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2力与物体的平衡讲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与物体的平衡考试大纲
要求考纲解读
1. 滑动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
因数Ⅰ
高考着重考查的学问点有:力的合成与分解、弹力、
摩擦力概念及其在各种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对受力
分析的考查涵盖了中学物理的全部考试热点问
题.此外,基础概念与实际联系也是当前高考命题
的一个趋势.
考试命题特点:这部分学问单独考查一个学问点的
试题特别少,大多数状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学问
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
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留意物理思维与物理实力
的考核.
2.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Ⅰ
3. 矢量和标量Ⅰ
4.力的合成和分解Ⅱ
5.共点力的平衡Ⅱ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预料2024年物理高考试题还会考:
1、高考对本章内容着重考查的学问点有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各种状态下的表现形式、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对受力分析的考查涵盖了中学物理的全部热点问题。

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分值一般为6分。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静力学的学问将会加强,在今年届高考复习中应特殊关注建立物理模型实力的培育。

考向01 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高考着重考查的学问点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概念及其在各种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推断及大小计算。

(2)命题规律
这部分学问单独考查一学问点的试题很少,大多数状况都是同时涉及几个学问点,而且都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此外,基础概念与实际联系与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特殊留意物理思维与物理实力的考核
案例1.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复原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来源】2024年全国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
【答案】 A
【点睛】牛顿运动定律是中学物理主干学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贯穿中学物理。

案例2.【2024·新课标Ⅲ卷】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

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86 cm B. 92 cm C. 98 cm D. 104 cm
【答案】B
【考点定位】胡克定律、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依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假如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可依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依据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前后两次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即合外力为零,在变更绳长的同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跟着变更。

案例3.【2024·海南卷】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P,两长方体物块a和b叠放在P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a和b、b与P、P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f1、f2和f3表示。

则:()
A.f1=0,f2≠0,f3≠0 B.f1≠0,f2=0,f3=0
C.f1≠0,f2≠0,f3=0 D.f1≠0,f2≠0,f3≠0
【答案】C
【解析】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相对地面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f3=0;再将a和b看成一个整体,a、b整体有相对斜面对下运动的趋势,故b与P之间有摩擦力,即f2≠0;再对a受力分析可知,a相对于b 有向下运动的趋势,a和b之间存在摩擦力作用,即f1≠0。

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共点力的平衡、整体法、隔离法
【名师点睛】“整体隔离法”是力学中的重要方法,肯定要娴熟驾驭,留意对于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涉及内力时优先考虑以整体为探讨对象。

2.讲基础
(1)重力:涉及到重力问题时,最简洁出错的是,把重力忘掉了。

(2)弹力
①产生条件:干脆接触;弹性形变
②大小:弹簧弹力F=kx ,其它的弹力利用牛顿定律和平衡条件求解。

③方向: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若接触面是球面,则弹力的作用线肯定过球心,绳的作用力肯定沿绳,杆的作用力不肯定沿杆。

特殊提示:绳只能产生拉力,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在分析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时应当留意两者的区分。

3.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①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
②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 N f F F μ=,与接触面的面积和物体运动速度无关;静摩擦力大小依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求解。

③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讲典例
案例1. 如图为测定运动员体能的装置,轻绳拴在腰间沿水平线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与摩擦),下悬重力为G 的物体。

设人的重心相对地面不动,人用力向后蹬传送带,使水平传送带以速率为v 逆时针转动,则( )
A .人对重物做功功率为Gv
B .人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大小等于G ,方向水平向右
C .人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对传送带不做功
D .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大小为Gv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点睛】
通过在力的方向上有无位移推断力是否做功.人的重心不动,则知人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与拉力平衡.依据恒力做功功率公式可以求得人对传送带做功功率为P=Fv.
【趁热打铁】如图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地从底部爬到a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大于在b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
B.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和在b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都指向半球形碗的球心
C.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等于在b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
D.蚂蚁在a点受到的合力大于在b点受到的合力
【答案】 C
【解析】
【详解】
D、蚂蚁缓慢上爬,可以认为蚂蚁处于平衡状态,则合力始终为零,选项D错误。

A、B、C、在a点和b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都等于蚂蚁的重力,所以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等于在b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选项A、B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
案例2.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质量均为m,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O点,现用一轻质弹簧给小球a施加一个力F,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45°,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则弹簧形
变量不行能是()
A.B.C.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以小球ab整体为探讨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依据平衡条件,分析F可能的值,然后再经过胡克定律分析弹簧形变量的可能状况。

【详解】
以小球ab整体为探讨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在几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
【点睛】
本题是隐含的临界问题,运用图解法确定出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进行选择.也可以用函数法。

【趁热打铁】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
A.物体A可能不受地面支持力的作用
B.物体A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物体A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 cosθ
D.水平地面对A的作用力肯定是竖直向上
【答案】 C
【解析】
【详解】
4.讲方法
弹力和摩擦力有无的推断方法:①条件法;②假设法;③状态法(用共点力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5.讲易错
【题目】一倾角为α的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沿斜劈匀速下滑.现给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F,F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斜劈仍静止,则此时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推断大小和方向
【答案】 A
【正解】
【解析】
没有施加力F时,由物体匀速下滑可知mg sinα=μmg cosα,得μ=tanα,物体受重力G、斜面的弹力
F N、斜面的摩擦力F f,且三力的合力为零,故F N与F f的合力竖直向上,,如图所示:
【错因】
本题关键对滑块受力分析后依据平衡条件得到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然后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滑块对斜面体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当压力增加后,滑动摩擦力也增加,但两个力的合力方向不变.
考向02 力的合成与分解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会用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命题规律
这部分内容独立命题考试一般以选择题为主,在高考中独立命题的可能性不大,一般与牛顿运动定律、共点力平衡、功与能以及电磁学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案例1.明朝谢肇淛《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行。

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

”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

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F N,则
F大
A. 若F肯定,θ大时
N
F大
B. 若F肯定,θ小时
N
F大
C. 若θ肯定,F大时
N
F大
D. 若θ肯定,F小时
N
【来源】2024年全国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同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天津卷)
【答案】 BC
则,,故解
得,所以F肯定时,θ越小,N F越大;θ肯定时,F越大,N F越大,BC正确;
【点睛】由于木楔处在静止状态,故可将力F沿与木楔的斜面垂直且向上的方向进行分解,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力F按效果分解的图示.并且可据此求出木楔对A两边产生的压力.对力进行分解时,肯定要分清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方向如何,再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进行分解即可.
案例2.【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

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

用T 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渐渐变大,T渐渐变大 B.F渐渐变大,T渐渐变小
C.F渐渐变小,T渐渐变大 D.F渐渐变小,T渐渐变小
【答案】 A
可得,水平拉力F 渐渐增大,绳的拉力渐渐增大,故选A 。

【考点定位】动态平衡的图解法
【名师点睛】此题是物体的平衡问题,考查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图解法是最简洁快捷的方法,留意搞清各个力的大小及方向变更的特点,变换平行四边形即可。

此题还可以列方程探讨。

2.讲基础
2.讲基础
(1)运算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三角形定则
(2)常用方法:①作图法;②合成法;③分解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等效替代法
3.讲典例
案例1.(多选)如图所示,带正电的小球A 用直立在地面上的绝缘杆支撑,带正电的小球B 用绕过A 球正上方的定滑轮的绝缘细线拉着,起先时A 、B 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处于静止,不计两个小球的大小。

现用手拉细线使小球B 缓慢向上移动,小球B 在向上移动过程中A 、B 两球的带电量保持不变,不计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则在B 球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 )
A .A 、
B 两球间的距离在减小 B .小球B 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圆弧
C .细线上的张力始终减小
D .细线上的张力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 BC O
mg F T
【解析】设小球B受到的重力为mg,A、B两球的带电量分别为q1、q2,两球间的距离为r,A球与定滑轮的距离为h,滑轮与B球的距离为d,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
【趁热打铁】如图所示,OA、OB、OC三段轻绳结于O点,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下方轻绳OC 悬挂质量为m1=0.4 kg的沙桶。

轻绳OB水平,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1.8 kg的滑块相连,滑块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最大静摩擦力按滑动摩擦力计算。

(1)求滑块受到的摩擦力;
(2)若缓慢往沙桶中添加细沙,要使滑块静止不动,沙桶和沙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3N(2)0.72kg
【解析】
【详解】
(1)以结点O为探讨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知OB绳的拉力T B=m1gtan37°=4×0.75N=3N;
对滑块B依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T B=3N;
所以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3N;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探讨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案例2.如图所示,一根丝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M、N两点。

用小铁夹将一个玩具娃娃固定在丝线上,使a 段丝线恰好水平,b段丝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现将小铁夹的位置稍稍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待玩具平衡后,关于a、b两段丝线中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前,a段丝线中的拉力等于玩具所受的重力
B.移动前,a段丝线中的拉力小于玩具所受的重力
C.移动后,b段丝线中拉力的竖直重量不变
D.移动后,b段丝线中拉力的竖直重量变小
【答案】 AD
【解析】移动前,对玩具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得,a段丝线中的拉力T a=G.故A正确,B错误。

点睛:本题中移动前,玩具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求解拉力,是常规的问题,而移动后,要留意分析玩具的位置发生了变更,不能不加分析,认为a丝线仍是水平方向.
【趁热打铁】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行。

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

”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

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N,则:
A.若F肯定,θ大时N大
B.若F肯定,θ小时N大
C.若θ肯定,F大时N大
D.若θ肯定,F小时N大
【答案】 BC
【解析】
选木楔为探讨对象,木楔受到的力有:水平向左的F、和两侧给它的与木楔的斜面垂直的弹力,由于木楔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侧给它的与木楔的斜面垂直的弹力与F沿两侧分解的分力是相等的,力F的分解如图:
【点睛】对力进行分解时,肯定要分清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方向如何,再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进行分解即可。

4.讲方法
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分析物体的受力状况在各类教辅中较常见.驾驭好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好“在力的图示中,有向线段替代了力的矢量”;平行四边形法有时还可奇妙用于定性分析物体受力的变更或确定相关几个力之比
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平衡状态物体受力时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

几种特殊状况下的力的合成问题 ①两个分力F 1、F 2相互垂直时,合力
,方向与F 1的夹角的正切1
2
tan F F =
θ。

②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 1= F 2= F ,合力,方向在这两个力的夹角平分线上。

③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 合=F 5.讲易错
【题目】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P 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 与圆心O 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将力F 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90°,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B.拉力F的最小值为mgcosθ
C.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减小
D.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C
【正解】
【解析】
以小球为探讨对象,分析受力状况,作出受力示意力图,如图所示:
【错因】
本题采纳隔离法探讨动态平衡问题,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是关键。

求解三个力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采纳图解法,即先做出两个变力的合力(应当与不变的那个力等大反向)然后过合力的末端画方向不变的那个力的平行线,另外一个变力的末端必落在该平行线上,这样就能很直观的推断两个变力是如何变更的了,假如涉及到最小直的问题,还可以采纳解析法,即采纳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考向03 受力分析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学会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问题与方法 (2)命题规律
对受力分析的考查涵盖了中学物理的全部考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案例1.【2015·山东·16】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

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 ( )
A .
12
1
μμ B .
12
12
1μμμμ- C .
12
12
1μμμμ+ D .
12
12
2μμμμ+
【答案】B
【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选择探讨对象;并对探讨对象列得平衡方程.
案例2.【2015·浙江·20】(多选)如图所示,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把一个质量为0.1kg 的小球A 悬挂到水平板的MN 两点,A 上带有
的正电荷。

两线夹角为120°,两线上的拉力大小分别
为1F 和2F 。

A 的正下方0.3m 处放有一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B ,B 与绝缘支架的总质量为0.2kg (重力加速度取2
10m/s g =;静电力常量
,AB 球可视为点电荷)则: ( )
B A
A.支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N
B.两线上的拉力大小
C.将B水平右移,使M、A、B在同始终线上,此时两线上的拉力大小为
D.将B移到无穷远处,两线上的拉力大小
【答案】BC
【考点定位】库伦定律,共点力平衡条件
2.讲基础
受力分析的一般依次: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终分析其它力
受力分析应当知道的三个技巧:
②立受力分析思维模板,也就是养成按肯定依次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有效的防止“丢力”;
②擅长变换探讨对象,假如不能干脆推断某物体是否对探讨对象有力的作用,这时可以先分析这个物体的受力状况,再分析探讨对象的受力状况;
③结合运动状态刚好修正,由于弹力和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亲密的联系,所以分析物体的受力状况时,除了依据力产生的条件推断外,还必需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给合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条件刚好修正。

受力分析还就留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留意要找到施力物体
②留意区分性质力和效果力
③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考虑
④留意内力和外力
⑤可把全部力的作用点(箭尾)都画在物体的重心处,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画力的示意图
3.讲典例
案例1.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球A,球A与球B间用一轻绳相连,质量分别为和,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球A与球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球A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球B受到的风力F为
C.风力增大时,若A、B仍匀速运动,轻质绳对球B的拉力保持不变
D.杆对球A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先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风力和拉力,依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对A、B两物体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风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再再次依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各力的变更.【详解】
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风力和拉力,如图:
【点睛】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以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应用,要留意明确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正确应用.
①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探讨对象进行求解.在很多问题中用整体法比较便利,但整体法不能求解系统的内力.
②隔离法:从系统中选取一部分(其中的一个物体或两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少于系统内物体的总个数)进行分析.隔离法的原则是选取受力个数最少部分的来分析.
③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探讨对象,须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运用
1、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状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
2、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困难问题,通常须要多次选取探讨对象,交替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趁热打铁】如图所示,高空走钢丝的表演中,若表演者走到钢丝中点时,使原来水平的钢丝下垂与水平面成θ角,此时钢丝上的弹力应是表演者和平衡杆重力的()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以人为探讨对象,分析受力状况,作出力图,
【点睛】
本题要留意明确两侧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关于竖直方向具有对称性,同时正确应用平衡条件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案例2.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

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
A.2 B.4
C.2或4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对AB整体,受重力和推力F,假如墙壁对整体有支持力,整体水平方向不能平衡,冲突,故墙壁对整体水平方向没有弹力,故也就没有摩擦力;
隔离物体A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B对A的静摩擦力
再隔离物体B分析,受推力F、重力、A对B的压力和平行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共4个力。

故B正确。

【趁热打铁】(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嬉戏。

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
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

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两位同学手掌粗糙程度也相同,在乙端的凳面上放有四块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甲端比较轻,甲简洁将凳子拉向自己
B.谁用的力气大就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C.由于乙端比较重,凳子和手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乙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D.拔河过程中乙的手和凳子之间不会有相对滑动,甲的手可以和凳子间有相对滑动,也可以没有相对滑动【答案】 CD
【解析】
【详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要留意明确影响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当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之间才有相对运动,最大静摩擦力越大,越难发生相对移动.
4.讲方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敏捷应用,一般先选取整体分析运动状态,再选取隔离体分析相互作用的内力,对于困难的问题整体法和隔离法要敏捷交叉运用。

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量,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来推断该力是否存在。

5.讲易错
【题目】如图所示,将某匀称长方体锯成A、B两块后,在水平桌面上并对放在一起,现用水平力F推B,
使A、B整体保持长方体沿F方向匀速运动,则
A.A在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
B.A在水平方向受到五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
C.A对B的作用力方向与A、B接触面垂直
D.B对A的弹力大于桌面对A的摩擦力
【答案】 A
【正解】
【解析】对A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B对A的弹力,桌面的滑动摩擦力,B对A的静摩擦力,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受力如图,
【错因】
A、B两木板在水平面做匀速运动,合力均为零,依据平衡条件分析受力状况,分析的结果必需满意条件.
考向04 共点力的平衡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驾驭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及推论
学会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和极值问题
(2)命题规律
共点力平衡问题是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单独命题一般是选择题,但计算题也会涉及到,主要结合牛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