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何找批驳的“突破口”(齐读3~5段)
自夸“地大物博” 是事实
是信“地”
信“物” 失掉的是“他信力”
希望国联 也是事实
求神拜佛 却也是事实
是“他信” 发展着“自欺力”
≠ 自信力
是“自欺”
论据不能证
突破口 明其论点 (驳论证)
在文章前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 点?这论点以什么作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 刺意味?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揣摩语言,体味深义: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 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 信力的中国人在。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D、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作者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敌论据论点 敌论证
(1~2) (3~8)
证明 自己观点
作结论
(9)
精读课文 质疑解难
新课
含义?
从公开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
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
只希望着过脸,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自夸,
也不信过脸,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了——却也是事实。
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
☆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
“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 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自我 炫耀的样子;“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 形象,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 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顽固 不化的样子。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 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 渐确立自 Nhomakorabea观点的过程。
一般: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 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
驳论文的论证方式
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树靶子)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 倒靶子)
E、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 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 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 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 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B、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广大人民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 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 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 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 大家所知道。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 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这一句话中 “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政客和 御用文人.
对方的谬误论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据是: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寄希望国联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2、思考:敌论点与论据中论述对象有什 么变化?说说敌论证过程中的错误在哪 儿? 敌论点中:“中国人”
指全体中国人民,范围大。
敌论据中: “我们”
仅是国民党反动派等一小部分中国人,范围小。
D、于是有人慨叹所曰有:的中中国国人人失掉自 信力了。 E、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 能国民说党中反动国统人治者曾及其经御有用文过人“ 他 信 力”,……
揣摩造语的新奇:“自欺力”“他信 力”
“自欺力” “他信力”是作者的新 造词,用“自” 和 “他” 、 “信” 和“欺”两组反义词造成,与“自 信力”对照,表现出极其深刻的讽 刺意味。
自信力了吗
(鲁迅)
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
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 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 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 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思考:“他信力”“自欺力”分别指什么?是 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国联, 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自欺力”指求神拜佛,欺骗自己。
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 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思考:“他信力”“自欺力”分别指
什么?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国联, 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自欺力”指求神拜佛,欺骗自己。
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
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 刻画得入木三分。
☆文中“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尖锐犀利,带嘲讽意味, 富有战斗力。
2、巧妙运用比喻、排比、 反问等修辞方法,大大增 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十一世纪 是中国的世纪
2001年7月13日, 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 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 运会主办权。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朝花夕拾》 《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 选自《朝花夕拾》 《雪》 选自《野草》《藤野先生》 选自《朝花夕拾》
《风筝》选自《野草》《故乡》 选自《呐喊》
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 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后。当时, 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 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他们这样做只 能瓦解斗志,甘做亡国奴。鲁迅这篇文 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 族的自信心而写的。
检查预习
xuán
玄虚 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诓骗 (kuāng) :哄骗。 怀古伤今 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 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慨叹 有所感触而叹息。 渺茫 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请同学们找出敌方的论点和 论据,并讨论其逻辑关系,再找 出作者的正面论点和论据,然后 尝试用提纲的形式显示课文的主 要内容和大致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