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内注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i及其相关因子的临床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Vol.6 No.86
球内注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VEGI及其相关因子的临床作用
陈婷 (西宁市爱尔眼科,青海 西宁 810001)
选取出来,将0.3 mL玻璃体液抽吸出来,第一时间在4℃的 温度下对其进行10 min的离心,离心速率为12000 r/min, 将上清液取出来作为玻璃体标本,在-80℃的冰箱中放置 备用。曲安奈德组患者接受球内注射4mg/0.1ml曲安奈德, 前3个月的注射频率为每月1次,以后的注射频率为每3个 月1次;贝伐单抗组患者接受球内注射1.25 mg/0.05 mL贝 伐单抗,前3个月的注射频率为每月1次,以后的注射频率 为每3个月1次。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重复注 药或切除玻璃体过程中将等量玻璃体液再次抽取出来,运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其进行检测。此外,如果患者为特 发性黄斑裂空,则在给予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前将其 等量玻璃体液取出来作为对照。运用ELASA法检测两组 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球内注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I及其相关因子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 取2015年1月 .2016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7例,依据球内注药 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曲安奈德组(n=40)和贝伐单抗组(n=37),将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作为对照 组,对两/三组患者注药前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玻璃体液中VEGI、VEGF、IL-1β水平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注药后2个月、6个月贝伐单抗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P<0.05);曲 安奈德组、贝伐单抗组患者注药前玻璃体液中VEG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IL-1β水平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贝伐单抗组患者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玻璃体液中VEGI、IL-1β水 平又均显著高于曲安奈德组(P<0.05),VEGF水平又均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P<0.05)。结论 球内注 药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I及其相关因子。
1.3 统计学方法 分析处理数据过程中用软件SPSS 20.0,用重复测量数 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因子组内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两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以上组间比较, 用LSD-t检验存在差异的组间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注药前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情况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 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著低于注药前(P<0.05),但注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差异均不 显著(P>0.05);组间比较,注药前、注药后1个月两组患 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注 药后2个月、6个月贝伐单抗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 著低于曲安奈德组(P<0.05),具体见表1。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内注药;VEGI及其相关因子;改善作用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6.76.02
为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受到VEGI及其 相关因子的影响进行探讨,将新的方向及基础提供给临床 治疗,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5年1月~2016年3月青海省西宁 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7例的 临床资料,对球内注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VEGI及 其相关因子的临床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注药前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情况比较(μm,x±s)
组别
例数
注药前
注药后1个月
注药后3个月
曲安奈德组
40
505.1±125.3
328.4±58.0#
279.5±57.9#
贝伐单抗组
37
491.3±134.1
330.4±66.3#
199.3±39.4#*
注:与同组注药前比较,#P<0.05;与曲安奈德组比较,*P<0.05
注药后6个月 264.8±64.8# 213.3±60.2#*
2019 年 第 6 卷第 86 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Vol.6 No.86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77
2.2 三组患者注药前后玻璃体液中VEGI、VEGF、 IL-1β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 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7例,所有患者 的视网膜病变均为Ⅵ期且伴有一定程度的黄斑水肿,均经 眼底荧光造影等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符合 注药指证,均知情同意;将有糖尿病病史、玻璃体内注 射或青光眼病史、其他原因引发的黄斑水肿等患者排除 在外。依据球内注药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曲安奈 德组(n=40)和贝伐单抗组(n=37)。曲安奈德组中男 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52~79岁之间,平均 年龄为(65.5±10.2)岁。在疾病类型方面,24例患者为 黄斑水肿,16例患者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对照组)。贝伐 单抗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53~79岁 之间,平均年龄为(66.3±10.1)岁。在疾病类型方面, 22例患者为黄斑水肿,15例患者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对 照组)。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注药前将两组患者的0.3 mL玻璃体液采集下来,常规 消毒铺巾后对患者进行3次表面麻醉,麻醉方法为滴爱尔 凯因,用开睑器开睑,手术或球内注药前用4.5号针头在 12:00位角膜缘后3.5 mm处向玻璃体穿入,将玻璃体液化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