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测量中“引体向上”测试指标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4月
第41卷第2期
湘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Apr.,2020
Vol.41No.2
学生体质测量中“引体向上”测试指标的思考
侯广斌1,李一新1,邓芬2,朱登科1,王峰1
(1•湘南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郴州423000;2.湘南学院附属小学,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运用测量、文献、问卷调查等方法,实测某学院男生引体向上、俯卧撑并比较国内、外测量上肢肌肉力量耐力的项目、评价标准和成绩.结果显示:男女生体质成绩差异主要由力量耐力成绩差异导致的,而男生引体向上的标准较高和学校适于引体向上锻炼的体育器材或设施太少,是引体向上成绩低的主要原因,这既不利于学生评优评奖的性别公平,也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贯彻实施.因引体向上成绩差而将其在体测成绩中的权重降至10%,与其在体质中的重要性不符;多数受访专家、学者、体育教师和学生认为,俯卧撑难度适中,锻炼、测试安全,对体育器械、锻炼场地要求低,成绩区分度高,能准确反映上肢肌力和体质,有利于学生评优评奖的公平;在学校引体向上锻炼器械不足的情况下,改测或选测俯卧撑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加强锻炼,达到提高学生上肢肌肉力量耐力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测量;肌肉力量耐力;引体向上;俯卧撑;零次率;零分率
中图分类号:TP24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l672-8173.2020.02.014
儿童及以上年龄段的力量素质水平与其整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或提高骨密度、糖耐受、去脂体重和骨骼肌腱完整性⑴刃;其中,中等力量素质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成人的死亡数和死亡率,高水平的力量素质可以正向影响身体成分、心肺功能以及骨骼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疾病和残疾风险⑶•因此,力量素质的测试与评价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和地区体质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国测量上肢肌肉力量耐力的常用指标有各类俯卧撑、引体向上、曲臂悬垂和卧推等•从单次重复动作的做功来看,标准引体向上做功最多,难度最大•不少国家、地区采用俯卧撑、曲臂悬垂或修正引体向上等难度较低的指标,以提高测试成绩的区分度,并增强青少年参与测试的积极性•其中,美国四种体适能测试都不测标准引体向上,而是采用俯卧撑、卧推或修正引体向上等来测量上肢肌力,该标准也被许多非洲国家采用mi];欧洲青少年体适能测试则是测握力(测最大力量)、曲臂悬垂⑴;我国香港地区学生体适能测试也是测俯卧撑、修正俯卧撑或握力⑷;日本仅测试握力同;俄罗斯、新加坡则都是测引体向上3.
前苏联对我国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制度影响较大•我国从1954年《劳卫制》(直接借鉴前苏联)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5-2001年)再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至今),都用“引体向上”来测量学生上肢肌肉力量(耐力),其中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用“握力”来测量上肢(最大)肌肉力量卩何.建国以来,我国学生引体向上的及格标准则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这种标准的变化基本反映我国学生体质的变化规律•如18岁以上男子引体向上的及格标准从《劳卫制》的8个⑴]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1990年)》的13个卫-闵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以下简称《标准(2007)>)的11个「⑷再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以下简称《标准(2014)})的10个M.然而,现标准符合现阶段学生体质实际吗?
据中青报报道,上海某知名高中在国家体质测试的抽测中,有近半数高中学生一个标准引体向上都做不起问,同样有报道显示很大比例的大学生也一个标准引体向上都做不起“阁,即“零次率”很高.笔者近几年连续在高中带队教育实习,访谈所在学校体育骨干老师,也多认为应该有1/3到1/2左右高中学生不能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然而,向剑锋等抽测浙江省15所学校1500名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虽然零分率达43. 00%,但是零次率仅为12.53%[20],远低于记者的报道和体育老师的经验判断.
收稿日期:2019-11-2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7C1507)
作者简介:侯广斌(1969—),男,湖南安仁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侯广斌,李一新,邓芬,等:学生体质测量中“引体向上”测试指标的思考
鉴于媒体报道、教师经验判断与研究者实测结果差异过大,笔者实测某学院大学生一、二年级男生(以下简称男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兼测90。

俯卧撑,并对专家、体质测试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横向、纵向分析引体向上成绩现状、变化规律及变化原因,分析引体向上标准设置的合理性,探讨用俯卧撑来反映上肢肌肉力量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1测试对象与研究方法
1.1测试对象
随机抽取某学院2015,2016级非体育专业男生231名,间隔一定时长分别测量他们的引体向上和俯卧撑成绩.
1.2研究方法
文献法:从学院获取2016年测量、上报的2015.2016级所有学生体质测量数据.
测量法:对随机抽取的男生231名(其中专升本12人,2016年未参与学校测试),分别测量标准引体向上和90。

俯卧撑成绩,引体向上标准参照《标准(2014)》,俯卧撑标准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设计两份问卷,问卷一对2017年8月参与第五届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培训班的高校教师和相关专家以及工作在中小学的体育骨干进行调查•问卷二是对一些国内知名体育专家调查,了解他们对引体向上测试项目的看法.
访谈法:访谈体育教师、学生,了解教师在体质测试特别是对引体向上测试中的标准掌控,以及教师、学生对引体向上指标的看法.
数理统计法:将本次测量数据和调查数据分别录入SPSS17.0,并作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引体向上测试项目成绩现状及原因
2.1.1某学院引体向上成绩
笔者随机抽测某学院2015.2016级231名男大学生引体向上,并对引体向上的次数成绩和百分制成绩分别给予分析•数据显示,该学院男大学生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起(即零次率)的仅为9.50%,中位数5次,众数4次,平均值为5.45次,标准差3.93次,标准误0.258次(标准误显示样本均值偏离总体均值较小,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变异系数0.72,大于0.5,显示样本离散程度很高.偏斜度(a)为0.704,明显正偏态.做单样本K-S检验,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P<0.01).
数据还显示,该学院大学生引体向上百分制成绩频数分布接近“L型”(如图1).其中,男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平均值仅21.65分,标准差达25.97分,变异系数达1.20,个体差异奇高;标准误1.71,显示样本成绩均值与总体均值差异可能较大,与前面标准误解释相左,显示用此标准计算百分制成绩欠科学.数据还显示,学生引体向上虽然零次率不足一成,但零分率(引体向上成绩为0-4个)达47. 20%,不及格率达82.25%,优秀率、良好率都仅为0. 40%(图1).数据提示引体向上不及格率过高,零分率过高,低分区间(特别是零分区间)区分度不足,都是由于标准过高导致.
学院大学生引体向上零次率仅9.50%,远远低于相关报道中部分体育老师的经验值(即前文提到的1/3以上学生一个都做不起).为什么会有这么的
直角圆
引体向上百分制成绩
图1引体向上百分制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月(第41卷)第2期
差异呢?访谈显示,鉴于多种原因,每年体质测试时老师会降低引体向上的标准,学生也会心领神会降低每次动作的难度从而提高引体向上次数,老师则基于经验判断这些学生可能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都做不起.
这么低的成绩在全国是个案,还是各地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大抵如此?
2.1.2其他高校引体向上成绩
了解其他高校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现状,笔者以“引体向上”为主题词,并含“大学生”为条件,查阅2014年以来的相关文献71篇,本文仅选择作者为大学教师且内含平均成绩或不及格率数据的论文,发现:浙江15所高校男生5=1500)引体向上次数均值为4.94次,零分率43.00%[20];山西大学某学院2014级男生(“= 1388)引体向上平均得分仅为25.89分,是各项目得分中最差的⑵];河北沧州师范学院2014级男生(“=1451)有76.36%引体向上不及格,也是各项成绩中不及格率最高的凶;黑龙江8所高校2015级男生5=21369)不及格率达83.80%曲].对某学院大学生(样本231人,零分率47.20%,不及格率82.25%)与浙江15所高校大学生(样本1500人,零分率43.00%)的零分率以及与黑龙江8所高校15级大学生(21369人,不及格率83.80%)的不及格率分别作两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含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的精确检验等四种公式),设相伴概率分别为pg则Pi>0.2,p2>0.5.鉴于抽样的某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这意味着获取样本的某学院与浙江15所高校、黑龙江8所高校同时期生源的引体向上成绩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从力量耐力素质来看,他们应该来自身体素质相同的总体;这还说明某学院样本具有好的代表性,对某学院样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应该具有好的外在效度.
问题是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少年引体向上标准高,不及格率低,本世纪已经连续两次调低及格标准,为什么不及格率反而还这么高?其实我国青少年体质滑坡是不争的事实,体质测量中各项素质指标都已下调,只是幅度不同而已•目前各项素质指标中,引体向上是成绩最差的,笔者认为客观上可以归结为引体向上评分标准偏高和提高引体向上成绩所需的外在条件差两方面的原因.
2.1.3肌肉力量耐力评分标准的比较
《标准(2014)》有关大学一、二年级引体向上的评分标准为0-4次皆记0分,5-9次分别记10-50分,10次及格,15次良好,17次优秀,19次满分.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2011)》规定该群体25岁以下的男性青年(含学生)引体向上9次及格、12次优秀、13次满分(见表1),优秀、满分标准远低于大学生标准,其中满分的13次仅相当于大学生的72分t15'24-251.搜狗百科显示我国总参谋部先后组织6所院校采集了500余万组数据,2004年初颁发《军人体能标准》(试行本),2006年颁布实施的通用《军人体能标准》,适用于全军及武警部队,其中引体向上标准为12个及格,16个优秀少〕,其及格标准高于大学生,优秀标准低于大学生•军人、警察都是对体能要求特别高的群体,其引体向上的标准反而低于或大致相当于我国同龄学生标准.
表1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男公安民警25岁以下组锻炼达标之引体向上标准的对照表
群体满分80分60分35分30分10分
大学生(1-2年级)标准(个)191510/75
公安警察标准(个)131195//
《标准(2014)》还规定只有体测成绩良好以上的学生才能评优评奖,那么男女生体测标准应该基本一致才能凸显性别公平•进入初中后,学生肌肉力量耐力的测试指标区分为男生测引体向上,女生测仰卧起坐•那么,《标准(2014)》引体向上与仰卧起坐难度一致吗?笔者比较2016年某学院上报的男女生数据:其中,女生仰卧起坐的平均分为62.33、及格率达84.20%,而男生引体向上平均分为30.20、及格率23.41%.即使将“引体向上”的权重系数从《标准(2007)》的20%降低到《标准(2014)》中的10%[27],肌肉力量耐力成绩依然可使男女生体测综合分相差达3.21分[(62.33-30.20)*10%].2016年该学院的男生标准总分(即不含附加分)均值为65.61分,女生为68.45,女生高于男生2.84分,差异基本上是由肌肉力量耐力项目贡献的.然而,不能就此认为,女生的身体质量优于男生,只能是认为肌肉力量耐力指标的选择或标准有问题,引体向上或者仰卧起坐至
侯广斌,李一新,邓芬,等:学生体质测量中"引体向上”测试指标的思考
少有一个指标在反映身体质量时存在效度低的问题•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男大学生无论是与同龄的男性军人、人民警察比较标准还是与同龄的女大学生比较成绩,男生引体向上标准都显得过高,导致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男生的身体质量.
2.1.4引体向上成绩提高所需的外在条件
所有体测项目中,无论是锻炼还是测试,引体向上是唯一需要借助体育器械或辅助工具才能提高成绩的项目•从解剖学来分析,完成引体向上动作,无论是向心工作还是离心工作,都主要是由腕、肘关节的屈肌、肩关节的伸肌和肩胛骨后缩的肌肉发力.单杠当然是提高引体向上成绩的最好器械,双杆、立杆等的攀爬、悬垂,户外的爬杆、爬树、攀岩等因动作与引体向上相似,也能系统锻炼相关各部位肌肉;局部肌肉锻炼可以使用哑铃做负重屈肘、飞鸟展翅,或使用拉力器做扩胸动作•当然,健身房器械多,既可以系统锻炼又可以局部锻炼引体向上相关肌肉•
二三十年前,单杆、双杆都是安放在学生宿舍周围,学生随时都可以锻炼,学生还可以就近利用家庭、教室栅栏式窗户进行锻炼,户外爬杆、爬树虽然危险,却是当时小孩子独有的“福利”,所以当时引体向上标准虽比现在高,但其成绩却优于现在.很多人将学生体质下滑主要归因为“考试指挥棒”,但是笔者认为学校、家长对独生子女安全的过度担忧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滑的主要原因•如今,虽然锻炼条件更好,但学生锻炼还多主要局限于校园.校园里面安放单、双、立杆等体育器械本来是相对安全又节约时间的方式,然而,“一个孩子伤不起”,一些家长因为小孩在学校中利用体育器械玩耍、锻炼而出现安全事故后就不理智地在学校大吵大闹,并提出过分的赔偿要求,法律、保险的缺位让学校、教师不胜其扰.一些学校特别是小学只能“未雨绸缪”,忍痛将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械“请出”校园,中学也只是保留二、三副单杆,这还是因为体质测试必须要用.
本次调研显示,24.36%的体育工作者认为其周边小学基本没有单、双、立杆等体育器械;66.67%的认为其周边中学这类体育器械仅有一、两副甚至没有•受访者认为,不分地域中高考迄今不考体育,使得与体育成绩密切相关的身体素质不受学校重视,学校少装体育器械既安全又节约开支•学校缺少用于引体向上锻炼的体育器械、器具,家长反对孩子进行危险的爬树爬杆,再加上引体向上标准相对过高,致引体向上成绩下滑最快.《标准(2014)》只能通过大幅降低引体向上成绩在体质成绩中的权重来降低其影响,导致该指标被“弱化”.
2.1.5对教育职能的影响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体质测试成绩作为学校、学校领导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必然使得学校体育教师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于是,降低测试标准者有之,修改数据者有之,测试一次数据后,来年复制粘贴到同年级学生中者亦有之•学校在学生体质测试过程中的做假、报假,老师在体质测试中降低测试标准,这类言传身教,背离了教育“求真务实”的宗旨,也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制定体测标准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体质现状,更应达到督促学生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的目的•大面积的不及格率、零分率甚至零次率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或练习的积极性,甚至出现习得性无助感并迁移到其他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一句名言“跳一跳,可摘桃”,讲的就是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使劲跳,也摘不到桃,大多数的人会选择放弃、逃避.实际上,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害怕体质测试甚至不喜欢体育课,体质测试中的一些指标标准过高应该也“贡献”了_份力.
2.2肌肉力量耐力测试项目改良的探索
2.2.1专家、学者对引体向上测试项目的看法
通过问卷星设计两份问卷,通过微信、QQ群、短信对工作在体质测试一线的专家、教师进行调査.问卷一填答者主要包括2017年8月参加第五届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培训班主讲、学习的专家、体育教师、体育局和体育器材厂家领导,还有湖南省各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问卷二仅由华南理工、华东师大、湖南大学、湖南师大、河海大学等高校体育学院院领导填答.
当笔者在问卷一中提到目前大学生引体向上不及格率超七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10.26%认为应该降低标准,56.41%的受访者认为不能降低标准(尤以体育局工作者和中小学老师为甚),仅26.92%认为需改变测试项目•问及学校为什么不安装或较少安装单、双、立杆等体育器械的原因时,84.62%的受访者认为小学主要是担心学生安全;中学主要也是担心学生安全,多数地域中、高考不考体育也是重要原因.当笔者陈述现阶段引
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月(第41卷)第2期
体向上锻炼器械少、学生锻炼不方便而且标准偏高等理由后,受访者逐渐改变看法,改变最大的也是体育局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表2、表3).对于替代项目的选择,60.26%的受访者选择俯卧撑,仅28.21%选择与引体向上发力肌肉一致的斜身引体和曲臂悬垂(表2),表明大多体育工作者并不认为锻炼肘关节屈肌、肩关节伸肌和躯干背肌的斜身引体、曲臂悬垂比锻炼肘关节伸肌、肩关节屈肌和躯干胸肌的俯卧撑更能准确反映体质.
对以上问题,知名专家学者也见仁见智,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师大、湖南大学等的一些知名体育专家都赞成使用俯卧撑;也有一些专家教授持“一般”或“不支持改变测试项目”的态度,如面访一些体质测量培训专家,他们认为:目前不能修改指标,其最主要的理由为现有标准是经过30多年的体质调研、监测保留下来的,并认为“不要质疑现有标准”,但他们未就引体向上标准过高、各地竞相造假、上报数据参考价值不大和造假对学生心理、行为教育所产生影响做出宜接回应•
表2体育行业不同类别工作者对取代引体向上项目的选择
斜身引体向上俯卧撑曲臂悬垂其它小计体育局领导或工作人员0(0.00%)1(33.33%)0(0.00%)2(66.67%)3
高校体育老师5(12.82%)22(56.41%)7(17.95%)5(12.82%)39
中小学体育老师2(&00%)19(76.00%)2(&00%)2(&00%)25
体育行业其他工作者2(1&18%)5(45.45%)4(36.36%)0(0.00%)11
合计9(11.54%)47(60.26%)13(16.67%)9(11.54%)78
表3受访者对用俯卧撑取代引体向上的态度
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太赞成不赞成小计体育局领导或工作人员1(33.33%)1(33.33%)1(33.33%)0(0.00%)0(0.00%)3
高校体育老师9(23.08%)18(46.15%)3(7.69%)6(15.38%)3(7.69%)39
中小学体育老师8(32.00%)10(40.00%)4(16.00%)2(&00%)1(4.00%)25
体育行业其他工作者3(25.00%)4(0.00%)2(50.00%)2(25.00%)0(0.00%)11
合计21(26.92%)33(42.31%)10(12.82%)10(12.82%)4(5.13%)78
2.2.2弓I体向上与俯卧撑肌肉发力的异同
引体向上与俯卧撑都是测量运动上肢和上肢带关节肌肉力量耐力的项目•引体向上与俯卧撑是测量相同关节、相反功能的肌群肌力(手关节除外),发力肌肉大多数不同•如引体向上着重考量肱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后部以及背阔肌、斜方肌等背部肌群肌力,俯卧撑则是主要考量肱三头肌、三角肌前部以及胸大肌、前锯肌等胸部肌肉肌力.但是由于多关节肌或同一肌肉不同肌束的存在,致肌肉功能存在多样性,一块肌肉不同肌束甚至可以完成相反功能的动作,实际上,肱二头肌(肘屈肩伸)、肱三头肌(肘伸肩屈)、三角肌(前后束)是引体向上和俯卧撑两个项目共用的肌肉,胸大肌是俯卧撑肩关节伸的主要发力肌肉,也是引体向上初始阶段的发力肌肉(由过屈位到伸严].笔者在访谈中询问为何只能使用引体向上时,有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引体向上锻炼有利于悬空状态下的求生,问题是多数国家采用任意选择俯卧撑、修正引体、曲臂悬垂等指标甚至只测握力,不是说这些国家国民就不存在悬空求生,同样我国成年人也只测俯卧撑,不能说成年人就不会碰到这类危险.更重要的是,当悬空求生由悬挂阶段转为支撑爬上时,又主要是由俯卧撑锻炼的肌群(如伸肘的肌肉)来发力.因此,只有平时两种项目都练习才最有利于悬空状态的求生•当然,悬空求生只是小概率事件,若以此为理由,各级学校更应该开设的是游泳课.
2.2.3俯卧撑测量上肢肌肉力量耐力的实证研究
鉴于现在对一个小孩安全的担忧以及学校单、双杠等体育器械、器具不足,引体向上相关肌肉难以得到锻
侯广斌,李一新,邓芬,等:学生体质测量中"引体向上”测试指标的思考
炼,引体向上成绩已不能准确反映上肢肌肉质量的现状.而俯卧撑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锻炼,改测或选测俯卧撑并制定合理标准有利于学生加强锻炼,用它来反映身体上肢肌力现状应该更具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国民体质测试中20-39岁男子上肢肌肉力量耐力的测试就采用俯卧撑;人民警察体育锻炼标准规定,26岁以上年龄段也可以使用俯卧撑来测量上肢肌力国]•
为验证改测或选测俯卧撑可行性,测量了上述男大学生的引体向上和宽距俯卧撑•本测量的俯卧撑次数成绩中,中位数(25次)和众数(30次)分列平均值(26.90次)两侧,频数分布中间多两侧少,俯卧撑变异系数0. 42,远低于引体向上的0.72,显示同样人群俯卧撑成绩的离散程度相较引体向上明显偏低,这有利于评价标准制定和成绩区分•本次实验测量中,笔者观察发现学生对引体向上有明显的畏难情绪,而对俯卧撑则容易接受.当测试完成后告知学生本研究的目的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俯卧撑取代引体向上是可行的•学生虽不知道俯卧撑的计分规则,但是大多学生认为俯卧撑比引体向上容易,特别那些引体向上得0分的学生更是支持笔者的研究.
学生俯卧撑的中位数、平均值和众数都在25次以上,大于国民体质测试“20次”的合格标准.若按我国国民体质测试成年人(20-24岁)俯卧撑等级评分标准评价大学生上肢肌肉耐力水平,则有76.60%大学生达到合格及以上水平,合格率与该学院女生仰卧起坐及格率(84.20%)接近,即成年人标准的俯卧撑与女子仰卧起坐,这也有利于男女学生评优评奖更加公平•当然,鉴于俯卧撑成绩不服从正态分布,抽取大样本学生测量实值,再通过百分位数制定评价标准应该更为科学,需要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3结论
(1)女生体质综合成绩优于男生基本是力量耐力项目成绩贡献,不是女生身体质量优于男生,而是与引体向上标准过高关联.
(2)大学男生引体向上标准虽有下调,但是仍高于同时期同龄人民警察的标准,优秀标准甚至军人及武警部队,故大学生引体向上标准存在过高问题,易导致学生出现习得性无助感
(3)《标准(2014)》引体向上等标准设置过高不利于《标准(2014)》贯彻实施.
(4)上肢肌肉力量是身体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引体向上成绩不理想而降低其在体测总成绩中的权重导致该指标被弱化,与其重要性不符.
(5)引体向上成绩下滑最严重与学校的单杠、双杆、立杆等体育器械减少或缺失关联,与家长不准学生爬杆、爬树等关联,主要归结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过度”安全考量.
(6)多数受访专家、学者、体育教师和学生认为,俯卧撑难度适中,锻炼、测试安全,对体育器械、锻炼场地要求低,成绩区分度高,更能准确反映上肢肌力和体质,有利于学生评优评奖的公平•在学校引体向上锻炼器械不足的情况下,改测或选测俯卧撑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加强锻炼,达到提高学生上肢肌肉力量耐力的目的.
致谢
感谢黎明星、李洪涛、李超红、刘文武、李斌、陈明桥、陈慧等老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LINDA S.,PESCATELLO,ROSS ARENA,et al.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ninth edition)[J].Phila­
delphia: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14:94-104.
[2]孙有平,范洪彬,季浏.械理与反思:6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素质测试的科学性考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3):7
一13・
[3]范洪彬,孙有平,季浏.体质测试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与测试方法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体育科学,2015,35(1):80-87.
[4]PRESIDENT*S CHALLENGE PROGRAM.The Adult Fitness Testbooklet[EB/OL].(2014-07-03)https://www.Adultfitnesstest,
org/r e-sources/t estbooklet,p 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