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永泰县一中期中考高中三年历史科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山东省号称齐鲁,河北号称燕赵,湖北号称荆楚,与这些称号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方国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春秋时期,“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
匿迟也”的局面时有发生,这反映了()
A、井田所有收获都归贵族
B、井田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C、井田制属于土地公有制
D、井田买卖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对寡妇改嫁一事,宋代士大夫认为“无子不许改嫁,非人情,请除其例,使有所
归”。

而明太祖曾发布诏令:三十以前丈夫死而誓为夫守节到五十岁的寡妇,其
家族可以免除赋税差役。

这种变化说明明朝()
A、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B、封建伦理道德的强化
C、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D、程朱理学影响在淡化
4、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

清雍正时起,中央政府
逐步取消土司制度,改派流官、清查户口、核实赋税等。

这一举措旨在()
A、维护华夷秩序
B、加强中央集权
C、消除民族差异
D、增加财政收入
5、宋代航海技术有质的飞跃,宋代人对海外的地理概念比前人更加清晰,专门记载
海外情况的著作中对非洲的记述比前代更为广博,如北非的默伽国(今摩洛哥)、
勿斯里国(今埃及)等。

据此可知,宋代()
A、重商主义的盛行
B、商帮兴起促进了市场国际化
C、海外贸易的繁荣
D、世界性的市场经济开始形成
6、《筹办夷务始末》中提到道光皇帝密谕耆英等人“如果(英方)真心悔祸,该大
臣等经朕特简,务须慎持国体,俯顺夷情”,要求耆英赶快议和。

该事件导致()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7
A、自然经济解体与鸦片战争无关
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战争
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8、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
枝节。

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呈现出新旧交融的特点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9、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

7、8月间,则认为
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众
强国”。

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
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
D、义和团运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10、辛亥革命后各省纷纷响应,但大部分地方革命政权被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所把持。


一现象( )
A、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
B、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
C、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
11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12、戊戌变法时期一些传统的实权派和士人阶层对某一思想的评论是“其貌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

这一评论是针对()
A、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B、梁启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C、康有为制造托古改制的理论
D、严复指出专制君主“大盗窃国”
13、公元前7世纪左右,希腊人军事上发生了一次重要变革,军队的主力从荷马时代的
贵族骑兵变成了主要由中等阶级的农民组成的重装步兵。

这场“重装兵革命”()
A、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B、推动了公民资格标准改变
C、降低了贵族集体荣誉感
D、巩固了伯利克里改革成果
14、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
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

这说明他( )
A、重视以教育培养道德
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主张个人要服从城邦利益
15、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罗马著名法学家乌
尔比央也认为:“皇帝的任何吩咐都具有法律的效力。

”这表明罗马法( )
A、法律条文都系皇帝制定
B、具有服务于政治的特点
C、规定皇帝由民众们选出
D、崇尚自然法的人权精神
















高三历史试卷第 1 页共8页
16、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
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
B、直接动因是传统商路受阻
C、推动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促使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17、根据沃德˙巴雷特统计,1493-1600年美洲银产量达17000吨,流入中国的约有5000
吨;仅1631年一年内,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1637英国东印度公司船只首次到达中国,“没有卖出一件英国货,只是抛出了八万枚西班牙银元。

这一现象()
A、利于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扩大了欧、美的对华交往
D、促进了明清时期的金融变革
18、西方某政治家指出:“英国内阁的首相由立法机构最大政党的党魁出任,政府全体
内阁成员也是从议会议员中产生,以确保政府的政策在立法机构得到支持。

立法机构可随时罢免不称职的政府首长。

”这说明英国政治体制()
A、具有行政与立法相统一色彩
B、分权制衡的机制形同虚设
C、议会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D、确立了内阁至上的基本原则
19、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
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

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权力制衡
B、民主自由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20、对如图中历史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说明英王已经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B、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的原则
D、1875年宪法标志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21、《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一书中写道: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三分之一的工人
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

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工业资本家为谋利大量使用童工
B、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
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22、1903年,一项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军事史,
把人类从平面交通推向立体交通。

这一科技发明是()
A、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B、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C、德国戴姆勒制成内燃机
D、美国亨利·福特制造四轮汽车
23、伏尔泰说:“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竞会服从永恒的法则。

”这一“永恒的法则”
是指()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24、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反映了波旁王朝复
辟时期的资产阶级对封建社会的冲击,下图作品中与《高老头》创作风格相近的是()
A、《拾穗者》
B、《梅杜萨之筏》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高三历史试卷第 3 页共8页高三历史试卷第 4 页共8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摘自《中国科举史话》
提取表格信息,指出在唐、宋、明清时期南北方状元籍贯分布的阶段特点及其整体发展趋势,并据此说明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制度史上,“妥协”长期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在文化观念上,首先,宇宙观道德化表现为在制度层面的围绕皇权的政治话语的激烈争夺,以及在政治文化层面的人的思想被绝对化、真理化以及“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造成道德的至高无上、绝对化,或者这样,或者那样,从来没有大面积的社会妥协。

其次,到了近代,中国历史延续了传统的一元化思维,甚至由此产生了传统的反传统主义。

传统政治与文化秩序的解体,及其整合下所形成的观念和价值遭到腐蚀,导致了政治变革上的革命道路和文化上的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倾向以及心的神化、人的神化的思潮,这进一步印证和加剧了传统中国政治妥协的制度和文化资源的缺失。

------摘编自李强《当代中国政治妥协缺失原因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从原因和影响方面,谈谈你对中国历史无法“妥协”的认识。

高三历史试卷第 5 页共8页
27、(14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世纪前的欧亚传统商路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提取材料信息,概括新航路与传统商路相比有何变化,并说明商路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启蒙与科技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交织在一起。

在中世纪接近尾声时,思想启蒙的火种开始点燃整个文明的世界,这一进程在地中海出现,继之以西欧英法德
等国,更扩展至大西洋彼岸的美洲。

人文精神被人类转化成知识,知识发展又不断催生、
形成科学体系,这种关联发展使得启蒙成为了科技的先导。

然而,人们曾经长期认为自己无法抗拒神和大自然的威力,应当顺从地存活。

欧洲人在1500前后用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拓展了认知边界,此后一直试图以科学技术带来
大 洋 洲
洲界 好望角








马林迪
南 太
菲律宾群岛
卡里库特


西
巴哈马群岛
太 洲


西班牙
葡萄牙
美 洲



的理性认知对抗迷信与蒙昧。

在整个近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在阶段性地更新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科技不断为思想启蒙开道。

——摘编自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思想启蒙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试卷第 8 页共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