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四季大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萧山区四季大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1项目背景和工程概况
萧山四季大道工程地处萧山区南片地区的西部,是一条南北向道路,起点位于闻堰镇与滨江区交界的王家里村,与滨江区四季大道相接,终点位于义桥镇双桥头村,与杭州绕城南线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入口连接,全长 6.66公里。

工程近期的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远期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

道路北面2.1公里为新建道路,闻戴线与闻兴路交叉口以南后的4.56公里沿闻戴线改建。

工程概算总投资8.23亿元,计划于2007年7月开工,2009年6月完工,施工期为24个月。

2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线路合理性分析
2.1工程建设必要性
四季大道是杭州市规划快速路“三纵五横”中的第一纵,现绕城南线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钱江四桥和滨江区四季大道已经建成或即将建设完成,为本项目——规划快速路的第一纵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项目的实施是完善规划城市道路网建设的需要,它能有效地沟通杭州南北向交通,缓解过境交通对杭州市中心交通的压力,并能促进组团、区块之间的区域联动。

2.2 线路合理性分析
线路符合杭州市、萧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

选择位置考虑城镇规划和路网规划的一致性,适当照顾沿线主要乡镇。

3 环境现状
工程道路北面2.1公里主要为人工植被,分布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蔬菜、油菜等。

戴线与闻兴路交叉口以南后的4.56公里沿闻戴线改建,周边主要为居民点和村庄。

为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我院委托杭州市萧山区环境监测站,于2007年4月23日~24日对四季大道主要声环境敏感点义桥镇山后小学、南岸花
城、小砾山村、东汪村、闻堰初级中学、长安村王家里进行了昼夜噪声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除闻堰初级中学测点外,其它各测点昼间都略微超过相应的噪声标准,夜间噪声均能满足噪声标准。

闻堰初级中学昼间夜间都超标,且昼间超标10分贝,夜间超标5.8分贝。

根据萧山区监测站在2005年和2006年对萧山区的大气监测数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符合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4.1 预测年限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本次预测年限选择公路竣工营运后第1年、第7年和第15年,即2010年、2016年和2024年。

4.2 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沿线经过的长安村王家里、闻堰初级中学、湘湖人家、东汪村、小砾山村、南岸花城、山水一生、东方文化园、山后村、义桥镇山后小学和民丰村。

4.3预测结论
4.3.1社会环境
本工程的建设可提高该地区交通运输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周边地块土地开发和利用,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

该工程的实施,必将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发展进程,发挥积极的作用。

工程共拆迁各类房屋建筑7.74m2,安置用地面积9.3hm2。

拆迁对象主要集中在工程沿线两侧,主要包括农户38户、企业26个、学校1所。

涉及拆迁人口约172人。

除所涉居民和单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外,不会影响沿线各乡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被拆迁的居民将在本镇范围内安置,由建设单位根据有关规定,依法对拆迁户进行生产、生活安置,进行补偿,并将补偿费落实到户,确保他们得到一定的土地,使其生活水平不低于原有水平。

被拆迁企业、单位主要根据相关规定采用货币安置方式。

4.3.2 生态环境
拟建项目主要影响农田植被,拟建公路工程永久占地将损失一定的农田植被生物量,但由于农田植被在拟建公路沿线的面积较大,且公路征用耕地占区域
耕地总量的比例较小,公路建设不会导致区域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

因此,农业植物种不会受公路项目建设的影响。

从区域植物组成种类分析可知,受公路建设影响的多为本地区常见植物种类,没有生态敏感种类,因此,工程对本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巨大影响。

4.3.3 水环境
本工程共跨越河流5次,需修建大、小桥共5座。

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除将产生少量石油类和杂物等污染物外,主要是扰动河水,使底泥浮起而产生局部悬浮物增加。

拟建桥梁所在水域为Ⅱ类水体,不属饮用水源。

同时,新建桥梁除船闸桥外均为小桥,施工量相对较小,加上桥梁均为钻孔桩基础,施工中每个桩基在不漏水的护筒中进行,先钻孔,后灌注混凝土。

钻孔产生的泥浆均在护筒内,泥浆经泥浆槽运至岸边的沉淀池和泥浆池内,部分泥浆回用,无法回用的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排放,沉渣干化后用于路基回填。

可见,桥梁基础施工中埋设护筒时可能对河道水质造成扰动影响,但影响时间较短。

同时,泥浆槽运输泥浆时可能会有少量泥浆泄漏,对河道水质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很小。

4.3.4声环境
四季大道建成营运后,山后村(执行1类标准)、山后小学(执行2类标准)的昼夜噪声在初期、中期、远期均超过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

大部分敏感点营运初期昼间符合相应标准,但夜间有所超标。

除闻堰中学、山后村、山后小学营运中期昼间噪声超标外,其余敏感点昼间均符合相应标准,但夜间所有敏感点均超标。

4.3.5环境空气
预测表明,四季大道建成营运后,各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都能满足相应标准,无超标现象。

4.3.6 水土流失
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2.52hm2,其中园地2.37hm2,林地0.15hm2。

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24.85万m3(自然方,下同),其中土方开挖13.37万m3,石方开挖9.90万m3,钻渣0.22万m3,老路面砼1.36万m3。

填筑总量37.61万m3,其中土方24.40万m3,石方13.21万m3。

弃渣量1.58万m3。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3.56万t(建设期3.53万t,自然恢复期0.02万
t);新增水土流失量3.51万t(建设期3.49万t,自然恢复期0.02万t)。

5 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对施工中路基填挖、取弃土等施工活动时,尽可能减小对植被的影响,对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对植被的影响。

通过人工覆绿可以减缓色彩上的不利影响,如植草护坡、边坡悬挂覆绿,及时恢复临时用地和覆绿弃渣场,增加公路与周边环境的色彩协调性。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尽可能租住当地民,所产生的污废水由当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必须设置施工营地的;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应设置专门的垃圾桶进行收集,并定期及时清运至附近垃圾填埋场或者垃圾焚烧场。

桥梁应设计完备的径流收集系统,采用专门的管道将桥面径流收集并引到桥梁两侧设置的集水池中。

施工时钻孔产生的泥浆应通过泥浆槽运至岸边沉淀池或泥浆池,部分泥浆回用,无法回用的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排放,沉渣用于路基回填或桥头路段的绿化覆土,严禁向水域弃渣。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在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

新筑路基及时压实等,以减少施工扬尘影响。

运营期加强道路管理和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和避免塞车现象。

同时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4)声环境保护措施
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内可种植降噪效果好的香樟、龙柏、臭椿、松柏、夹竹桃、冬青、天鹅绒草、杜鹃等乔灌草木,减少沿线居民对交通噪声的主观烦恼度影响。

中期夜间噪声超标5dB及以上的敏感点(包括闻堰中学、湘湖人家、山后村、山后小学、民丰村),拟采取对临路第一排建筑设置隔声窗的措施,以减小交通噪声对各敏感点的影响。

6 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21份(个人16份,团体5份),回收有效卷36份,回收率100%。

,公众对本工程的建设情况较为关心和了解,对工程建设所持的态度比较支持,对群众主要担心的问题,业主将尽量采纳公众的意见,主要包括①萧山区交通局和设计单位已经考虑了村民的道路穿越方便、交通安全等问题;②根据噪声预测,村庄沿线噪声超标的地方将采取降噪措施,并设禁鸣标志;③对于闻堰镇村镇建设办公室的建议属于工程的设计问题,已提交到设计单位讨论。

在下一阶段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将充分考虑工程沿线群众的意见,严格按有关标准对本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建设,及做好征地补偿,以不辜负工程沿线群众的期望。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但工程建设和营运期间将会对工程沿线区域产生一定不利环境影响。

因此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运行过程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鉴此,从环境角度看,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工程路线方案布设合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该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拟建公路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