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转Bt基因抗虫棉棉盲蝽重发原因及可持续控制技术
江苏沿海地区棉叶螨的发生特点与综防技术

棉 叶螨喜 群集在 棉 叶背面 叶脉处 吐丝结 网 ,以后靠 爬行或 吐丝借风 扩散为 害。先为 害下部 叶片 ,而后 向上 蔓延 。幼螨 、若螨 、成螨均 用 口针 吸取棉 叶汁 液 ,被 害处 出现黄 白色 小 圆斑 ,以后逐 渐 变红 ,并 向叶缘 发展 ,
但 叶 面 不 卷 曲 ,在 田 间 出现 一 墩 墩 “ 叶 塘 ” 黄 ,严 重 时 棉 叶 、 蕾 、 铃 大 量 焦 枯 、 脱 落 。连 作 棉 田和 邻 近 茄 子 、 玉 米 、 豆 类 、 瓜 类 的 棉 田发 生 早 、受 害 重 。凡 遇 6 —8月 少 雨 干 旱 的年 份 一 般 棉 叶 螨 发 生 量 较 大 ,为 害 也 严 重 。 据 调 查 江 苏 沿 海 地 区棉 田每 百 株 有 棉 叶 螨 少 则 数 十 头 多 则 上 百 头 。 因周 边 环 境 、 年 份 、气 候 情 况 不 同 而 有 较 大
活性 ,将 来 可 加 以利 用 。
・
6 ・ 2
《 西 棉 花 》 稿 邮 箱 : m @cia un1ntc 江 投 j h hnj ra.e. x o n
6月 份 一 般 是 为 害 高 峰 期 ,应 及 时 调 查 监 测 预 报 螨 虫 发 生 , 以 便 及 时 防 洽 。 五 是 加 强 田 问 管 理 ,合 理 运 筹 水 肥 。在 棉 田 水 肥 不 足 、营 养 差 、棉 叶 渗 透 压 低 时 ,棉 叶 螨 为 害 重 。故 运 筹 好 水 肥 ,避 免 干 旱 ,确 保 棉 株 生 长 发
已得 到 有 效 控 制 。 由于 棉 农 认 识 误 区及 种 植 业 结 构 的 改 变 ,棉 田套 种 、 间 作 增 加 ,水 旱 轮作 及 倒 茬 减 少 ,导 致
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及生态风险

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及生态风险摘要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基因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从而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基因棉在该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转Bt基因棉;害虫综合治理;生态风险;对策1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其对敏感害虫毒力高,对人畜、捕食性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
我国自1986年将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列为国家“863”计划的重点课题以来,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0年范云六等首先分离克隆出Bt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谢道昕等于1991年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首次成功地将苏云金芽胞杆菌的aigawai7-29和KurstakiHD-1杀虫基因分别导入中棉所12等4个棉花品种(系),并在转育棉株中得到表达。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通过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途径,把Bt基因导入综合性状优良的中棉所系列品种中,育成了中棉所29、中棉所30、中棉所38、中棉所39、中棉所40等抗虫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究员通过自己构建的Bt基因育成了国抗一号、GK19、GK22和具有Bt+CPTⅠ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等品种(系);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系张天真育成了南抗3号;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育成了晋棉26号。
2转Bt基因抗虫棉在综合防治(IPM)中的作用常规棉田,化学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但大量用药也直接改变了棉田其他害虫的种群动态;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在棉铃虫重发棉区都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抗虫能力均在8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0%~80%,有效地减轻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天敌的种群数量,加强了对部分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促进了棉田乃至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苏沿海棉区棉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

害 防治认识 上存在 着一些 误 区, 得 以往作 为次 要 害虫 的棉 盲蝽象种 群增 长 , 害加重 , 步上升 为主要害虫 。 使 为 逐
1 为 害 程度
多则 为害 较重 , 6月 一8月 多雨 , 害也 重 , 若 为 暴雨 过后 为 害更重 , 早栽 早 发棉 田或 氮 肥使 用 过 多、 铃期 疯 长的 蕾
田块 , 靠近 绿肥 、 蚕豆 的或 棉麦套 种 的棉 田为 害也重 。
3 原 因 分 析
3 1 气 候 条 件 .
苏北 沿海棉 区秋冬春 季较 温暖湿 润 , 利于棉 盲蝽 象卵 的越 冬孵 化 。6月底 一7月 初 , 有 苏北 沿海 棉 区进 入霉 雨期 , 日增 多, 量增大 , 雨 雨 天气 温 暖湿 润更 有利 于棉 盲 蝽象 的发生 。并 且 8月 一9月 易 受 台 风影 响 , 来强 降 带 雨, 暴雨过 后棉 盲蝽象 为害更重 。
江 西棉花 v13 ,N . 0.0 o 1
费月跃等 ::} 海 ; 棉 盲蝽象 的发 生及防 治 ){ j} :
20 年 2月 08
群落稳定 性下 降 , 对棉 盲蝽 象的 自然控 制作用 减弱
使 得转 基 因抗 虫棉 田内虫 口数量 增多 , 为害 加重 。
34 偏 施 氮 肥 .
大棵 、 大肥大水 。肥料 运用 上往往偏 施 氮肥 、 少磷钾肥 , 棉株 易早发 旺长 , 高大茂 密 , 生长嫩 绿 , 利于 盲蝽象 的产 有
卵为 害。
3 5 认 识 不 足 、 治 不 力 . 防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盲蝽防治指标研究

(. 1 江苏沿海地 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苏 盐城 240 ; . 江 202 2 盐城 市植保植检站 , 江苏 盐城 240 ; 202
3 国家环 保 总局 南京环 境科 学研 究所 , . 江苏 南京 204 ) 10 2
摘要 : 0 5— 0 6年 , 20 20 采用 田问接虫试验的方法 , 分别研究了江苏沿海棉区棉盲蝽优势种绿盲蝽和 中黑盲蝽对 棉的为害 与产量损失 。结果 表明, 棉田的被害株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 量的加大而增加 , 其对 数相关均达极 显著 水平 , 直线 相 关也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 ; t 田棉盲蝽的防治可以若虫数量与被害株率两项指标来把握 , B棉 2种盲蝽混合 种群第 2 34代 、、 虫量推广 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有 2 3龄若虫 5头 、0头 和 2 、 1 0头上下 ; 或被害株率依次为 3 、%和 1%左右。 % 8 5 关键词 : 棉盲蝽 ; 转 基 因抗虫棉 ; 为害损失 ; 防治指标
2 ttno ln P o co n u rni a hn i , a hn , ins 2 0 2 C i ; .N n .S i a t r etna dQ aa n i Y n eg Ct Y n eg J gu2 40 , hn 3 a g a o fP t i t en c y c a a Istt o E vom n l c ne, tt E v om n l rt t n d iir i , i guN n n 2 04 , hn ) ntu ni n e a i s Sa ni n t o c o m n t o J n s aj g, 10 2 C ia i ef r t Se c e r e a P ei A sa n a t i
沿海棉田盲蝽象重发原因及防治技术

沿海棉田盲蝽象重发原因及防治技术摘要分析了沿海棉田盲蝽象重发原因,总结了应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该地区棉田盲蝽象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海棉田;盲蝽象;重发原因;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6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112-01地处黄海之滨的大丰市植棉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3万公顷左右。
但是近年来尤其在东部沿海一带棉田盲蝽象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是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1重发原因1.1气候因素该地每年6~8月份为多雨季节,近6年平均阶段降雨量为705.1mm,阴雨日42.3d。
梅雨早、雨期长,2006年以来连续3年雨期长达1个月左右,且雨量大。
此时正值棉花旺盛生长期,受低温、寡照、多雨、田间湿度大以及前几年暖冬等不良气候的影响,导致盲蝽象大面积发生。
1.2食料充足盲蝽象寄主有38科106种植物,除棉花外,还有麦子、玉米、大豆、花生、芝麻、苜蓿、蚕豆、瓜果、蔬菜等农作物,以及果树、花卉、林木等多种植物。
沿海地带生态环境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林网密布,林带纵横,四旁杂草种类较多。
棉花一般与多种作物间套,棉田四季常青,食料不断,非常充裕,有利于盲蝽象越冬、栖息、繁衍。
1.3棉花品种结构变化近几年杂交抗虫棉大面积推广普及,95%以上的棉田都种上了转bt基因抗虫棉。
杂交抗虫棉具有较强杂交优势和固有特性,一般株形高大、松散、生长旺盛、生育进程快、茎枝繁茂、叶片嫩绿、田间易郁蔽、通风透光性较差,给盲蝽象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环境。
此外,种植抗虫棉后,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等过去棉田主要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棉田基本无需专门防治,用药次数和药量的减少加剧了盲蝽象的发生、危害,并已上升为主要害虫。
1.4栽培管理措施不配套栽培上往往密度偏高,多数棉农不整枝、不抹芽,习惯于偏施氮肥或肥水过头,化控措施不及时,往往剂量偏小,起不到控旺促壮的作用,造成棉田群体过大,荫蔽过重,长势过嫩,招致盲蝽象危害加重。
转Bt基因抗虫棉盲蝽象严重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点 ,使 之不 再 生长 新 芽 ,只 留下 2片 肥 厚 的 小叶 , 群众 称 之 为 “ 棉 花 ” 公 ;棉 株 稍 大 ,嫩 顶 尖 被 害 ,
主 茎不 发育 ,不 定芽 丛生 ,形 成多 枝 的乱头 棉 ,群
23 棉 花 苗 期 发 生较 轻 , 以棉 花 蕾 期 、花 铃 期 棉 _
桃 、木 槿 、枣 、杨 、柳 等植物 。棉 盲蝽 为 害棉花 的
时问很 长 ,从幼 苗 一直 到青铃 期达 3个 月 。
22 抗 虫 棉 田发 生 面积 大 ,虫 量 高 ,破 叶 多 ,为 . 害 严 重 。2 0 0 0~2 1 持 续 严 重 发 生 ,保 定市 中 0 0年 南 部 棉 区重 于保 定北 部棉 区 ,7月下旬 被 害株 率达
叶蝇等 传毒 害虫 ,选择 兼 具触 杀 、 内吸 、熏 蒸三 晕
作 用的 药剂 防治 。常用 药剂有 2 %康 福 多浓 可溶剂 0 30 0~40 0倍 液 、4 %乐 斯 本 乳 油 30 0~40 0 0 0 8 0 0 倍 液 、2 % ̄ 虱灵 可湿 性 粉 剂 20 0倍 液 、1 %虫 5 b 0 . 8 螨 克乳 油 25 0~30 0 液 、1 %高 效氯 氰菊 酯乳 0 0 倍 0 油 25 0~30 0倍 液 防 治 。喷 洒 药 液 要 均 匀 、周 0 0 到 ,将 害 虫控 制 在 点 片 发 生 时 期 。 也可 用 大 于 6 0 目遮虫 网避虫 ,或 在 田问悬 挂黄 板涂 黏虫 胶 ,诱集
花 比较集 中 的地 方尽量 做 到统 一 防治 ,防 止 田与 田
41 转基 因抗 虫 棉 对 棉 铃 虫 具 有抗 性 ,对 刺 吸性 . 害虫 没有抗 性 。 由于 大面 积推 广抗 虫 棉 , 田间用药 量少 ,棉铃 虫发 生轻 ,但 对棉 盲蝽 、红蜘 蛛等 刺吸 式 口器 害虫抗 性 差 、防治效 果不佳 。 42 气 候 条 件 适 宜 。近 几年 持续 暖 冬 ,棉 盲 蝽 象 . 越 冬 死亡 率低 ;春 季 4~5月 份 气温 偏 高 ,棉 花 现 蕾 期提前 ,蕾 花较 多也 为棉 盲蝽 象 的发 生 为害创 造 了有 利 条件 。 因盲 蝽 是喜 湿 性 害 虫 ,6~8月份 雨
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技术

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技术摘要介绍了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特点;防治大丰市是江苏沿海主要产棉区,棉花种植历史长,植棉水平高,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hm2左右。
为了扼制棉铃虫的肆虐,20世纪末该市开始引进试种转Bt基因抗虫棉,由于其良好的抗虫性,以及简便的栽培手段和较好的丰产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但近年来逐步暴露出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病虫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给防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笔者对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后期病虫发生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后期病虫防治技术提出了意见。
1Bt抗虫棉后期病虫发生特点1.1棉盲蝽上升为棉花后期的重点防控对象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棉盲蝽已急剧上升为棉田第一大害虫。
2001~2007年有5年棉盲蝽达偏重以上发生水平,后期重发田百株残虫数在100头以上,小铃被害率高达40%,对产量影响明显。
其原因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后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程度急剧下降,棉田内针对棉铃虫用药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对棉盲蝽的兼治效果削弱;寄主增多,食源充足。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盲蝽喜食作物如苜蓿、棉花、蔬菜、果树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棉盲蝽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越冬场所;忽视对棉田外寄主的治,导致虫源增殖系数高。
1.2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为害明显减轻四代棉铃虫、三代玉米螟过去一直是大丰市棉花后期主要害虫,发生期从8月中下旬持续到9月上中旬,此时正值棉花结铃期,为害性极大,造成棉花蛀杆、蛀铃,盖顶桃很难安全成铃,以1997年为例,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1758.7粒,百株蛾量4550头,高峰期百株虫230头,铃害率24.5%;玉米螟百株卵量20.2块,蛀杆率5.3%,铃害率8.2%,仅这2种害虫对棉花的为害,平均每株棉花有3.2个棉铃被蛀食。
2000年以来,转基因抗虫棉在大丰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控制后期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作用十分明显,红铃虫几乎绝迹。
苏沿海棉区棉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Vo _2, l3 No. 3
江
西
棉
C0TI DN
花
21 0 0年 6月
J n. 0 0 u ,2 1
JA XI I NG
・
实 用 技 术 ・
苏 沿 海 棉 区棉 盲 蝽 的发 生 规 律 与 防 治技 术
王 海 洋 , 陈建 平 ,张 萼
开始 产卵过 冬 。 12 为害 习性 与症状 .
棉盲 蝽为 害期 长 、 为害作 物 种 类 多 ,行 动 迅速 、转 移快 。其成 虫 和若虫 一般 早 晚在棉 株顶 部 活 动 ,中午 多 在 棉 株 中下 部 和叶背 活动 ,刺吸 为 害棉 花顶 芽及 幼嫩 花 蕾 、果 实 ,分泌 毒 汁 ,吸取棉 花组 织 内 汁液 。其若 虫有 趋绿 、趋嫩 、趋 蕾性 ,阴天 可整 日活动 为 害 。早 栽 、早 发棉 田 ,密 植或 氮肥 施用 过 多 、蕾 铃期 疯 长 的 田块及靠 近绿 肥 、蚕 豆或棉 麦套 种 田块 为 害 较 重 。棉 盲 蝽 为 害刺 口小 ,早 期 不 易 察 觉 ,待 受 害 叶 片 生 长 伸 长 才 显 现破 孔 。棉 花在 子 叶期 生 长 点 被 害 ,变 黑 干 枯 ,不 再 生 长 ,变 成 “ 棉 花 ” 公 ;真 叶 期 顶 芽 受 害 ,变 成 “ 头棉 ” 无 、
1 棉 盲蝽 的发 生 与 为 害 特 点
1 1 发 生 世 代 .
棉盲蝽 寄 主有 3 8科 16种 ,主要 有 锦 葵 科 、伞 形 科 、豆 科 、 十字花 科 、 菊科 、禾 本 科 、蓼 科 、唇 形科 以 0 及 各种 果树林 木 等 ,食源 丰 富 。江 苏沿 海棉 区棉 盲蝽 中 以绿 盲蝽 和 中黑 盲 蝽 为 优势 种 ,一年 发 生 4—5代 ,以
棉盲椿象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月,以棉花开花期第 3 代绿盲椿象危害最 央 具 1 浅纵 纹 。 前翅 膜 片 半 透 明暗 灰 色 ,
利下次出菇 。( )第 1 菇采收后 ,随手 常 长出子实体 。对 于严重污染杂 菌的料 7 茬 将料 面的残菇清理干净。停 止喷水 3 袋则要及时搬 出烧毁 。 ~4 虫害有螨类、 菌蝇 天, 注意通风 , 随后进行补水。 注意温度 、 和跳虫等 。虫害主要 采用敌敌畏 药液拌
河 南省 滑县 第
杂菌主要有青霉 、 霉 、 木 曲霉 、 霉 、 敌 敌 畏 和 0 2 毛 .%的 乐 果 溶 液 喷洒 地 面和 墙 根 霉 等 。局 部 出现 杂 菌 ,可用 浓 度 为 2 脚 处 驱 杀 害 虫 。( % 闫成 皋
的甲醛和 5 %的石碳酸 混合液注射感染部
化 学 防 治
1 首先要抓 好虫源在 寄主上 的防治 。 .
有转移迁飞 的习性和趋光性 , 午 9 上 时以 卯 孵 化 后 , 可 在 越 冬 虫 源 集 中危 害 的 绿 M T 前或下午 5 以后 ,在棉株顶部活 动 ,中 肥、胡萝 I、甘蓝 、白菜 留种 田以及杂草 时 喷 0 0 午多在 棉株 的 中部及 叶背 面休息 。棉盲 丛 生 地 块 , 施 1%吡 虫 啉 或 1%氯 氰 菊 椿象食性很杂 ,主要危害棉花 、苜蓿 、豆 酯 2 0 倍液 。 00
j盲桔象壤 I i : 8
—
棉盲椿象 主要 以绿盲椿象 、苜蓿盲 重 , 棉盲椿象以成虫 、 若虫刺吸棉株营养 椿象 、 三点盲椿象 、中黑盲椿象等 发生危 液 , 成营铃大量脱落 、 造 破头 、破叶和枝 害。 近几年 ,由于抗虫棉的普及 , 对棉铃 叶丛生等。 在棉花 的各生育期 中, 害的 受 虫 的发生起到 了很好 的控制作用 ,棉 田 表现也不同:在子叶期生长点被害 , 则生 的用药 次数 和用药量大 大减少 ,其 生态 长点变黑干枯 ,不再生长。真叶出现后 , 环境发生 了很大变化 ,使棉 盲椿象 由 以 顶芽 受害枯死 ,不定 芽丛生 ,变成 “ 多头
棉盲蝽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棉盲蝽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单衍梅,王文进(金乡县胡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金乡 272211)[摘要]本文从棉盲蝽的发生种类、发生规律、发生环境以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棉盲蝽;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在2000年大面积种植抗虫棉以前,棉田第一大害虫为棉铃虫,盲蝽象为次要害虫。
随着抗虫棉在当地已种植了接近20年,盲蝽象近十多年已上升为棉田第一大害虫,危害已远远大于棉铃虫等其他害虫,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
通过多年的宣传,但仍然有部分群众抱着老观点,重视防治棉铃虫而忽视盲蝽象的防治。
1盲蝽象发生种类和为害 1.1发生种类 棉盲蝽是几种为害棉花的盲蝽象的总称,同属半翅目,盲蝽科。
在我地为害棉花的盲蝽象能见到的有四种,主要有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其中以绿盲蝽为主,占80%以上,为害性最大。
1.2为害特点 棉盲蝽主要为害棉花的嫩头、嫩叶、幼蕾及幼铃。
棉盲蝽的成虫、若虫都危害棉花,通过刺吸式口器刺破棉花组织,吸取汁液危害,刺的过程中分泌毒汁,吸的过程中,吸取作物的营养汁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
棉株不同生育期被害后表现不同,①子叶期被害,表现为枯顶,生长点被害后变黑、干枯,形成“公棉花”。
②真叶期顶芽被刺伤则出现破头疯,导致不定芽丛生;③幼叶被害,出现褐色坏死小点,棉叶伸展后,出现很多不规则的破碎叶,形成“破叶疯”;④顶心和边心被害,形成枝叶丛生的"扫帚苗";⑤顶心或旁心受害,形成扫帚棉。
;⑥棉花顶部受伤,形成无头棉,以后形成多头棉;⑦幼蕾被害则由黄变黑,2~3天后脱落;⑧中蕾被害则形成“张口蕾”,先呈黄褐色,不久即脱落;⑨花后受害,“柱头”两旁的花药萎缩、变黑,形成“黑心花”,严重时因不能受精而落铃;⑩幼铃被害伤口呈水渍状斑点,重则僵化脱落;;⑾大铃受害后,产生黄褐斑或流胶,有的造成开裂,并影响正常生长,造成减产。
2发生规律绿盲蝽在我们当地年发生4-5代。
Bt棉田棉盲蝽的灾变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技术

区) 植保植检 站组织协 作组 , B 棉 田棉 盲蝽 的灾 变规 律 就 t 与 可持 续控制技 术等开 展了专项研 究 , 现将相 关结 果简报
如下 。
1 棉 盲蝽 的灾变 规律
1 1 绿盲 蝽和 中黑 盲 蝽 为 B 棉 田的优 势 种 群 据 文 献 .‘ t 报道 , 目前 已知盲 蝽科 昆 虫愈 万 种 , 计我 国不少 于 5 0 估 0 种 , 中为害棉花 的盲蝽象 ( 其 简称 棉 盲蝽 , 同 ) 下 主要 有绿
候条件加重 了发生危害 、 立体 间套种导致棉盲蝽在棉 田的集 中为 害等 B 棉田棉盲蝽的灾变规律 ; t 并相应提 出了确定 科 学合理的综防策略 、 强虫情监测的力度、 加 抓好农业 防治这个前提 、 定切 实 可行 的天敌保护利 用措施 、 真开展 制 认
化 学 防治 控 制 种 群 密度 等 当地 B 棉 田棉 盲 蝽 的 可持 续 控 制技 术 。 t 关键 词 : t ; B 棉 常规 棉 ; 盲 蝽 ; 绿 中黑 盲 蝽 ; 灾变规 律 ; 可持 续控 制 技 术 中 图分 类 号 ¥ 3、 2 4 5 6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 7—73 (0 7 1 7 1 20 )9—12— 4 4 0
1 2 两个优势种 在棉 田的交替 危害可影 响棉 花的 一生 .
棉盲 蝽 以成虫或若 虫为 害棉 花 , 能吸食 汁液 , 泌毒 素 , 并分
可影响 到棉花 的整个生 长期 , 苗期危害 能使子 叶期棉 苗顶 芽焦枯变 黑 , 长不 出主秆 , 留下 2片肥 厚 的子 叶而 形 成 只 “ 无头 苗”; 叶出现后 , 芽被 害后 不 定芽 丛 生变成 多 头 真 顶 苗 , 被害顶 芽展开成 为破 叶丛 , “ 头疯 ”; 叶被 害 , 或 叫 破 幼 叶展开 成破 叶 , “ 叫 破叶疯 ” 幼蕾被 害后 , ; 由黄变黑 , d 2—3 后 脱落 ; 中型蕾 被 害 , 叶张 开成 为 “ 口蕾 ”, 久脱 落 ; 苞 张 不 花被害 初期 , 花萼基 部形成水 渍状斑块 , 害花 不脱 落 , 受 仍
江苏沿海棉区烟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2 气 候条 件有 利 .
在烟 粉虱 发生 的 6~8月 ,盐 城 地 区平 均 气 温常 年 分 别 为 2 . ℃ 、2 . ℃ 、2 .  ̄ 33 68 66C,相 对 湿 度 8 %左 右 , 0 气温 较高 ,相 对湿 度好 有利 于其产 卵 繁殖 ,为 烟粉 虱的暴 发起 到 了促进 作 用 。
( 苏 沿 海 地 区农 科 所 。江 苏 江 盐城 24 0 ) 20 2
中 图分 类号 :¥ 3 .2 . 45629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0 —0 9 2 1 )O 一0 6 —0 0 6 4 9 I0 0 l 0 1 3
江苏沿 海地 区是 我 国重 要 产棉基 地 ,常 年种植 棉花 10kn 7 h l 2以上 ,近几 年来 随着转 B 基 因抗 虫 棉 ( t 简称 B 棉下 同 )面积 不断扩 大 ( 已 占 9 % 以上 ) t 现 0 ,使得 曾经 是棉 花主 要 害虫 的棉铃 虫 已 得到 控制 ,而使 一些 次 要 害虫 现 已成 为棉 田主要 害虫及 防治 对象 。烟粉 虱就 是江 苏沿 海 棉 区转 B 基 因抗 虫棉 棉 田近年 来 新 发生 的 一 种 t
2 江 苏 沿 海棉 区烟 粉 虱 近 几 年 大 发 生 的原 因
2 1 种 植 结 构 的 变 化 .
近几 年来 ,随 着种植 业结 构 调整 与高效 农业 发展 ,农 村越 冬大 棚蔬 菜种 植 面积不 断增加 ,其 良好 的保 温 性
能为 烟粉 虱提 供 了极 有利 的生 存及越 冬 条件 。越 冬期 间 ,由于其 对 棚 内蔬菜 为害 不大 ,菜农 一般 不予 防治 ,导 致 其 大量繁 殖 ,春暖 时节 大量迁 飞 到大 田,加 上 田边杂 草丛 生利 其栖 息 ,虫 口密度 急剧 上升 。据 江苏 省东 台县 农 业局 2Q 0 6年 5月下 旬调 查多层 覆 盖越 冬大 棚里 的青椒 ,平 均 百 叶有 烟 粉 虱混 合虫 量 2 08头 ( ) 4. 粒 ,其 中成
转基因抗虫棉的病害及防治

转基因抗虫棉的病害及防治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危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发育特点,当前推广的抗虫棉抗病性普遍不强。
现将其病害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阐述如下,旨在为大面积抗虫棉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服务。
一、病害特点及发病原因1、苗期病害严重。
其发病原因为:⑴品种特性。
转基因抗虫棉大多苗期生长缓慢,生长量小,抗病力弱,特别是以美棉33b为中心的引进品种。
⑵种子质量。
抗虫棉种子巿场需求量大,价格昂贵,一些制种企业为了赚取高额利润,盲目追求制种产量,选种不严,以次充好,使得部分生产用种质量不好,生活力低下,幼苗长势较弱,抗病力差。
⑶播种质量。
播种过早,地温较低。
播种过深或过浅。
播时墒情不足或湿度过大。
覆膜不严等都会造成出苗率低,幼苗瘦弱,苗期病害严重。
⑷环境条件。
苗期雨多湿度大,低温时间长,则病害严重。
2OO2一2OO3年,由于此原因,黄河流域棉区苗期病害严重发生,主要是以立枯病为主的复合根病危害较重,不少棉苗成穴死亡。
2、黄萎病流行发生。
其发病原因为:⑴品种特性。
当前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普遍黄萎病抗性差,在已审定的品种中,感病品种占64.3%,无抗病品种。
⑵种植方式。
不注重轮作换茬的连作棉田发病严重。
⑶环境条件。
低温阴雨易引发该病流行。
2OO2年6月和2OO3年6一7月,由于出现连续的多雨低温,黄河流域棉区不少地区流行发生了黄萎病。
许多地区发病率高达7O一8O%,一些感病品种落叶成光杆的病株率竞超过5O%。
3、生理性早衰严重。
早衰属非侵染性病害,是一种生理性疾病,在抗虫棉中普遍存在。
一般在9月中旬即开始表现,叶片褪绿变红,变黄而大量脱落。
上部果枝短小,花铃弱小,脱落多,严重时仅剩棉杆和棉铃或青枯死亡。
据报道,因早衰造成的减产轻者达lO一2O%,重者达3O一5O%,而且纤维品质大大下降。
其发病原因为:⑴品种特性。
转基因抗虫棉一般发育较早,营养体还没充分发育就迅速开始生殖生长,营养体瘦小,影响其对肥、水、光的吸收。
棉花棉盲蝽有什么危害 棉花棉盲蝽怎么防治.doc

棉花棉盲蝽有什么危害棉花棉盲蝽怎么防治棉盲蝽是棉花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害虫,在棉花田发生的概率一般为30%~40%,严重时能够达到80%,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下棉花棉盲蝽有什么危害、病发原因及怎么防治,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虫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危害症状:棉盲蝽以成虫、若虫吸食棉株汁液,造成棉花破头、枝叶丛生、破叶、蕾铃脱落等。
在子叶期,生长点被害,则生长点变黑、干枯,不再生长;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枯死,则不定芽丛生,变成“多头棉”;嫩叶受害,则被害处初呈小黑点,后扩展为黑斑,严重时叶展开后大量破碎,被称为“破叶疯”;在蕾铃期,幼蕾、幼铃被害后先变成黄褐色,后干枯脱落。
病发原因:1.棉盲蝽寄主增多,食源充足。
棉盲蝽喜食的作物有豆类、棉花、蔬菜、果树等。
2.气候条件适宜。
由于雨量较多,田间湿度大,对棉盲蝽卵的孵化及各虫态的发育非常有利。
3.棉花长势旺。
在雨水较大较勤的时期,棉花田间整枝、化控等如不及时,就容易造成棉花长势过旺,无效花、蕾过多,植株含氮量偏高,从而加重棉盲蝽危害的程度。
4.棉农对棉盲蝽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虫小好治,防治不及时,常常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棉盲蝽越冬卵孵化前,清除地头杂草及棉株残体,以减少早春越冬虫源的寄主。
合理施肥,切忌偏施氮肥,以防植株生长过旺。
及时做好受害棉株的整枝工作,尤其是多头棉,应去掉细弱枝,保留1~2枝作为主枝。
2.化学防治:针对棉盲蝽的生活习性,对相邻棉田尽量做到统一防治,防止棉盲蝽在田与田之间迁移为害,以提高防治效果。
要做到早检查、勤检查、早防治,在果枝或顶尖叶片被害株率达5%或点片棉株受害时,就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特别是那些生长快、密度大的棉田。
一般发生田块常用20%林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重发生田块要选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与20%氰戊菊酯乳油1∶1混合1500~20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
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1)

抗虫棉田病虫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技术报告盐城市植保植检站盐城市是江苏省棉花主产区,也是全国重要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200万亩左右,占全省棉花面积近1/2,每年产出近20万吨皮棉,占全省皮棉总产的一半以上。
棉花一直是盐城市部分县(市、区),如大丰市、射阳县、东台市、亭湖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同时,棉花产业对推动我市纺织业等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虫棉在盐城市的引进种植是作为棉田重大害虫—棉铃虫的一项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针对棉铃虫自1992年以来在盐城农区棉田内外连年重发至特大发生,造成棉花减产严重,以及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天敌控害作用减弱、棉铃虫抗药性上升、化防防效下降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现实。
1995年盐城市植保站首先引进75亩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下同)在射阳试种,表现对棉铃虫等靶标害虫的抗性作用显著,且又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与种植效益,倍受棉农喜爱。
目前抗虫棉几乎覆盖全市所有棉田。
最初抗虫棉对于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和棉农来说近似于“新鲜事物”,对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发生规律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暴露出了诸如将抗虫棉与常规棉一样防治病虫;部分农民误认为抗虫棉为“无虫棉”,基本不用药防治病虫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还有新的病虫暴发不知所措等一系列问题。
为适应抗虫棉病虫综合防治需要,盐城市植保站联合扬州大学、沿海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和主要植棉县(市、区)植保站,共同承担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农科院院基金等项目,通过多年协作研究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转基因抗虫棉病虫草害灾变规律测报办法与综合控制体系》、《棉盲蝽的灾变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技术》、《多食性致灾害虫甜菜夜蛾监控及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盐城农区致灾性蜗牛的发生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棉铃虫监控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了盐城市科技进步奖;《多食性致灾害虫甜菜夜蛾监控及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植保评估与推广应用》获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科...

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棉”的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细菌产⽣抗⾍毒蛋⽩的抗⾍基因导⼈棉花细胞中,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的毒杀效果⾼达80%以上.就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抗⾍基因之所以能导⼈植物体内,原因是.(2)“转基因抗⾍棉”具有抗害⾍的能⼒,这表明棉花体内产⽣了抗⾍的物质.这个事实说明,害⾍和植物共⽤⼀套,蛋⽩质合成的⽅式是的.(3)“转基因抗⾍棉”抗害⾍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为.(4)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作⽤是(5)科学家预⾔,此种“转基因抗⾍棉”独⽴种植若⼲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考点:基因⼯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分析:1、基因⼯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的基因的获取:⽅法有从基因⽂库中获取、利⽤PCR技术扩增和⼈⼯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程的核⼼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的基因、启动⼦、终⽌⼦和标记基因等.(3)将⽬的基因导⼊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的⽅法也不⼀样.将⽬的基因导⼊植物细胞的⽅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的基因导⼊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的基因导⼊微⽣物细胞的⽅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物染⾊体的DNA是否插⼊⽬的基因--DNA分⼦杂交技术;②检测⽬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杂交技术;③检测⽬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平上的鉴定:抗⾍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由于不同⽣物的DNA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种⽣物的DNA能与另⼀种⽣物的DNA连接在⼀起.3、⾃然界中所有⽣物共⽤⼀套遗传密码,因此⼀种⽣物的基因能在另⼀种⽣物体内表达.解答:解:(1)细菌与棉花的DNA组成,结构也相同,因此细菌的抗⾍基因能导⼈植物体内.(2)“转基因抗⾍棉”具有抗害⾍的能⼒,说明棉花体内产⽣了⽬的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细菌的抗⾍基因能在棉花细胞内成功的表达,说明⽣物界共⽤⼀套遗传密码;不同⽣物合成蛋⽩质的⽅式相同,都是氨基酸脱⽔缩合形成蛋⽩质.(3)抗⾍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表达产⽣蛋⽩质,因此“转基因抗⾍棉”抗害⾍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为.(4)抗⾍棉培育成功后可以减少农药的使⽤,即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态环境或⽣态平衡.(5)此种“转基因抗⾍棉”在独⽴种植若⼲代以后,由于基因突变,也将出现不抗⾍的植株.故答案为:(1)细菌与棉花的DNA组成,结构相同(2)毒蛋⽩密码⼦相同(3)(4)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态环境或⽣态平衡(5)基因突变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识记基因⼯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了解基因⼯程技术在⽣产实践中的相关应⽤,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 护
《 代农 业科技 ) 0 8年第 5期蝽重发原 因及可持续控制技术 t
陈进和 王 永山 陈 华
( 江苏 省 大 丰 市 大 中镇 农 技 服 务 中 心 , 苏 大丰 2 4 0 大 丰 市植 保 植 检 站 ) 江 2 10;
味 着下 一年发 生基数 大 。 13 棉 盲 蝽 寄 主 众 多 。 源 充 足 . 虫
近 几年 来随 着种植 结 构调整 , 盲 蝽喜 食作 物如 苜 蓿 、 棉 豆类、 菜、 类、 蔬 瓜 果树 逐渐增 多 , 且许 多地 方都 是与 棉花 而 套 种或 插花 种植 , 食料 条件满 足 了棉盲 蝽 的大发 生 , 而 也 从 就 拉 长了 棉 盲蝽 向棉 田 的迁 入时 间 , 加 了棉 盲蝽 躲 藏 的 增 空间。 危害 棉 田 的盲蝽 许 多 是从 早 春 开花 的 蔬菜 、 绿肥 、 杂 草 寄 主 上迁 入棉 田的 。 早春棉 田周 围 寄主 种 类 、 量 多 少 、 数 生长状况 等对 盲蝽 的种群 数量 增长 有很大 影响 。
14 忽 视 棉 田 内外 寄 主 作 物 的 防 治 . ,
棉盲蝽 重发原 因加 以分析 , 并提 出了可 持续控制技 术 , 以供 借
鉴。
1 重 发 原 因 分 析
11 抗虫 棉迅 速取 代 常 规棉 。 致 棉 田 内害 虫群 落 发 生 明 . 导
显 变 化
以前. 江苏 沿海 棉 区以 泗棉 3号 、 棉 9号 常规 棉 为主 苏 导 品 种 . 铃 虫 、 盲 蝽均 为棉 田 内常发 性 主 要 害 虫 , 其 棉 棉 尤 棉 铃虫 的发 生 更为 猖獗 , 乎连 年 重发 。 了有效 地 控 制其 几 为 危 害 . 持 以化 学 防 治 为主 , 坚 协调 运 用农 业 、 物理 等 综 合 措 施 , 别对 棉铃 虫 主害 代采 取全程 药控 的手段 。 田一般 从 特 棉 6月下旬就 开 始用 药 , 特别 在 3代 、 棉铃 虫 发 生期 间 , 4代 间
主 要 表现 为 药种 不 对路 和 施 药 技 术较 差 。 药使 用 不 农
当是 一个普 遍存 在 的 问题 , 由于 大面 积推 广抗 虫棉 , 棉铃 虫
发 生轻 . 田间 用药 量少 , 者是 所施 药 剂对棉 铃虫 有效 而对 或
棉 盲蝽 、 蜘蛛 等 剌吸 式 口器 害 虫效果 不佳 , 红 造成 虫量 大量 积累 . 为来 年 发 生提 供 虫源 。 棉农 对 棉 盲蝽 认 识 不足 , 药 施 时 在 田间 一走而 过 , 用水 量 也严 重不 足 , 这些 都 影响化 学 防
棉 盲蝽 是 大 丰市 棉 花 主要 害 虫 之 一 , 制 约棉 花 高 产 是 稳 产 的一 大 障碍 因 子 , 重发 年 份 可 造成 棉 花 籽 棉 减 产 约 2 成 。0 0年以 来 , 20 随着耕 作制 度 、 候变 化 , 气 特别 是转 基 因抗 虫棉 在 我市 逐 步推 广 种植 , 盲蝽 在 棉 田内 发 生程 度 不 断 棉 加重 , 已上升 为棉 花上 的首 要害 虫 , 重影 响了棉 花 的产 量 严 与品 质 。0 1 2 0 2 0  ̄ 0 7年 有 5年棉 盲蝽 达偏 重 以 上发 生水 平 , 大大 增加 了 防 治压 力 . 何 持 续 有效 地控 制 棉 盲 蝽 已成 为 如
摘要 分析 了江 苏沿海转 B 基 因抗 虫棉 棉盲 蝽重 发的 原 因 , t 从农 业 防 治和化 学 防治 两个方 面提 出了可持 续控 制措 施 , 以期加 强棉 盲
蝽 的防治 。
关键词 转 B 基 因抗 虫棉 ; 盲蝽 ; t 棉 重发原 因 ; 可持续 控制措 施 ; 苏沿海棉 区 江 中图分 类号 ¥ 3 .2 文献 标识 码 B 4 56 29 文章编 号 10 - 7 9 2 0 ) 5 0 1-0 0 7 5 3 (0 8 0 - 10 1
摆 在 我们面 前 的现 实问题 。 文对 近年 来 转 B 基 因 抗虫 棉 本 c
期较 常规 棉 田早 , 一般 在 9月中旬 结束 防治 , 而棉 盲蝽 在我
市棉 田内发 生可 持续 到 9月底 至 1 0月上旬 , 造成 了后 期残
虫 量高 , 部分 田块 百株 虫达 数百 头 , 越冬残 留 虫量 高也 就意
隔 3 5 用药 防治 1遍 , 荡式 治 虫 , 留死 角 , 治药 剂  ̄ d就 扫 不 防
随 着 高效 农 业 的迅 猛发 展 . 同 栽培 模 式 和 间套 种 方 不 式 的推 广 , 重 了棉 盲蝽 的发 生程 度 . 加 尤其 棉 花 与蔬 菜 、 瓜 果 间套 作 , 是加 重棉 盲蝽 的发 生及 危害程 度 。 更 多样化 的 田 外 寄 主都 是棉 盲 蝽 很好 的栖 息繁 衍 场所 , 也就 形 成 了棉 这 盲蝽 在 整 个 世 代发 生期 内有 丰富 的 食物 链 , 且分 布 又 十 而 分 分散 。0 7年 2代棉 盲蝽 在 药芹 、 铃 薯 、 20 马 胡萝 卜、 玉米 上 普遍 发 生 , 但农 民 没有 重视其 防 治 , 导致 后来 棉 田短 时间 内 虫 量急 剧上升 。
15 化 学 防 治 效 果 不 理 想 .
大 多数 以对棉 盲 蝽均 有较 高 的兼 杀效果 的有 机磷 及 其复 配 剂 为 主 , 盲蝽 在棉 田内 几 乎 无处藏 身 。0世 纪 9 棉 2 0年代 末 以来 . 转基 因 抗 虫 棉 种 植 面 积 逐 年 扩 大 . 鳞 翅 目害 虫 的 对 抗 虫性 较 为 明显 , 田内棉铃 虫发 生程 度大 幅度 回落 , 棉 化学
农药施 药 次数 和 用 药量 明 显减 少 。据 我站 调 查统 计 , 20 ̄ 0 6 0 3 2 0 年棉 田内有机磷 农药 平均 用量 为 1 1 mL h , 85 6 / m ̄ 相 当于 19  ̄ 9 7年 平均 用量 的 6 . 复 配 剂平均 用量 为 94 19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