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品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选择题试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个苹果,然后关上门,并把灯都关上,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那么你()这个苹果。
A.不能看到
B.适应后能看到
C.能看到
解析:A
2.如图,小刚同学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
A.一张很薄的铝箔纸
B.一块干净的木板
C.一块干净的冰
解析:C
3.小刚同学将手伸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
B.水中有两只手
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
解析:C
4.光在水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波浪线
解析:A
5.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长方形小木块,木块在墙上的影子()。
A. 相同
B. 不同
C. 都不是
【答案】 B
【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长方形小木块,木块在墙上的影子大小、方向都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
6.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A. 形状相同
B. 形状不同
C. 方向相同
【答案】 B
【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
7.当我们从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走到强光下时,眼睛的瞳孔会()。
A. 放大
B. 缩小
C. 不变
【答案】 B
【解析】【解答】人在弱光下,瞳孔会变大,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当人从弱光走到强光环境中时,瞳孔会从大变小。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环境下,瞳孔的变化。
8.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A. 美观
B. 有利于光的反射
C. 保温
【答案】 B
【解析】【解答】白色物体更有利于光的反射。
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可以使教室明亮。
【分析】本题考查反光性能强的颜色。
9.树林中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A. 树叶的影子
B. 太阳的像
C. 树叶间的空隙的像
【答案】 B
【解析】【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
【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原理。
10.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道理分析正确的是()。
A. 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B. 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C. A和B均正确
【答案】 A
【解析】【解答】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分析】本题考查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
11.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下午影子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 长——短
B. 短——长
C. 长——短——长
【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所以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3.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A. 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A
【解析】【解答】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日晷。
【分析】本题考查日晷的原理。
1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
A. 早晨
B. 正午
C. 傍晚
【答案】 B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下午影子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5.下列物体与潜望镜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医生用的额镜
C.近视眼镜
解析:B
二、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
16.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按作息时间安排工作。
下列装置可以在太空中用于计时的是( )。
A. 水钟
B. 日晷
C. 摆钟
D. 原子钟【答案】 D
【解析】【解答】A、水钟要利用水的重力下滴,而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不能用水钟在太空中计时,A不符合题意;
B、日晷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而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日晷在太空中计时,B不符合题意;
C、钟摆要利用摆锤的重力向下运动,而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不能用水钟在太空中计时,C不符合题意;
D、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这种电磁波非常稳定,可以用于太空计时,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计时仪器的工作原理,注意太空中物体没有重力及昼夜周期和地球不同进行分析。
17.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 )。
A. 上升
B. 下降
C. 变轻
【答案】 A
【解析】【解答】摆锤上升、摆的长度减短,速度会增大,符合题意。
B、下降之后摆的长度增加,摆的速度变慢,不符合题意。
C、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8.地球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A. 24小时
B. 30天
C. 12小时
D. 8小时【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有24小时,平均白天12小时,黑夜12小时,因而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2h。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转,所以才有昼夜交替。
19.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 )制作的。
A. 长短变化规律
B. 移动的规律
C. 长短变化和方向移动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解答】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日晷的制作原理和用途。
20.在用饮料瓶制作水钟时,关于刻度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从瓶底开始
B. 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
C. 从任意一个地方开始
【答案】 B
【解析】【解答】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才能保证其液面下降的周期性稳定,方可用来计时,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掌握水钟的用途和制作原理。
21.下面各图中所示的摆的摆速最慢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摆长是影响摆的速度的条件,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
【分析】显而易见,题目中所给的四幅图,D选项的摆长最长,故而D选项摆的速度最慢。
22.如图所示的两个摆中,( )。
A. 1号摆摆动得快
B. 2号摆摆动得快
C. 摆动快慢一样
【答案】 B
【解析】【解答】摆锤摆动的速度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锤的速度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锤的速度就越快。
【分析】本题中,二号的摆长比一号短,所以二号的速度比一号的快。
23.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树木以()来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A. 年轮
B. 大小
C. 高矮
【答案】 A
【解析】【解答】每增加一年,树木的年轮都会增长一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年轮来记录树木的形成。
【分析】我们可以用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大致计算时间。
24.钟表内部的结构中,能控制齿轮匀速运转的是()。
A. 摆锤
B. 垂体
C. 齿轮操纵器
【答案】 C
【解析】【解答】在钟表的内部,能够控制齿轮匀速转动的结构是齿轮操纵器。
【分析】钟摆的快慢和摆长有关,和重量无关。
25.三个组的同学在做滴水计时实验时,甲组滴得最慢,可能的原因是()。
A. 滴孔最小
B. 水位最低
C. 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C
【解析】【解答】钟摆实验中,如果水滴过于慢,可能的原因是滴孔较小或水位过低导致。
【分析】牢记钟摆实验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6.下列现象中,能较为准确测量时间的是()。
A. 运动后的心跳声
B. 下雨时的雨滴声
C. 匀速前进的火车车轮声
【答案】 C
【解析】【解答】运动后的心跳声较快,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下雨的雨滴声音太过于密集,不适合计算时间;火车车轮声每一圈的时间间隔都是相等的,可以用来计算时间。
【分析】我们可以用过某些除钟表外的方式来计算时间。
27.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
A.水流逐渐变慢
B.漏水孔太大
C.容器口径太大
答案:A
28.一只摆钟一昼夜走慢了两分钟,为了使它计时准确,下列方法有效的是( )。
A. 缩短摆的长度
B. 加长摆的长度
C. 增大摆锤的重量
D. 减小摆锤的重量
【答案】 A
【解析】【解答】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动的幅度没有关系。
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摆钟一昼夜走慢了两分钟,为了使它计时准确,那么就要让它走快,所以应该缩短摆的长度。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摆线长度对摆动快慢的影响。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一分钟内我们只眨一下眼睛
B.古代的人们常常用日影来计时,如日晷
C.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答案:A
30.傅科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A. 速度加快
B. 方向偏转
C. 摆幅增大
【答案】 B
【解析】【解答】傅科摆指仅受引力和吊线张力作用而在惯性空间固定平面内运动的摆。
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
所以傅科摆在摆动时会发生方向偏转。
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傅科摆的工作原理。
31.树木以( )来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A. 年轮
B. 大小
C. 高矮
【答案】 A
【解析】【解答】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
同时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变,在年轮上也有体现。
所以树木以年轮来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故答案选A。
【分析】根据年轮的产生进行分析。
32.在一只杯中装入3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小孔,让水从孔中自由滴落,滴完前面的100毫升和滴完最后的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相比( )。
A. 前100毫升水滴完得慢
B. 前100毫升水滴完得快
C. 滴完的时间是一样的【答案】 B
【解析】【解答】前100毫升滴水时,水位比最后100毫升水的水位高,压力大,所以滴的速度就会比后面的快。
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滴水的速度与水位的关系。
33.人类计时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 )。
A. 日晷一水钟一摆钟
B. 摆钟一日晷一水钟
C. 水钟一摆钟一日晷
【答案】 A
【解析】【解答】日晷是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只能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粗略知道大概时间;水钟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相对日晷来说计时较为精细;钟摆是根据单摆原理制成的,是一种较为精细的计时工具。
所以,从简单到精细的计时器为日晷一水钟一摆钟。
故答案选A。
【分析】理解各种计时器的原理及精确度。
34.下面三个摆,摆动速度最慢的是( )。
A. B. C.
【答案】 C
【解析】【解答】摆速与摆长有关,摆绳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绳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C的摆绳是最长的,摆速就是最慢的。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摆速的因素。
35.同一只摆钟的“摆”,摆动的速度( )。
A. 冬天快一些
B. 夏天快一些
C. 夏天、冬天一样快
【答案】 A
【解析】【解答】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冬天摆绳会变短,摆的速度就会加快。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摆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
36.不会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是( )。
A. 水的多少
B. 容器的形状
C. 滴水的快慢
D. 容器的大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A.水的多少会导致水受到的压力不同而滴速不同,从而影响水钟的准确性,不符合题意;
B.容器的形状也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要求容器要均一,不符合题意;
C.滴水的快慢会影响计时的准确性,要求滴速相同,不符合题意;
D.容器的大小不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
37.正午时太阳下影子的方向是指向( )。
A. 北
B. 南
C. 东
D. 西
【答案】 A
【解析】【解答】正午时分,太阳在物体的南方,影子就会在背面形成,即在北方。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太阳光在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
38.一只摆钟一昼夜走快了三分钟,为了使它计时准确,下列方法有效的是( )。
A. 缩短摆的长度
B. 加长摆的长度
C. 增大摆锤的重量
D. 减小摆锤的重量
【答案】 B
【解析】【解答】摆钟速度与摆的速度是摆长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
所以为使摆速加快,应该加成摆的长度。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摆速的因素。
39.当我们的手表或时钟出现不准确时,最好的校对方法是( )。
A. 与同学对表
B. 听广播报时
C. 自己估计
【答案】 B
【解析】【解答】我们的钟表不精确时,应与准确时间对照。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与他人对表和自己估计都无法得到准确的时间。
40.观察下图,甲、乙、丙三个摆,测得甲每分钟摆动20下,乙每分钟摆动25下,丙每分钟可能摆动()下。
A. 27
B. 23
C. 18
【答案】 B
【解析】【解答】甲的线较长,摆动一周的时间较长,每分钟摆动20下;乙的线最短,摆动一周的时间较短,每分钟摆动25下;丙的线长度在中等长,所以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在20到25之间。
【分析】钟摆每摆动一周的时间长短和线的长度有关。
三、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选择题
41.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所以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 沉积
B. 分解
C. 侵蚀
【答案】 C
【解析】【解答】A、沉积会形成平原,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可以将大石头最终变成小细沙,不符合题意。
C、侵蚀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42.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形成的。
A. 一次次的火山喷发
B. 一次大地震
C.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 C
【解析】【解答】南方的印度洋板块与北方的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交叠相挤,使喜马拉雅山不断抬高。
【分析】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原因。
4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A. 沙化
B. 石化
C. 风化
【答案】 C
【解析】【解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分析】本题考查风化的原因。
44.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答案】 C
【解析】【解答】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
45.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答案】 B
【解析】【解答】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屋脊”。
46.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 )形成的。
A. 板块分离
B. 大陆板块碰撞
C. 火山爆发
【答案】 B
【解析】【解答】南方的印度洋板块与北方的亚欧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交叠相挤,使喜马
拉雅山不断抬高。
故答案为:B。
【分析】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47.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答案】 B
【解析】【解答】如果我们看到了堆满卵石的河床,可以判断这是河的中游,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水流量,河流的上游一般会有岩石,中游会有鹅卵石,下游会有细沙堆积。
48.自然界中()、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作用。
A. 阳光
B. 流水
C. 森林
【答案】 B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流水、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49.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的组成成分的是()。
A. 腐殖质
B. 小小的沙粒
C. 多种无机盐
D. 一小块碎玻璃
【答案】 D
【解析】【解答】A.腐殖质属于土壤的成分,不符合题意;
B.小小的砂粒属于土壤的成分,不符合题意;
C.多种无机盐属于土壤的成分,不符合题意;
D.一块碎玻璃不属于土壤的成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气,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50.下列选项中,( )不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A. 云南路南石林
B. 海南第一山
C. 冰岛的苏尔特塞岛
【答案】 C
【解析】【解答】A、云南路南石林是风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湖南第一山是风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C、冰岛的苏尔特塞岛是地壳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51.土壤的成分中,( )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A. 空气
B. 腐殖质
C. .水
【答案】 B
【解析】【解答】A、空气分布比较广,不仅仅存在土壤中,不符合题意。
B、腐殖质是动植物尸体腐烂后形成的,可以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符合题意。
C、水不属于营养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52.(以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表在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A.风力侵蚀
B.河流的沉积
C.火山和地震
解析:C
53.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 鹅卵石
B. 大石头
C. 细沙
【答案】 C
【解析】【解答】A、鹅卵石一般在中游河床,不符合题意。
B、大石头一般在上游河床,不符合题意。
C、细沙一般在下游河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所以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54.地核的半径约为()千米。
A. 3800
B. 3300
C. 3400
【答案】 C
【解析】【分析】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
半径约有3470 km,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55.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 水流的作用
B. 冷热的作用
C. 风力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解答】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56.划分地球表面地形最主要的依据是()。
A. 是否有河流
B. 是否有山脉
C. 海拔高度和地表特征
【答案】 C
【解析】【解答】海拔高达以及地表的特征是划分地球表面地形的最主要的依据。
【分析】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57.每年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是()
A. 猛烈的
B. 不存在的
C. 缓慢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
58.()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A. 沙砾
B. 腐殖质
C. 盐分
【答案】 C
【解析】【解答】水中的矿物质有很多,但是盐分是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盐分也是植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
【分析】盐分是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是人体和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
59.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颗粒是()。
A. 沙砾
B. 岩石
C. 黏土和细沙
【答案】 C
【解析】【解答】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所以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最上面的一侧,即黏土和细沙。
【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60.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 大石块
B. 植被
C. 黏土和细沙
【答案】 C
【解析】【分析】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物体的颗粒越小,越容易被径流带走。
因此黏土和细沙最容易被径流带走。
答案:C。
61.中国的西部多(),东部多()。
①丘陵②高原③高山④平原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的地形,西部多为高原、山地,东部多为平原、丘陵。
62.取少量的土壤,放入试管里,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后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说明()。
A. 土壤中有空气
B. 土壤中有生物
C. 土壤中有水分
【答案】 C
【解析】【分析】加热后有小水珠出现,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
63.地球上表面约( )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A. 50%
B. 70%
C. 70%
D. 90%
【答案】 C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71%面积被水覆盖。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64.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组成的。
A. 岩石
B. 沙子
C. 土壤
【答案】 A
【解析】【分析】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65.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 )很容易被水流带走。
A. 大石块
B. 植被
C. 黏土和细沙
【答案】 C
【解析】【解答】A、大石头很重,一般很难被冲走,不符合题意。
B、植被一般都有根,固定在土壤中,也很难被冲走,不符合题意。
C、黏土和细沙,轻小,易被冲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当细沙和粘土冲到下游时,一般会沉积下来,形成平原。
四、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选择题
66.我们使劲举哑铃时,前臂上的肌肉()。
A.变软了
B.变硬了
C.变没了
答案:B
67.我们依靠()管理压力和冲突。
A.循环系统
B.运动系统
C.神经系统
答案:C
68.小刚是五年级一班的男生,他的身高是150厘米,体重是50千克,那么他的体重属于()。
A.正常
B.超重
C.肥胖
答案:B
69.心平气和时,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次。
A.30~50
B.60~100
C.120~150
答案:B
70.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力量来自于(如)。
A.呼吸
B.消化
C.心跳
答案:C
71.我们的身体能够做不同的事情,是()在指挥这一切。
A.心
B.脑
C.胃
答案:B
72.下列功能中,不属于人体骨骼作用的是(一()。
A.支撑我们的身体
B.保护内脏器官
C.传输人体需要的营养
答案:C
73.做接乒乓球游戏时,反复练习接球,接球的成功率一般会()。
A.越来越高
B.基本不变
C.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