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课程
张雪门研究幼稚园教育是从课程入手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
与实践的碰撞,张雪门的课程思想也有了新的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张雪门重新审视其课程思想,并结合当时的国情和时代要求,开始了其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幼儿需要的幼稚园课程理论——行为课程的研究。

1.行为课程的定义
张雪门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中这样定义行为课程,“生
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这个定义无疑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生活;另一个是实践。

生活是行为课程的源泉,又是其赖以展开的舞台,还是其得以实践的基地。

用张雪门的话说就是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

[13]
如果说生活是一张图画纸,那么实践
就是幼儿亲自勾勒的每个轮廓、每个线条,亲自填涂的每种色彩,这一切的一切汇成幼儿自己独有的作品。

由此可以知道,行为课程注重幼儿的实际行动。

幼儿在幼稚园中凡是他们能够做到的诸如擦桌子、扫地、整理图书玩具、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喂食等都应让他们实际去做,去行动。

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驾驭环境的能力。

2.行为课程的组织
组织即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
的系统性或整体性。

行为课程的组织即按照课程的目标将课程实施所需的诸要素即教师、幼儿、活动空间、活动时间、活动材料、活动内容等等进行系统的整体的安排。

而课程实施所需的各个要素即整个环境又是影响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没有决定目标之前,必须先对环境进行评估。

在环境中应评估的要素是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兴趣、幼儿的人数及其现实能力以及课程得以实施的空间和经费的可能性。

如果环境的缺点虽有,但可以设法挽救的,这动机便得引出,在行为上实践;假使环境上的缺点过多,事实上又无法克服,便草率当上了目的,等到行为开展,没有不失败的。

[14]
如此,在对环境进行充分的
评估后确定出课程的目的,然后围绕课程目的来安排行为内容,书面上是以教案形式呈现,主要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以及应用的工具及材料。

动机:任何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激发幼儿的活
动动机。

动机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比如一项活动结束后,基于幼儿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主动引起的活动研究,例如在《奇妙的水》这个活动中,幼儿知道了盐、糖、咖啡可以溶解于水,大豆、大米不能溶解于水,活动结束后,幼儿提出面粉能不能溶解到水里呢?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发的进行研
究,这便是基于幼儿内部需要产生的动机;另一方面是教师引起的动机,即教师根据活动目的,充分创设充满探究性的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或利用相关设备来引发动机或利用故事图画等言语来引发
幼儿活动的动机。

这一部分属于导入阶段,是行为课程顺利进行的保证。

目的:这里的目的指通过活动,幼儿所能够获得的发展,包括知
识、情感态度、能力等几个方面。

比如小班活动《酸甜的水果》,活动目标为1、认识常见水果。

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

3、喜欢吃多种水果。

在知识层面上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橘子、鸭梨等,在能力层面上指导幼儿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在情感态度层面上激发幼儿对水果的喜爱之情并喜欢吃水果。

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在活动中才能有效的指导幼儿的实际行为,才能在玩中做,在玩中学,在玩中得发展。

目的是行为课程实施的指挥棒。

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指活动的幕后策划,主要包括整个活动分
为哪些环节,每个环节所需的人物、时间、场所等做何种分配。

当然这种分配只是一种简单的轮廓上的估量,并不一定要严格执行,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反应做适当的调整,以便更符合实际需要,同时给幼儿留有自我表达和创作的机会。

这是行为课程实施的主要脉络。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便是对幼儿实际进行操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细
致估量,包括活动如何引入、如何展开、如何结束。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教师的指导会做出哪些反应,教师又将如何应对各种可能的反应,教师要怎样进行无形过度,使各环节进行的顺畅无痕。

总之,活
动过程是对整个活动中所需要所有要素的估量,包括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所用到的一支笔、一个图钉;幼儿的每个可能的反应等等。

活动过程估量的越具体,教师指导就越有序,目标就越容易完成。

同样,活动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反应。

应用的工具及材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活动过程中必然
要用到各种工具材料,因此在活动前根据活动环节设置做好充分的准备,唯有此才能使整个活动过程具体而形象的展开。

3.行为课程的实施
完成行为课程的组织之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具体的实施。

张雪门
按照行为课程实施的顺序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实施前的准备、课程实施中的指导以及课程实施后的进展。

(1)课程实施前的准备
课程围绕目的而展开,而目的能否顺利实现首先必须对实施环境
进行评估,这评估的第一要素就是教师,因为教师对于课程的准备情况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张雪门认为教师必须至少在五个方面做好准备。

第一,知识上的准备。

幼稚园的教学并不是分科教学,而是彼此
关联的整体,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几乎都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在准备课程内容时不仅要深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还要以本节课内容为中心紧密联系其他领域的相关内容,如此博约相继,更好的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应对幼儿来自各方面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从
而激发他们积极地探索欲望,有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第二,技术上的准备。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启
发引导幼儿对活动进行逐步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都要了如指掌,对于每一步所含有的技术都要仔细推敲,怎样将幼儿引入所要学习的主题,对幼儿进行引导时应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情,幼儿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怎样才能恰当的将其引回来,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等等,整个活动设计完成后,又要再次审核,所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哪些环节对幼儿太简单,哪些又是幼儿力所不能及的等等,教师都要细细体会,小心拿捏,认真处理。

第三,作业程序分析的准备。

幼稚园里的每项教育教学活动都不
是简简单单,一步就能到位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学活动的难易程度、复杂程度都不尽相同。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学活动也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所需步骤也就越繁琐,所需的工具也越全面。

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的审视整个教学活动,将活动过程程序化,明确活动的先后顺序,有计划的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加以实施。

如此才能够有条不紊,环环相扣,面面俱到,始终呈现一种整体的状态。

这样不仅能够使幼儿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第四,工具、材料的准备。

工具、材料是行为课程得以实施的必
需品,否则便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终究不能成功。

因此教师应该事先做好准备,常用材料一般有剪刀、胶水、纸张、彩笔、橡皮泥
等,还有一些材料虽不是常用的,但是教师根据活动的安排能够分析(2)课程实施中的指导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进入实施的环节,实施过程无疑是行为课程的
中心环节,前面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也都是为了更有效的实施做铺垫。

如果说前面的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来进行,那么实施过程就应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充当指导者、帮助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