。QC小组经过头脑风暴,对 逐项工序进行仔细排列。发现只有75台台车的上线、75台台车调 整与钻孔、台车焊接三个工序还有继续挖掘的潜力。
中冶宝钢技术
台车上线、调整、钻孔焊接工序演示
轨道吊装
台车上线
台车的上线、调整、钻孔 和焊接工序
必须控制在6天之内
制图人:傅庆伟
制图时间:2010年6月5日
中冶宝钢技术
目标分解
总目标
14
13
12
10
8
6
4
2
0 传统施工方法
6 目标值
台车上线、调整、钻 孔、焊接的施工时间
8
6
44
2
2
0
分目标
6
3
3
1
传统方式 目标值
台车上线 台车调整、
钻孔 台车焊接
制图人:傅庆伟
10
8
6
4
2
0 传统施工方法
台车上线、调整、焊接
5
的施工时间(天)
实际时间
制图时间:2011年11月28日
台车上线、调整、钻孔、焊接工序的实际施工时间为5天 比目标值6天还要提前1天。
中冶宝钢技术
八、效果验证 此类施工属于低频次施工。据了解甲方将在
2011年11月份和2012年度对1DL和3DL进行相同的 改造,届时QC小组将会对新工艺的效果进行验证。
7)三台台车一组整体上线
台车连接部分材料的焊接,施工前要 用酒精喷灯长时间烘烤,离线能完成 约2/3左右。
三台台车同时上线,能够使吊车的吊装 量从75钩、缩短到25钩,节约了上线 时间。
中冶宝钢技术
7
6
5 44
3
2
2
1
0 台车上线
6 2
台车调整
3 1
台车焊接
传统方式 目标值
制图人:傅庆伟
14
13
12
要因 措施
NO2:钻孔难度大
4)台车调整完毕后离线钻孔。 5)设计出专用的钻孔底板。
责任者
郜智慧
参 与 者 高首荣、巩志超、杨清山
实施时间 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
中冶宝钢技术
项目中涌现的专利
4)台车调整完毕后离线钻孔
5)设计出专用的钻孔底板
制图人:李飞
制图时间:2010年8月15日
中冶宝钢技术
引入精益生产工具--快速换模(SMED)
产品A运行
换模时间
产品B稳定运行
SMED的概念:是“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的缩写。翻译成快速换模。 目的:流程切换时间最小化。 形成时间:发展成熟于1950年-1970年之间。 创立者:由新卿重夫(Shigeo Shingo)在马自达,三菱和丰田咨询期间发展起来。 应用对象:最出应用与汽车工业的大型冲压机换模 应用范围:被世界上很多组织应用于根本性的减少各种流程的切换时间。 发展方向:从制造业的换线方法,应用于多种产业和多种情况流程改进的方法论。 重要性:是精益生产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
预组装 现场
环冷施 工现场
负责人 郜智慧 郜智慧
傅庆伟 郜智慧
制图人:李飞
制图时间:2010年8月3日
时间 20100801 20100803
20100803 20100803
中冶宝钢技术
七、组织实施(一)
要因
NO3/设备精度调整量大
措施
1)选择好预组装的场地建立模型 2)调整好轨道的精度 3)进行台车的离线精度调整
徐平

杨国强

于长厚

董广文

彭海龙

吴瑞广

结论 制图人:李飞
非要因 制图时间:2010年7月16日
中冶宝钢技术
五、要因确认(二)
末端因素
焊接材料烘烤及焊接量大
确认时间 2010年7月16日 确认人
杨清山
确认方法 精益运营工具:快速换模
标准
能否把此项作业压缩到停机前
根据测算,75台台车一共需要300块连接板。根据设计院的工艺要求,台车
末端因素
钻孔难度大
确认时间 2010年7月23日 确认人
杨清山
确认方法 精益运营工具:快速换模
标准
能否把此项作业压缩到停机前
具测算75台台车的钻孔量达到1000个。并且钻孔必须等到台车调整完毕后才 能进行。台钻在钻孔的时候和现场的钢结构发生干涉,所以钻孔占用的时间较 长。
经过QC小组的讨论, 认为可以把大量的钻孔作 业放到停机前进行。
经过QC小组的讨论,认为台车可以根据吊装重量的核算,提 前组装为几台一组。这样整体上线效率能大大提高。
结论
要因
制图人:郜智慧
制图时间:2010年7月19日
五、要因确认(六)
现场工作面拥挤属于客观原因,这里定性为非要因(确认人:李飞 时间:2010年7月19日)
制图人:李飞
制图时间:2010年7月19日
4)台车精度调整完毕后、离线钻 孔
5)设计出专用的钻孔底板 把台车调整和 钻孔的时间从 6天降低为2天。 1)选择好预组装的场地建立模型
2)调整好台车轨道的精度
3)进行台车的离线精度调整
把台车上线的 时间从4天降 低到2天。
7)把台车单台吊装上线,变成台 车三台整组吊装上线。
地点
预组装 现场
预组装 现场
核心理念:通过优化工 序,把内部作业时间压 缩到外部。
内部作业时间 内部作业时间
制图人:李飞
总时间
外部作业时间
外部作业时间
制图时间:2010年7月2日
中冶宝钢技术
五、要因确认(一)
末端因素
人员对设备不熟悉
确认时间 2010年7月15日 确认人
郜智慧
确认方法
问询
标准 是否有50%以上的人员参加过类似施工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制定对策
D 对策实施
C 效果检制查图人:李飞
A 标准化工作
制图时间:2010年6月2日
中冶宝钢技术
一、工程概况
宝钢炼铁厂2DL460M2鼓风环 冷机91年6月正式投产以来,已 运行近二十年。针对2DL环冷机 环冷机水平轨道支撑 故障率高、台车磨损老化、钢结 梁以上部分 构腐蚀严重,旋转精度差等问题 进行改造。对整个水平轨道支撑 梁以上部分全部更换,并且增加 环冷机的骨架,由于宝钢生产工 艺的需要,甲方最终给予的停机 施工时间为25天(据测算停机每 多一天,甲方直接损失为300余 万元)提前完成甲方将给予一定 的工程款奖励。
中冶宝钢技术
效益分析--经济效益
1)该工程通过施工单位通过合理组织、改进技术措施,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缩短了施工时间8天。以目前市场施工人工费 用标准为例,则可节约的费用可根据以下几个部分计算出来: a.人工费:8天×120人×150元/人/天=144000元 b.汽车台班费:8天×3台班/天×2000元/台班=48000元 c.提前一天完成施工任务奖励费用:40万元 d.预组装投入的费用:21万元 则采用新工艺一共产生的直接效益为:40+19.2-21=38.2万元 2)间接效益上:实际停机时间为24天,比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1天,则为宝钢节约的停机成本约为300-40=260万元。
制图人:李飞 制图时间:2010年10月2日
台车间调整、钻孔、焊接等
中冶宝钢技术
三、目标设定
按照传统的施工 工艺、台车的上线、 安装和调整至少需要 13天的时间,但是经 过QC小组对整个环冷 改造施工进度进行仔 细倒排,最后得出的 结论是,台车的上线 安装和调整的工序时 间必须控制在6天之 内,才有可能满足25 天的施工任务。
结论 制图人:杨清山
要因 制图时间:2010年7月24日
中冶宝钢技术
末端因素 确认时间 确认方法
五、要因确认(四)
设备精度调整量大
2010年7月18日 确认人
巩志超
精益运营工具:快速换模
标准
能否把此项作业压缩到停机前
75台环冷台车,要调整内框圆度、 外框圆度、台车间的间隙、车轮与轨 道间隙、台车固定密封与轨道间隙、 转动密封与固定密封间隙等等。调整 量十分庞大。
责任者
傅庆伟
参 与 者 李 飞、巩志超、杨清山
实施时间 2010年8月至2010年9月
中冶宝钢技术
1)选择好预组装的场地建立模型
首先选择合适的场地,由于台 车外轨中心的半径R=26100mm,并且 台车的重量较大,为4.7吨左右,所 以离线预组装的场地一定要大。基 础一定要满足承载要求。为此QC小 组经过自己考察,选择东枚钢构公 司前方的操场作为预组装场地。并 建立预组装的轨道基础模型:如下
辅导员
13
辅导员
7
辅导员
25
辅导员
3
资料整理、现场实施
3
资料整理、现场实施
29
现场指导专家
制图人:李飞
制图时间:2010年6月1日
中冶宝钢技术
小组活动时间进度表
阶段 项目
2010年6月-2011年12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11月 12月
项目概况
现状调查
P
目标设定
连接板在焊接之前需要烘烤。每块连接板烘烤的时间大约为1小时。如果考虑分
为15个点同时进行作业的化,则单纯烘烤的时间就需要约20小时。焊接时间也得
约为2天。
经过QC小组的讨论,
认为部分材料烘烤及焊接
的工作可以放到停机前进
行。
结论 制图人:杨清山
要因 制图时间:2010年7月17日
中冶宝钢技术
五、要因确认(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