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师归纳: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
(4)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能分享给大家吗?
2.古今对照,感知异同。
(1)课件出示现代文《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夫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啊!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柄。
2.这个写字指导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学习汉字书写具有显著的好处。首先,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各偏旁的位置,以及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细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还让他们对汉字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次,教师亲自范写,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书写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每个笔画的顺序和书写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的技巧和规律。再次,学生描红和反馈评议的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有机会亲自动手书写并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评议和修改,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最后,这个环节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书写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不断练习中逐渐提高书写水平。
学情分析
进入第二课时,学生对《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对故事的情节和角色有了基本的认识。此时,学生可能对于农夫的侥幸心理和不劳而获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看法,但可能还未深入理解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错误性。在学情上,学生可能表现出对故事寓意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可能面临理解深层含义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这一课时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提供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并鼓励他们将这种寓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这一课时中获得收获。
当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守株待兔》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并询问这个农夫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时,这一教学环节带来了显著的好处。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帮助学生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对故事的情节和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记忆。紧接着,通过对寓意的深入剖析,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到侥幸心理和不劳而获的错误性,以及勤劳、努力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对比阅读,说说文言文的《守株待兔》和现代文的《守株待兔》的不同之处。
1.默读材料,读懂故事。课件出示《南辕北辙》。
(1)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请大家默读《南辕北辙》。
(2)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故事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首先,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们主动思考和探讨坐车人错在哪里,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让他们有机会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其次,小组代表的交流进一步将讨论结果汇总并展示给全班,这既是对小组讨论成果的检验,也为全班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思考和观点。最后,教师的总结将学生们的讨论引向深入,明确指出方向错误对努力的影响,使学生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追求目标时方向的重要性。整个教学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寓言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作用。
3.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具体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活学活用。通过劝说这位同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成长的意义。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三、总结
1.(1)学生复习课内生字,朗读生字,全班齐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馈指导。
2.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偏旁的位置,注意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教师引导总结:“释”字左边“”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其”字中间有两横,两竖左低右高。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反馈评议。
(4)评价修改,再练写。
1.这个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复习生字,其好处在于多方面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首先,通过课件出示生字,并由学生逐个或全班一起朗读,有效强化了生字的视觉和听觉记忆,使得学生能够更清晰地回忆起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形态。其次,观察字形并思考如何记忆这些生字,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运用自己的记忆策略,如联想记忆、字形分析等方法,从而加深了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最后,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反馈指导,学生不仅有机会将自己的记忆方法分享给他人,还能从他人的方法中汲取灵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记忆策略。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综上所述,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和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效果,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理解《南辕北辙》的道理。
(1)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2)小组选出代表交流。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3.结合情境,活学活用。
情境:有位同学,学习不认真。有一次数学考试,选择题特别多,他不会做,就随便蒙,竟然蒙对了大半,考试及了格。从那以后,他更不认真学习了。同学劝他,他说:“没关系,我能蒙对!”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同学?
单元
第2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守株待兔》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认真聆听教师归纳。
(4)生答: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偶然间找到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复习资料。那次考试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我开始有点飘飘然,觉得只要依赖这套资料,以后的所有考试都能轻松应对。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和考试难度的增加,我渐渐发现那套资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仍然抱着侥幸心理,没有认真去学习和准备新的知识点,而是继续依赖那套旧资料。结果,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让我非常沮丧。
3.生答:同学,蒙对题目只是暂时的运气,并不能代表你的真实水平。长期依赖运气会让你错过真正学习知识的机会。学习需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希望你认真对待学习,不要只依赖运气,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1.感悟主题。
(1)耕者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呢?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二、研读文本
感悟主题,读懂故事
1.(1)生答:我认为耕者被嘲笑是因为他太懒了。他因为一次意外得到了一只兔子,就以为可以一直这样不劳而获。他整天坐在树桩旁等兔子撞死,而不去耕地。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可笑,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所以,大家才会嘲笑他。
(2)生答: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和成功。
(2)学生交流讨论,说说如何记住生字。
(3)师生共同反馈。
2.(1)学生观察汉字并总结。
(2)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并描红。
(3)学生反馈评议。
(4)师生互评,练写生字。
1.复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全班齐读。
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2)观察字形,思考怎样记住它们,同桌之间说一说。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守株待兔》的故事世界,了解了一个农夫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而放弃了勤劳耕作,最后成为笑柄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这个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让我们一起思考,这个农夫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
感悟主题,读懂故事
1.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守株待兔》故事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带来了显著的教学效益。首先,学生们被引导去探究为何农夫会因守株待兔的行为而被嘲笑,这促使他们反思农夫的错误逻辑,即错误地将一次偶然事件视为常态。接着,通过同桌讨论和全班交流,学生们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不仅拓宽了彼此的思维视野,也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适时地归纳出“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的道理,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导。最后,联系实际生活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道理与自身经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避免类似守株待兔的错误行为。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促进了他们情感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1.通过默读《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并随后进行同桌及全班的交流,这一教学环节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在专注的默读中深入故事,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同桌讲述,学生得以在小组内分享观点,锻炼表达能力;最后的全班交流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倾听不同声音,拓宽思维。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实现“小故事,大道理”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在《守株待兔》的第二课时中,教材深入探讨了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这一课时着重于对故事寓意的解读,以及引导学生如何将这种寓意联系到日常生活和自身行为中。教材通过农夫坐等兔子撞树桩的行为,揭示了侥幸心理和不劳而获的错误性,并强调了勤劳、努力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此外,教材还可能包含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活动,如让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做,从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2.对比文言文的《守株待兔》和现代文的《守株待兔》,可以发现两者在表达方式、用词及文风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文言文版本用词简洁,表达精炼,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通过简短的字句传递了深刻的道理。而现代文版本则更加详细,用词通俗易懂,描述更为具体,更容易被现代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区别,加深对两种文体特点的理解。同时,这种对比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提高他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同一故事,学生还能从中发现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哲理,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难点: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核心问题
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2.(1)学生快速默读课件上展示的内容。
(2)生答:文言文版用词简练,句式紧凑,具有古典韵味;而现代文版则描述详细,语言直白易懂,更贴近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1.学生默读《南辕北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2)生答: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把去楚国的方向搞反了。
(3)生答: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